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夫妻就像兩扇門,陰陽和合,自然天清地寧!

2020-12-20 鄉巴佬悟空

《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陰陽代表的東西很多,陰陽代表天地,陽為天,陰為地。男子為陽,女子為陰。君為陽,成為陰,君行乾道,臣行坤道。

在家庭天地裡,倫常關係就叫天地陰陽。日代表陽,月代表陰,日月合在一起為「明」,如果陰陽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明。這就是夫妻之道。

兩扇大門,支撐一個門戶;

男女兩人,組合一個家庭。

《易經》序卦傳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儀有所措」

在一個家庭當中,男人是天,天行健,自強不息,所以男人要剛強,要有擔當。女人是地,地勢坤,厚德載物,所以女人要包容,要溫柔。女人越有德行,孩子越優秀,丈夫越成功。一個家庭男女各居其位,陰陽和合,家庭才會和諧溫馨,子女才會健康成長。

兩扇門一樣大小,兩個人一樣平等;兩扇門各有各的門窩,兩個人各有各的觀點。男人如山,女人如水。山承接天之陽剛,水吸納地之靈氣。

自古以來山水相依才能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青山綠水,山環水繞,山與水總是緊密相依的,山無水則不靈秀,水無山則不浩蕩。世界本就是這般神奇,萬事萬物只有陰陽和合才能天長地久。

兩扇門只用一把鎖,門才鎖得牢;兩個人只有一條心,心才貼得緊。

《易經》:「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男人為乾(天),主外,要領妻而不管妻;女人為坤(地),主內,要助夫而不累夫。男人領妻行道,女人助夫成德。真能達到這一點,就是陰陽平衡。兩扇門只能漆一種顏色,才好看;兩個人要擁有一張臉,才不會相互丟臉。男人要以身作則,而不是去管制妻子,這就是為天。

天管地嗎?天不管,它以作榜樣為主。男人擔當家庭的脊梁,是陽光雨露,是永遠付出的。女人要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

兩扇門開關時,會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兩個人長期相處,不可能沒有磕磕碰碰的時候。有一個人去維護好就行了,這次是你,下次是他!

一個男人在家裡高高興,有很好的涵養,這叫天清;女人在家和和氣氣,不發脾氣,這叫地寧。地寧了,天才會清。男人的脾氣都是女人逼出來的。女人首先要做到地,男人才會做到天。天不清,頂多打打雷下下冰雹,地不寧就會地震,所以天不清對一個家庭是傷害,地不寧對一個家庭則是災難。

男人行的是乾道,乾道剛健但不欺下,不要欺負你的妻子,女人行的是坤道,柔順處下,包容,不爭,不居功,向大地一樣其包容萬物,不是卑賤,不該受人欺負!

兩扇門經過日曬雨淋會變形,這時候需要修理,使之重新吻合;

兩個人經歷磨難時會有隔閡,這時候就要相互理解,才能雨過天晴。

古人說:「各自責,則天清地寧;各相責,則天翻地覆。」

夫妻相處久了,自身的一些弱點都會暴露出來,各自反省自責,互相磨合是正道,如果互相埋怨指責,則會日漸疏遠,甚至鬧得天翻地覆。

遇到狂風暴雨,兩扇門要同時關上;碰到艱難困苦的事情,兩個人要一起努力。

《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男對女是愛憐,女對男是敬仰。結成夫妻是緣,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時時醒起,一顆感恩惜緣的心,將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無限歡喜。迎接貴客,要雙門洞開;

發生重大事件,兩人要敞開心扉,共同商量。夫妻是最深的修行,家是最好的道場。兩人之間要講情,越講情越濃;不要講理,理越講越分裂。

夫妻之愛是需要經營的,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體貼,多一些溝通,才能幸福的相伴一生。夫妻間的交流幾乎每天都要進行,要注意說話的藝術,坦誠熱情地談話,遇事共同商量的態度。

男人開左邊的門,外出掙錢;女人倚著右邊的門,在家守望。

「婚姻」二字都是女旁。女人是家庭的風水。女人多事,男人無聲;女人不柔,家財不旺。妻子是丈夫的財星,如果女人能夠得到丈夫的尊重,快樂受寵,丈夫的財運事業運都會好,這叫「妻財」。

