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經紊亂臟腑失調中醫六經辨證論治

2020-12-19 心越來越脆弱

神經系統的紊亂和大腦的關聯是密不可分的,人腦是接收腦外界信息、產生感覺、進行邏輯推理和思維、發出指令產生行為的總司令部。它有著最為發達的處理系統,可支配人體的思維、感覺、語言、情緒、運動等高級活動的運轉,是人體接收內外環境信息獲取、存儲、處理、加工和調節的中心。

中醫指出植物神經紊亂的病因一般是由內因和外因兩方面的原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能通過內因起作用」 這是一句哲理,也是事件變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之一。打個比喻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小雞,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就是這個道理。

【外因】外因多由長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或精神壓力導致。如體力勞動,睡眠不足,家庭糾紛、戀愛挫折、事業失敗或人際關係緊張,持久的腦力,對外界刺激耐受性差,應付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不足。

【內因】內因主要就是臟腑功能失導致的,心為君主之官,心有藏神,主身之血脈,主神明:心屬五臟六腑的大主,生命運轉之根本,心主屬統帥的作用。所有內外事物感皆傳於心,如果心神常常處於過分動亂而打破陰陽平衡的的狀態時就會引起疾病。如心神過於躁動,神不內守,亂而不定,不僅導致不寐症,還必然擾亂臟腑,耗氣傷精。長期刺激大腦,因心腦相系的關係,會導致心陰陽失調五臟不和,心血上供於腦不足,腦失營養從而引起大腦這個司令部的指揮混亂發出錯誤指令。

植物神經紊亂屬於內臟功能紊亂症候群。《難經》曰:「五臟有七神,各何所藏那?指出五臟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中醫以五臟六腑辯證其根本原因。

【肝腎辯證】人身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也就是說人的一切活動,都是肝氣升發之後,變幻而為。然而人身之氣根於腎,元氣之根是兩腎之間的命門,肝氣實質上由此而提取,逐步經五臟六腑,上達頭顛,並旁通於四肢百骸。中醫總講乙癸同源,肝腎同治,實質即本於此。許多植物神經紊亂病的病機實質上就是肝氣疏洩失職造成的。

【胃肺辯證】肺主肅降,肺主氣。然而主下降者,肺胃也。中焦之上,氣分,肺主之;氣至於中焦,胃中水谷精華之氣,被是吸收之後,糟粕之物,是有形的東西,它的排出,要靠胃氣的下降的能力。肝脾主升發,生發之機正常,人有活力;肺胃主肅降,肅降之機正常,人體之中的各種廢物,可以很暢順的被排出體外。

人身之氣,升降不息,如環無端,不被邪氣阻擾,則人體康健;人體之氣機,受到風寒暑溼燥火的外邪,以及喜悲思憂恐驚怒等七情的幹預,氣機必然紊亂,氣機紊亂,則病生。

【心腎辯證】夫心主血而藏神,腎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體論,則精生氣,氣生神;以後天運用三之主宰論,則神役氣,氣役精。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治之原不相離,故於滑精,夢洩種種精病者,必本於神治;於怔忡,精悸種種神病者,必本於氣治。蓋安神必益其氣,益氣必補其精。

固元醒神方劑——中藥製劑

中醫認為植物神經紊亂病起於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不比於外感易治,此症多為虛症,其次為虛實互見之證,而純實證較少。常因未對症治療導致反反覆覆。如虛不受補,一補則痰火加重,用攻的方法,則氣血變得更加虧虛。用溫補則虛火易生,用寒涼,則脾胃受傷。所以,中醫(固元醒神方劑)考慮是從整體、臟腑出發,以養五臟元氣,調七情安心神可避免一些弊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微/rat0716

