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 | 如何揀擇

2021-03-04 靈隱寺

第一、書必揀擇而讀,則開卷有益:雖然古人說「開卷有益」,但是讀書仍要有所選擇,有益的書才讀,無益的書讀了沒有意義,也得不到知識與啟發。現在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好的書,讓人開卷不但無益,而且有害。像前陣子一本《完全自殺手冊》,帶起了自殺風潮,使得很多家庭破散,社會也為此付出極大成本,所以書必須揀擇而讀,才能開卷有益。

  第二、人必揀擇而交,則近賢希聖: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但是我們交朋友也須經過選擇。古人說:「友為五倫之一,慎於擇友,懼其損也」,好的朋友可以患難同當,不時給我們忠言,不當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只想利用我們,甚至出賣、背叛我們。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我們所交的朋友,應該是有知識、有道德、有人格、有慈悲心;選擇這樣的朋友,才能不受傷害且「近芝蘭,則氣味日馨」呢。

  第三、言必揀擇而聽,則是非明白: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聽話也是如此,對於別人說的話,不能每一句都當真的,必須有所揀擇、能分別判斷,對人生大眾有用的,對國家、民族、社會關懷的、正確的,我們才聽。不當聽者不聽、中傷毀謗者不聽、是非煩惱不聽、色情八卦不聽、讒言諂媚不聽。總之,須分辨是非,才能明白說者的居心用意。

  第四、地必揀擇而到,則行無危險:雖然大丈夫志在四方,但是不論想到什麼地方去,還是必須先選擇。危險暴亂的地方不能去,聲色場所不要去,有些藉宗教之名而行邪道、魔道之處,更不能去,因為去了不但種下邪知邪見的種子,還會破財失身,毀了一生。

  佛教修行次第「七覺支」當中的「擇法覺支」,即是告訴我們用智能觀察諸法,才能善別真偽,而不取虛偽之法。所以一個人,無論讀書、交朋友、說話、到什麼地方去,都必須審慎的揀擇,都要清明分別,才不會在遊移漂流的生命長河中空費草鞋錢。

