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裡的香港味

2020-12-20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心力/文 美國 CNN與旅遊雜誌《TRAVEL+LEISURE》一起推出的最新「世界最佳甜品店」的評選,聽起來名頭夠響,選出來的有德國柏林Mr. Minsch的黑森林櫻桃蛋糕、奧地利維也納中央咖啡館的水果餡餅,每年不過隨便一看,最多是方便旅行者按圖索驥。這一次的看點在於,香港天后清風街一個叫甜姨姨的甜品店,以一道「黑芝麻雪糕豆腐花」上榜。一起入選的還有臺北永康街的一家芒果冰沙店和新加坡的老婆餅。

新聞上誇張的女主播恨不得在屏幕上打出「香港之光」。讓人一時驚詫,中式甜點何時那麼入得西人法眼?後兩者還好理解,估計是老婆餅裡吃出了「pancake」的風味,可芝麻糊和豆腐花真就是地道的中式甜品了。據說自稱為「豆腐花專家」的老闆娘,會限時提供獨家的「現撞木桶豆腐花」演示,估計這充滿了異域風情的表演幫了大忙,讓自己在香港滿街的甜品店中脫穎而出。「最近三五年吧,香港旅遊很刻意突出『香港味道』,不光是那些粵菜老字號,在華界裡最出色的西餐出品,主要是街頭巷尾的市井滋味,迎合了自由行遊客的喜好,我覺得這個策略很成功。」紅宇說。她是泡豆瓣自學成材的半個「廚師」,廣東惠州人,從一個IT公司跳到另一個IT公司,偶爾給雜誌寫稿。「前兩年香港味道的載體是茶餐廳,好多政商名流和明星都不遺餘力地幫忙推他們喜歡的小店,所以北京、上海有了一波茶餐廳熱,現在該輪到糖水鋪了!」

甜品是書面的說法,廣東和香港人更愛說糖水,從燉木瓜到芝麻糊,它變身成各種形態讓人慾罷不能。身為生活在北方內陸的人,對於香港糖水的印象,多半都是從歷史悠久的TVB電視劇裡得來的。幾乎每部戲的場景裡總離不開在晚飯過後或臨睡之前有那麼一碗所謂「糖水」——此糖水非彼糖水,可不是在熱水裡攪和點糖那麼簡單,而是熬燉煮三招皆全,有湯水也有乾食。

要說歷史,廣東的糖水當然比港澳糖水悠久得多了,香港甜品店的基礎也源自於此。糖水是廣東人養生理論體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當地人夏天喝綠豆沙、馬蹄爽解暑氣,秋天燉煮百合糖水、南北杏甜湯潤肺;冬天的黑糯米、紅豆沙則有補血、益氣功效。

加上順德一帶的水牛,能出產特濃的牛奶 (乳脂含量達到7.5%~10%,一般牛奶的乳脂濃度約3%~4%),在百多年前無意發明出的香滑雙皮奶和薑汁撞奶,拯救了物資匱乏年代多少孩童的舌尖趣味。

「我們小時候,傳統的糖水店主要經營的品種概括起來就叫二沙三糊,就是紅、綠豆沙和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Grace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她在Edelman 公關公司工作,和內地媒體接觸頗多,義務幫有興趣的媒體推薦香港潮流小店和餐廳。「我小時候有一陣子住在深水埗,樓下有個糖水鋪好像叫永記。裝修很像茶餐廳和老冰室的綜合,光顧的都是附近街坊,我天天放了學都要去那裡吃一碗芝麻糊才肯回家。」

糖水的最初並沒有他們現在表現出來的這樣五花八門,而只是單純以各種豆類、牛奶和水果為原料,加入黃冰糖,通過文火慢調而成的糖水和燉品。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番薯糖水,你很難想像亦舒也寫過這種家常小食,「一般超級市場裡買得到番薯,分紅肉與白肉,紅肉比白肉好吃,紅肉本身已經夠甜,切塊,水中加一塊冰糖,煮二十分鐘,已經可吃。香、糯、甜最適合吃,秋冬季下午,一覺睡醒,不管有沒有好夢,就可以大快朵頤。因為簡單省時容易做,又價廉物美,大可天天吃。」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愛熱鬧的香港人除了在家自製這種簡單美味,也喜歡呼朋引伴到糖水鋪裡叫上一碗。富貴的人家裡,番薯變成銀耳木瓜和鮮奶燕窩,檔次高下立見。

