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訪美時,第一次乘坐電梯鬧笑話,怪不得梁啓超說他沒見識

2020-12-23 文史掠影

李鴻章是近代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一段時間還成了某詞的代名詞。李鴻章也是近代一個比較複雜,褒貶不一的人物。關於對他的評價還是梁啓超的《李鴻章傳》比較客觀,在書裡面梁啓超多次提到李鴻章「沒見識」,但又說李鴻章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也不能全怪他自己。比如在論述李鴻章一生最大的失敗——經營半生的北洋水師在甲午大戰全軍覆沒時,梁啓超這樣說:

西方報紙評論說:「日本並不是和中國戰鬥,實際上是和李鴻章一個人在戰鬥。」這種言語雖然說得有些過分,而實際情況差不多也就是這樣。沒看見各個省份的那些封疆大臣,只知道固守著自己的範圍,好像這些事就只是直隸、滿洲的私事而已,這裡面有出一分錢,派一個兵進行援助的嗎?即使有,也只是說說空話而已。還有發生的最可笑的事是,劉公島投降的那場戰鬥,當事者競然給日本軍隊寫信說,請求把「廣丙」號這艘船返還,信中說,這艘軍艦是屬於廣東水師的,這次戰役和廣東水師是沒有關係的,等等這些話。各國人士聽到了這件事,沒有不笑話他們的,而他們卻不知道這種話實際上就代表了各省封疆大吏真實的思想和想法。如果是這樣的話,日本確實是在和李鴻章一個人戰鬥。靠自己一個人來和一個國家對抗,李鴻章啊李鴻章,你雖然戰敗了,但還是豪傑。

梁啓超基本上認為:李鴻章是失敗了的豪傑,把別人放在當時李鴻章的位置上,就一定比李鴻章強麼?但梁啓超多次強調李鴻章沒見識,引用幾句梁啓超《李鴻章傳》裡幾句話:

1、我敬重李鴻章的才幹,我痛惜李鴻章的膽識,我悲傷李鴻章的遭遇。2、他對於西方國家富強的原因十分茫然,完全沒有認識,……儘管如此,李鴻章的見識確實還是遠遠超過普通人的。3、實話實說,那李鴻章確實是一個沒有學識,沒有熱忱的人。4、李鴻章是一個有才氣,但是沒有學識的人。

縱觀李鴻章的一生,並不是從頭到尾都讓人唾棄的。比如,在甲午海戰前,李鴻章在人們眼裡一直是時代的先行者,他搞洋務,師夷長技以制夷,比那些頑固堅持「祖宗之法不可變」的人要開明的多。

用李鴻章自己的話說,他是「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洋務」,的確是人生順風順水,直到甲午海戰的發生,徹底打破了這個「裱糊將」裱的紙老虎「北洋水師」。

其實,我們看待李鴻章的眼光,對李鴻章的評價,都是以後來的時空觀念看他的,他在當時已經盡力了,時代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扭轉乾坤的人物。

李鴻章的人生閱歷,隨著一次環球出洋考察,而愈加完善。這次考察,徹底暴露了清朝已經被時代拋棄,李鴻章這個洋務先進者、西洋通,原來也已經與時代格格不入了,正如梁啓超說他的:沒見識。

1896年,美國一些高檔豪華的酒店普遍開始了電梯的使用,李鴻章去美國時下榻的希爾頓酒店自然也有電梯。可是李鴻章走到酒店前面,第一次看見電梯的他卻不並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李鴻章問了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語:「你們這個飯店的房間怎麼這麼小?連個坐下的椅子都沒有?」

