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大家:艾葉全身是寶,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求!艾葉妙用清單請收留

2021-01-17 養身備忘錄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養身備忘錄,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1、艾葉坐墊祛陳寒

 每年一到穿裙子的季節,寒性體質就徹底暴露了。「膝蓋太矜持,一露出來就像兩坨冰,嗖嗖冒涼氣。」「冷氣一開,肩頸都要硬上一些,更酸爽了。」「痛經總能更痛一些。」「每年一入夏就準時腹瀉」……這樣的抱怨聲總不絕於耳。其實,這都是陳寒在作怪。


清代名醫吳尚先很推崇坐墊法。他曾在《理瀹駢文》中說:「若內服藥不能達到或恐傷胃氣者,以坐為優矣。」吳尚先的坐墊方子簡單明了:艾葉500克,曬乾,揉碎,用紗布包製成坐墊。患者直接坐於其上,便可「驅寒、通經絡、提昇陽氣」。

「艾葉性溫,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之效。艾葉裝在坐墊裡,可通過局部皮膚、穴位,作用於人體,可以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溫暖子宮及五臟六腑,從而治療陽氣不足導致的腹瀉、痛經等症。

而依賴艾葉辛溫走串,擅長通經絡的特性,艾絨坐墊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恐吃藥傷胃氣的人,而且它能直接、長久地作用在下焦。」

2、艾絨肚兜防腹瀉,給孩子的愛

夏天到了,用三年陳艾製作一件艾絨肚兜給孩子睡覺時穿,在神闕穴也就是肚臍這塊縫入一層艾絨,這樣既可防止孩子蹬被子受涼,也可起到安眠作用,更能防止夏天吃壞東西導致的腹瀉。

3、艾絨肩墊/艾草加酒:祛除肩頸疼痛

對於肩頸容易受寒、肩頸僵硬不舒服的朋友,做個艾絨肩頸墊子也可以通過作用於大椎穴、肩井穴等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的作用。「這都是利用艾溫陽祛寒通絡的功效,通過皮膚穴位等滲透藥力。

另外肩頸疼痛還可以試試艾葉 酒祛除頸肩腰腿痛

材料:艾葉60克、生薑15克、生蔥2-3棵、燒酒適量

用法:前3味藥搗爛,用布包好。然後,將其蘸熱酒,塗擦患處。一般腰疼病患者,塗上一兩次,就再也不疼了。

4、艾葉泡腳降虛火、治感冒

用法:取新鮮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用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1/4,撕碎後放入泡腳桶裡,用滾開的水衝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放置為溫水泡腳,直到全身微微出汗。一般連泡數次,約2~3天後即可見效。

功效: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門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以及感冒。

5、艾草浴祛風寒,防過敏

在閩南以及臺灣地區流行的「藥草浴」,大多也以艾草作為主要成分,也可以自行在家中用艾草熬水泡浴,可令肌膚長久保持溼潤,還可預防過敏的發生;

產婦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以驅散風寒,促進恢復。將艾草熬水給小孩洗澡,更可以驅散蚊蠅,預防和治療痱子、癤瘡。

艾,芳香且益健康,古往今來,百姓無不喜歡。在沒有蚊香的年代裡,每到夏天晚上蚊子嗡嗡的叫,點一把幹艾蒿來驅蚊子,氣味芳香且效果很好。若是身上被蚊子叮了一口,腫得難受之時,用陳艾燻燻症狀即刻減輕。

艾,又是一味食療方,唐代孟洗《食療本草》記載:「採嫩艾做菜食或和面作餛飩,治一切鬼惡氣,上服治冷痢。」

時至今日,各地保留著「採艾為粢」的習俗,艾草清香味微苦,具有溫氣血、祛寒溼的功效,食之有醒脾開胃,增進食慾的功效。風寒感冒嘔吐時,還可用艾草和生薑煮湯飲用;食用過多生冷瓜果腹痛不止者,可用生艾草捏嚼。  

這鮮嫩的艾草葉和芽可直接作蔬菜食用,在加熱時它的芳香飄滿屋,邊做邊口水欲滴,吃一次懷念一年的美味。艾草雞蛋、艾草茶、艾草湯、艾草粥、艾蒿肉丸……由此誕生。

給吃貨們介紹幾種艾草花樣吃法:

1、艾葉餅

主材料:艾葉,糯米粉

做法: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功效:有美容養顏的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的理想點心,並對感冒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母雞艾葉湯