摘自《佛學精選》

相關焦點

  •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文字 ▏元音老人講解《碧巖錄》圖片 ▏來自網絡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 參禪 揀擇什麼?分別什麼?
    龍牙禪師初參翠微無學禪師,在其座下呆了一個多月了,卻仍然沒有得到和尚的開示,因此便自己去請教翠微禪師:「學人自到和尚法席參學已經一個餘月,但是卻沒有得到您的開示,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翠微禪師聽了他這話,不答卻反問道:「嫌什麼?」龍牙禪師又問:「如何是祖師意?」翠微禪師卻說:「拿禪板給我。」龍牙禪師於是把禪板遞給翠微,翠微接過禪板舉起就打。
  •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舉趙州示眾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才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裡,是汝還護惜也無?」時有僧問:「既不在明白裡,還護借個什麼?」州云:「我亦不知。」僧云:「和尚既不知,為什麼卻道不在明白裡?」州云:「問事即得,禮拜了退。」 趙州和尚,尋常舉此話頭,只是唯嫌揀擇。此是三祖《信心銘》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 修行莫去揀擇心境
    一個上道的修行人,從不揀擇他內外在的生存環境,他總是愉快地待在那裡,密密地做著內在的功夫。他不揀擇一切心境,相反,他期待所有。他期待他的生活有事,他期待他的生活無事——無事時他正好練習覺知,有事時他正好練習定力。因此,他時刻歡迎一切,擁抱一切,他愛他生命裡的順境,也愛他生命裡的逆境,他同等地愛它們。因為他意識到,逆境和順境,給他的修行同樣珍貴的禮物。
  • 明證法師開示:如何面對生離死別
    問:如何面對生離死別?師父開示:這有很多面對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知道眾生沒有實際的內涵,眾生也是因緣所成法。所謂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只是一個名字,他的存在只是一個假相。文章來源:摘自明證法師《佛學問答1》更多開示敬請關注【明證法師如來藏講堂】微信公眾號修學戒定慧請關注【明證法師新浪博客】講經視頻請百度搜索「明證法師」
  • 認罪認罰案件證據開示範圍清單和開示方式
    認罪認罰案件證據開示制度內容及方式作者:範小雲(浙江省紹興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兩高三部」《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了對於證據開示制度的探索,其中第29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可以針對案件具體情況,
  • 日本刑事訴訟證據開示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316條對證據開示有明文規定,其中明確了開示主體、開示範圍、開示時間和開示程序,被告人及辯護人是證據開示的主要請求方,檢察官承擔主要的開示義務,證據開示在公判前整理程序中進行,開示程序則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檢察官聲請證據開示。檢察官聲請調查證據之開示及交付證據一覽表。
  • 【微開示內觀的目的是什麼】內觀十日課程開示第一天1/6
    寫在前面的話:     【微開示】系列內容的剪輯和編輯是為了參加過葛印卡老師內觀十日課程的舊生方便複習
  • 【內觀課程】內觀十日課程開示:前言和第一天開示
    在課程中學員可學習如何排除日常生活中惱人的緊張及偏執,因而學得如何時時刻刻都過得快樂平和且有效率。一方面學員也可一步步地朝向人類所能企求的最高目標邁進:淨化心靈,自所有痛苦中解脫,完全的證悟。上面所提的任何一項均無法僅由思考或盼望而達到。人們必須以實際行動來達成目標。因此內觀課程總是特別強調實際的修行練習,而不允許哲理的辯論或學術的討論,當然也不問與實修無關的問題。
  • 六祖慧能開示坐禪法則:禪定中如何修不動心、顯現真如自性
    六祖慧能開示坐禪法則:禪定中如何修不動心、顯現真如自性 | 文 三隻眼讀史六祖惠能大師曾經開示,坐禪本是不執著於心,不執著於事,不執著於情,不執著於物,一切在當下顯現,在當下用,執著、擔憂、困惑、焦慮、自卑、煩惱等……均會困住人心。
  •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念佛,才能淨念相繼,一心不亂?
    那麼,究竟如何念佛,才能算作淨念相繼,一心不亂呢?印光大師對此曾有專門開示。其一,四種念佛法門。我們平日念佛,用到最多的是持名念佛,即單持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其實,除此之外,另有三種念佛法門,也即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
  • 恭迎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開示
    「佛陀涅槃前入禪定中,再授永恆真理」佛陀示現生滅的真相釋迦佛祖百千億劫來屢屢的示生示滅,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把他方便示現生滅的真相揭示出來了: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
  • 【學佛隨緣開示】殺生的果報(二)
    點擊標題〡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學佛隨緣開示】殺生的果報(一)《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助念問答《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助念的因果《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林老居士臨終業障顯前,眾蓮友助念開示安祥往生《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張啟瑩:初現生天相,助念得往生《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孫蔣氏:病危請人助念,高聲念佛往生《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佛智師父:往生紀實《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江任銓:家人助念 返陽之後再往生《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施靜巖:臨終懺悔念佛 彌陀來迎往生
  • 學術精品 | 我國反壟斷民事訴訟證據開示制度的構建 : 理據與路徑
    如何解決反壟斷民事訴訟當事人在證據收集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已成為一個亟須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一、反壟斷民事訴訟證據開示制度概述( 一) 證據開示的內涵證據開示是濫觴於英國衡平法實踐的一項重要制度,其創設初衷在於遏制民事訴訟中的「證據突襲」現象。
  • 漲知識 | 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案件中的「證據開示」是個什麼程序?
    證據開示程序主要發生於海關扣留侵權嫌疑貨物後至完成對被扣留貨物的智慧財產權狀況進行認定的程序前舉行。但海關也可以根據情況在扣留侵權嫌疑貨物前或者在完成認定程序後組織證據開示。證據開示的通知由海關向雙方當事人發出。03證據開示程序中要做些做什麼?
  • 明證法師開示:應該如何念佛,才能功夫成片
    如何修至誠心?怎樣自淨其意?阿彌陀佛!  師父開示:別急!先培養福報!你現在整理資料等於是修福報。我當時在柏林寺初建時期並不懂這個道理,但無形中日夜操勞,修下了福報,所以才有閉關的機會,才沒有出事,還算順利。如果沒有福報,不會遇到住山洞的因緣,住了也可能出事。  我的體驗是,必須進入專修狀態。我是個笨人,進入狀態,前後大概也用了半年。
  • 佛陀開示:尋求生命的究竟解脫
    那是佛陀也曾困惑的問題——如何從「生老病死」的輪迴中「解脫」。為了尋求答案,或是找到能夠解惑的覺悟者,他們週遊印度,自北向南,由東至西。他們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穿越了一處又一處樹林,但沒有一位智者,能回答這個終極的問題。直到又一次雨季後,舍利弗在王舍城遇到了被佛陀派出弘法的馬勝比丘(聽聞佛陀初次講法的五位比丘之一)。
  • 明證法師開示:如何修持能證須陀洹果
    問:頂禮明證法師,末法眾生業較重,如何達到須陀洹果?師父開示:達到須陀洹果,就是要斷我見,斷了我見就證須陀洹果。不管你業重還是不重,只要你具足兩個方面就有可能。
  • 四念住課程開示集要---第二天
    今天睌上我們要開始討論開示,以便了解它與實際修行的關係。這個開示的名字叫大念住經 Maha-satipatthanaSutta。Sutta (經) 就是開示的意思。Maha表示大, 而的確有另一個較短的念住經。然而眼前的這部經文, 詳細地涉及比較多的題材,故稱之為「大」 。Sati 是覺知的意思。它是正法中很重要的一個能力,我們在昨天有討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