那麼,究竟糖水從何時開始擴充種類,發展成如今的港式甜品?「香港成為殖民地以後,接觸舶來品的機會自然比內地多,水果、奶製品、西式甜品一來一去,就做出了自己的特色。」Grace說。更重要的是飲食觀念的變化,「糖水滋潤,可是有的成分組合併不是那麼的健康。」當老香港還停留在單純的食物口感,新一代已經開始注重健康——最大的衝擊,莫過於上世紀90年代的「許留山」,把水果結合椰子汁、芒果汁、海底椰、西米露等做成各種各樣的清新糖水,至此之後,港澳,甚至廣東甜品樣式深受其影響。

和許多廣東人一樣,出於地緣上的便利,紅宇接觸這幾年大舉北上的許留山甚早。「我第一次去香港,看到的第一家糖水鋪便是許留山,銅鑼灣SOGO對面紅色招牌上三個金色大字下面遊人如織。一路上看到了它的分店數量甚至與大家樂這種大排檔相當,它的品質就值得懷疑了。」問了本地的朋友,果然鮮有香港本土糖水愛好者光顧。「後來知道了一個街邊覓食法則,如果是停了很多名車的店,就可以放心進去了。那些開在破舊街市上貌不驚人的糖水店鋪門前,你總是能看到不少非法泊置的名車,他們甘願領350元( 非法泊車定額罰款)來吃一碗合心意的糖水,此等虔誠當然最可信。」

好多年過去之後,紅宇還是能回憶起第一次在香港吃糖水的情景,老闆隨手給她拿了一張菜單,「從廣東上來的吧?」他問紅宇。紅宇保險地點了一份陳皮紅豆沙,還有老闆推薦的她從沒吃過的什錦水果豆花撈。「說來也奇怪,我從小吃紅豆沙,賣了幾十年的老字號也吃過不少。但總會想起那天那碗,紅豆完全已經和湯汁混為一體,沙沙的,沒有湯水分離的生澀,陳皮的味道也是緩緩的,一點不突兀。」

「南來北往東顛西竄的這些年裡,我想我的思維乃至於味覺系統都變了。有幾分是南,幾分是北,幾分是西方,幾分是中國?想想看這一切倒像那碗什錦水果豆花撈一樣,看上去是五光十色,吃起來五味雜陳。」

香港人在街頭巷尾尋找的滋味,又何嘗不是一種身份感呢?Grace推薦九龍城的潮州「合成糖水」,收音機裡咿咿呀呀地唱著老式粵劇,櫃檯上放著老闆兒子的照片和機器貓模型玩具,夥計在打掃,牆上到處貼著周潤發喜愛「潮州合成糖水「的新聞剪報。可以選一款菜單上的發哥最愛,端上來完全樣貌樸實的一盅,甘甜恰到好處,馬蹄的絲絲清香入喉,手工剝芯的蓮子和燉得彈牙的銀耳在口中廝磨。「一勺一勺溫暖的糖水飲下去,你就會知道我們香港人為什麼這麼愛糖水了。」

 

