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在幾歲的時候上幼兒園,許多父母不禁感嘆非常矛盾。有時候在家帶孩子真的太累了,很想早點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平靜,好讓自己放鬆一會兒。
那一天,我和其他媽媽聊天,所有人都在談論著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媽媽浩浩說,以前都是老頭子帶的,現在自己帶著,覺得太辛苦了,恨不得現在就把孩子送進園裡。但卡卡媽卻有不同的看法,她擔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太早,擔心孩子不適應,會造成陰影。
事實上,作為父母是非常矛盾的,雖然出於對孩子好的考慮,但擔心上幼兒園會給孩子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結局。實際上,根據哈佛最近的研究發現:實際上孩子在3歲,或者說4歲時,就會進入幼兒園,會導致孩子的發展變化很大,父母應該慎重考慮孩子的入園時間。
差異是什麼?
一、幼兒早教顯得早熟獨立。
如今的孩子大多被父母寵愛慣了,不管是穿衣服吃飯,還是上廁所學習,父母都會在背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種幫孩子解決問題的行為實際上會導致孩子什麼都不會。但是在幼兒園,只有靠自己,老師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兼顧,而且幼兒園會有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依賴他人,對孩子的獨立能力有強化作用,也會培養出許多好的生活習慣。
幼兒間也會有反差,他們會互相比拼,從而加速幼兒學習自我照顧的能力。因此,如果早上上幼兒園,其實可以促進孩子的獨立能力,還可以學會更多的在家學習生活自理方面的知識。
事實上,孩子在晚上到幼兒園會更適應。
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都有差異,尤其是那些相對較小的孩子,他們可能不能很好的適應去幼兒園,一旦脫離父母的控制,哭鬧,有時還會出現情緒問題。但若讓孩子晚一點上幼兒園,不但能減輕孩子的適應壓力,父母也能有充裕的時間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減少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情況,對孩子的心理和身體都有好處。
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
一、心理狀況。
事實上,三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分水嶺,所以很多父母會選擇這個年齡讓孩子去幼兒園。但這只是一個參考,其他父母應該對他們孩子的情況做出判斷。一般說來,當孩子步入三歲以後,他們的心理狀況相對來說會比較穩定,不會無緣無故的吵鬧,突然要求父母做些事來滿足自己。
父母可以給孩子做個小測試,觀察一下孩子工作後和老人的關係,如果孩子不想找父母,那就說明父母可以放心的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相反,孩子的表現還是比較焦慮的,家長應該不要急著做這件事,可以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稍強一些,再考慮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二、自力更生。
在父母考慮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的前提下,一定要優先考慮家庭子女的自理能力。即便是一時還缺乏上廁所的能力,也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向老師表明自己想去廁所。上廁所可以學習,但吃飯父母應該保證孩子懂得如何自理,否則孩子只能挨餓。與此同時父母也要根據幼兒園的規章制度,對孩子進行調整,讓孩子能上幼兒園就能適應下來。
三、家庭背景
許多母親都不願意提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有時因為工作安排,只能在無奈下做出這樣的決定。首先是送到幼兒園,家長應該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對母親仍有依賴性,他們就不能立即適應新環境,由母親到老師來照顧自己,孩子表現出的害怕和抗拒,家長應該考慮等孩子長大一點再送孩子入園。
四、表達能力。
許多孩子都能自己吃飯、穿衣服、上廁所時也表現得很獨立,但卻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有時需要什麼都不會向老師表達,即使是不舒服的時候他們也只能自己忍著,不知道該向老師報告,這樣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展。父母應多考慮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否合格,作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的先決條件。
父母什麼時候把孩子送進園子,真的不是一廂情願的,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再做決定。別為了讓自己輕鬆些,早一點送孩子去幼兒園,讓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如果最終決定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當然要提前做好準備,首先要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對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壓能力做一次有針對性的鍛鍊,這樣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平衡一些,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