2012年12月28日下午2點,由雷禾傳媒機構舉辦的旨在發現和資助紀錄片導演的「亞洲新導演計劃」,在北京舉行全媒體發布會。電視節目主持人柴靜擔綱主持。
發布會上,主辦方雷禾傳媒機構CEO海天就「亞洲新導演計劃」的創辦初衷予以簡單闡述。他提到,過去的二十年是中國媒體快速發展的二十年。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新聞類曝光節目的時代,是為「解恨時代」;本世紀初的十年是娛樂類節目的時代,是為「解悶時代」;接下來的十年是一個紀錄片的時代,是為「解惑時代」。同時在新媒體唱衰傳統電視媒體的形勢下,作為電視人特別是作為紀錄人,應該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麼。創辦「亞洲新導演計劃」,就是想發現和資助更多的紀錄片創作者,通過紀錄片這一載體給這個和諧社會和時代帶來更多一些溫暖,更多一些力量。
亞洲新導演新導演計劃第一季主題——我和我的城市,倡導用正在進行時態下的故事講述城市的味道、溫度、顏色等。每一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格,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感知。或主體自豪,或客觀批判,或人文憂傷,但求真實、真誠、現在。
雷禾傳媒CEO海天表示「我和我的城市」這個創作主題源於:城市和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而亞洲新導演計劃則倡導用最真實的進行時影像敘事,紀錄各個城市的歷史、美食、風俗人情、城市建設等代表著對城市的感性認知和理性思考,表達真實城市。
主辦方就「我和我的城市」拍攝了嘉賓與城市的一次對話,並舉辦了一個小型的圓桌討論。在談及我和城市的關係時,幾位嘉賓不約而同提到「和諧」這一概念。
雷禾傳媒機構CEO海天表示,「我和我的城市」最終說的還是人以及人的狀態,以及人和人之間、人和城市之間的和諧關係。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杜現朝也表示,人與城市的和諧共處,是一種願景也是一種常態化的存在。
發布會上,就「和諧」概念,嘉賓們進行了更深入的討論。在談及新舊媒體「和諧」共存的媒體環境下,各種媒體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激烈搏殺的競爭關係,還是一種和諧共融的共生關係時,視訊中國CEO姜強表示,視訊中國作為手機視頻媒體,在承擔新媒體角色時更多是對電視等傳統媒體進行補充和增益,更能靈活適應用戶新的媒介需求,到目前為止應該還是一種和諧共榮的關係。在這一點上,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杜現朝就網絡視頻媒體與傳統電視媒體之間的關係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提到,在用戶上,其實雙方並不衝突,媒體都在搶佔用戶時間,而使用傳統電視媒體與網絡視頻媒體的時間交集並不多,可以說是一種和諧共榮,但另一方面,傳統電視媒體與網絡視頻媒體都還未強大到主導用戶的地步,而更多是兩者相互融合,比如臺網聯播。這一論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北京高清紀實頻道總監陳大立的贊同,他表示,新的媒體環境下,不同媒體都要相互借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各取所需,加強自身媒體實力的同時積極適應新環境下的用戶需求。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副社長才華燁則表示,傳統媒體在新的媒體環境下更應該堅持傳統媒體固有的責任和擔當,傳達高質量的內容和價值觀念,給社會和時代以力量、溫暖和安慰。
在談及新老媒體「和諧」共存的環境下,媒體環境急速變化的競爭環境下,對紀錄片創作的內容機會和市場機會時,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執行館長楊磊結合亞洲新導演計劃這一導演創作計劃表示,作為亞洲新導演計劃線下活動陣地,作為紀錄片創作的傳遞渠道,將在影院陣地上儘自己最大的可能支持紀錄片事業的發展,支持紀錄片內容的創作和傳播,並力爭在其他資源形式上給予相應的支持,比如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加入紀錄片單元等。
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杜現朝及視訊中國CEO姜強均表示,新的媒體環境給予紀錄片創作更多的市場機遇和上升空間,紀錄片導演、媒體都應該抓住這樣一個機遇,為這個時代和這個時代裡的人提供更多優秀的紀錄片作品。
雷禾傳媒機構CEO海天也表示,雷禾傳媒機構正在搭建一個包含200家左右城市電視臺的播出平臺,同時也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國內項目合作,在導演創作過程中,雷禾將近最大努力給予資金、渠道及人才的支持,幫助和發掘優秀紀錄片人才。
討論結束後,著名導演吳琦從現實題材紀錄片角度對「我和我的城市」這一主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舌尖上的中國》大火之後,一方面是作品內容本身的成功,另一方面是觀眾和市場對現實類題材紀錄片的觀看需求非常強烈。「我和我的城市」恰恰是一個非常適合攝製現實類題材紀錄片的主題,它能充分挖掘人跟人的關係,人跟生存的糾葛或者人跟社會的千絲萬縷的牽扯,相信能從中發掘出很多很好的故事,表達出不同程度的解構。
最後,吳琦導演也對亞洲範圍內的新導演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們能在此次計劃中發現和解讀自我,解讀城市,講城市的故事,說人的故事,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