こまりまゆ
之所以會選這個詞,完全是因為想不通為什麼會流行……其實日本人也覺得奇怪,會在網上問:「流行りの『困り眉』って本當に可愛いの?」*當下流行的「愁眉」真的可愛嗎?因此好看不好看,並不能完全看是否流行。
「困り眉」指的是「困り眉メイク」―眉妝的一種畫法,把眉毛畫成八字眉,看起來就像愁眉不展,有心事的感覺。據說要配合下垂的眼妝和圓圓的腮紅,以及塗得滿滿的嘟起來的紅嘴唇,如此這般畫好以後,希望在別人看來自己就是「我這麼小,我這麼可憐可愛」的感 覺,更容易得到呵護。
是不是容易得到呵護,尚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不過2012年到2013年年末,這種妝容不斷出現在各種年輕女性愛讀的時尚雜誌封面。上電視的年輕女藝人也會把眉毛畫成這樣, 比如時下人氣非常高的渡邊麻友,就曾在AKB總選舉的時候以愁眉妝上場。年輕姑娘愛畫八字眉,不禁讓人想起,咱們中國遠在東漢末年就曾經在貴族婦女中大大流行過「愁眉、啼妝、墮馬髻、齲齒笑」,估計也是希望得到關心和憐愛。可見流行果然會循環往復,只是這一輪循環得也太大了一些。
いた
時下少男少女們愛去動漫展,除了要看cosplay,以及看最愛的聲優以外,大概就是為了這「痛グッズ」而去的了。
這個詞初看費解,其實意思還算直白。「グッズ」源自英語「goods」,意思是「商品、貨物」,「痛」是個接頭詞,放在各種名詞的前邊,來表示標有酷愛的動漫形象的物品。
其實原本「痛」在日語裡也並不是個好的形容詞,除了肉體的疼痛之外,這個詞還被用來指本人覺得狂拽酷炫,可別人看著脫離社會常識,這兩種認知狀態的格格不入帶來的痛心感。現在在動漫界似乎已經完全成為「心愛」的同義詞了……
「痛グッズ」種類繁多,以前多是漫畫遊戲的御宅族們收藏的海報手辦,現在已經大大擴展了範圍,手機殼、錢包、文具盒、滑鼠這些早已司空見慣。現在已經發展到:如果你在自己的愛車上噴塗了Hello Kitty 或者哆啦A夢,這輛車就可以叫作「痛車」;甚至如果食品外
しょう ゆ
包裝上印有人物形象,就可以叫作「痛い醤 油」和「痛いカレー」,動漫迷們的熱愛,深入到了
生活的每個角落。
隨著智慧型手機以及社交軟體的普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信息源。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PO上網變得再簡單不過了。也正因為如此,對人的三觀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わる
「バカッタ—」也被稱為「
とうこう
惡作劇發帖,2013年一度成為社會問題,引發悪ふざけ投稿」*
了日本全民關注。這個詞說的是那些在飲食店、便利店或超市打工的年輕人,在網上發布惡作劇的照片或帖子,對店方的聲譽造成影響。有這樣一件真事,在一家比薩店打工的一個年輕人,把做比薩的半成品麵餅糊在臉上拍照貼上網,導致店鋪緊急停業整頓,並有店鋪因此被取消了加盟店資格。
由於這些惡作劇的帖子一般多發在Twitter上,所以Twitter被戲謔地稱為「バカ発見器」或者「バカッタ—」*傻瓜探測器,這兩個詞在網上已經流行了不少時候了。
對於把這種影響到他人的惡搞帖發到網上的行為,還是要建立有效的機制加以約束, 網絡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社會,必須要有相應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