主材料:老母雞1隻,艾葉15g

做法: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

功效: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3、艾葉甜湯

主材料:艾葉15g,白糖20g

做法:將艾葉和白糖共煮湯飲用。

功效:清熱利溼,活血化瘀,適用於婦女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等。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隨處可見的艾草,有怎樣的妙用?
    這樣的寓意到底有沒有用,這個是未知的,不過艾草對人體來說,還是有不少好處的,老話常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可以看出人們對艾草有多看重。不少的農村家庭,都會長艾草,等到長大以後,將它們曬乾後收起來,陳葉的效果相比新鮮的艾葉會更好。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艾葉的妙用。
  • 老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是什麼意思?三年艾指什麼?
    我們對於艾草最早的記憶應該源自於端午節,因為在古人眼中,艾草是一種具有驅邪氣、保家宅平安的吉祥草,同時,在中醫領域,艾草也很早就向人們展現了它的神奇作用,古語常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這句話的流傳雖然有誇張成分,但不難看出,艾葉在醫用領域具有很高的價值,具體艾草對人體有哪些好處,我們不妨來看一看。「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是什麼意思?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原來艾葉這麼牛!
    在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草的習俗,「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燻艾葉」民俗處處可見,人們把艾草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空中,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 據考證,艾葉用於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在的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以後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巧用艾葉,還能治療慢性肝炎、氣管炎!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巧用艾葉,還能治療慢性肝炎、氣管炎!艾葉又叫做艾草,中國家家戶戶在端午節,都會買一些艾草放在大門口,可以驅蚊闢邪。家裡老人還會把艾草拿來泡腳嗎,可以驅寒,驅蟲,治療關節疾病。中醫認為,艾草溫可散寒,能暖氣血而溫經脈,為溫經止血之要藥。它驅寒作用非常的好,用艾葉可以治療我們常見的多種疾病。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清明艾葉正香,但可惜許多人不會用
    艾葉是比較常見的「野草」,尤其在農村更多,清明前後,艾葉長得正是茂盛之時。可能一些年輕人不太了解艾葉,但家裡長輩們還是略知一二的,還有句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而且有的地區在節日還會用到艾葉,也是一種習俗。那麼,艾葉到底有什麼好呢?又該怎麼用才有利健康?
  • 老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用艾葉水洗頭,有什麼好處?
    頭髮的脫落,讓人看起來瞬間老了十多歲,不少人都想盡辦法來改善脫髮,但效果不大,那不妨試一試用艾葉水來洗頭。艾葉一直是比較養生的物品,建議大家使用陳艾會更好,最好是那種三年艾,在民間也常有流傳「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艾葉泡水來洗頭,好處不少。常有艾葉水洗頭,可收穫到哪些好處?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小小艾草原來有這麼多的妙用
    端午插艾,驅蚊闢邪。說起端午節,掛艾草應該是大家都熟知的習俗之一。事實上,艾葉作為生活中常用之物,既可入藥治病也可防病健身,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下小小艾草的大用處。 《本草綱目》載,艾草味苦,性微溫,無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治吐血下痢、下部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同時李時珍又引《荊楚歲時記》曰:「五月五日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沒想到艾草有這麼多好處!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沒想到艾草有這麼多好處!在過一些節日或者家中經常有做艾灸的人,都會留有許多的艾葉,但是我們通常都會選擇直接將他扔掉。因為其他我們也找不出有什麼作用,其實將它燒成灰之後,作用非常的多。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女人痛經多吃它,暖宮、理氣還祛溼呢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女人痛經多吃它,暖宮、理氣還祛溼呢!春季到了,很多人都已經換上了漂亮的春裝,走到街上像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自身感覺就特別的美好。其實這個時間段的晝夜溫差還是比較大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女性,女生體寒或者是受涼的話,經常會遇到痛經的情況,對於身體是特別不好的。所以春節的話,建議女孩子可以吃一點我們今天介紹的這款食材,他在有一些地方可以說是一種雜草,但是在南方卻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美味,清明節前後來吃的話效果最佳。
