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隱居的杜甫,風雨中憑欄遠眺,他看到了什麼

2020-12-19 騰訊網

杜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擁有讓世人驚羨的才華,卻也遭受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頓與坎坷。早年他因科舉落第而旅居長安十幾年,留下了「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哀嘆。後來面對安史之亂,他又不得不四處逃亡,在顛沛流離中品嘗著人生的辛酸和苦楚。

當歷盡艱險之後,杜甫終於在成都的郊外獲得了一個安身之所,並在那裡度過了為期兩年的閒靜歲月。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杜甫此一時期的作品。

安祿山攻克長安以後,杜甫幾經周折,於公元759年進入蜀中避禍,並於次年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結廬而居。他當時的居所,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杜甫草堂。

在草堂居住的時光,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快樂日子。不僅遠離戰亂,還得到另一位大詩人高適(時任蜀州刺史)在經濟上的資助,讓他能夠在綺麗的風光中悠遊度日。所以此時的杜甫,寫出了不少歌唱大自然的詩歌,其中《水檻遣心》是較為有名的一篇佳作。

水檻遣心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在首聯中,詩人就點明了草堂的環境,那是一個偏僻、開闊且幽靜的居所。「郭」在古代是指外城,所以孟子曾有「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的說法。而「去郭」則是指城郭之外,換成現今的說法就是,杜甫居住在一個十環以外的地方。

在這樣一個旁無村落,遠離塵囂的居所憑欄遠眺,視野自然是極其開闊的,所以詩人用了一個「賒」字來形容。因為「賒」字可以解釋為「遙遠」。例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曾說過「北海雖賒,扶搖可接」的話。這一聯是本詩的開端,大自然的風光自此開始映入眼帘。

通過極目遠眺,詩人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面,「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清澈的江水浩蕩無邊,似乎看不到盡頭;而茂密的林木間,處處盛開著奼紫嫣紅的花朵。

在頷聯裡,詩人借對景色的描繪,委婉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江水的平靜代表了當時生活的安穩,而「少岸」則代表無邊,暗示在詩人的內心,希望這樣的生活可以持續得更久一些。

花朵不分早晚都會在林間綻放,但詩人偏偏用了一個「晚」字,這其實反映了他心境上的蒼老。此時的詩人已經將近五十歲了,大半生的坎坷際遇令他在面對美景的時候,不禁生出了「夕陽無限好」的感嘆。

在對景色進行整體概述之後,詩人抓出了兩個特定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出草堂的綺麗風光,即「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毛毛細雨中,不時有小魚跳出水面,歡暢地遊動;而在微風的吹拂下,燕子在空中翩翩起舞。

通過對大自然的兩位成員小魚和燕子的描述,詩人把春光明媚時的美好表現得淋漓盡致,並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他此時喜悅的心情。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在最後一聯裡,詩人並沒有對景色進行任何直接的描寫,但通過一個鮮明的對比,把自己的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

「十萬戶」和「兩三家」分別概括了成都的繁榮與草堂的清幽。藉助對比中的強烈反差,詩人不僅成功地突顯了目前的居住環境,還顯露出怡然自得的愉悅心情。

靜閱閒話

本詩四聯全部採用對仗,這無異加大了寫作的難度,卻也完美地詮釋了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的可愛性格。此外,對仗的運用,讓詩歌的語言精練,加強了誦讀時節奏感。

縱觀全詩,杜甫先在首聯裡,介紹草堂的環境,並做好了賞景的準備。中間兩聯則是對景色的具體描寫。尾聯是對首聯的呼應,對草堂的環境做了更進一步的刻畫。全詩環環相扣,首尾相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五言律詩。

