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用一種油炒菜!買油最常見的 4 個誤區

2020-12-13 騰訊網

本文來源 丁香生活研究所(ID:DingXiangLab)

油膩、油光、油漬、油汙,有油字出現的場合,總讓人覺得生理不適,眉頭緊皺。

除了一個地方——廚房。

進了廚房,油就是菜餚的靈魂,它能讓食物口感酥脆、氣味變香、色澤亮潤。

油也是重要的營養成分來源,它能提供一些人體合成不了的必需脂肪酸,以及熱量。

不過,現在食用油花樣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子油,還有紫蘇籽油、牡丹籽油、沙棘籽油、紅花籽油、番茄籽油……

這都是啥?怎麼挑?怎麼吃?

不用覺得頭大,本文整理了選購食用油最容易碰到的 4 個誤區,看完買對不踩坑~

01

誤區一:一下子買一大瓶

超市裡經常能見到四五升裝的大桶食用油,買一次能吃好久,實惠又省事兒。

但如果家裡人口不是特多,油消耗得不快,不建議這樣做

食用油 18 個月的保質期,是指沒開封的情況。

開瓶後,油的氧化反應加速,時間一長不僅容易出現哈喇味,還可能變質滋生微生物。

推薦購買小瓶油,開封後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1~2 個月內食用完畢。

來源 pexels

02

誤區二:只買一個種類的油

食用油五花八門種類不少,主要成分不都是油嗎?買一種炒菜不就得了?

油表示委屈:我們脂肪酸含量不一樣呀!

簡單來說,油的脂肪酸可以分為三類: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容易引發心血管問題,最好用不飽和脂肪酸替代。

多不飽和脂肪酸含兩種人體無法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亞油酸(ω-6)和 α-亞麻酸(ω-3)。

ω-6 來源很多,無需刻意攝入;ω-3 來源有限,只有海鮮、堅果和個別植物油比較豐富,要注意補充。

一些常見油,比如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優秀,但 ω-3 含量極少;胡麻油的 ω-3 非常豐富,但單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又低了點。

推薦大家各種油換著買,是為了搭配攝入不飽和脂肪酸,吃得營養又健康~

圖片來源:丁香生活研究所

03

誤區三:把調和油當萬能油

等等,直接買調和油,不就可以以一當十了嗎?

這要分情況討論。

理想的調和油,通過不同植物油之間的配比,使脂肪酸的組成更健康,買來當日常用油,沒什麼問題。

還有一些則屬於「風味型調和油」,主體是大豆油之類的常見油,只額外添加一丟丟芝麻油或花生油來改善風味。

如果只盯著這一種油買,實際上達不到均衡攝入脂肪酸的目的。

圖片來源:某電商網站

還有更離譜的調和油,包裝印著「橄欖調和油」,一看配料表,橄欖油只佔 10%~20%,剩下都是常見油,還賣得特別貴。

這就屬於不講武德,偷襲我們眼神不好的老同志。這好嗎?這不好。

圖片來源:丁香生活研究所

04

誤區四:盲目追捧網紅油

椰子油可是網紅食品裡的大明星,隔三差五上熱搜,而且用途極其「廣泛」。

某電商網站互動區的畫風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電商網站

但事實上,椰子油是一種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適合高溫烹飪的、有特殊香氣、吃多了會發胖的普通食用油

有些商家宣傳椰子油富含月桂酸,比一般的飽和脂肪酸健康,不僅不容易發胖,甚至還能減肥。

但營養學家對此說法並不買帳,目前的權威飲食指南上,椰子油依然被歸類到「儘量避免過多攝入」的油脂類別當中。

還有曾經稱霸一時的「液體黃金」橄欖油。

橄欖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接近 80%,用於替代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確實對心血管健康有益。

但它的缺陷也很明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太少;特級初榨的橄欖油冒煙點較低,不適合煎炒烹炸。

