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輸出的也是中華飲食文化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據媒體報導,近日,網友評選出中國對外輸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螄粉、廣場舞、中國網文、網購中國商品,其中螺螄粉排名榜首。相關數據顯示,柳州螺螄粉上半年出口已達750萬元,為2019年全年出口總值的8倍。社交媒體上,很多人為走俏海外的中國美食點讚,但也有一些人認為螺螄粉之類的小吃「太低端」,吐槽這樣的輸出「不太體面」。

  在一些人的意識裡,文化輸出必然要和詩詞、京劇、園林等聯繫在一起;在一些人的想像中,承載著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意義的必然是名家作品、高鐵產品、共享技術等「高大上」的東西,而螺螄粉之類的小吃「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從社會心理分析,希望展現那些流光溢彩的東西,心情可以理解。只是,生活除了陽春白雪的華美,也有下裡巴人的質樸;中國文化,除了雲髻高挽的端莊,也應該有煙火人家的溫婉。

  一些人對螺螄粉「登堂入室」不以為然,很大程度上是對它缺乏深入了解。螺螄粉是廣西柳州非常出名的特色美食,聞起來雖然臭,吃起來卻酸辣爽口,「聞之開胃,想之流涎,回味無窮」。《舌尖上的中國》等節目令它聲名遠播,一些食客「不吃螺螄粉,不做柳州人」的感慨吸引著很多人為了嘗鮮而來。這樣的特色美食在世界範圍內走俏,受到不同國家和地區食客的熱捧,形成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觀,何嘗不是一樁美事?

  以文化視角觀察,螺螄粉是柳州地標性美食,其製作技藝也是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正逐步申請國家和世界級非遺,這是它「高大上」的一面。據報導,目前柳州市螺螄養殖面積近4萬畝,產值達7500萬元。全部螺螄粉原材料種植養殖規模達50多萬畝,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萬人就業,其中貧困戶4500多戶、約2.3萬人,人均年增收超過9000元。柳州螺螄粉已成為貧困農戶增收的「扶貧粉」「脫貧粉」。一碗走向海外、惠民增收的小小螺螄粉,也折射著中國波瀾壯闊的減貧圖景。

  除了柳州螺螄粉,中國的廣場舞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也廣受歡迎。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用戶數量已達3193.5萬,在北美、東南亞地區尤為流行。國家郵政局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出口的快件量超過了21億件,又快又好的中國商品也有海量擁躉。這些在海外受到熱捧的產品和現象體現著中國對外輸出文化產品越來越豐富的大趨勢,體現了中國文化與世界越來越密切的融合。

  螺螄粉等產品走俏海外是件好事。我們既不必有「不體面」的憂慮,也不能僅僅滿足於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的交流應該有更廣泛、更多元、更豐富的載體。正如進博會「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中國走向國際、成為爆款的產品越多越好。(作者:李思輝)

