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海外中文教學的幾個誤區

2021-01-10 搜狐網

  我在美國教中文六七年了學生能從我的熱情中感受到我對這個工作的喜愛。我對學生們也仔細觀察,按他們不同的長處、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喜歡畫畫的不一定喜歡學歌曲,我就對這樣的學生少用中文歌曲,多採用塗色、連點等與藝術有關的手段來教學;喜歡唱歌的不一定對塗色有耐心,對這樣的學生我就多教歌曲。

這樣讓孩子們在幹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學習中文,孩子們的興趣也明顯增加。

  今天想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談一談我所認為的海外中文教學中存在的幾個誤區,以供大家參考。

  (一)只教音不教文

  這種做法在中國人中不常見,但在美國人中大有人在。

  與西語不同,漢語是圖像性文字,漢字是我們語言的精華所在。只學音不學字無異於鸚鵡學話,可鸚鵡會說的話再多,誰又能說它懂中文呢?再者,學字看似難,其實是幫助記憶的一大工具。我們知道,記憶可以通過幾個渠道進行:音的聯想,如貓的讀音使我們想到貓的叫聲;圖像的聯想,如「森」字是由3個木字拼在一起。不學字就失去了圖像聯想這一記憶工具。所以,我認為只有學漢字才能算學中文。

  (二)有時過分強調語音和音調的正確

  這似乎是我看到的較為普遍的現象。的確,漢語的四聲用錯了,意思會大相逕庭。因此,糾正學生的音調對學習正確的發音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音調也是西方人學中文時最難掌握的一點。有的教師在教學時,學生稍一發錯音調,就很乾脆地說:「不對」!然後一個勁兒地糾正,結果使得學生信心大減,覺得掌握中文比登天還難。我接觸過的學過中文而又放棄的人中,許多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漢語語音音調無法掌握。

  我在教學時,首先告訴學生千萬不要擔心音調是否正確。原因很簡單:大部分中國人音調都發不準,作為外國人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也就是說,全國只有一個城市及區域發音正確,其它地區的人都要像我的學生一樣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正確發音。這一下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學生們知道了,音發錯了被糾正只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有時學生讀一篇課文,我並不糾正所有音調讀錯的字,以保證他們能享受讀書時感到的語言的流暢美。從總體上考慮,為讓學生知道某個字的準確發音而破壞了他朗讀的情趣和自信心是很不值得的。

  講中文對母語為非中文的學生來說也像唱歌一樣,需要一定的勇氣和極大的興趣,過度的糾正可能會適得其反。畢竟絕大多數學生學中文並不是為了去聯合國當中文翻譯,少糾正幾個音調對他們學中文不會有致命危害。對兒童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學中文的興趣和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對成人學生來說,則是要增長他們的興趣,保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若使學生覺得中文難得無法學好而放棄,那矯正的幾個語音音調也就毫無意義了。

  當然,這並不等於教師在學生說錯時對其放任自流,不聞不問。我的觀點是:第一,一開始要講明白,音調不準不是什麼大問題。第二,把糾正語音語調儘量放在教生字的時候進行,那時可以反覆教,反覆練。第三,若學生讀課文或對話時,某個音讀錯了,教師又覺得糾正很必要的話,可以在完成閱讀或對話後再指出來。

  (三)按部就班,過於看重進度

  一些教師布置作業時,該背的、該寫的留了一大堆,並通知下周考試。結果常常是到下周上課時,一半學生該背的沒背、該寫的沒寫。教師則照考不誤,成績自然是一半人不及格。當然,不做作業完全是學生和家長的責任,而考試不及格則是不做作業的結果。但問題的關鍵是,對這些不及格的結果怎麼辦。

  大部分周末來上中文學校的孩子是很優秀的學生否則就不會聽家長的話把周末用在學中文上了。但越是好學生其校內作業越花時間,其課外活動也越多。我的看法是,只要這些孩子能堅持每個周末來中文學校上兩小時的中文課,那麼即使在一學年中有幾周沒完成作業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他也還是能多多少少學到不少中文。

  我教的中文班是這樣做的:作業照留,有寫的內容,也有背的內容。下次上課時,我要先考生字默寫。(我認為背生字是學中文裡最重要的一項,不能草草了事。)首先我問問誰準備好了。總有幾個作業做得齊全的,躍躍欲試。我就先考這部分學生,並給予獎勵。在我考別人時,那些沒準備好的學生可以跟著考,並把這作為預考,不算成績。對於第一批參加考試並考得好的學生,我給他們「吃小灶」,或是給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是給他們額外的學習內容。這樣跑得快的永遠不會被拖住。其他的學生(一般會有多一半)我給他們10到20分鐘時間背生字來準備考試。因為若是不記生字,我下面的課文講起來也沒什麼意義。等我再考試時,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滿分通過。這時我再為他們發些獎勵。沒考滿分但有進步的,也有獎勵。