參考資料《全唐詩》《康熙字典》

相關焦點

  • 在成都隱居的杜甫,把兩個小動物寫進詩中,不想卻成為了千古名句
    杜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擁有讓世人驚羨的才華,卻也遭受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頓與坎坷。早年他因科舉落第而旅居長安十幾年,留下了「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哀嘆。後來面對安史之亂,他又不得不四處逃亡,在顛沛流離中品嘗著人生的辛酸和苦楚。
  • 憑欄,尋求的當是一份心靈寄託
    憑欄,是登高遠眺者的心理需求吧?手扶著背靠著可倚的欄杆,俯首或翹望,多愜意呀!結伴遠遊的人們心裡無憂,出門尋樂,每遇登臨憑欄處,必是好風光好去處,縱然涉險也要身臨其境,「瀟灑走一回」的。華山攀援,宛若天梯的陡硝懸崖上,沒有欄杆是難以想像之險境。
  • 杜甫到底在成都幹了些什麼?為什麼讓成都草堂這麼有名氣?
    安史之亂中,隨著潼關淪陷,唐玄宗離開長安,千萬四川避難,同一年他的兒子李亨在靈武(寧夏)繼位,稱唐肅宗。其實杜甫除了詩聖稱號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和李白不易,李白的詩裡面好像只有他自己,百姓死活貌似和李白不相干。
  • 杜甫與蜀中草堂,黃四娘之外,他的詩中還有哪些鄰居?
    傅抱石作杜甫像翻看杜甫的一生,追尋他走過的足跡,會給人們很多啟迪。杜甫一生顛沛流離,飽嘗人間的風霜和苦難。在他58歲的生命歷程中,他把最重要的歲月留在了西南。從759年末來成都,並於760年春在成都建起草堂,到768年受其弟杜觀之邀暫住江陵,杜甫在蜀中度過了八年時間。
  • BBC最新紀錄片,轟動全球網友,主角是杜甫和他的成都草堂
    簡單的一句話,配上東方的意境山水圖讓人不由得對東方的這個「他」萬分好奇關於他的地位,紀錄片中也給出了總結——世上有但丁,有莎翁,還有杜甫片中把杜甫放在歷史視野和比較視閾中展開講述生於712年的杜甫兩個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靈魂」相遇了比杜甫年長11歲的李白為他帶來了無窮的靈感啟發李白去世後杜甫在《夢李白》中對他的思念肝腸寸斷: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 成都杜甫草堂「調皮」了:「杜甫很忙」開始了
    原標題:卡通杜甫有點忙 2012年,以「杜甫很忙」為主題的塗鴉一時掀起網絡狂歡,在國內引發了文化熱議現象。今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萌發了將「杜甫很忙」主題和文創結合的念頭,以引導人們對「杜甫很忙」文化現象進行正面的解讀,鼓勵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融合。
  • 《成都求學》5 遊覽杜甫草堂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原籍湖北襄陽。20歲起,他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10年。755年「安史之亂」 爆發後,杜甫逃往鳳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
  •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這裡有關於杜甫的生活,一起來旅行吧
    我是果果,上一篇果果給大家介紹的是成都的熊貓基地,然而這一篇文章果果想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成都的杜甫草堂。成都有一處故居,是中國著名的詩人杜甫曾經流落成都時的一所淨居之所,叫做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是一個十分清靜美麗古樸的地方,杜甫草堂給果果的感覺是安靜,有文化氣息。其實每一個城市都有一些出名的人,有出名的人的故居現在都發展成了旅遊的景點,也是遊客朋友們去每個城市旅遊必去觀看的地方。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讓世界讀懂「杜甫很忙」
    在黃萍的理解裡,文創產品只是一個載體,通過文創產品來表現杜甫草堂想要表達的文化精神、文化信仰和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審美範式,以期許概括出這座城市的城市氣質,這也許才是成都文博文創人的使命和方向。「為什麼是由一個館到一座城呢?大詩人杜甫為什麼能在成都寫出這麼好的詩,成都的包容性、成都人的生活方式與審美情調——是成都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他。
  • 劉芳菲:一身正裝獨自憑欄遠眺看夕陽,43歲仍皮膚緊緻蘭心蕙質
    照片中,身穿一件草綠色的西裝,裡面是一件白色的女士襯衣,看上去就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樣,渾身上下都透露著蘭心蕙質、空谷幽蘭的氣質。時而遠眺夕陽、時而拂拭自己的長髮,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著知性、端莊、優雅的迷人氣息!遠處落日的餘暉、碧波蕩漾的湖水、若隱若現的小橋,美麗的風景和美麗的人兒相映成趣、融為一體,簡直是美不勝收!
  • 提起杜甫故裡,想到的都是杜甫草堂,諸不知杜甫真正的老家在河南