相關焦點

  • 螺螄粉被評為對外輸出「新四大文化」之首,卻有人吐槽它「太低端」?
    螺螄粉被評為對外輸出「新四大文化」之首,卻有人吐槽它「太低端」?「新四大文化」:螺螄粉、廣場舞、中國網文、網購中國商品,其中螺螄粉排名榜首。《舌尖上的中國》等節目令它聲名遠播,一些食客「不吃螺螄粉,不做柳州人」的感慨吸引著很多人為了嘗鮮而來。這樣的特色美食在世界範圍內走俏,受到不同國家和地區食客的熱捧,形成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觀,何嘗不是一樁美事?以文化視角觀察,螺螄粉是柳州地標性美食,其製作技藝也是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正逐步申請國家和世界級非遺,這是它「高大上」的一面。
  • 2021高考作文時評素材:中國「新四大文化」輸出,螺螄粉位居榜首!
    「新四大文化」的輸出「體現了中國文化與世界越來越密切的融合」。文章先破後立,觀點鮮明。由提出問題始,至解決問題終,立論謹嚴,結構完整。①據媒體報導,近日,網友評選出中國對外輸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螄粉、廣場舞、中國網文、網購中國商品,其中螺螄粉排名榜首。據公開數據顯示,柳州螺螄粉上半年出口已達750萬元,為2019年全年出口總值的8倍。
  • 廣西柳州首個螺螄粉飲食文化民間博物館開館
    新華社南寧1月9日電(記者盧羨婷)廣西柳州螺螄粉飲食文化博物館近日開館,這是柳州首個以螺螄粉為主題的民間博物館,致力於保護和傳承柳州螺螄粉文化,助力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柳州螺螄粉一夜走紅,如今,柳州螺螄粉在國內各大城市已擁有5000多個實體店,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門店。目前螺螄粉手工製作工藝已被列入柳州和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螺螄粉的流傳,螺螄粉的歷史淵源,螺螄粉的發源地
    辣椒強勢進入中國後,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飲食革命,柳州人將之融入螺螄粉並加以發揮,才有了螺螄粉。 很多吃過螺螄粉質疑螺螄粉裡為什麼一顆螺螄也沒有,據說螺螄粉的螺湯由螺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製而成,熬過湯後的螺肉就會丟棄,因其精華都濃縮入湯裡了 。
  • 這一次盯上了螺螄粉……
    這次它把目光投向了一種「有味道」的食物——螺螄粉。近日,有網友發現某韓國網友發布了一張吃螺螄粉的照片,指出螺螄粉兼具拉麵的韌性、泡菜的鮮香酸甜和火雞面的辣味:「是我們大韓民國流淌在血液裡的傳統口味!」並發出了想為螺螄粉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號召,一眾韓國網友留言表示支持。
  • 味極道廣西柳州螺螄粉項目介紹
    >起源於唐代,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官來到廣西柳州任刺,由於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飲食,身體欠缺,醫生不知所措。外地人可能不習慣螺螄粉湯辣和腥的味道,而這恰恰是味極道螺螄粉最大的特色。   側重螺螄粉湯的重要性之外,螺螄粉還配有酸筍、腐竹、木耳、花生、蘿蔔乾等。一碗好的螺螄粉,好的配料當然也是很就講究的。酸筍不能太酸,蘿蔔乾不能太甜,腐竹和花生要炸得恰到好處。
  • 廣西名小吃螺螄粉走紅 80後回鄉創業以動漫推廣螺螄粉文化
    中新網柳州10月21日電 (林馨)「柳州螺螄粉不僅是一道美食,還承載了當地的飲食文化。」來自廣西柳州市的「螺螄粉」忠實粉絲陳宇21日說到。80後陳宇曾經在廣州讀書工作,漂了近10年。遠在他鄉時,一碗家鄉的螺螄粉讓陳宇牽腸掛肚。
  • 袋裝柳州螺螄粉產銷突破100億元!「百億錦鯉」是她,將獲1000盒螺螄粉