說到底,它就是一種普通的油,有適合發揮自己長處的場景,同樣也有很多替代品,平常心看待就好。

來源 pexels

05

實踐篇:推薦幾款油

說了這麼多,油買來終歸是要做飯的,做飯就涉及「溫度」

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嬌貴,耐熱性差,高溫氧化後不僅營養沒了,還會產生有害物質。

相比之下,飽和脂肪酸用於高溫烹飪就穩定許多。

植物油還有個質量指標叫做「煙點」,是指加熱到持續冒煙的溫度。

油鍋冒煙意味著劇烈的氧化反應和聚合反應,可能產生有害物質;油煙本身也是一種汙染物,會對皮膚和呼吸道造成損害,不要等油冒煙了再放菜。

煙點與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及精煉程度有關,一般來說,不飽和脂肪酸越少,精煉程度越高,煙點就越高。

綜合以上幾點,根據不同烹飪場景,我們推薦這幾款油,直接照著買買買就可以啦~

1. 涼拌等室溫場景下,可以選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精煉等級沒那麼高的油,補充 ω-3 的同時,保留了更多油料原有的營養物質和風味。

2. 日常做菜可以選擇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比多不飽和脂肪酸更穩定耐熱,比飽和脂肪酸更健康。

3. 高溫煎炸、大火猛炒時,不飽和脂肪酸不夠穩定,容易分解生成有害物質;飽和脂肪酸相對而言更安全。

最常見的幾種油,記個結論就行了:

花生油可以炒菜,別高溫煎炸;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適合燉煮和清蒸,不適合高溫爆炒。