相關焦點

  • 國醫大師路志正:《傷寒論》六經辨證解讀
    國醫大師路志正:《傷寒論》六經辨證解讀   《傷寒論》的核心是辨證論治,而辨證論治的物質基礎則是六經。《傷寒論》六經辨證是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的基礎上充實發展起來,但兩者又有所不同。《素問•熱論》的六經,只是作為分證的綱領,沒有提出具體的辨證方法,就其內容來看,也只論述了六經的實證和熱證,未能論及虛證、寒證,在治療上只提到了汗、下兩法。
  • 六經辨證和其它辨證方法的關係
    ——六經辨證中含有臟腑經絡辨證的內容——     六經病中的經絡病證,是構成經絡辨證的內容之一;六經病中的腑證和髒證,則是臟腑辨證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雖是針對六經兼變證而提出的治則,實則是適用於所有疾病的論治法則。針對不同病證,採取不同的治法,是《傷寒論》中的基本治則之一。     ⑦ 三因制宜,各有側重 。    治療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亦為《傷寒論》的基本治則之一。
  • 植物神經紊亂患者常入睡困難,失眠多夢,出汗是什麼原因?我來告訴你
    一、什麼是植物神經紊亂?植物神經紊亂你有沒有聽說過? 在生活中,像長期入睡困難,失眠多夢,出汗,煩躁,焦慮,情緒不穩等這些症狀是大多數人都存在的問題!下面我就來跟大家說說什麼是植物神經紊亂。
  • 《傷寒論》是辨證論治教學最好的教科書
    導讀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醫聖張仲景所流傳之傷寒論,其六經辨證思維有授人以漁之功,以恆動辨證思維「六經鈐百病」,比擬以手指月禪機,有引人悟道中醫辨證之妙巧,蔚然大觀。應該是「六經辨證」,亦即六經辨證所涵示的辨證論治思維方法,尤其是辨證論治思維中的變法思維、恆動思維、相對性思維、整體性思維、聯繫性思維、逆向性思維等複雜性辨證思維。 中醫臨床診治疾病處方用藥基本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眾所周知的辨證論治,還有一種是不辨證論治,亦即所謂的對症療法。
  • 中醫辨證論治源流考
    》中,第一次提出了「辨證論治」,但同時還有「辨別論治」、「辨證論方」、「論證立法」等;而且「辨證論治」,在書中也僅出現了一次。在1955年2月時,中醫理論家、教育家任應秋先生在《中醫雜誌》上發表的《偉大的祖國醫學的成就》中,正式提出了「辨證論治」說;兩個月後,又在《中醫雜誌》上發表了《中醫的辨證論治體系》,開篇即是:「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識,所以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數十篇,無不冠以「病脈證並治」或「病脈證治」的題目。
  • 辨證論治的精髓,就這7點
    《黃帝內經》《金匱要略》都已有臟腑辨證之意,華佗《中藏經》首次從臟腑虛實寒熱進行辨證,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也按五臟六腑虛實寒熱分列方藥,張元素《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用藥式》以及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則對臟腑辨證的理法方藥進行了細緻的論述。這一辨證方法之所以仍為目前《中醫內科學》所沿用,在於《黃帝內經》中的四時五臟陰陽作為理論核心,以五臟統領辨證思路有其理論基礎。
  • 植物神經紊亂吃什麼藥最好
    失眠、抑鬱、食欲不振、虛弱、自主神經紊亂對人的影響越來越大。治療自主神經紊亂的藥物有哪些?治療植物神經紊亂的藥物有兩種:中藥和西藥。
  • 《傷寒論》六經辨證及臨床應用1
    六經辨證及臨床應用》的講課,講課錄音經歐陽衛權經方工作室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分次推出,以饗讀者。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同仁們,大家晚上好,非常開心,也非常感謝,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校友會盛情邀請,所以今天讓我有這個機緣做一個我自己學習《傷寒論》心得方面的講課。今天晚上以及明後天,我們都是講這個,關於《傷寒論》六經方面的,那麼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直接進入主題,我給大家供同行探討的有兩個題目,一個關於《傷寒論》六經實質的探討,一個是關於《傷寒論》六經辨證臨床應用。
  • 劉渡舟: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
    可以說,這是八綱辨證體系形成前的雛形階段。我們今天重溫八綱辨證體系的發展和臨床運用情況,作為我們的參考和借鑑,也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八綱辨證的思想源於《傷寒論》的六經辨證。而在《傷寒論》中,六經與八綱則又是緊密相連、密切結合、缺一不可的。這是因為,六經是物質的,是臟腑經絡的概括,辨證必須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所以諸病不能越出六經的範圍。
  • 八綱辨證是中醫辨證的總綱:病因辨證、氣血精津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六經辨證【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
