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專稿】儘管目前對雲計算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定義,但是對於雲計算將遇到的難題,人們已經總結了不少,而且基本上是達成共識的。但是這些問題並不是雲計算的本質難題,是出現在目前生產上的,由於我們的認識原因造成的,並非那些與生俱來的困難。雲計算的本質難題只有兩個,軟體危機和數量增長危機。
一、雲計算現狀分析
從2007年雲計算開始在全球「紅火」開始,IT專家們就開始關注阻礙雲計算發展的難題了。最有影響的應該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11位研究人員發表的題為《雲之上:伯克利分校對於雲計算的觀點》的白皮書。這些研究人員在由谷歌、微軟、IBM和Sun投資組建的RAD實驗室(可靠的自適應分布式系統實驗室)工作。
他們在2009年發布的白皮書中指出了阻礙雲計算發展的10大障礙:
1. 服務的可用性。 2. 數據鎖定。 3. 數據保密性和可審計性。 4. 數據傳輸瓶頸。 5. 性能不可預測性。 6. 伸縮性存儲。 7. 大型分布式系統中的瑕疵。 8. 迅速伸縮。 9. 聲譽命運共享。 10. 軟體許可證。
而在其它搜索到的資料裡,國外專家也提出了雲計算面臨的難題:
1. 訪問速度。
網速對於雲計算的影響在某些層面上可能較小。處理大量數據對處理單元和存儲單元的連接速度要求很高。在相同速度情況下,遠距離連接總是比本地連接的成本要高。
2. 可用性和可靠性。
可用性問題的實質是指ITaaS要求的其他所有技術組件能否成功運作。服務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既是技術問題也是業務問題。技術可用性是指允許內部服務提供商和雲服務提供商設計出最符合特定價格檔次的解決方案。進一步說,可用性雖然不是在某個特定價格上的可用性級別,但這已經是最佳的表述方式了。
3. 安全性。
迄今為止,安全性問題仍然是雲存儲潛在用戶的最大顧慮。調查顯示,IT專家一直認為安全性有理由成為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安全性一般包括四大元素,即身份驗證、授權、訪問控制和審計。
過去安全性設計是針對周邊安全性,用以拒絕外部非授權用戶的訪問。在虛擬化環境中,虛擬IT服務不存在物理邊界。於是,業務必須假設所有傳輸的數據都有潛在的被攔截風險。
國外知名IT雜誌《PC Magazine》主編蘭斯•烏蘭諾夫在其文章中指出,谷歌和其他推動雲計算的公司需要在用戶採用「雲計算」之前,回答以下8大問題:
1. 數據存儲在什麼地方?
2. 無法訪問數據時該怎麼辦?
3. 我無法做什麼?
4. 是否安全?
5. 我是否需要在家中保留備份?
6. 我的文件是否太大?
7. 如果服務關閉將會怎樣?
8. 如果我忘記付費了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