美國人深感詫異,但還是一本正經地將電梯的工作原理講述給了李鴻章聽,通過陪同人員的翻譯之後,李鴻章這才明白電梯是可以讓人免於爬樓的設備。李鴻章在引進堅船利炮的時候,沒有全面引進基礎科技,所以也不可能知道什麼「電梯」的。這也是為什麼梁啓超說李鴻章沒見識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李鴻章訪美時首次見到電梯,沒有驚訝只說了1句話,讓現代人心酸
    已經73歲的李鴻章為什麼訪美呢?這不得不提到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籤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世紀90年代,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慈禧太后自然不會認為是自己的過失,而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則需要引咎辭職。
  • 李鴻章訪美時,第一次體驗電梯,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讓人哭笑不得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1823年生人,卒於1901年,是晚清的名臣重臣,也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曾經任職直隸總督,又仼北洋通商大臣,被期授予文華殿大學士。如此多光環的一個人,李鴻章堪稱晚清的脊梁。
  • 李鴻章晚年訪美,第一次見到電梯,說出的話引人沉思
    李鴻章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一直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都比較兩極化,有些人認為他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有些人則認為他代表的是迂腐的清政府的勢力,這裡來和大家分享的是,李鴻章訪問美國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電梯,說出的話可以說是非常讓人沉思了。
  • 李鴻章訪美時,第一次看到摩天大樓,說了一句令中國人心酸的話
    晚清紛亂,慈禧太后掌天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國之棟梁,被後人評為「晚清四大名臣」,雖然慈禧太后的統治讓眾人詬病,但這四位名臣卻各有作為,只不過其中評價最差的就是李鴻章了。在上世紀,李鴻章是誤國奸臣的形象,甚至有人評價說:「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 李鴻章初次訪美,看到高樓大廈沒有驚訝,而是說了句話,讓人心酸
    百年前,李鴻章訪問美國時第一次見到了之前僅僅聽人說過的的「摩天樓」,他發表了一番看法,雖然含蓄,如今聽起來卻有些讓人心酸。 對中國人而言,李鴻章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道光三年(1823年)李鴻章生於安徽合肥一個讀書家庭,自幼苦讀,兩隻腳還沒跨入朝堂之前,李鴻章就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他暗暗在心裡想:「倘無駟馬高車日
  • 李鴻章出訪美國時,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說的話令中國人感到心酸
    文:楊太師【歡迎關注楊太師,帶你領略趣味歷史】李鴻章,中國晚清社會時期重要的官員,代表著封建政府的利益,很多人都說他是個叛徒,因為他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然而,慈禧太后對李鴻章卻是十分的寵信,當慈禧太后知道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後,流下了傷心的眼淚,認為失去了李鴻章這麼重要的官員後,清朝再也沒有和外國外交的人了。伊藤博文曾說過,清朝的李鴻章是唯一有能力與世界強國競爭的人,可以說,李鴻章是一個優秀的外交官,只是迫於當時環境形勢的無奈,不得不背上這個罵名。
  • 李鴻章訪美:大談市場和勞動力,抨擊《排華法案》
    [摘要]早在訪美的前一年,李鴻章因為甲午戰爭的慘敗,政治地位風雨飄搖,隨後更是因籤訂《馬關條約》,背負了「漢奸」的罵名,為千夫所指。在國內灰頭土臉的李鴻章,在美國卻受到了媒體和民眾的熱捧。1896年,李鴻章奉命出使俄國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彼時的李鴻章已經73歲。出席完沙皇的加冕禮,他決定一路向西,訪問歐美列國。此行歷時共190天,行程9萬裡。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乘坐的「聖路易斯」號郵輪抵達美國紐約,開始了對美國為期十天的訪問。這是第一位中國高官來到美利堅的土地,整個美國都沸騰了。在美國東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各大報紙都爭相報導李鴻章的此次來訪。
  • 陪你讀書 第25期┃讀《李鴻章傳》(4)
    梁啓超把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俾斯麥、加富爾、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較,指出李鴻章是懷著忍辱負重、死而後已之心為清政府「修修補補」的,只不過他缺少長遠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為後世立百年計。李鴻章雖然名滿天下,但他的漢族身份一直被朝廷所顧忌,清末權力最大的大臣是軍機大臣,而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擔任過這個職位。就算漢人之間,一幫「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守舊派也是處處掣肘,戶部甚至上書要求十年內海軍不得增加艦炮。洋務派呢,雖然大目標一致,但平時也沒少「打架」,辛丑議和時,李鴻章數落張之洞:「香濤(張之洞字)做官數十年,猶是書生之見耳。」
