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我家孩子已經上幼兒園大班,跟同班同學的家長談起來,她們都紛紛表示,下學期要給孩子轉學校。問起為什麼,她們口氣一致:當然是上幼小銜接班啊,不上學前班,將來上一年級怎麼跟得上?當我再次提起,幼兒園裡也在陸續教著類似內容時,她們的表情很不屑:在幼兒園裡學得太淺了,人家上學前班的,上小學前就會100以內加減法,拼音聲母韻母也都早學完了,漢字都認了幾百個,在幼兒園裡哪能趕得上?
從跟其他家長的談話中我發現,如今家長普遍認為的「幼小銜接」,其實就是識字、拼音、加減法。這些內容學得越多、越深,上小學就越輕鬆不費力。
但是,孩子要上一年級,真的是要準備這些東西嗎?根據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的提示,幼小銜接的內容,遠不止這些。
錢志亮教授一直致力於學前教育,尤其在幼小銜接這塊有著自己獨到見解,他還是北京市重點課題「小學生入學準備與適應指導研究」的重點負責人,還曾開發與研製「兒童入學成熟水平診斷量表」。在幼小銜接這個話題上,可以說錢教授是相當權威的專家了。
錢教授認為:孩子能否適應小學生活,跟年齡無關,跟學習多少機械知識也無關,主要看是否達到入學成熟水平。若無達到,小學開學前家長就要重點彌補,而不是簡單地學習拼音加減法。因為相對於入學成熟水平來說,加減法等具體知識只能算「砍柴」,想要入學後跟得上,重點在於「磨刀」而不是砍柴。這裡的「磨刀」,指的就是以下幾大能力的培養。
視知覺能力
視知覺能力在孩子學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包含空間知覺、視覺辨別、視覺填充、視知覺速度等具體方面。若孩子空間知覺不足,會出現左右不分、拼音或漢字顛倒等現象;若視覺辨別能力弱,形近字比如「天」和「夫」,「甲」和「由」,孩子就不容易分得清;視覺填充和視知覺速度則直接影響孩子的讀題和閱讀速度,孩子考試時題做不完、閱讀書本時特別慢,就是因為欠缺這些能力。
因此,在幼兒園階段,家長就可通過「找相同、找不同」「走迷宮」「拼拼圖」來鍛鍊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推薦《公文式教育》,裡面有按年齡段分難易程度的各種拼圖、迷宮遊戲。
聽知覺能力
聽知覺能力的強弱,可決定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一些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不光是因為注意力的問題,跟聽覺記憶、聽覺理解、聽覺混合能力差也有關。
家長若想鍛鍊,就需要在家跟孩子多玩「聽音傳話」的遊戲,此外堅持每天親子閱讀,給孩子打下知識基礎,有助於孩子聽覺理解力提升。
知覺轉換能力
孩子上課聽到老師講話,能準確地記好筆記,就是知覺向動作轉換的過程,聽到老師的翻頁內容,能熟練地翻到對應頁,也是如此。
鍛鍊知覺轉換能力,可以經常做「蘿蔔蹲」遊戲、「聽反話」遊戲。
此外還有運動協調能力和數學準備。錢教授對運動協調能力的標準要求是:6歲時能騎不帶輔助輪的自行車。如果孩子達不到,建議孩子多練習跳繩。而數學準備,也不單單是加減法運算,而是對排序、分類、圖形識別、推理達到一定基礎。
你家孩子上小學了嗎?表現如何?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