相關焦點

  • 別總用一種油炒菜,買油最常見的 4 個誤區
    不用覺得頭大,研究所整理了選購食用油最容易碰到的 4 個誤區,看完買對不踩坑~——誤區一:一下子買一大瓶超市裡經常能見到 4、5 升裝的大桶食用油,買一次能吃好久,實惠又省事兒。圖片來源:站酷海洛——誤區二:只買一個種類的油食用油五花八門種類不少,主要成分不都是油嗎?買一種炒菜不就得了?
  • 買油常見的4個誤區你知道嗎?
    其實,選購食用油最容易碰到的是這4個誤區。[誤區一]一下子買一大瓶超市裡經常能見到4、5升裝的大桶食用油,買一次能吃好久,實惠又省事兒。但如果家裡人口不是特多,油消耗得不快,其實不建議這樣做。食用油18個月的保質期,是指沒開封的情況。
  • 炒菜用這種油會致癌!10 個用油誤區千萬要小心
    油,是讓菜餚變美味的秘訣,也是每個廚房的必備用品。就是這樣一種天天都要用的東西,卻坑了不少人,你家廚房掌勺人,可能也中招了。例如香油、亞麻籽油,適合做涼拌菜;菜籽油、花生油,適合做炒菜;棕櫚油、黃油,適合做煎炸。如果用香油來炒菜、煎炸,不僅浪費,而且容易產生有害物,危害健康。02. 不同的油,營養價值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組成是不一樣的,長時間只吃一種油,不利於脂肪酸均衡。所以,油最好換著吃。
  • 炒菜用什麼油最健康?什麼油更適合中國人用?
    這個問題還真的應該引起重視,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如何正確用植物油,也不知道選擇什麼油脂對健康最有利,現在我們就可以來討論一下。 國人的生活中最常見的應該就是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了,而且國民購買度最高的也是這幾種油,一些大家都不怎麼提及到的油,例如亞麻籽油、橄欖油、山核桃油、紫蘇油等小眾油脂,這裡面除了橄欖油性質稍微穩定一些之外(因為橄欖油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高,還可加熱),其他幾種油脂不飽和脂肪酸佔比太高,煙點低,別說高溫了,常溫下都容易氫化,所以一般不用來炒菜,基本是用於「冷淋」,
  • 炒菜用啥油?油炸用啥油?食用油別亂用,選對油炒菜香,油煙少
    1、花生油花生油香味濃鬱,色澤清亮,烹飪出的菜品味道較香,比較受家庭烹飪的歡迎,其中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約為3:4,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的含量更是不低,是一種營養均衡的食用油。花生油適合炒菜,不適合油炸,炸東西的時候別用花生油,有損營養,油煙較大。
  • 買食用油最常見的3大誤區,讓你多花錢,還買來病!
    油,是中華美食的靈魂所在,它能讓食物口感酥脆、氣味變香、色澤亮潤。而且,油也是重要的營養成分來源,它能提供一些人體合成不了的必需脂肪酸,但是,油用錯了,對健康可是大有損耗。所以,這些用油誤區,大家千萬要避免。
  • 讀懂食用油標籤 用油誤區你得知道
    我們每頓飯都離不開的「油」,很多人對它並不了解。下面的誤區你錯了幾個?誤區1:吃油多樣化就是吃不同名字的油 事實上,油脂雖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構成可能屬於同一類。誤區2:煎炸過的油可以用來炒菜 很多人不捨得扔炸過食物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油脂氧化產物。如果真的想二次利用,就要避免再次高溫加熱到冒油煙。「回鍋油」可以用來煮湯、做花卷。
  • 炒菜用什麼油最好?炒菜時,要不要等油冒煙再放菜?你可能做錯了
    油的種類多,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但是去超市買油的時候,看到如此多品種的油,還真是不知道讓人挑選哪種好。有人說吃豆油好,有人說吃花生油好,也有說橄欖油好的等等,這讓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該吃哪種油了。那麼,到底炒菜的時候用什麼油最健康呢?不妨來了解下。炒菜的時候用什麼油最好?
  • 5個炒菜常見的誤區,你做錯了嗎?
    頭髮變油,皮膚變差這些都還只是小事。實際上,炒菜產生的煙霧含有大量的PM2.5,這時的PM2.5會吸附很多致癌物質,比如苯並芘等,而油煙機幫助了PM2.5快速排出。 有的人會選擇打開門或者窗戶,實際上,自然通風是遠遠達不到快速降低PM2.5的效果的。
  • 在家炒菜,用哪種食用油最合適?搞明白其中區別,選對油一點不難
    在家炒菜,用哪種食用油最合適?搞明白其中區別,選對油一點不難「柴、米、油、鹽、醬、醋、茶」,這7種最常見的食材構成了大家口中的人間煙火,這一次咱們就來聊聊其中之一的食用油!除了油餅非常好吃之外,每次榨完油之後,父母回到家裡都會給我們炸油饃吃,因為老方法壓榨出來的食用油基本上都是生油,炸完油饃之後,油就變成了熟油,炒菜的時候香味兒更足!
  • 月子用什麼油 月子用什麼油炒菜