汙池之水,多生泥鰍黑魚;滄浪之水,偏生鯽魚;清水江流,能產金鱗之鯉。

橫批乾坤易之門

上聯:陰陽乃天地之源

下聯:夫婦為人倫之始

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辛苦而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給我,也可私信餘,感謝各位的支持,若有喜歡易經,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的敬請關注我,更多實用術數敬請關注微頭條,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

相關焦點

  • 夫妻就像兩扇門,陰陽和合,天清地寧!
    《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日為陽,月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日月合在一起為「明」,陰陽不合則不明,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明,這就是夫妻之道。 01 兩扇門,一樣大小夫妻就像兩扇門,共同支撐一個家庭。沒有誰主誰副,也沒有誰大誰小。這兩扇門,只有完完全全一樣大小,才能穩穩噹噹支撐起門庭。
  • 從《易經》的角度討論夫妻相處之道
    《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主天地,也主男女,陽為天,陰為地。在家庭生活裡,倫常關係也叫天地陰陽。太陽主陽,月亮主陰,日月合為「明」,陰陽不合曰「不明」。所謂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曰「明」。夫妻之道就像兩扇大門,共同支撐起一個門戶。男女兩人,組合成一個家庭。
  • 最旺的婚姻配對,陰陽和合,家興業旺!
    編輯這正合了《易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相生之理。所謂陰陽,代表天地,陽為天,陰為地;在家庭中亦代表男女,陽為男,陰為女。在一方天地中,日代表陽,月代表陰,日月合在一起為「明」,如果陰陽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明。
  • 易經中,陰陽之理的全面解讀,看完後才能學好易經!
    陰陽之理《易經》從頭到尾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陰和陽。陰和陽之間是能夠相互轉化的,陰和陽有異性相吸,同性相斥。陰達到極點、陽達到極點,都會向相反的方法轉變,物極必反。比如天空陰雲密布的,好像要下雨,可是一陣大風吹來,烏雲散開了,太陽出來了,由陰轉換成了陽。
  • 趙會堂:易經講座之七「陰陽」
    中國周易新聞網易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經研究專家趙會堂對於學易的人,用易的人,研究易學的人,如果不知道陰陽,你真是不懂易,真沒入門。但是一部分人,學易多少年了自認為自己很了解易經的陰陽了,但是我問了很多人問到陰陽問題,還真的有很多人回答不上來。
  • 《易經》中易理的陰陽、邏輯與思維
    有無大小不等學易經,不妨先了解一下易理的陰陽、邏輯與思維的關聯。如圖,一輛車從A地前往B地,輪胎一滾動,馬上就有了前與後、動與靜的對應關係。(對應關係包含相對關係)其實還同時有了進退、上下、升降、起落、順逆、正反、快慢的對應關係。重點是同時。同時存在著對應關係,這是宇宙、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三者中存在著的一種共性。對應關係同時又存互換、生化關係。
  • 陰陽之道不是《易經》首先提出的概念,那麼陰陽到底是怎麼來的?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易經》中沒有陰陽與道的概念】陰、陽、道的概念來自於老子的《道德經》。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這個「二」就是陰陽。不過要明確的問題是,陰陽是道的屬性,不是道的組成。二生三中的三,才是道的組成。「三」是夷,希,微。因此,一陰一陽謂之道的意思是:由陰陽兩種屬性組成了道。《易經》,是什麼都沒有的無字天書。
  • 易經中的十大思維之陰陽和諧思維
    比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上下、男女、左右等,這些都可以分陰陽。代表陽的事物就有:天、日、晝、暑、上、男、父親、單數等;代表陰的事物就有:地、月、夜、寒、下、女、母親、雙數等。那對於人體來講,理智為陽,欲望為陰;放下為陽,執著為陰。對社會來講,大眾為陽,小我為陰;公益為陽,私利為陰;對家庭來講,夫為陽,婦為陰;健為陽,順為陰......
  • 易經:一個人做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
    易經:一個人做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在我國的家庭中,通常都喜歡掛「家以和為貴」幾個字。經商的人,更加是注重「和氣生財」。什麼是和?「和」,最開始源於古老的《易經》。今天我帶各位了解:和的根源。
  • 《易經的奧秘》曾仕強,陰陽一體兩面,如影隨形
