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開大學「可呼吸」鈉-二氧化碳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0-12-25 南開大學新聞網

圖1 鈉—二氧化碳(Na-CO2)電池結構及反應

人民網天津7月15日電 (記者 朱虹)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軍教授團隊在利用CO2呼吸的室溫可充鈉-二氧化碳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可充室溫鈉-二氧化碳電池」(Rechargeable Room-Temperature Na-CO2 Batteries)為題,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2016, 55, 6482-6486)上發表,陳軍為通訊作者。

「可呼吸」電池的初級版本是鋰-氧氣電池,它以金屬鋰作負極,正極為由碳、貴金屬或過渡金屬氧化物等構成的空氣電極,放電時從空氣中獲取氧氣,充電時再放出氧氣,因此被譽為「可呼吸」電池。鋰-氧氣電池的研究是當今新能源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國內外許多高校和研究機構都致力於此。陳軍課題組在之前鋰-氧氣電池研究的基礎上,此次成功研發出鈉-二氧化碳電池,不僅原料豐富、製備方便,增加了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性,同時,二氧化碳作為溫室氣體,把二氧化碳變廢為寶、資源化利用,恰恰符合我國「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雖然科學家們對金屬—二氧化碳電池進行了艱難的探索,但是始終未能有極大的突破,基本不能充電或者因循環少許周期後容量迅速衰退使得電池失效不能工作。主要原因是金屬—氣體電池不僅存在氣-液-固三相電池結構和系統設計上的困難,同時還在正極催化劑的設計和選擇,如何降低電極極化,金屬負極的保護,電解液組分和添加劑的優化選擇等方面存在諸多科學技術難題。因此,室溫可充金屬鈉—二氧化碳電池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

金屬—二氧化碳(金屬 = Li,Na,Mg,Al,Zn等)電池具有高比能量、高功率密度,除Li外,電極活性物質廉價易得,特別是利用CO2作為活性材料產生電能,意味著該電池系統有望在CO2富集的地方,如動物及人類聚集地、汽車尾氣、燃煤發電尾氣及火星探測等廣大領域,提供穩定的能量源泉。

針對廣闊的海水和豐富的鹽湖的廉價鈉資源,同時尋求探索CO2的新應用,陳軍課題組在鈉—二氧化碳(Na-CO2)電池的研究中,通過理論計算發現Na-CO2電池體系具有高達1100 Wh/kg的理論比能量,且Na-CO2電池比Li -CO2等其他金屬——二氧化碳電池更容易實現可逆充放電反應,放電時吸收二氧化碳,充電時放出二氧化碳,被稱為可呼吸鈉-二氧化碳電池。該研究以鈉金屬片為負極,四甘醇二甲醚(TEGDME)處理過的多壁碳納米管(MWCNT)為正極,構架了一個具有優異性能的Na-CO2電池(圖1)。

電解液方面,優選後的高氯酸鈉/四甘醇二甲醚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對Na金屬穩定、難揮發等特點。正極方面,使用化學修飾的多孔三維網絡結構,具有獨特的三維結構的氣體電極不僅具有極高的離子/電子傳導、高效選擇性的催化活性和充足的放電產物儲存空間,而且處理過的電極具有極好的電解液潤溼性,有效降低電池的極化作用,體現出大容量儲電能力。室溫下,該電池體系可以循環200次而無明顯衰減,表現出很好的可逆充放電活性和穩定性。在4A/g的大電流密度下仍有4000 mAh/g的可逆比容量,說明此電池具有良好的高倍率放電性能,可實現快速充放電。這些優異的電池性能為在室溫下吸收CO2產生清潔電能源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的資助。文章發表後,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World以「首次可充的有前途電池技術」(Rechargeable first for promising battery tech)作為亮點報導。

