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各位看官來到今天的「大斌歷史課」,我們說到唐文宗設了一個計策來對付仇士良,這件事在歷史上稱作是甘露之變,結果徹底失敗。朝廷成了太監的天下,在甘露之變中,仇士良成功地脅天子以誅群臣的,朝廷大權也全部控制在了一個太監的手中。
這一次甘露之變雖然仇士良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身體傷害,反而因此加官進爵,勢力大增,但是唐文宗和大臣們想密謀害死仇士良卻是屬實,所以他們是理虧的。仇士良會這樣善罷甘休嗎?自然是不會的。仇士良進行了瘋狂的報復。為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以追查甘露事件為由,對不依附自己的一概便殺,京城內,一時間是橫屍遍地,一派殺機。
甘露之變之後,仇士良對唐文宗是一直記恨在心,屢次都想把他給廢了。另外再立一個更聽話的傀儡皇帝。一天深夜,仇士良去見唐文宗,皇太后坐著,文宗站著,仇士良一邊上臺階,一邊用手指著文宗,數落著他的過失,態度那是十分猖狂,絲毫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皇太后點頭附和,唐太宗只是聽著,也不敢反駁,低頭無語,仇士良數落許久之後,用手點到文宗的鼻尖上狠狠地說,今天要不是看在皇太后的面子上,你是絕對不會再坐在這裡,稱孤道寡的,你看這仇士良猖狂到這種地步,也沒人敢跟他對著幹,皇帝皇太后都絲毫不敢制裁他。看來在他所侍奉的第五個主子唐文宗時期,他的權勢是大到了不可一世的地步,尤其是這甘露之變之後,他更是大權在握,為所欲為了。
這仇士良真的能夠一直得意下去,一直胡作非為下去嗎?
開成五年正月,唐文宗病重,朝廷內外惶惶不安。仇士良等太監擔心立太子的事,對自己沒好處,他口吐狂言說太子年幼,且有疾病,要另外立一個太子。太監得勢與否和主子的關係是非常大的。想要在宮中活得舒服,掌控權使,最好是能有一個寵幸自己的主子。
這就像仇士良侍奉的第二個主子唐憲宗,正是由於唐憲宗對她過分的寵幸,他才敢胡作非為。要是遇到一個不寵幸自己的主。比如仇士良侍奉的第三個主子唐穆宗。唐穆宗當政四年的時間裡,仇士良失寵了,就只能安分守己,老老實實的工作。
這仇士良肯定不情願自己的權威再次受到半分威脅,但是要有一個寵幸自己的主子,也不容易呀,這唐憲宗寵幸自己,是因為他身為太子的時候,仇士良就開始侍奉憲宗了。但是這些年,仇士良在宮中爭權奪勢,人人得而誅之,想要受主子寵幸,這個希望就不大了。
仇士良那隻得找一個更加聽話的傀儡主子,他可不想侍奉的新主子像唐文宗一樣,又設計一個甘露之變,想除他而後快。總之,變本加厲的仇士良,那是堅決不能夠容忍新的皇位繼承者對它掌握朝廷權力有一絲的妨礙,所以說立太子的事,他是非管不可。喪心病狂的仇士良意圖操縱這件事,讓他的第六個主子,當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仇士良說要立過一個太子,但是宰相李珏當即反駁說,皇帝已經立太子,豈可變更!
但是求權心切的仇士良又怎麼會輕易地妥協。當天晚上,他就為偽造詔書,私立穆宗的第五個兒子,文宗的弟弟尹王李炎為皇太弟,並派兵讓尹王進宮,同時,把文宗剛立的皇太子李晟貶為臣王。兩天之後,文宗病死了,仇士良等擁立皇太弟李炎在文宗靈柩錢繼位稱帝,為唐武宗。但是這仇世良費盡心機,擁護的第六個主子——唐武宗真的會那麼心甘情願地做傀儡皇帝嗎?
話說這唐武宗即位之後,對仇士良表面假寵幸,賜予仇士良功祿碑,封爵升官,內心裡對他的專橫是十分不滿的,並深深地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那是十分的危險,很可能成為仇士良的傀儡。血氣方剛的唐武宗暗中發誓要清除太監,但是這唐武宗相比唐文宗更有謀慮,沒有像文宗一樣,設計一個謀殺計策,而是想採取疏離策略。
經過慎重選擇,唐武宗在登基的當年9月就把富有政治才能,聲望頗高的李德玉升為宰相。唐武宗對李德玉那是格外倚重信任,對太監就慢慢疏遠了。仇士良對李德裕當宰相這件事。頗感恐懼。仇士良見武宗宗信宰相,太監無戲可唱,真是既怕又恨,氣焰不得不有所收斂。
仇士良也察覺到了武宗對他有厭惡之情,覺得相當懊悔,他沒想到他自己擁立的皇帝,卻在慢慢地疏遠自己。仇士良進宮20多年,不斷被加官進爵,開成五年,他已經是儀同三司,可謂是官高位顯,,但是皇帝並不給仇士良太多的實權,仇士良感覺大事不好,整天是惶惶不安,暗想,自己曾經是權傾一時,作惡多端,滿朝樹敵,四面楚歌,現在不如暫且退避,以避鋒芒也好免去殺身之禍,以保榮辱。會昌三年,仇士良感覺形勢對自己很不利,一時又無法扭轉敗局,就提出要擔任一個二品的閒職,求一個沒有一定權利的官位。武宗就成全了他,仇士良也就只好借著梯子往下爬,不久,仇詩良又提出告老還鄉,武宗也無意挽留,順水推舟答應了他的請求。
至此,小編不得不佩服仇士良,侍奉六位皇帝,在政局震蕩的時代裡,還能保住自身,全身而退,實在相當有心計啊!
各位對仇士良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留言,積極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