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複雜世界與中國機遇之一:變動時局中把穩中國節奏
新華網北京8月14日電(記者 劉麗娜)「政治不安全、潛在衝突和國際關係的扭曲正在日益對經濟進展產生威脅,且程度比(金融)危機後的爭論所預見的更大,」紐約大學教授斯賓塞近日發表文章說。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當前的「全球安全赤字」深表憂慮。
進入8月,國際時局更加複雜多變。烏克蘭危機引發的俄羅斯與西方對峙、中東動蕩、美國空襲伊拉克,國際地緣政治風險陡增;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病毒為全球經濟罩上新的陰影;而前不久還以「安倍三支箭」博得世界眼球的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度卻深度「跳水」……
在紛繁複雜的國際背景之下,中國發展節奏有條不紊,改革分寸拿捏有度。穩健的中國經濟從對內和對外兩條線譜上被世界感知。
內觀之,中國緊緊抓住「改革」主線,不為噪音所擾,不為外力所動。根據中國政府網消息,簡政放權、區域戰略、城鎮化、改善民生、產業升級等領域的五大政策重心都在按照中國決策層的規劃順利推進。儘管時處夏休季,中國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抓手並未休息。國務院近日再次取消和下放45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1項職業資格認可和認定事項,將31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
中國領導人前期關於「不以GDP論英雄」的執政理念已落到實處。最新消息顯示,目前中國已有超過70個縣市明確取消GDP考核,「淡化GDP,重視民生」成為中國政績考核新導向。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整治環境「硬措施」見成效,節能減排創6年來最好成績。
外視之,在新型經濟外交戰略指引下,中國參與國際博弈的效率正在提高,在世界的影響力繼續增強。英國《金融時報》近日載文稱,中國開始在世界貿易談判中發揮巨大作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至少在貿易領域,中國開始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中國問題專家、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葛來儀注意到,中國正在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外交戰略,通過經濟紐帶施展「中國魅力」,這一戰略已給世界帶來變化。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總監保拉·蘇巴基更關注中國的金融改革進程,他指出,對於不久前設立了人民幣業務清算行的倫敦金融城,人民幣交易將按中國設定的節奏發展。
對於世界而言,把穩中國節奏,會獲得實實在在的益處。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2014年中國出境遊將邁入「億人次時代」。無人會否定中國式消費對世界經濟復甦的積極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去斯裡蘭卡旅遊的人數就翻了一番。而中國的購買使紐西蘭的牛奶獲得了「白金」的稱號。
亞洲製造業協會執行長羅軍告訴記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製造業步入新一輪調整重塑,誰把握住了中國的發展節奏,誰就會贏得增長先機。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在周流不居的複雜國際形勢中,中國保持戰略定力,終始把深化改革和自我提升的努力置於首位,踏穩每一段發展腳步,從容應對時局之變。
正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為,中國的發展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以城鎮化為例,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人口將達10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註定會給世界帶來更多驚嘆。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