論文連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602504/epdf

相關焦點

  • 天津日報: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取得多項突破
    近年來,南開大學材料學院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周震教授帶領團隊在可充電鋰氧氣電池、鋰二氧化碳電池和室溫鈉離子電池等研究中取得多項重要突破,為這些新能源器件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可充電鋰氧氣電池  鋰氧氣電池以金屬鋰作負極,正極為由碳、貴金屬或過渡金屬氧化物等構成的空氣電極,放電時從空氣中獲取氧氣,充電時再放出氧氣,因此被譽為「可呼吸」的電池。鋰氧氣電池具有理論上最高的儲存能量能力,如果用作電動汽車電源可以連續行駛800公裡,而相同體積的鋰離子電池僅能使電動汽車連續行駛100公裡。
  • 燕山大學在鈉固體電解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記者 高長安 通訊員 蔡常山)記者11月25日從燕山大學獲悉,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張隆博士及其合作者近日在Advanced
  • 上海大學在黑鱗(BP)作為鈉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該工作通過原位TEM研究了黑鱗鈉化反應前端的擴散條紋,觀測到晶體/非晶體/晶體/非晶體薄片片層交替排布的結構,這種層狀交替排布的結構產生膨脹比較小,實驗上可以利用部分嵌鈉來維持其結構穩定性以改善鈉離子電池的循環性能,這對BP的鈉化機理提供了新的認識。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伍倫貢大學研發新型納米材料 讓鈉硫電池可用於大規模儲能系統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研究人員製成了一種納米材料,可充當室溫鈉硫電池的陰極,讓鈉硫電池應用於大規模儲能。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 夏煥雲)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由於拓撲概念可用來描述能帶結構的性質,這種體-邊界對應關係普遍存在於量子和經典波動系統周期結構中。隨著2009年微波波段單向傳輸的拓撲邊界態在實驗上首次被觀測到,光子學拓撲絕緣體以及光的拓撲特性相關的一系列研究相繼在許多不同的光學材料中得以實現,比如波導陣列、耦合諧振腔及超構材料等,逐漸形成了方興未艾的光子學分支:拓撲光子學。
  • 上海矽酸鹽所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團隊在陶瓷基固態電池的界面改性及其鋰氟轉換反應激活方面取得系列進展。鈉元素與鋰元素屬於同一主族,化學性質相似,並且金屬鈉質地較軟,易於操作,鋰-鈉共晶合金可以與LLZO形成良好的界面接觸。
  • 南開大學:讓人工血管可再生
    南開大學:讓人工血管可再生 2018-07-16 10:08:29參與互動    前沿·速遞  南開大學
  • 何良年|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二氧化碳化學
    何良年,南開大學教授, 英國皇家化學會士(FRSC)。從事綠色化學、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生物質高值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二氧化碳化學及可再生碳基能源化學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 編著了《二氧化碳化學》與《綠色化學基本原理》, 推動了二氧化碳化學領域的發展。 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發展綠色化學已成為大勢所趨。二氧化碳過度排放是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和荒漠化等全球環境變化的主要誘導因素。
  • 山東大學在互補型薄膜電晶體集成電路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宋愛民、辛倩課題組在互補型(CMOS)薄膜電晶體集成電路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結果以「Thin Film Sequential Circuits: Flip-Flops and a Counter Based on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何良年教授:二氧化碳固定方面新突破
    【成果簡介】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何良年教授課題組在二氧化碳固定方面的新突破。該課題組利用三甲銨乙內酯(Betaine,也叫甜菜鹼)作為高效、可持續的有機小分子催化劑,在胺和二苯基矽烷存在下實現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級可控地還原功能化反應,這是首例同時實現二氧化碳可調的2-、4-、6-電子還原與C-N鍵構築相結合的報導,可用於甲醯胺、縮醛胺和甲胺類化合物的合成和製備。
  • 學校新型多糖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學校新型多糖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1-01-10 2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南大學李青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水解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青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One-step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i-Fe)Sx/NiFe(OH)y hollow microtube/sphere films as superior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 我國科學家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和產量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郭房慶團隊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和產量方面取得進展,讓「光合作用」不再被「高溫」困擾,為應對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的糧食安全生產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相關成果4月2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植物》。  溫度是影響植物生長周期和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 人民網:「百年芳華——南開大學百年校慶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陳燦)在南開大學百年華誕之際,「百年芳華——南開大學百年校慶展」於8月9日上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南開大學終身教授、南開藝術校友會名譽會長範曾,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北京大學原校長王恩哥,原文化部黨委組副書記、副部長趙少華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活動。
  • 龍城街道城市更新 取得突破性進展
    【深圳商報訊】(記者 畢國學 通訊員 潘志文 張敏)近日,龍城街道回龍埔新工業區城市更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意向開發單位與最後1戶未籤約業主籤訂拆遷補償協議。 據介紹,龍城街道十大專項行動城市更新專項任務涉及回龍埔新工業區城市更新單元在完成約99%的協議籤訂工作後,剩餘1棟建築物拆遷補償工作受阻近一年時間。
  • 潞安30萬噸烯烴分離裝置試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
    烯烴產品逆市上揚 日前,從潞安集團獲悉,30萬噸/年烯烴分離裝置試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裝置實現高負荷安全穩定運行,產品性能指標穩定,累計生產化工新材料烯烴類產品21672.64噸,為踐行山西省煤化工產業「三化一型」發展道路開闢了一條示範新路徑
  • 中國化學會第一屆全國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學術會議在我校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南開大學、中國化學會綠色化學專業委員會承辦。大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何鳴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綠色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韓布興,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天津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開幕式由會議組織委員會主席、化學學院教授何良年主持。
  • 二氧化碳滅火器可以撲救鉀鈉鎂金屬火災 二氧化碳滅火器使用須知
    二氧化碳滅火器的生物範圍也是有限的,假如說出現不一樣的火災,往往採用的滅火器也要有不同的規定。家庭主人如果不了解這些問題,可以多關心二氧化碳滅火器可以撲救鉀鈉鎂金屬火災,看看二氧化碳滅火器使用須知,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案,從而發揮更好的使用效果,就能減少各種使用的問題。
  • 鈉-氯化鎳(Zebra)電池
    鈉-氯化鎳(Zebra )電池(以下稱Zebra 電池)是以鈉離子傳導的b²-Al2O3固體電解質構成的一種新型高能電池,它與同一電池體系中先前已研發的鈉-硫電池(以下稱NaS電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Zebra 電池實際上就是在NaS電池研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