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仙遊鄭紀之子鄭主忠的武夷《御茶園》詩品讀
吳斌
「鄭主忠,號三峰,莆田人。嘉靖時人,遊武夷,有詩。」這是董天工《武夷山志》對鄭主忠的記載。意思就是說,鄭主忠,號「三峰」,是福建莆田人,是一位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的人物,曾經遊覽武夷,並寫有與武夷相關的詩歌。
另據《福建通志》中的「選舉志卷三十九,明代貢生舉人進士初授官職錄」記載:「鄭主忠以父紀蔭授州同知。」意思就是說,鄭主忠是以父親鄭紀的功績,承蔭而被授以州同知(類似副市長)的官職。
鄭紀(1438~1513),字廷綱,號東園,仙遊人,明天順四年(1460)進土,歷任翰林庶吉土、國子祭酒、浙江按察副使、戶部侍郎等職。鄭紀一生歷經英宗、憲宗、孝宗三朝,人稱「三朝元老」。鄭紀為官清正,晚年辭官歸隱,在故裡居住達20餘年。鄭紀在家鄉興學勸耕,植樹修橋,反對荒嬉,力戒遊惰,深得鄉民的愛戴,辦了不少好事。時至今日,鄭紀的許多傳說還鮮活地留在仙遊當地的百姓嘴裡,是一位在福建閩南一帶,被神話了的明朝傳奇人物。
鄭主忠作為鄭紀的兒子,也是一位繼承家學,倡導勤儉敬業的儒生。他在遊武夷時,留有一首題為《御茶園》的茶詩:
御園此日焙新芳,石乳何年已就荒?
應是山靈知獻納,不將口體媚君王。
詩的意思就是說:我來的真是很巧,御茶園裡的茶農,今日正在焙制新茶。古人號稱的,猶如石頭中流出的乳汁一般美妙的武夷「石乳品牌」,也不知是在什麼年代給荒廢了。還是武夷的山靈,知道把握敬獻的分寸,在該貢的時候貢,不該貢的時候不貢。不能過分地迎合君王的欲望與口舌的享受,致使君王玩物喪志而疏於國家的治理。
武夷山的御茶園雖然在明朝就荒廢了,但在這之後,還是有許多的文人,拿武夷御茶園做文章,儘管各人切入的角度不同,但御茶園那高大上的形象,卻經由這些文人的筆墨,深深地烙印在了歷代茶人的心中。可見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對一個地方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啊。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對此你有什麼感慨呢?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