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星媽,與您分享生活背後的育兒智慧,歡迎留言討論哦!
今年的中考生裡,有一個特殊的身影,她就是兩個月前因「舉報」父母逼婚而引起關注的茂名女孩小閒。
據媒體報導,今年17歲的小閒,在三年前原本已考上高中,但由於被父母帶到外地打工,錯過了錄取通知書。
今年6月1日,小閒向當地婦聯舉報,父母逼迫她嫁給只見過幾次面的22歲鄰村男子。
新聞截圖
後來,在派出所等部門的介入之下,雙方才同意退婚,小閒家也退還了禮金。
上高中,考大學一直是小閒的夢想,所以她報名參加今年的中考,最終考了482分。
按照當地的分數線,小閒雖然無緣最前列的幾所學校,但還是超過了高中最低錄取線上百分。
學費卻成了小閒追夢路上的障礙,父母不太樂意交學費,曾經表示「交不交要看心情。」
小閒的爺爺支持孩子上學,卻無力支付學費,因此小閒一度考慮放棄升學,選讀「職中」。
小閒的經歷牽動著許多人的心,8月7日,小閒的爺爺告訴媒體,小閒的父母已提供3000元,供孩子上學。
澎湃新聞截圖
這個遲到三年的高中夢,終於畫上了一個相對圓滿的句點。
在其父母尚未表態時,就有熱心網友表示,願意支持小閒的校園夢想,更有人分享起自己年少時關於升學的遺憾。
微博網友對此事的評論
家庭條件不好,做家長的確實有許多無奈,但我還是很難認同小閒父母讓孩子棄學打工、成婚的兩次決定。
如果說夢想太虛無了,非要以價值來衡量事物,那我也相信,教育才是人生中穩賺不賠的投資。
前些天,河北邯鄲就有一群初中生家長,為了把孩子送進衡水中學,整夜整夜地通宵排隊。
而這樣的場景,對中國家長來說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常規操作」。
微博曝光的學生家長連夜排隊報名
如果說,小學初中送孩子上學,是法律規定的「義務」,那初中畢業不就萬事大吉了嗎?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家長跑斷腿說破嘴,拼了老命也想讓孩子繼續升學?值得嗎?
我認為是值得的,因為學校教育,真的有它不可替代的優勢。
跟家庭的舒適包容和社會的殘酷「毒打」比起來, 學校是一個相對理想的環境,既能夠學會自立,關係也比較單純。
跟大城市那些熱衷於home school(即孩子不上學,父母在家自己教)的精英階層相比,疫情期間,在陪孩子上網課過程中崩潰的家長,也許更能體會學校教育的重要意義。
微信上學生家長對網絡授課的「吐槽」
且不說,有多少家長真正有能力和條件自主承擔對孩子的教育,同齡人之間的陪伴、溝通,乃至競爭和合作,都是學校以外的地方難以滿足的。
簡單來說,「學習的環境和氛圍」,就是學校的天然優勢。
去年,「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高中部20位新老師19位來自清北」的新聞引起熱議。
微博曝光的深圳南外擬聘教師名單
這樣的超豪華的教師陣容,可不僅是一句「有錢真好」就能說完的,它說明政府對學校教育的重視,也體現著學校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來自清華北大,名校出身也不是衡量老師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
但是,至少在當下,學校還是人才、資金、政策等種種教育資源比較聚集的地方,它值得我們去爭取。
關於「為什麼要好好讀書」,一位知名作家曾這樣回答自己的孩子: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在些話裡,我看到了教育的一個關鍵意義,那就是賦予人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
通俗點來說,只有自己有本事,才能挺起腰杆,選擇想做的事,想走的路,才有尊嚴和快樂。
而在如今這個所謂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背景,就是你的本事的基礎和底色。
微博網友對小閒的勸導
在關於小閒的報導中,也有一些「過來人」用自己的經歷,勸小閒無論如何要堅持上高中考大學。
從網友一聲聲悔恨中,我們也能感受到,社會上對教育背景的要求,很多時候是硬性的,不留餘地的。
學歷就是硬門檻,不達標準,怎麼樣都不行,這就是現實。
即使未來孩子能順利進入職場,學歷也會成為決定工資高低和晉升快慢的標準之一。
知乎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有知乎網友就分享過自己的辭職經歷:新來了一個碩士,做同樣的工作,光工資就比我高兩千。
這樣的事情,相信每個職場人都聽說過或者經歷過,說實話,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再重蹈覆轍。
所以,只有盡力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以後的人生選擇中,才能挺直腰板,對不公正的待遇說「不」。
讀那麼多書幹嘛?早晚都要嫁人,還不如早點出來掙錢。
這就是小閒爸媽的行為邏輯,也許還有很多家長也抱有相似的看法。
畢竟,不好好讀書照樣「逆襲」的例子,似乎也不少。
隔壁家初中畢業就去打工的女孩一個月掙好幾千塊,好多大學生還找不到工作呢!
但這真的是「逆襲」嗎?恐怕不是。
圖源網絡
人家孩子走過的彎路,受過的委屈沒有人看見,而且,這份幾千塊的工作,也許就是她事業的終點。
工作沒有貴賤,我們也譴責職場上的各種「學歷歧視」,但是這不影響下面這個事實。
從高等學府裡走出來的學子,和早早混跡於社會上的孩子,所處的社會圈子,和佔據的社會資源,本來就是不一樣的。
圖源網絡
你要讓孩子做哪一種人?你的選擇也很重要。
有些父母,輔導督促孩子學習受了氣,折騰幾次,就想著:不讀書算了,愛咋咋地。
這個時候瀟灑放手,將來孩子不會感激你的。
各位家長,別總拿那些輟學奮鬥的「商界大佬」來麻痺自我了。
比爾蓋茨很成功,賈伯斯也很成功,但世界上有多少個比爾蓋茨,多少個賈伯斯?
如果說,人生成不成功是一個概率問題,那鼓勵孩子努力讀書,就是為了提高這個概率。
圖源網絡
上學絕對不是人生道路中最輕鬆的那一條,它需要孩子刻苦堅持,需要父母鼎力支持。
但至少不是歪路邪路,是正確的,光明的,不至於後悔的。
著名史學家許倬雲先生在一檔節目中,這樣告誡世人:「要有人心之自由,胸襟開放,要想辦法,設想我沒見過的地方,那個世界還有可能什麼樣。」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這種自由,這種對未知世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源自於好的教育。
希望家長們能夠從茂名女孩的故事中有所思考,有所收穫。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過上快樂順遂的生活!
碼字不易,轉發關注是最好的鼓勵~ 我是星媽,我們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