相關焦點

  • 【香港華心糖水鋪】來了,它才是糖水界的百科全書!
    香港華心糖水鋪作為老牌港式糖水網紅店鋪,如今終於開到南京啦!150+多種糖水單品,純手工製作,被稱為糖水界百科全書的華心,一直穩居糖水鋪推薦榜單前列!腐竹其實是一種很適合做糖水的食材,經過6-8小時地慢火燉煮,腐竹完全溶化在湯底裡,其營養價值和香味也完全揮發了出來。所以在這道糖水裡,只能聞到、品到腐竹獨有的香氣,卻不見其影。
  • 深水埗裡的老香港糖水鋪,遊客:入夜也要吃一碗!
    很多人說,深水埗是香港最貧窮的地方,很多沒有過多收入的香港人都居住在此,比如於1954年建立的石硤尾邨就是香港最早的公屋,樓屋雖然老舊,但外牆的彩漆卻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與此相輝映的是,深水埗的那些平價美食!深水埗雖然是香港的貧民區,但實際上也有著設施完善的吃喝玩樂,在這裡有服裝批發,也有大型購物中心,更有各種經濟實惠的美食店!
  • TVB明星同款港滋港味的糖水、甜品和小食,就藏在大連街頭巷子裡
    吃過油麻地、尖沙咀、深水埗那些TVB明星們常吃的糖水、甜品、小食的朋友,往往會念念不忘,其實大連就有這樣一家隱藏在街巷裡,香港夫妻倆經營的茶餐廳,做的是港滋港味的美食,不但有好吃的鍋仔飯,還有各種物美價廉,傳統工藝製作的糖水、甜品、小食。
  • 香港糖水的「甜秘密」
    手中拿著一張綠色等位號碼的眾人,在瑟瑟涼意中等待的不是限量商品,也不是優惠促銷,而是一碗糖水。這樣的場景對於入夜後的香港並不稀奇,甚至成為一道獨特的夜景。香港人管吃甜品叫「喝糖水」,甜品對香港人的意義不止於飯後甜點那麼簡單。「香港人生活壓力大嘛,吃甜食能讓大家放鬆心情,更加開心。」小店「聰嫂私房甜品」的店主「聰嫂」馮秀珍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 純手作糖水,全是老港味
    純手作糖水,全是老港味作為一個資深糖水控,瞬間變成人生贏家,無論是中式糖水還是西式甜品,都能一網打盡。把幾十年的招牌的味道都完全還原了,徵服挑剔的舌頭不在話下!懂行的吃貨都知道,木糠布甸在港式糖水鋪是頭牌剛做好的布甸口感很像冰淇淋,易融化,有5分鐘最佳賞味期,千萬別辜負它!最上面的整層木糠粉很驚豔,入口即化,濃鬱到像吃掉整塊慕斯蛋糕!布甸還有朱古力/榴槤口味,都是斷貨王!講真,今日份的快樂是布甸給的!
  • 擁有150多種的香港糖水鋪,全吃過算我輸!
    特地尋來一家不用飛去香港就能吃到的糖水鋪,這家店糖水種類多達150種,光看一眼菜單哥的選擇恐懼症就犯了!整個店鋪一半坐落在地下,一半坐落在地上,有點意思,還是靜安區美食熱門榜第一名?一口吃出來的華心鮮乳燉蛋白看到這個可別以為是雙皮奶,這可是別家糖水鋪喝不到的鮮乳燉蛋白!魔都僅此一家,再也不用飛去香港,就能吃到香港的人氣糖水!
  • 一碗糖水怎麼「賣」?五條人糖水鋪官網告訴你!
    如果你是北方人,聽到「糖水」兩個字,估計會想「糖水,不就撒一把白糖在碗裡再用水衝泡開來嗎,這有什麼好喝的呢?」其實,糖水在廣東人的眼中並不是簡單的「白糖+水」,而是各式各樣的中式甜品,比如雙皮奶、楊枝甘露、銀耳蓮子湯等等。
  • 都說香港人愛吃糖水,最經典傳統的糖水有哪些?
    後來到了香港才知道,原來這邊的「糖水」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甜品」。糖水的源頭已不可考究,但「食糖水」的飲食習慣一定與嶺南所處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氣候悶熱潮溼,容易上火,同時,嶺南盛產甘蔗,有豐富的糖資源,所以這些地區的人們有「煲糖水」的習慣,吃碗糖水滋潤,調和食氣。
  • 魔都最地道的港式糖水鋪子在哪裡?
    」是粵語地區「甜品」說法 但絕非字面意思中在熱水裡放點糖那麼簡單 夏食綠豆沙解暑 秋煮芝麻糊潤肺 冬天紅豆沙補血益氣 糖水在廣東香港食客嘴裡還有養生學問
  • 8家值得打卡的香港糖水鋪,等你查收
    糖水鋪往往有十幾款以上的糖水以供選擇。當你走進一家糖水鋪,看著十多款上至數十款糖水的菜單時,是不是時常陷入選擇困難症?今天我們就想為大家推薦香港8家糖水鋪以及其特色糖水,一份糖水點單攻略等你查收!佳佳甜品可以說是現時香港名氣最盛的糖水鋪之一。身處燈紅酒綠的廟街附近,每個晚上都能看見長長的隊伍,門口還貼滿了香港明星光顧此店的合照,加上連續三年得到「米其林街頭小吃推介」,去年更入選「2019年必比登推介」名單,人氣可謂是越來越旺。晚來一步這裡的人氣糖水可能就賣完了!
