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診斷孩子發育障礙,究竟是哪類發育障礙?又該如何跟進治療?

2020-09-07 兒童心理專家靜進

文 | 靜進醫生

何謂發育障礙

門診上常見到父母手持各家醫院出具的關於自己孩子「發育障礙」或是「發育遲緩」的診斷書,不斷問到:「我孩子究竟是哪類發育障礙?」。對此解釋起來不但頗費口舌,也令家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的孩子到底屬於哪種發育障礙/遲緩?我應該怎麼跟進治療?」。尤其是具有一定學識背景的父母甚感懵圈和不知所措。

發育障礙是個非常籠統而含糊不清的「診斷」,蓋指兒童身體或是心理發展遲緩而引起的多種慢性疾病。因此,它不是個單種疾病,是個不得已「搪塞」父母的一種交代。

細究起來,發育障礙兒童的問題可表現在多種功能缺陷,如體格、腦發育、語言、運動、社交、獨立生活能力等。涉及多功能的障礙,也稱全面性發育遲緩,而且,這些障礙有可能貫穿孩子的一生。典型而常見的發育障礙大概有以下幾種:


1. 唐氏症候群:即21三體症候群,21號染色體額外多了個副本。多餘的副本會影響患兒身體和大腦發育,造成身心損害。


2. 脆性X染色體症候群(FXS):可導致孤獨症或是智力殘疾,多見於男孩。


3.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組以社交障礙、興趣狹隘及刻板行為為特徵的發展性障礙,可伴隨終生。


4. 胎兒酒精症候群(FAS):母親妊娠期間酗酒對胎兒造成的出生缺陷,程度依母親喝酒份量、頻率及時間所影響。酒精可進入胎盤,並阻礙胎兒的成長及體重,破壞腦部結構和引起身心發育缺陷。


5. 腦癱(CP):是指嬰兒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早期,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以及姿勢異常,還可伴有智力低下、癲癇、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及精神行為異常等。


6. 智力障礙:也叫精神發育遲滯,指智商低於70,且在18歲之前適應行為和發展受限的疾病。


7.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症,是一種以大腦執行功能失調為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疾病。主要表現為注意力、認知、自我控制和情緒調節上功能受損。

遺憾的是,這些發育障礙不但早發,而且大部分致病原因和機制不清楚。除非是遺傳特質確定的疾病,如唐氏症候群、脆性X染色體症候群,否則只能通過了解孩子的發育史和行為觀察才能夠辨別、診斷出來。上述發育障礙的發病率總計,約為兒童總數的3%-6%,甚至更高,且以男孩居多。

在患兒病因未明和行為表現分化不清楚時,醫生們不得已就下「發育障礙」的診斷,但這種診斷的定性、定位並不清楚,以至於早期診斷和早期幹預受到影響。


靜老師說

縱觀醫學史,發育障礙一直被扣在體質和認知發育障礙兒童頭上。他們早先遭受極為悲慘的處置。歐洲啟蒙運動前,家庭和教會為這些孩子提供極有限的照料與庇護,而對癲癇和行為異常兒童則視為魔鬼附體,予以丟棄或是肉體消滅。即使到了20世紀初,人類以「優生運動」為由,不但禁止發育障礙者結婚和強迫其實施絕育,還為納粹德國大規模屠殺精神障礙者和殘疾人提供了所謂的「科學依據」。到20世紀中葉,人們才認識到優生學的謬誤,多數國家停止了強迫殘疾人絕育和禁止結婚。但情況遠沒有得到徹底改觀。如在美國,直到1969年沃爾夫·沃爾芬斯伯格(Wolf Wolfensberger)的開創性著作《我們制度模型起源與本質》出版,學術界或政策制定者才開始廣泛質疑,針對包括發育障礙兒童在內的對殘疾人的非人道隔離政策。沃爾芬斯伯格倡導的運動,最終促成美國於1980年通過了《制度化公民權利法》。

無論如何,「發育障礙」的診斷還是十分模糊和不確定的。甚至容易誤導家長、康復治療師以及早期針對性幹預的建立。畢竟,上述疾病在分類上相異,其治療幹預措施也有差別。否則,家長容易將自己發育障礙孩子歸類到「特殊性發育障礙(SDD)」圈子,如學習障礙、閱讀障礙、溝通障礙、發育性言語和語言障礙等等,進行缺乏針對性的治療幹預。