  (寄自美國)(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我在海外教中文:評估活動豐富了教學經驗
    我在海外教中文:評估活動豐富了教學經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5日 08: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回想我剛到丹華文化教育中心任教時,荷蘭的中文學校只有丹華一所學校教授簡體漢字,其他中文學校大都教授廣東話和繁體漢字。
  • 東方人,海外行 | 泡泡語文老師韓雯倩:領略不一樣的中文教學
    為了讓老師們走出國門,開闊國際化視野,獲取國際先進教育理念,並將先進的教學技能和資源帶回國內。
  • 致力於海外在線中文教育標準化,AreTalk想要成為中文教育的「VIP...
    除了權利擁有者把掌握中文當成一種階級象徵以外,中文也是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必需品。漢語熱伴隨的是漢語學習需求的急劇增加,但是目前對外漢語培訓行業的現狀卻存在著各種問題。比如對口專業的中文老師稀缺;教師素質良莠不齊;中文教材在海外不夠系統化;學生到漢語學校需要花費大量距離和時間成本等。 獵雲網今日接觸的AreTalk是一家全球在線中文教育平臺,致力於全球漢語教學。
  • 【孔子學校-中文教學】記2020秋季學期中文線上教學研討會
    身為海外華文教育示範學校,我們一直謹記,業精於勤,努力搞好教學工作才是一個學校的真水平,真風採。秋季學期已如約而至,帶著對新學年孔子學校中文教學的思考和對教研的熱忱,8月30日開學前夕,孔子學校全體中文老師和所有教務人員展開了4個多小時的教學研討會。
  • 他們在海外教中文
    他們在海外教中文 作者:苟瑜 發布時間: 2020
  • 海外兒童學中文 寓教於樂花樣多(我愛學中文)
    原標題:海外兒童學中文 寓教於樂花樣多(我愛學中文)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據報導,在印度孟買,1到2歲兒童的家長早已紛紛尋找合適的華文培訓機構,以保證自己的孩子在掌握漢語上搶佔先機;在新加坡,當地的電視媒體合作推出了首個兒童華語教學頻道,以幫助獅城兒童學中文。
  • 孩子什麼都會,就是不會說中文!到底該不該難為海外娃學中文?
    中文教育,海外華人的堅持與焦慮凡是有跨國養娃經歷或海外家庭的家長們,幾乎各個都有「雞娃中文」的痛苦。純英文的環境,一周一兩次的中文學校, 好貨難尋的中文教材和學習資料,很多孩子都給中文打上了「太難、無趣、沒有用」的標籤,家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文變成了二語。
  • 專家意見:語文教學中的幾個誤區,需要青年教師警惕
    語文教學一定要貼近生活,語文教學是有語言和文字兩部分構成,其實就是說和寫的功能。說和寫是生活中使用語文的情景,但偏偏許多語文老師領會不到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能,課堂上不是展現花拳繡腿的功夫,就是陷入課改誤區,結果教給學生的都是「死知識」,學生學了十幾年語文,連寫一張請假條都要百度格式是怎樣的。
  • 中文教學,一個熠熠生輝的「金三角」 (上篇)— 聊聊有意思的中文
    在海外從事中文教學逾15年,仍在不斷求索中……受引弓教育之邀,寫一篇關於中文教學的心得。中文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知識體系,中文教學亦是如此!而我在這教學的十幾年中,引起我思考的人和事數不勝數,我從中受到的啟迪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我只能刪繁就簡,從中文教學的基本「金三角」來談一談我的心得。我把中文教學看成是一個豎立的「金三角」。
  • 【文化】海外中文老師常用的教學資源(一)
    、繁簡體互換、拼音聲調輸入、中文文段朗讀資源地址:http://www.purpleculture.net大家一起隨老餘到站裡遊遊。mp3反覆聽線上中文輸入(1)頁面上輸入拼音轉成漢字;(2)頁面上輸入英文轉成漢字。
  • 雙語教學並非上課講外語 專家揭示五大誤區
    時下,很多幼兒園和中小學為了所謂的「特色」,紛紛推出雙語教學,有的家長甚至把是否有雙語教學作為衡量送孩子入園或是入學的唯一標準。雙語教學是我國教育的一大進步,但是目前一些學生家長和教師卻在中小學雙語班的教學和學習上存在誤區,認為雙語班裡中國話用得越少越好。
  • 「中文熱」給海外華人發福利
    國家戰略層面的大力推廣也是形成海外「中文熱」的重要因素。多年來,國家通過成立專門機構、編寫相關教材、向國外提供教學援助、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等各種方式在海外大力推廣漢語。這為「中文熱」的興起與持續升溫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現在國家為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在理念層面更加重視文化軟實力影響,相信漢語熱會持續升溫。」張延成如是說道。