  • 不用去香港也能吃到的正宗糖水!一碗8元起,來不來?
    陰雨綿綿的日子裡需要甜品安慰!廈門的甜品雖多,難免有吃膩了的時候,總惦記著香港那一碗正宗的糖水。記得每次去香港,購物對於我的吸引遠遠沒有美食來得大。除了燒臘和港茶,最令人牽腸掛肚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糖水了。沒想到偶然在中山路遇見了「洪姨糖水」,這下可好,根本不用去香港也能吃到TVB上的正宗糖水了。
  • 收好這份港澳最全糖水攻略,16家地道糖水鋪,帶你找回初戀的滋味
    看港劇時,每每看到「我買了糖水給你當宵夜」的對話,都覺得格外溫柔。糖水,這種專屬於廣東地區飲食文化的美味,就是我們常說的「甜品」。挑選的食材,在水裡搭配冰糖一起熬製,花樣繁多,消暑解渴。今天TripAdvisor貓途鷹帶給你的這份糖水指南,讓你盡享甜蜜滋味的同時更能感受甜品的文化底蘊哦。
  • 魔都15間人氣糖水鋪大盤點,甜過初戀!
    糖水 ≈ 甜品,屬於粵菜系,是兩廣(廣東、廣西)人飲食習慣的一大特色,這和他們溼熱的氣候也有很大的關係。粵語裡,一般會說「食糖水」,而不說「飲糖水」,糖水可以大致分為5個大類:豆類(比如紅豆湯)、果仁類(比如芝麻糊)、米類(比如紫糯米)、藥材類(比如蓮子糖水)和蔬果類(比如木瓜糖水)。
  • 魔都地道的港式糖水鋪子,一秒回到TVB劇中
    看到這些TVB劇中的經典臺詞,是不是也想去喝碗糖水~香港人口中說的「糖水」可不是白糖水哦~楊枝甘露、番薯甜湯……等等等等可都是糖水的一種哦!地址:大學路217號201「香港華心糖水鋪」南京西路上的港式糖水鋪,現代風的街頭這家濃濃港式風的店吸引住了路過的行人,店內撲面而來的TVB氣息,以香港地標為命名的座位,想去哪裡坐哪裡。一坐下,就是一部港劇。
  • 廈門4家最正宗的廣式糖水鋪
    在老一輩的廣東人和香港人心目中,坐在一間充滿了古早味的簡單糖水鋪裡,與街坊鄰裡話家常,整天的疲倦都會拋之腦後。所以,糖水之於他們,更像是一種心靈的寄託。閩南人比較嗜甜,廈門也不例外,因此從廣州傳過來的糖水鋪也得以在廈門生根發芽。
  • 糖水太甜不健康?你錯了,這5款糖水你肯定沒嘗過
    好多人都覺得糖水太甜不健康,其實只要會吃,喝糖水都可以很健康的。平時看TVB劇的朋友,是不是對劇中經常出現的兩大美食深有感觸,一個是煮麵,還有一個就是喝糖水。經常聽到的臺詞就是: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請你喝糖水要不要,一起看看吧。
  • 香港好味!藏在繁華不夜城裡的小確幸,沿街一口一個小驚喜!
    然而從冰室咖啡店、茶餐廳、粉麵店到甜品糖水、特色小吃,從幾十港幣一碗的雲吞麵到幾百港幣一餐的米其林餐廳,對每一位資深食客來說,香港,更是一座極大滿足口腹之慾的味蕾天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嗅一嗅「香」港,這個美食之都。
  • 上海糖水鋪研究報告!一周換一家店,足夠吃完一整個夏天!
    由於一些糖水製作特別費時間,個別爆款如果想吃就要靠運氣咯~姜撞奶全程都在你眼皮底下操作,先端上桌一碗鮮榨的薑汁,然後小哥哥會在店裡輪流倒上薑汁,現點現撞,一氣呵成!雙皮奶絕對是老廣們的心頭好!即使在外漂泊多年,也念念不忘!加上紅豆、芒果、蓮子等配料,美味翻倍!感覺和香港義順牛奶公司不相上下!
  • 吃貨去香港,探探傳說中的糖水店!
    在我們小時候,字典裡面從來沒有糖水這個名詞,聽到最多的無非是點心,小吃,加餐之類的名字。隨著當年港劇的引進,糖水一度引起了很多內地人的好奇心。糖水是什麼?白糖衝的水?為什麼晚上要喝一碗白糖水?還要跑出去買?什麼鬼?
  • 炎炎夏日,你需要一份糖水
    炎炎夏日,你需要一杯糖水。何謂糖水?糖水(Syrup)屬於粵菜系,是兩廣人飲食習慣一大特色。廣東糖水同廣西糖水因為位置相近,天氣相似,所以大多數以清潤、清熱為主。而廣東順德盛產水牛奶著稱,廣東這邊的糖水,會融入奶的元素,雙皮奶、姜撞奶;而廣西糖水以山草藥、天然食材著稱,所以廣西的糖水會更加質樸同天然,比如龜苓膏,清補涼,椰奶西米露。你吃過的這些都是糖水。那麼,「王亭之糖水」又有什麼特色呢?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篇文章出自《王亭之談食》,讓我們一起通過文字「品嘗」這位敢講真話」的香港食家創製的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