  • 為什麼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灸有哪些功效,你知道嗎
    在我國部分地區會有這樣的習俗,即在端午之際,會將剛採摘的新鮮艾草懸掛在家門口示以驅邪避毒,這也是華夏文明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習俗。更有古詩云:「端陽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豔呈媚態,芳名自有庶民知。」
  • 艾草有養生妙用 使用前要請中醫辨識體質
    原標題:艾草有養生妙用 使用前要請中醫辨識體質   你還記得小時候經常看見奶奶用的艾條嗎?每逢潮溼天或者「翻風落雨」,老人就會拿著長長的艾條在膝蓋附近繞圈圈,燃著的艾條,冒著嫋嫋白煙,帶來滿屋藥香……   陽春三月,艾葉飄香,此時的艾草既鮮嫩又壯實,艾草除了用來「灸」,原來還能入膳和入藥。而春天,正是食「艾」的最佳時機。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有沒有道理?吃艾草有什麼好處?
    說到艾草,很多人會說這是野草,事實上艾草更是中藥,是中醫用來保健身體不可或缺的一種藥材,在中國很多地區,人們對於艾草更加推崇,甚至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足以看出吃艾草的好處,看似如同野菜一樣的艾,作用卻非常強。這樣說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勸告大家!家中有艾葉,郎中不必來?艾葉該怎麼使用效果會更好?早懂早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艾是大家熟悉的一種草藥,它的藥用價值很高。但是艾蒿又老又嫩。很多人很難選擇艾蒿。所以愛是淡還是老;事實上,我們不需要面對這個問題。因為兩者都很好,但各不相同。古語說:中國有三年,不用從業者,意義很簡單,這說明愛葉的價值很廣泛有效。但我們必須注意它應用在愛葉上。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這裡有幾種常用的方法,我們來試試。
  • 生艾、陳艾、熟艾如何區分?各有什麼特點?
    陳 艾是指艾葉製作方法與儲存的時間,每年收存的生艾,再加以長時間的避光儲存,使生艾葉慢慢老化,散去艾葉中過多的揮髮油,已達煅去燥氣之功,如此加工之艾葉稱為陳艾。陳放時間應大於一年以上,三年為佳,更長久則不宜,這種艾葉加工艾絨在外觀上有兩大特點:一是容易加工艾絨;二是加工的艾絨柔軟。
  • 經常用艾葉水洗頭,可收穫哪些好處?早用早受益
    艾葉不僅有驅蚊的效果,還有其他的用處,常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合理使用艾葉,收穫不少有好處,特別是用來洗頭,會讓你收穫意想不到的好處。不論男女,經常用艾葉水洗頭,可收穫哪些好處?毛囊中的營養充足,使得生長出的頭髮更加有光澤,有韌性,不易斷裂。而且艾葉還有一定的殺菌消炎的作用,幫助清除頭皮屑。不少人頭髮脫落,跟皮炎也有一定的關係,艾葉正好可以殺菌消炎,幫助改善脂溢性皮炎,頭皮得到改善,能夠緩解瘙癢的情況。
  • 六神艾葉健膚系列:把最好的「艾」給在乎的你
    艾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植物,常常用於端午節被懸於門口,人們愛吃的青團也離不開它。但艾葉的功效遠不止此,古話中就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的說法,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更是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艾葉對人體來說,好處是很多的。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中醫健康課堂】艾是純陽之草,能驅逐寒氣「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
    白艾、蘄艾(本草綱目),阿及艾(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家艾、艾葉、陳艾(中藥俗稱),大葉艾、祁艾(河北),大艾、艾絨、艾蓬(江蘇、江西、上海),五月艾(福建、廣東、四川),黃草(臺灣),野艾(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白陳艾、家陳艾(四川),紅艾、火艾(雲南),「恰爾古斯-蘇伊加」、「荽哈」(蒙語名),「黑陰威」(瑤族土名)。
  • 不論男女,經常用艾葉煮水洗頭,或能解決很多難題!不知道太虧了
    艾葉在生活中算是常見的東西,特別是在農村更多見,其實以前艾葉就被用來煮水了,現在養生的人有很多,也會選擇用艾葉來養生。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用艾葉煮水洗頭的好處,不論男女都可以一試,或許能幫你解決很多難題!不知道就太虧了。
  • 端午,村無閒草,家有艾香!艾草是農家的保護神
    一個村子都瀰漫著艾香。奶奶家籬笆邊長的全是艾草,她在門鼻上插了幾枝,青磚灰瓦黑木門,加上這幾枝青青的艾草,真像是一首生動的詩文呢。艾草有一股獨特的清香,牛羊不喜歡吃它,雞鴨不啄食它,它似仙草一般,無拘無束的生長著,茂盛著。但農家誰也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