  • 外派老師:中文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
    學生們正在上書法課(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中文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作為一名外派菲律賓中文教師,通過教學經驗的累積,我漸漸明白中文教學不僅要做好語言教學工作,還要當好文化使者由於沒有語言環境,再加上中文又是副科,有些菲律賓本土學生並不喜歡中文。作為一名中文教師,如果僅僅教授課本上的中國文字,無形中是把知識標籤化,也讓學生覺得無趣。所以如何讓學生們轉化標籤化的認識,讓他們從認可教師到喜歡學習中文再到喜歡中華文化非常重要。
  • 網絡中文教學不止於應急
    「孔子文化學校的一批『青壯派』教師,在因疫情停課期間,緊跟國內『潮流』,搖身一變成了在屏幕上滔滔不絕的『網紅主播』,更成為西班牙中文教育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以新穎的上課形式和無師自通的主播『天賦』,讓中文課堂走進同學們的家裡,甚至讓很多父母也忍不住和孩子一起上起了網課」……在總結網絡教學經驗時,大家如是評價。
  • 海外漢語教學在疫情中如何發展?
    【歐洲時報記者陳斯睿報導】今年的新冠疫情給海外中文教學帶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遇,通過線上培訓等方式,海外漢語教育者能夠不限時間地區地與同領域人士接觸交流,拓展自己的技能與知識。近日,英國、愛爾蘭等歐洲英語區的漢語教師們就通過在線專項培訓,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形式,適應日益增長的漢語教學需求。
  • 海外幼兒中文教育多重挑戰下如何應對
    海外幼兒中文教育在孩子日後的中文學習中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同時也是海外中文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近幾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一直致力於幼兒中文學前教育的探索,有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  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先行  要秉持走近幼兒、關注幼兒的理念。
  • 中文教育,海外華人的焦慮與堅持
    「中文應該學到什麼程度?」……這是許多海外華人家長最苦惱的問題。子女的中文教育之所以讓人頭疼,很大程度上源於中文學習環境的缺失。這些出生成長於海外的孩子,學起中文來異常艱難。時間倒退至數年前,彼時許多海外華人子女對中文的排斥不亞於國內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苦悶,甚至程度更甚。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語氛圍良好的國家,其他國家的華裔從小生長於外語環境中,中文就成了「老大難」。這並不是中文難學的鍋,不僅華裔有此困擾,海外韓裔、日裔同樣也面臨類似尷尬。在語言學習上,擁有本民族血統並不見得比毫無血統關係的外國人更佔優勢。
  • 海外中文 | 實習不能穿太正式?教師實習第03期
    本期導航【澳洲實習】約見師範生訓導師· 穿著配飾、隨身小物· 籤到、日程安排· 常去地點· 實習記錄本· Paper work· 學生相關上一期(海外中文如果在MySchool查到實習學校屬於non-goverment(海外中文 | 教學實習條件?如何了解實習學校?教師實習第02期),那麼,最好是穿襯衫和西裝褲/西裝裙。見過學校的教職工以後,服飾方面可以稍作調整。按照大學老師的建議——比教職工們正式一個level是最合適的。另外,儘量不要佩戴帶閃帶鑽的配飾,建議戴手錶。
  • 在海外教孩子學中文有這麼難嗎?
    我和生活在澳洲的幾個朋友聊了聊,發現在海外教孩子學中文比想像的還難!Joyce說自己在家教的另一個劣勢是很難找到合適的教材和教學方法,她現在已經從最初希望孩子能理解中文的意境,到現在只希望他們能掌握實用中文了。
  • 關於申請海外留學,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關於申請海外留學,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近幾年,申請海外留學的同學越來越多,想要申請到理想的學校或是擁有一段「靠譜」的留學經歷,必須要了解清楚關於留學的那些事,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以申請美國留學為例,為大家分析一下可能會遇到的一些誤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申請本科留學1. 留學美國選擇專業是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