要為這些「發育障礙」兒童做出準確的分類診斷,尚需醫師拿出足夠時間向父母了解孩子的發育史,觀察兒童的行為反應。醫生只要做到足夠耐心和仔細,上述疾病的分類和鑑別診斷其實並不難。真可謂,下「發育障礙」診斷易,解釋難。這說明,要做到醫患之間的信息對稱,要滿足父母的知情權,發育行為兒科醫生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相關焦點

  • 全面發育遲緩患兒,會發展為智力障礙嗎?
    做父母的我們往往需要從0開始積累、學習,了解孩子滯後的狀態、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接納孩子的不同。認識、了解、接納孩子,就從現在開始。在上一期的專欄中,江瑞芬醫生為大家介紹了臨床醫生在確診、治療和複診當中的作用。今天,我們繼續邀請到了江醫生來為大家解疑答惑,進行「醫問醫答」。
  • 如何區分:高低功能自閉症、發育遲緩、智力障礙
    3自閉症低功能在醫學診斷中沒有這樣的名字。這樣的孩子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遠遠落後,但情商甚至遠低於智商,因此早期症狀更加明顯。醫生通常將其稱為中度至重度自閉症。這些孩子也將通過幹預取得一些進展,但進展較慢,獲得新知識的速度較慢。
  • 如何區分 語言障礙 與 自閉症
    自閉症兒童可以不存在明顯的語言發育延遲,甚至有些自閉症患兒的語言能力看上去還特別好,兒科醫生和自閉症兒童家長對此要有所認識,即不管有沒有語言延遲,如果存在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並達到一定程度,明顯影響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嗎,都可以被診斷為自閉症。
  • 孩子總是眨眼睛?父母當心!可能是這種發育障礙
    多發性抽動症簡稱抽動症,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是一組以肌肉的快速不自主抽動以及爆發性的發聲為特徵的神經精神疾病。,該怎麼辦?>抽動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主要是由大腦多巴胺分泌不足,神經控制機能發育不完善,孩子行為不自控導致的,是有其生物學基礎的。
  • 4周歲孩子說話不流利,原來是發育障礙……有些問題不是「長大就好了」
    是發育遲緩,還是語言障礙?媽媽越想越焦慮,帶著孩子來到杭州市兒童醫院語言康復門診就診。門診醫生經過仔細詢問,發現飛飛不能回答自己的年齡,不能重複6個字的句子,而且不知道長短的概念。為了對發育情況進行整體的評估,醫生為他做了Griffiths(格裡菲斯)發育評估。
  • 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科學家發現導致神經發育障礙的又一致病基因
    也許是個例,但依然有很多病人出現診斷後卻找不到病因的情況,所以,全球頂尖醫生和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新的致病基因,以幫助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通常,最初的線索來自於基因測試,這些測試揭示了醫生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某個基因的變化或突變,而不是他們的父母。正是這些困惑帶來了近日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
  • 一個四歲男孩被「瓦解」的童年|他「遇見」了罕見的發育障礙
    9月7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給出的診斷是發育遲緩。小樹比一般四歲孩子長得瘦小,2歲半以後的生長發育尤為緩慢,但醫生無法解釋一系列反常症狀,建議到精神專科就診。「可能是兒童精神分裂症,還需要進一步確診。」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從發現孩子發育障礙到確診,其實這是一條漫長的問診之路,很多家長在這條路上可能繞了一些彎路,遇到一些險坑,浪費了孩子的康復時間。
  •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智力障礙?
    據發達國家統計有2-3%的孩子有智力障礙,我國統計為1%。智力障礙與染色體異常、遺傳疾病、產傷及環境等因素有關。有30-50%的智力障礙是找不到原因的。智力障礙分輕、中、重及極度,病史及發育評估對診斷很有幫助。
  • 如何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語言障礙?|口齒不清|中耳炎|障礙|語言|...
    ●我家孩子聲音比較高尖;健康查體時,醫生說這些情況可以隨著生長而緩解,但心裡還是沒有底,到能需不需要專科醫生檢查呢?加拿大政府在2018年3月發布的政府報告中有這樣的信息:加拿大孩子的語言相關問題裡,如:口吃、發音不清晰、語言發育遲緩等在2-8歲兒童中檢出率也高達15.74%。越早發現孩子的語言問題,就越能夠在兒童語言發展黃金期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從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 如何治療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的用語障礙?
    語用障礙主要表現為語用能力低下,多見於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在阿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已經作為症狀之一寫入阿斯伯格症候群的診斷標準。這類患兒溝通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語用能力低下。
  •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診斷與區分