    很多人都以為杜甫故居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諸不知杜甫真正的祖籍是在河南,河南鞏義的故居才是真正的杜甫故居。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朝杜甫的祖上有十一代都是做官,曾做過刺史,太守等高官,一直到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還做著鞏縣縣令,連杜甫的妻子楊婉也是皇室宗親。從杜甫小時候居住的地方看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及,絕對稱得上「豪宅」。這裡要說的就不是成都的杜甫草堂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河南鞏義還有一個杜甫故居吧。
  • 每日詩話:蘇子美,宋代最推崇杜甫的詩人,名字都要模仿杜甫!
    從小就崇拜杜甫,所以在加冠之後,就給自己取字子美。他立志要成為杜甫那樣的詩人。他認真研究和搜集杜甫的詩作,二十九歲時還整理編輯了一部《杜甫別集》。蘇子美以「豪邁哀頓」來評價杜甫的詩歌特點。並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進行模仿和學習。而且他的學習也頗有成效,南宋詩人方回總結蘇子美詩的特點時說:「蘇子美壯麗頓挫,有老杜遺味」。
  • 中國詩詞大會:杜甫的快樂端午節,讓我們看到他的前世今生!
    這是公元757年的端午節,杜甫被唐肅宗恩榮,他非常的開心高興,寫的一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詩聖杜甫還是有很深的想要進入體制內的情結的,但這也沒有什麼值得人非議的,對於古代的讀書人,走入仕途,都是人生成功的標配!
  • 風雨中看鄠邑區的網紅橋——天橋湖風雨廊橋
    風雨中看鄠邑區的網紅橋——天橋湖風雨廊橋圖、文/長安18子西安市鄠邑區的天橋湖風雨廊橋,最近在網絡上非常火爆,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橋。每到節假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這裡,跳舞、唱歌、拍視頻等,讓這個偏僻無人的地方熱鬧非凡。昨天下午,天上還下著小雨,我和同事下鄉檢查路過這裡,順便去橋上轉了一圈。
  • 都說「杜甫很忙」,他一輩子到底在忙啥?
    杜甫出生的那一刻,註定了杜甫忙碌的一生。杜甫不滿周歲,他的母親就猝然去世,他的父親續娶了一位「後媽」,杜甫只好由他的姑母撫養長大。雖然身世不幸,但是杜甫家裡條件非常優越,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杜甫七歲就能寫詩,號稱「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 品讀《佳人》,安史之亂中,漂泊中的杜甫給自己的畫像
    一首詩,寫出了自己的心境,寫出了時代的真相,有這樣能力的作者中,杜甫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讀他的《佳人》,便感觸頗深,讓我在閉上眼睛後,仿佛可以看到安史之亂時期,站在無助的百姓面前的,那個無助的杜甫。
  • 杜甫一家在成都的日子: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在成都的那一段生活,是杜甫和家人難得的平靜好時光。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這是杜甫在《成都府》中對蜀景的最初印象。杜甫經過長途艱難跋涉,終於擺脫了中原戰亂,初到成都。但見華屋疊城,笙簫不絕,一派生機盎然,喜悅的心情中間雜著對故鄉的眷戀——他是離故鄉越來越遠了。
  • 遇見杜甫
    自己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可是不幸被叛軍俘虜,困居在長安,看到你滿臉愁苦,憂國思家的心情透露出來,也想幫你解決一部分離愁和惆悵。獨破受凍死亦足    你來到成都時,已是唐肅宗乾元三年的春天,在成都蓋了個茅屋,可那狂風吹破了茅屋,大雨也接踵而至。風猛屋破又有什麼辦法呢?那戰亂帶來的災難讓你又開始焦慮和憤怒。
  • 留學生給成都雙語牌挑刺 杜甫草堂譯成小屋(圖)
    從2001年開始,他開始留意成都的雙語翻譯,並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另類解讀。  11歲留學生給雙語路牌挑刺  馬華卿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2002年離開成都前往新加坡時,他才11歲。留學前一年,他留意到成都開始出現中英雙語的路牌,「不過,幾乎全是用拼音來作為英語翻譯。」
  • 杜甫一首描寫春雨的詩,全詩四十字,處處透著對春雨的喜愛和讚美
    不過雖然杜甫經常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為老百姓發聲鳴不平,但其時老百姓的生活也不是時時處處都是充滿困苦,有時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也能看到令人歡喜之事,比如,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夜喜雨》就是杜甫以一個老百姓的角度來寫的,處處體現著杜甫對這場春雨的喜愛和讚揚。杜甫一生坎坷,他的一句「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