  • 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國學大師梁啓超曾這樣評價李鴻章,「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也。但此後有襲李而起者乎,其時勢既已一變,則其所以為英雄者亦自一變,其勿復以吾知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李鴻章的一生充滿無數爭議,去世百年,依舊未能蓋棺定論。
  • 身為中國人的李鴻章,竟在國外體驗了一把「自由」,還上頭版
    任誰都難以想像,在國內被罵「賣國賊」的李鴻章,居然在美國受到了最高規格的接待。不僅紐約港到處掛滿了大清的國旗,甚至,連彼時尚在海邊度假的總統克利夫蘭都專程前來會見他。 李鴻章在美國經歷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包括紐約街頭林立的摩天大廈,乃至上下使用的電梯。
  • 李鴻章第一次看到外國摩天大樓,誇讚完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不過李鴻章是個例外。李鴻章是一個談到近代史就繞不開的名字,我們從歷史教科書上了解得最多的關於他的內容,就是李鴻章如何代表清廷去籤訂各式條約。客觀來說,李鴻章一生算得上有過也有功,19世紀70年代時,李鴻章出任了直隸總督。
  • 70多歲的李鴻章訪美時自創「李鴻章雜燴」,令外國人讚不絕口!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軍」。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不平凡的一生,曾參與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 大家丨公平地評價李鴻章,實非易事
    稍好一點的,說他是洋務派領袖,做過一些富國強兵的好事,儘管如此仍不忘給他戴一頂改革不徹底的帽子。梁啓超曾斷言:「李鴻章所以為一世俗儒所唾罵者以洋務,其所以為一世鄙夫所趨重者亦以洋務,吾之所以重李責李而為李惜者亦以洋務。」
  • 與霍光、諸葛亮、俾斯麥等中外名人相比,李鴻章有哪些優缺點?
    梁啓超在《李鴻章傳》中對李鴻章有一個總結性的評論:「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顯然,梁啓超的這個評價並非是板上釘釘,如果和古今中外人物比較起來,李鴻章未必都「無可疑」,下面就列舉一些和李鴻章地位、經歷相當的一些人物進行對比。第一,李鴻章與霍光史學家評價霍光說他「不學無術」,後人評價李鴻章亦為「不學無術」。然而李鴻章與霍光並非是一類人物。
  • 李鴻章74歲環遊世界,生出何種感慨?
    李鴻章並未安排在國賓館住宿,而是住在一位名叫巴舍夫的商人家中。巴舍夫是俄國著名的巨商,富比王侯。李鴻章到巴舍夫私邸時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中式大牌樓,上面插滿龍旗,中間竟鑲著李鴻章的照片。李鴻章受到了巴舍夫一家最隆重的接待。財政大臣維特負責全程接待李鴻章一行。維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最為傑出的外交家之一,可見俄國政府對中國使團的重視。維特尤其注意在細節上照顧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
  • 梁啓超推薦西學首選有哪些?英 美宣教士在華建大學31所
    第一批赴美留學生臺灣中原大學教授、宇宙光創辦人林治平講到:包流雲,教書一段時間後,他身體也是受不住了,她就要回美國,他就問他的學生說,你們誰願意跟我到美國去讀書的?清華學堂先前李提摩太曾向李鴻章建議,中國政府應該每年撥出100萬兩銀子投資教育。李鴻章回答說,政府拿不出這麼多錢,李提摩太說這是種子錢,將來會有百倍的回報。李鴻章問,什麼時候能看到回報,李提摩太說,大概需要20年。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慈禧,用了8個字評價她,足以體現李鴻章的眼光
    相信大家對於晚清名人李鴻章都不陌生,曾經就有人這樣評價李鴻章,說他官字當頭,為了做官,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李鴻章的一生非常的波瀾壯闊,除了幫助清王朝發展之外,他還組建過軍隊,代表中國跟外國籤訂了不平等的條約。作為當時的利益階級,李鴻章的所作所為都是符合自身利益階級的。
  • 李鴻章訪美國,看見高樓大廈說了句心酸的話,如今這盛世如您所願
    雖然現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也非常的強大,但是在有些技術方面,我們國家在某些方面還是比不上美國,這一點我們必須得承認,不過現在中國也真的很強,我們都應該以中國為自豪,那麼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介紹的是李鴻章他在美國訪的時候,他看到了高樓大廈,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所以他非常的震驚,不得不感嘆美國的強大
  • 李鴻章連籤兩大不平等條約,為何還能受到各方的認可和尊重?
    當時的西方人評價甲午戰爭時就有一句話,說這甲午戰爭是「以李鴻章一人敵日本一國」,雖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說,人家日本軍民上下一心,是以一個有組織、有動員的現代化國家的姿態去戰鬥,而中國卻無法協調國家力量,只是李鴻章靠他的個人威望和私家班底去跟日本一個國家去對抗,這豈有不失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