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世界與中國機遇之一:變動時局中把穩中國節奏

2020-12-19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複雜世界與中國機遇之一:變動時局中把穩中國節奏

  新華網北京8月14日電(記者 劉麗娜)「政治不安全、潛在衝突和國際關係的扭曲正在日益對經濟進展產生威脅,且程度比(金融)危機後的爭論所預見的更大,」紐約大學教授斯賓塞近日發表文章說。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當前的「全球安全赤字」深表憂慮。

  進入8月,國際時局更加複雜多變。烏克蘭危機引發的俄羅斯與西方對峙、中東動蕩、美國空襲伊拉克,國際地緣政治風險陡增;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病毒為全球經濟罩上新的陰影;而前不久還以「安倍三支箭」博得世界眼球的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度卻深度「跳水」……

  在紛繁複雜的國際背景之下,中國發展節奏有條不紊,改革分寸拿捏有度。穩健的中國經濟從對內和對外兩條線譜上被世界感知。

  內觀之,中國緊緊抓住「改革」主線,不為噪音所擾,不為外力所動。根據中國政府網消息,簡政放權、區域戰略、城鎮化、改善民生、產業升級等領域的五大政策重心都在按照中國決策層的規劃順利推進。儘管時處夏休季,中國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抓手並未休息。國務院近日再次取消和下放45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1項職業資格認可和認定事項,將31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

  中國領導人前期關於「不以GDP論英雄」的執政理念已落到實處。最新消息顯示,目前中國已有超過70個縣市明確取消GDP考核,「淡化GDP,重視民生」成為中國政績考核新導向。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整治環境「硬措施」見成效,節能減排創6年來最好成績。

  外視之,在新型經濟外交戰略指引下,中國參與國際博弈的效率正在提高,在世界的影響力繼續增強。英國《金融時報》近日載文稱,中國開始在世界貿易談判中發揮巨大作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至少在貿易領域,中國開始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中國問題專家、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葛來儀注意到,中國正在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外交戰略,通過經濟紐帶施展「中國魅力」,這一戰略已給世界帶來變化。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總監保拉·蘇巴基更關注中國的金融改革進程,他指出,對於不久前設立了人民幣業務清算行的倫敦金融城,人民幣交易將按中國設定的節奏發展。

  對於世界而言,把穩中國節奏,會獲得實實在在的益處。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2014年中國出境遊將邁入「億人次時代」。無人會否定中國式消費對世界經濟復甦的積極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去斯裡蘭卡旅遊的人數就翻了一番。而中國的購買使紐西蘭的牛奶獲得了「白金」的稱號。

  亞洲製造業協會執行長羅軍告訴記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製造業步入新一輪調整重塑,誰把握住了中國的發展節奏,誰就會贏得增長先機。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在周流不居的複雜國際形勢中,中國保持戰略定力,終始把深化改革和自我提升的努力置於首位,踏穩每一段發展腳步,從容應對時局之變。