    陰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我們最古老的智慧精華《易經的奧秘》,內容主要來自《百家講壇》,作者國學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的曾仕強。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易經》精華,其中的太極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陰陽。伏羲八卦告訴我們一個宇宙最基本的秘密,即陰陽是構成宇宙萬事萬物的最基本元素。白天是陽,晚上是陰;天是陽,地是陰。天底下的變化就是一個陰一個陽。網際網路中的0和1是不是就是這個道理呢。
  • 易經是迷信嗎?陰陽八卦在易經中有何作用,學習易經的目的
    易經原來很多人認為是迷信,不錯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迷信,迷信這個詞聽起來有一種愚昧和落後的意思。充滿了貶義。其實本身迷信這個詞沒有貶義的意思。從字面解釋,痴迷於自己的信仰應該是褒義的意思才對吧?
  • 《易》以道陰陽: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時至今日有何意義?
    《易》以道陰陽——《莊子·雜篇·天下》在《莊子》雜篇中,將《易經》總結為「陰陽」,可見陰陽在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懂陰陽,幾乎無法理解傳統文化。在《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陰陽的概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把陰陽稱為《易經》的核心,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易是什麼丨易經的陰陽符號
    #國學易經#伏羲氏是遠古時代的一位偉人,有傳說他是神說陰陽是一,可以;說陰陽是二,也可以。我們把「一"和「多」合起來想,不分開來看,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地球。分開來便成為二(多),地球有很多國家,國家有省市,公司有部門、小組、個體。這種觀念,對中國人的思維,有很大的影響。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易經最早是伏羲氏(推測距今八千年左右)「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陰陽兩爻,一疊為四,再疊為八,八卦即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以後在此基礎上炎帝時推演出《連山》,以艮卦為首。
  • 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交通成和,萬物化生,《易經》地天泰卦略解
    《莊子》田子方篇中說:「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交通成和而萬物生焉」,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只有陰陽和悅才能生成萬物。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下《易經》中的這種上下和合,生成萬物的智慧,看古人是怎麼認知天地萬物的生成之道的,「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最後才能夠得到「萬物之所一也」的智慧。
  • 不懂陰陽之道,夫妻關係好不了
    男強女弱是陽盛陰衰,女強男弱是陰盛陽衰,所以之前都不平衡自然夫妻關係就不平衡了。所以男強,那麼在生活中,男人假裝一下不要那麼強,很多事情給自己女人去嘗試去做。如果女人強也同樣假裝一下自己不要那麼強,多讓自己男人去做。
  • 由下而上,記錄陰陽,積爻成卦
    積爻成卦,六個爻看成一個整體就是卦,到易經裡查相對應的卦象,查找它的卦辭和爻辭,去解決心中的疑惑,去踐行其中的人生道理,這就是易經告訴我們的人生智慧。易經作為一部人生的寶典,就像新華字典一樣,是用來備查的。否則背錯了豈不更加麻煩。乾坤並列,有天有地,人才能活得好。天地生萬物,人是萬物之靈。易經的目的是闡述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福澤子孫。
  • 《易經》文化,陰陽變化,知其造化
    《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要說中國的文化,首先要說到三家,這三家是個啥,儒家道家和佛家。儒道兩家思想是建立在《易經》的基礎之上,從正反兩個角度去分析各種各樣的事情,找到合理的方法把問題解決好,產生合理的價值。
  • 《易經》教學第一講:學習易經有什麼用
    我想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學習《易經》最大的作用不僅僅是算命,更重要的是改命。《易經》就像是一部做人做事的人生手冊、行動指南。《易經》認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能違背天道,「人在做,天在看」,所以按照天道來做就吉,不按照天道來做就兇。我不知道各位看過《易經》這本書沒有,能看得懂嗎?很多人回答,看過,但看不懂。但是《易經》這本書裡有兩個字你肯定看得懂,哪兩個字?
  • 人生兩大窮困之境,易經中早有描述,誰能碰到就是成大事的前兆
    這就是《易經》陰陽對立、窮的方式。那麼生活中的兩大貧困狀況是什麼呢?在周易第四十七卦中,困卦非常具體。困卦逆著澤下的水,澤裡的水沉到了地上,澤裡沒有水了。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困卦傳》中簡潔地總結了兩句話,說明了生活中的兩種貧困狀況。只是被困住了,尚口乃很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