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論是在心智還是身體上,都處於不太成熟的階段。而孩子哭鬧,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不少父母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不太哭鬧,便會很慶幸,自己生了個天使寶寶。但自家的孩子若是總愛哭鬧,作為父母,很多時候就特別頭疼了。
面對孩子哭鬧,每個家長所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很一致。
有些家長,會訓斥孩子、恐嚇孩子,來止住孩子的哭聲;
有些家長,會哄騙孩子「乖,咱不哭」。
有些家長,孩子哭鬧,那就隨他哭吧!
……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脾氣,家長如果能找到符合自己家孩子脾氣的方式,那定然是好的。但不少家長會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勸說,孩子依舊愛哭。或者,哭的頻率從未減少過。此時作為父母,必要找一套比較科學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哭鬧這個問題。
01
開心果媽媽前幾天帶開心果去室內遊樂場玩,看到有一個小朋友,大概六歲左右的樣子,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沒有搶到,便著急得哭了。但是他媽媽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看到孩子哭之後,立馬對孩子說「乖,不哭了哈」。
敷衍式的回答,只會讓孩子繼續崩潰。媽媽連續說了五遍,語氣一次比一次嚴厲,換來的卻是孩子越來越崩潰的哭聲。最終家長耐心用盡,說了一句「哭哭哭,就知道哭。」然後直接抱著孩子,強迫他離開。
孩子總愛哭鬧,媽媽還在說「乖,不哭」?
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周圍有大把這樣的家長。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媽媽如果對孩子說「乖不哭」,其實這種態度已經算好的了。家長想要改變孩子愛哭這個毛病,或者想讓孩子儘快不哭,那麼作為家長,首先要了解「哭」這個思維。
家長的「哭」思維:家長很不喜歡孩子哭,一方面是出於孩子太吵的原因;第二方面是覺得孩子哭,孩子就心情不好,不哭了,孩子才能心情好。太心疼孩子,所以想立馬讓孩子不哭。第三方面,便是家長覺得,愛哭的孩子膽小、懦弱、怕事兒、不夠堅強勇敢,尤其是男孩子。
心理學的「哭」思維: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會哭的孩子在情感上會更為細膩豐富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性。家長可以發現這樣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會更注重細節。他也會引用哭這個方式,讓周圍人知道他的感受。
不允許哭的孩子,他的思維:孩子在哭泣的過程中,也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那些不允許哭的孩子,即使很快暫停了哭泣,但這只是表面的。更深層次來說,孩子表面停止哭泣,內心裡卻壓滿了鬱悶,壓抑,這會讓孩子以後更愛哭。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如果孩子天生勇敢,不愛哭,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家長總是用自己所謂的堅強理論,讓孩子強忍悲傷,孩子不是自然而然不哭,而是變得不敢哭。要知道,對於這種不會哭的孩子,其實他的內心是倍感壓抑的。
02
這幾招可讓孩子儘快冷靜
雖說允許孩子哭,但是作為家長肯定不能把孩子扔在那裡,隨便他哭。
開心果媽媽有一次去幼兒園接侄女放學,當時剛好有一個小朋友,因為不小心擦到了額角大聲哭起來。小朋友的家長有些不耐煩,但是老師卻第一時間蹲下身,微笑著抱住孩子。慢慢兒的,孩子哭聲小了下來,孩子的媽媽在一旁滿臉羞愧。
後來,開心果媽媽特地去向這位老師請教,這其中的方法。在此,也將這三種方法傳授給大家。這三個方法,既能夠讓孩子哭得痛快,又能夠讓孩子儘快冷靜下來,停止哭泣,希望對你們有用。
1、孩子哭,家長先微笑著緊緊抱住孩子