  正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為,中國的發展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以城鎮化為例,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人口將達10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註定會給世界帶來更多驚嘆。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變中謀穩明清以降中國社會如何謀求時局穩定?
    梁其姿,臺灣「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兼講座教授,學術專長為明清社會史、近世社會文化史,是中國醫療史研究的重要推手之一。代表作有《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
  • 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中國與世界關係進入新階段後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1.中國在新階段面臨的機遇  第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機遇。
  • 【評論】在把握時局中再燃民營經濟火熱激情
    【評論】在把握時局中再燃民營經濟火熱激情 2020-03-31 07:22:26 來源: 南通網 南通日報評論員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再掀新高潮、開闢新境界,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斷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一貫立場和堅定決心
  • 乘風破浪,把握時局,2020下半年全球投資機遇前瞻
    乘風破浪,把握時局,2020下半年全球投資機遇前瞻 2020-08-10 0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世界亂局中的中國,何以行穩致遠?
    原創:犀利聲當今世界,正逢百年不遇之大變局。潮起潮落,風來雨去,世界風雲變臉無常。世界各國家猶如漂流的小船,在動蕩不斷的世界大海中冒雨前進,在風雲變換中,或揚帆起航,乘風破浪;或隨波逐流,飄搖不定;或為了自保,尋求避風港灣。
  • 中國外交的戰略機遇期:既積極作為又量力而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2] 正確理解這一論斷,對於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重大。
  • 下半年中國穩外貿外資如何著手?商務部透露三信號
    (經濟觀察)下半年中國穩外貿外資如何著手?商務部透露三信號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題:下半年中國穩外貿外資如何著手?商務部透露三信號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疫情之下,儘管中國外貿和吸收外資總體表現亮眼,但仍有不少「近憂」和「遠慮」。
  • 外媒看中國:「開放的中國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機遇」
    、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等重大論斷和重要舉措,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穩步前行、不斷升級,認為中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和營商環境,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大信心,為各國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 穩字當頭,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堅定信心辯證看待經濟形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首先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王昌林認為,中國經濟有基礎、有優勢、有支撐、有機遇、有潛力,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 時局艱辛 中國助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繼續蔓延,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社會認為,中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經濟穩步恢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為穩定暢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作出積極貢獻。
  • 可還記得《時局圖》
    該畫背景是一幅中國地圖,畫中的野獸分別暗示著當時瓜分中國的帝國列強,形象又誇張地描繪出清政府任人宰割、國家處於危急存亡關頭的現實。畫的左上方題詩一首:「沉沉酣睡我中華,那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今宜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後來,漫畫大師廖冰兄將這類漫畫稱為「反帝反封,為國為民的漫畫」。
  • 人民日報:「開放的中國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機遇」——
    ,為各國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中國發展成果將惠及世界」 「開放的中國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機遇,」南非主流媒體《星報》刊登了南非約翰尼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法索的觀點認為,通過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非洲基礎設施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社會加速綠色轉型,非洲國家期待和中國展開更多綠色合作。
  • 望海樓:中國包容性崛起給世界帶來機遇
    中國不會重蹈其他國家從事領土擴張的覆轍,這是由中國文明特性、歷史記憶、制度性質與國家戰略所決定,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堅定維護者,而不是破壞者。中國崛起是共贏的,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而是為世界提供「一帶一路」這樣的平等互利合作的大平臺。中國不是國強必霸,而是國強好仁,不是要控制世界關鍵資源,而是要推動世界共同發展,不是要爭搶蛋糕,而是與世界各國共同做大蛋糕。
  • 清華教授求解中國式管理:企業如何在變化時代踏準「戰略節奏」
    (圖片提供: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思「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戰略節奏》的作者之一朱恆源教授以此言提醒企業家在動態且複雜的環境中要關注市場發展的大勢,要順勢而為;同時要學會通過構築新的結構轉換的關鍵環節去促進市場的結構轉變
  • 國際銳評丨「中國確定性」讓世界更踏實
    近日閉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2021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以穩為主。保持宏觀政策的「可持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這些表述體現出未來一年中國的宏觀政策走向,將不僅僅關注短期經濟波動和逆周期調節,而是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努力實現穩定增長和防範風險的長期均衡。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復甦的每一步都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 市場資訊|聚焦中國商業銀行零售黃金業務,直面阻礙尋求未來機遇
    為了深入分析中國商業銀行實物黃金業務趨勢背後的推動力量,確認該領域的未來機遇,世界黃金協會進行一系列市場調研,並根據最新市場資訊發布《聚焦中國商業銀行零售黃金業務》報告。接下來我們將分為兩期向大家詳細介紹商業銀行實物黃金產品趨勢以及吸引零售黃金投資者的主要因素。
  • 在人口結構巨變的挑戰中把握機遇
    在中國發展歷史上,2020年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讓中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複雜而艱巨的挑戰。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社會發展前景長期向好。
  • 歷經三輪大討論,敲定「中國西部世界機遇」——八字主題出爐記
    第十六屆西博會主題為「中國西部世界機遇」,這8個字是怎樣確定下來的?  緊跟國家戰略敲定大方向  「『一定要突出向西是高地!』徵求專家意見時,西南財大博士湯繼強的聲音分貝立馬提高,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談起本屆西博會主題的確定過程,四川博覽事務局相關負責人感嘆,整個過程簡直是一場智慧的碰撞。
  • 中國市場創造廣闊機遇
    「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強大韌性,與全球經濟高度融合。中國是很多跨國企業的投資首選目的地。」日前,阿斯利康全球執行長蘇博科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各市場主體、各國企業創造更多機遇,將有力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
  • 「中國」與「機遇」正成為同義詞
    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題(記者包爾文、趙鵬)「觀看今日之中國,猶如置身於一部科幻電影,電影中一個完整的嶄新星球在你的眼前成形。」美國一家著名雜誌編輯埃利奧特的這個比喻道出了中國日新月異的巨變。  在前進中變化的中國無疑也在改變著世界。中國的積極變化催生出世界的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