    對於採用哪種方式來進行避孕,媽媽們可以在這次檢查裡,向自己的醫生進行詳細諮詢,根據醫生的建議,採用最合適的避孕方式進行避孕。一般對於哺乳期媽媽來說,服用避孕藥進行避孕是不好的,容易影響寶寶的健康,選擇保險套或者上節育環的方式避孕相對安全,可作為不錯的選擇。如果是順產的媽媽,在3個月後就可以上環,而剖腹產媽媽則需要半年之後才能上環。
  • 少用炒菜油的10個妙招
    這價格上漲似乎遠在太平洋的彼岸,實際上卻會影響到國人的生活,因為我國的餐館用油、食品加工用油和家用調和油當中,都有相當大比例來自於美國進口的大豆油。它們一旦漲價,可以預計超市裡的各種油品都會隨著漲價,還包括用油較多的餐飲菜餚和加工食品。其實,如果美國大豆油漲價,對中國人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國人的烹調油用量在最近30年中突飛猛進,早就已經大大超過合理水平。
  • 用什麼油炒菜更健康?
    食用油是炒菜的必需品,市面上各種植物油都可以用來炒菜,但是市面上的油那麼多,哪一種炒菜最健康呢?有的朋友,可能馬上就想到橄欖油了,因為它口感好,而且也更健康。但是就炒菜而言,橄欖油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而炒菜的時候,溫度往往都比較高,橄欖油在這種情況下會迅速氧化,油的組織結構被破壞,從而影響營養價值。所以,橄欖油雖然健康,但在炒菜的時候,橄欖油並不適合,橄欖油做沙拉、拌涼菜可以,卻不適合炒菜。而我們選擇用油的原則:一、要看油脂的成分外。
  • 炒菜前必看的「吃油指南」,會養生的人都偷偷記下了
    由於它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耐熱性較好,氧化危險小,適合炒菜。吃油要避開7大誤區每頓飯都離不開的「油」,很多人對它並不了解。下面的誤區你錯了幾個?不同油脂的替換,應該按照脂肪酸構成不同的品種來換,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換,茶籽油和亞麻籽油替換等,才是正確的選擇。誤區2煎炸過的油可以用來炒菜很多人會用炸過食物的油來炒菜。
  • 炒菜用油不對,相當於在餵養癌細胞!健康吃油的指南請收好
    其實這就是細節上出問題了,很多人以為有益健康的小習慣,實則卻在影響健康,比如說炒菜用油,油用錯了,或許相當於在餵養癌細胞,可惜很多人還渾然不知,下面大家一起了解下,看完後學會健康且正確的用油吃油,身體才會更健康。油是炒菜時必須要用到的,第一步就是放油,很多人買油時都是大桶大桶的買,更為經濟,反正每天都要吃油。
  • 原來這種油不適合炒菜!?你家可能正在用!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油,作為每天的必需品,用對選對很重要!平時,家裡炒菜你用的什麼油呢?是不是每次都是從超市隨便拎一桶回家!事實上,你很有可能用錯油了,因為不是所有的菜都適合炒菜!一、花生油:最適合炒菜的油家裡用花生油炒菜的家庭很常見,沒錯,花生油的確是最適合用來炒菜的食用油!因為它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是3:4:3,屬於均衡性植物油,而且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
  • 炒菜用什麼油更健康?大豆油?花生油?吃錯了可就虧大了
    說到炒菜用的食用油,估計每個人都不陌生,尤其是每次去超市,貨架子上各種食用油琳琅滿目,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欖油、菜籽油等等,讓人應接不暇。油的品種不同價格也都不同,有的幾十塊一桶,有的卻要上百塊。那麼這麼多的油,我們消費者該怎麼選呢?
  • 做菜用什麼油最好?一張表看懂如何吃油,用錯毀一家健康!
    8種常用油,這樣吃才最健康!01、花生油——最適合炒菜的油花生油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是均衡型植物油。02、大豆油——最不適合炒菜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油酸51.7%、油酸22.4%、亞麻酸6.7%和棕櫚酸11.1%,由於亞油酸含量豐富,屬於高亞油酸型植物油,並富含維生素E。
  • 炒菜為什麼要「熱鍋冷油」?
    怎樣炒菜才更健康?這大概是每個家庭的「掌勺」都會思考的問題很多人是鍋稍微熱了就倒油,然後把油燒到冒煙,才放入食材開始爆炒,但是這樣炒菜的方法並不正確。想要更健康,不妨試試「熱鍋涼油」炒菜。炒菜為什麼要熱鍋涼油?
  • 炒菜別再亂用蠔油了!有3個誤區,這樣吃不健康,很多人都不知道
    有3個誤區,這樣吃不健康,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中國的廚房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調味料,其中好友就是一種調鮮料,它既有醬油一樣的鹹味,同時又具有基金一樣能夠給菜提鮮,最早蠔油是由廣東地區他們用生蠔直接熬製成的一種調味料,因為它味道十分鮮美,而且很粘稠,做到菜裡邊的話往往能給菜增加特殊的鮮味兒,所以在廣東地區很快就流傳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