    那麼對於兒童,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整,到15歲整個神經系統才發育完整。 我們今天說的這類病人,主要是邊緣人格組織(結構),不僅僅是邊緣性人格障礙。 在2008年,美國時代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針對3萬多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人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藥物對邊緣型人格障礙基本沒什麼用。藥物起輔助作用,最終還是心理治療起效果。 不管是哪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在持續一年的治療之後,這3萬多例人格障礙病人,有80%不再符合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 家長該如何監測孩子發育情況?丨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發育監測對照兒童發育裡程碑,檢測觀察孩子如何隨著時間增長和變化,以及孩子在遊戲,學習,口語,行為和移動方面是否達到發育裡程碑。父母,祖父母,幼兒提供者和其他照料者可以參與發育監控。可以使用裡程碑的簡短清單來查看孩子的成長情況。如果發現孩子沒有達到裡程碑,請與醫生聯繫。
  • 孩子不說話?是自閉症還是語言障礙?看懂這2點就知道了
    孩子的語言發展一向是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很多家長對於自閉症以及語言障礙兩者之間的最大疑慮就是:明明看起來是不會說話,最後咋就診斷為孤獨症譜系障礙了?我們到底該如何區分「語言障礙」和「自閉症」兩者呢?今天就與大家說道說道。
  • 「生長」是量變「發育」是質變!兩者不協調就是兒童生長發育障礙
    兒童的生長和發育是個變化的過程,是不斷發育的。在生長發育的期間,兒童身體的器官,骨骼等都會出現相應的增長。但是,受到一些原因的影響,有一些兒童和同齡的孩子相比,看上去會小一些,這時候,家長很擔心是不是得了兒童發育障礙。首先,什麼是兒童生長發育障礙?
  • 言語語言障礙兒童的教育診斷與評估方法
    這些情況並非因神經或言語機制的異常、感覺缺損、精神發育遲滯或周圍環境因素所致。對言語語言障礙兒童進行教育診斷與評估,一般運用以下一些步驟和方法。(1)了解言語、語言障礙兒童的言語發展以及障礙狀況。這些工具確實為我們提供了部分兒童言語、語言損傷的信息,但終因語言模式、文化傳統和語用規則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工具依然不能為我們提供本民族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治療教育的準確信息,使大陸兒童語言障礙診斷的準確性和訓練的科學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儘快建立符合本民族語言發展和兒童認知特點的兒童言語、語言障礙診斷工具,依然是當前兒童言語、語言治療、教育的首要任務。
  • 如果你的寶寶是自閉症或者發育遲緩,我作為醫生可以為你做這些
    對於身患自閉症或者發育遲緩的孩子及其家庭來說,醫生的診斷往往是他們開始踏上這一趟艱難旅程的標誌。事實上,如果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自閉症或者發育遲緩的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極大的幸運。當孩子在語言、認知、行為等方面的發育較同齡兒緩慢時,家長經常會帶上孩子以及家長的困惑來到醫院就診,希望通過醫生的檢查可以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及時得到矯治。那麼在醫院裡,臨床醫生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總得來說,醫生的作用可以從確診、治療和複診三個階段來體現。
  • 注意發音障礙,不要阻擋孩子語言的發育
    在語言發育的過程中,孩子張口發音的第一個瞬間被父母記錄了下來,因為這是孩子用自己的聲音向世界表明自己已經懂得如何與這個世界進行交流,如何與其他人進行溝通。在語言發育的階段中,兒童的發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孩子語言發育的進度,而且發音的特點也在另一方面佐證了孩子語言的特徵。
  • 都會造成發音不準,語言發育遲緩和構音障礙如何區分?
    伴隨著寶貝一天天長大,部分兒童因為很多原因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發音不準應該說是比較高發的問題了。這時,就會有家長出現了一些疑問:同樣是構音器官異常、智力缺失導致的問題,怎麼區別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構音障礙呢?
  • 你的孩子有學習障礙嗎?
    (5〕非語言性LD 右腦溶合徵( the riw) hemisphere syndro社會認知困難,在人際關係和溝通方面理解困難,伴有動作發育不良,平衡能力差,精細動作協調困難,視覺空間能力欠缺,不大理解察言觀色等,該型與Asperger症候群類似。
  • 孩子智力障礙,是自閉症嗎?智力障礙你了解多少?
    近日有收到家長的一些私信,說孩子總是不說話是自閉症了嗎;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智力低下就是患有自閉症了;通過私信的了解發現很多家長們對於智力障礙和自閉症的認知有一定程度上的誤解和問題,估計在很多人心裡對於,自閉症和智力障礙這些區別都是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智力障礙與自閉症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