    證,即證候,是機體在致病原因和條件作用下,機體與環境之間,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之間關係紊亂的綜合表現,所以,明確了某一證候,即是對疾病發展階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鬥爭的強弱、陰陽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況的概括。
  • 論《傷寒論》六經辨證和五運六氣的關係
    從五運六氣理論探討傷寒論六經辨證思想五運六氣是中醫學的最高層次理論,早在內經就有運氣7篇詳細闡述了五運六氣致病的特點和治則。五運六氣是外感疾病之源。因此,六經即是六氣,通過經絡(手足六經)和人體臟腑形成一個體系。故經絡是以六氣和相應的五臟六腑冠名。如足厥陰+肝=足厥陰肝經,根據「同氣相求」原理,說明風邪易傷肝,同時也說明足厥陰肝經可以是治療風疾、肝臟疾病和肌肉筋脈疼痛的問題。同理手少陰+心=手少陰心經也是如此。另外,通過經絡也可以揭示臟腑的功能。如脾喜燥惡溼,胃喜潤惡燥。
  • 熊繼柏:50年臨證體會及案例談辨證論治
    文/熊繼柏投稿/農豔編輯/蔡仲遜編輯按:細閱此文,實在過癮。臨床治病,如果不辨寒熱虛實,不分陰陽表裡,不審臟腑經絡,不察標本緩急,或隨意開藥,或依賴成品,或抄襲「秘方」,或僅憑習慣,守一方而待百病,執一法以應萬變,如此生搬硬套,膠柱鼓瑟,脫離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則不可能當一個真正的好中醫。
  • 植物神經紊亂有辦法治療嗎?尚凱大夫是如何治療植物神經紊亂的?
    一、什麼是植物神經紊亂 植物神經紊亂,是因為長期的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以及生氣和精神受到刺激後引起的包括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或內分泌系統失調的一組症候群。
  • 論八綱辨證
    八綱是中醫的重要理論,八綱辨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臨床辨證法。提出「八綱」這一確切說法始自近代的祝味菊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醫院校第2版《中醫診斷學》教材中,正式將八綱列為專章進行討論,明確了八綱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證方法,是各種辨證的總綱,此後,這一觀點在全國得到普及並得到承認。
  • 六經辨證之陽明病定法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病的核心,只有學會準確辨證,才能準確用藥,提升療效。 六經辨證是醫聖張仲景創立的一套簡便有效的辨證論治用藥體系, 作為一名中醫師,如果能學會六經辨證並且熟練運用,一定能做到藥到病除,贏得患者信任,提升門診量! 學中醫,必學六經辨證!
  • 上海那裡去治療植物神經紊亂好
    核心提示: 植物神經紊亂,一個讓我們有些頭疼的疾病。對於這個陌生的疾病,我們能做的便是在其發生後及時的治療,這樣可以減小其危害。大家這樣想,如果我們對其多一些了解,那麼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植物神經紊亂,一個讓我們有些頭疼的疾病。
  • ​傷寒論六經實質詮解
    六、六經證治綱領說這一學說的基本內容,即傷寒六經是辨證綱領和論治綱領的高度統一,綜合反映與提示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情、邪正力量對比和受邪的組織器官等具體情況,為決定治則、治法,及遣方用藥等,提供具體的指導。
  • 《傷寒論》六經非《內經》六經
    正確理解傷寒論的六經,是解讀傷寒論的前提,是學習經方的基礎。有許多學者認為張仲景是根據《素問·熱論》關於「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以及「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等論述,創立了六經辨證論治體系。
  • 歐陽衛權:什麼是《傷寒論》六經實質
    編者按2016年4月歐陽衛權老師受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邀請,做了《<傷寒論>六經辨證及臨床應用》的講課,講課錄音經歐陽衛權經方工作室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 第二個是臟腑說,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錢潢的《傷寒溯源集》裡面,它以臟腑、三焦來闡述六經。還有氣化說,以張志聰他們為代表的,以《內經》裡面的開闔樞、標本中見的氣化理論來闡述六經。六部說,方有執為代表的《傷寒論條辨》,他把人體分成六個部分,認為這個是六經。地面說,就是柯韻伯《傷寒來蘇集》裡面所說的,他說張仲景的六經,相當於人體的六個地面,跟這個六部說有點類似。
  • 植物神經紊亂能治嗎
    植物神經紊亂這種疾病很常見,而且這種疾病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就會問到植物神經紊亂能治嗎?這個問題的人也越來越多,下面讓專家來為大家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