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家庭參與「基因編輯嬰兒」 研究如何通過倫理審查?

2020-12-11 財新

  【財新網】(記者 馬丹萌 邸寧 丁捷 實習記者 毛可馨)11月26日,人民網發布《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文,引發科學界倫理爭議。(詳見財新網報導:「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賀建奎遭質疑 多家機構撇清關係)但到目前,這一家庭如何被選中參與試驗、該試驗如何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仍然疑點重重。

  據財新記者梳理,引起轟動的基因編輯嬰兒試驗在一年半前已經開始,或非唯一一例。曾幫助此次研究牽頭人、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招募項目志願者的艾防組織「白樺林」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他們曾招募到200多個家庭願意參加試驗,最終有8個家庭參與其中,但他對這些家庭是否充分知情並不清楚。

相關焦點

  • 人類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歷史倫理最終會站在哪一邊?
    然而,「歷史性突破」也許只是幻覺;這一消息發布不久,就在輿論場引發了關於科學研究倫理的滔天巨浪。什麼是基因編輯嬰兒?簡單來說,基因編輯嬰兒,指的是胚胎在受精卵階段經過基因編輯手術之後繼續發育並出生的嬰兒,因而其核心是基因編輯手術。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據人民網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了。報導稱,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26日,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 賀建奎一倫理建議論文被撤稿,期刊:與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相關
    開展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的一篇研究論文日前被撤稿。該論文意在提出包括人類基因編輯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準則。在被英文學術期刊《The CRISPR Journal 》發表近5個月後,當地時間2月21日,該期刊發表公開聲明稱,雖然編輯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裡多次與賀建奎交流,但在投稿期間,賀建奎始終未透露他當時已開展的基因編輯嬰兒實驗。這一實驗隨後被廣泛報導。前述學術期刊的公開聲明稱,該實驗「很可能違反了國際公認的生命倫理規範和地方法規」。
  • 怎樣對兩個基因編輯嬰兒負責?賀建奎依舊有4個問題無法回答
    兩個降臨的生命,今後該如何接受自己被編輯過的基因?被基因編輯的嬰兒可能會終身面臨某種未知的風險。對這個問題賀建奎沒有正面回答,他表示,「我會用我所有錢和精力去照顧,用我生命的下半輩子去負責。」此前,相關基因專家已經明確表示,基因編輯技術本身還存在很大的風險,此次的愛滋病免疫基因編輯有可能造成嬰兒其他方面的免疫力下降,且嚴重違背醫學倫理。法學專家也認為,此舉涉嫌違反醫學倫理審查法規。
  • 從基因編輯嬰兒到瘧原蟲治癌,浙大教授發聲:警惕「倫理陷阱」
    」 基因編輯事件和瘧原蟲事件後,兩起研究中的倫理委員審查報告也相繼被翻出,一個被證實偽造倫理審查結果,使研究得以進行;一個的倫理審查高票通過,這成為研究合規的重要依據。 《從陳小平到賀建奎,中國醫學必須警惕『倫理陷阱』》這是王立銘發表在自己微博上的文章。 文章分析,無論是瘧原蟲抗癌還是基因編輯嬰兒,都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其中的研究思路都有國外學者的身影。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倫理紛爭和利益鏈條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一消息在朋友圈刷了屏,同時引起了學術界的軒然大波:是該質疑倫理問題,還是支持這一研究的情有可原?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科學家和資本運作
    而結合網絡上流傳出的一份《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申請書顯示,該實驗始於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研究擬採用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孕期全方位檢測可以獲得具有CCR5基因編輯的個體,使嬰兒從植入母親子宮之前就獲得了抗擊霍亂、天花或愛滋病的能力。
  • 為什麼我們反對「基因編輯嬰兒」?真相比你想像中更可怕
    網絡上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顯示,該試驗始於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研究中,賀建奎團隊會先對精子進行清洗,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實現人類胚胎的體外受精,隨後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受精卵的CCR5基因進行編輯,再將其植入母親子宮。
  • 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談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不倫理
    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ChiCTR)可查閱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下稱「《倫理申請書》」)。這項名為「CCR5基因編輯」的科研項目起始時間為2017年3月,項目歷時2年,項目負責人為賀建奎。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始末: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簡歷照片
    涉事各方回應:——醫院否認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爆出後,一份疑似由賀建奎申請、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通過審查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在網絡廣泛流傳,該醫院隨即成為媒體的重點關注對象。
  • 中國工程院:「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背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
    針對廣受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國工程院28日晚發表聲明指出,該事件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中國工程院將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的調查進展和結果,並願意提供必要的學術與專業技能支持。
  • 「基因編輯嬰兒」最新進展:賀建奎停薪留職 深圳市衛計委回應!
    三、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信息。今天,來自人民網深圳的消息稱,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後 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炸鍋了」
    在他看來,這項基因編輯「是一種類似於疫苗的疾病預防」。他在視頻中表示,儘管知道自己的工作會有些爭議,但相信一些家庭需要這項技術。同時,團隊「拒絕基因增強,性別選擇或是改變皮膚和眼睛的顏色,因為這並不能算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為何引發巨大爭議?
    賀建奎還展示此次基因手術嬰兒臍帶血的檢測結果,證明基因手術成功,並未發現脫靶現象。他表示,結果仍然需要時間觀察與檢驗,因此準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劃。 CRISPR/Cas9 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因簡單、高效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學家在醫學、動植物育種、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進行研究。賀建奎強調:「對於少數家庭來說,基因手術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嚴重疾病的新希望。」
  • 「關注」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後,賀建奎實驗室更新多個視頻…
    導讀11月26日,首例人類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消息在朋友圈刷了屏。11月26日,人民網深圳頻道發布消息稱,世界首例能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領導該實驗。消息發布後不久,國內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稱實驗存在嚴重的生命倫理問題。同時,這項研究也將中國基因編輯研究的倫理問題推到國際學術界的懷疑目光之下。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違反多項法律規定?聽法制日報記者專訪業內專家...
    與此同時,26日下午,122位學者通過知識分子官方微博發布「科學家聯合聲明」,聲稱:「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我們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 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羅生門:所有涉事方均撇清與賀建奎關係
    賀建奎 東方IC 資料圖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憑藉一項通過基因編輯使得一對雙胞胎嬰兒具備先天抵抗愛滋病能力的試驗讓自己成功站在了全世界輿論的中心。倫理審查醫院:與賀建奎沒有合作根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信息,賀建奎上述試驗的倫理審查方和研究實施地點均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在一份名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的文件上,包括該院領導黃華鋒在內的7人籤字同意了賀建奎試驗「符合倫理規範,同意開展」。
  • 基因研究史:為何"基因編輯嬰兒"被稱為瘋狂試驗?
    11月26日,一則消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刷屏社交平臺。據悉,消息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