孩子哭得正傷心,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哈哈大笑,在笑著他,又或者臉色陰鬱的看著自己。此時家長最好的表情,便是微笑,這個表情最能緩和孩子的情緒。再加上緊緊的擁抱,孩子能夠感覺到你對他的在乎,安全感倍增。
2、孩子稍微平靜下來後,家長教孩子學「深呼吸」
有些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就開始各種給孩子講道理,或者教訓孩子,只是此時的孩子是如何都聽不進去的。並且,即使孩子稍微平靜一些,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也並不是立馬給孩子講道理。
孩子稍微平靜下來,可以教孩子做深呼吸,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模仿家長。每次在深呼吸的過程中,孩子其實也是在調節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心更靜下來一些。
3、「噓……」
孩子的哭聲,已經稍有平復,並且也稍微安靜下來了,但嘴裡還是哼哼唧唧的話,建議家長可以將食指放在嘴唇中間,發出「噓……」的聲音。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並在這個動作之後,就開始徹底止住哭聲。
在以上這些方法裡,允許了孩子哭泣,在孩子哭泣時也給到孩子安全感,以及理解和陪伴,孩子心底也不會壓抑。並且家長這樣的方式,也讓孩子逐漸學會,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03
哭後「善後」別忘記
上述方法是讓家長儘快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止住哭泣。孩子在情緒完全平穩之後,家長也一定要記得,哭後也要「善後」。
1、家長詢問孩子「哭鬧」的真正理由
孩子因為什麼而哭鬧,無論家長是否知曉,家長都一定要先詢問孩子,讓孩子自己說。
原因一:孩子在哭的時候,家長或許就在旁邊,但是,孩子哭的真正原因,可能和家長想的並不一定一樣。
原因二:孩子哭完之後,講述自己哭的真正理由時,他會重新捋一遍事情的經過。在捋的過程中,其實孩子也在思考,到底誰對誰錯,自己這樣的錯誤該不該犯等等。這個思考的過程,家長千萬不要忽視。
原因三:孩子真正哭鬧的原因,有可能他不想表達。
比如,我九歲那年,奶奶生重病,家人都圍在她身邊照顧。有一天,我站在一旁,忽然就哭了起來。爸爸安慰我之後,問:「為什麼哭?」如果我說出真正的原因,會讓他們再次陷入悲傷。所以我說:「這次考試沒考好,心裡有點難受,想發洩一下。」
孩子哭的理由有千種萬種,家長一定要記得讓他說出來。只要家長前面的引導方式正確,孩子所說的哭的原因,是真是假又如何?
2、對於孩子哭鬧,家長要表示理解
開心果媽媽的侄子,在前幾天跟開心果玩耍的時候,因為玩具被開心果弄壞了,所以急得大哭。我還沒來得及讓開心果道歉,侄子的奶奶便對他說:「不就是一個玩具,你那麼多玩具吶。」這句話引來的是侄子更加激烈的哭鬧。
家長總會覺得孩子哭鬧的理由,實在是讓人無語,明明就是小事一樁啊!大人眼裡的小事,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無論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哭鬧,作為家長,首先是要表示理解,其次再是引導。
3、換個說法,將孩子的缺點轉化為優點
曾經無意間看到一個小男孩兒哭泣,他媽媽安撫他之後問到原因,原來小男孩兒是看到貓咪被關在籠子裡很可憐,所以才哭。後來他媽媽說了一句話:「沒想到你已經長這麼大了,竟然感情還這麼豐富。」
有時候孩子哭鬧,或者哭鬧的原因,在不少父母眼裡都是各種缺點。但部分缺點,如果父母換個角度去思考一下,也許就是一個讓人意料之外的優點。
04
寫在文末
孩子哭?
允許他哭,
微笑著抱一抱,
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再哭鬧後再分析為什麼會哭,
孩子哭,有時候也是優點呢!
當然,今天開心果媽媽所分享的孩子哭鬧這個問題,主要適用於比較大齡的兒童。對於小寶寶,若是頻繁哭泣,那麼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這個專題,開心果媽媽下一次再給大家分享。
最後,開心果媽媽在這邊做一個小調研:你們家孩子,在頻繁哭鬧的時候,你是如何處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