    他表示,相信大家都知道柳州名小吃螺螄粉,這是漢族飲食和少數民族飲食相結合後形成的一種獨特風味,很多遊客到柳州吃過螺螄粉之後對這個味道都念念不忘,但出了柳州就很難再嘗到這個味兒。政府出臺了相關標準,將傳統食品店搬進工業園區統一管理和標準化生產,現在可以通過網購24小時在全世界嘗到柳州螺螄粉。
  • 一碗粉代表了一座城,廣西為螺螄粉建起了一座博物館!
    螺螄粉可以說是廣西柳州人的摯愛,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話:「不食螺螄粉,枉為柳州人。」於是,有人嚷嚷著要為螺螄粉建立一個博物館。還真別說,經過兩年半的籌建,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柳州螺螄粉飲食文化博物館建成開始迎客。博物館坐落於柳州市魚峰區葡萄山路,館內分為展示區、生產區、演示區、體驗區和購物區五大區域。展示區內又分四大展區:探·螺螄粉之源;觀·螺螄粉之路;品·螺螄粉風味;謀·螺螄粉大業。
  • 當代社交貨幣「螺螄粉」,到底有啥好吃的?
    硬核無比的「臭」極易被感官捕捉,成為螺螄粉身上最大的標籤,也是人印象最深刻的特點。不知從何時起,這道起源於廣西柳州市的風味美食逐漸霸佔各大美食帳號的頭條,走紅之路由廣西延伸到全國乃至全世界。作為地方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螺螄粉商鋪於柳州市井之中隨處可見,走幾步便可看見一家店。出現在街頭巷尾的「柳州之光」成為這個廣西小城向外遞出的一張城市名片,上面承載著她的歷史文化積澱,也向外地遊客傳遞著美食探索精神。
  • 在柳州螺螄粉面前,韓國人哪來的勇氣給螺螄粉申遺?
    第一個對不起:儘管如今人們已經說不清,到底是什麼人發明了螺螄粉,但可以確定的是,螺螄粉是地地道道的柳州人民的創造。因此也只有柳州人,才真正懂得一碗正宗的螺螄粉是什麼樣子。正宗的螺螄粉,只聞螺名,不見螺肉。
  • 螺螄粉「出圈」
    在張泰華看來,螺螄粉和音樂是一樣的,都有情感,一碗螺螄粉也是一種體現溫暖的藝術。他像敲鋼琴鍵般精心烹製螺螄粉,用對音樂的執著為老牌螺螄粉店注入新鮮活力。2013年,他將現代經營理念融入發展,在行業中率先把品牌文化塑造成型,建立起完善的品牌生產體系。將原本單一的「秋菊」升級為全方位的「螺神」,在大江南北開枝散葉上百家連鎖店。「螺螄粉是有靈魂的。」
  • 螺螄粉大數據分析:這屆網友到底有多愛吃螺螄粉?
    酸爽勁辣的螺螄粉更是讓人垂涎不已。根據外賣平臺餓了麼的數據,復工第一周,螺螄粉的訂單環比飆升了58%,而網絡上袋裝銷售的螺螄粉訂單已經爆單。從社交媒體數據來看,線上網民對螺螄粉的呼聲同樣熱烈。2月份以來,網民對螺螄粉的討論熱度逐漸走高,#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螺螄粉#登上話題榜單首頁,不過在這一話題下網民態度出現較大分歧,喜愛螺螄粉的網民形容其為愛到靈魂深處的美食,而不喜歡螺螄粉味道的網友則完全接受不了。分歧帶來話題熱度,目前該話題討論量已經超過14萬。另一關於螺螄粉討論的話題則是,網上購買的螺螄粉遲遲不發貨,吊足了網友們的胃口。
  • 很多人對螺螄粉的誤解,你中招了嗎?
    現在,被人們所廣泛認識的莫過於——螺螄粉。螺螄粉原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小編剛開始極度拒絕螺螄粉的,在沒吃以前,聽到那酸爽的味道,仿佛是臭豆腐,臭襪子,各種臭味交雜在一起的味道,實在是上頭,深吸一口氣感覺三叉神經都在顫抖!但這道「美食」,以此表裡不一的聽覺味覺,被很多人所認可。
  • 柳州螺螄粉當仁不讓,螺螄粉起源大事記!
    目前被公認的,也已經在網上流傳開來的螺螄粉起源有三種:起源一:王記阿婆的螺螄攤20世紀80年代中期,柳州市解放南路切粉店員每天要起早學技術,學到9點多來不及吃早餐,就拿一把切粉到隔壁王記阿婆的螺螄粉攤要上一份螺螄,將切粉一起煮著吃。
  • 網際網路讓螺螄粉走進千家萬戶
    2008年,「螺螄粉手工製作工藝」這一經過30多年發展的民間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化內涵的注入,進一步擴大了這一小吃的知名度。  螺螄粉真正聲名榷起要從2012年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開始。節目中對螺螄粉淋漓盡致的詮釋和繪聲繪色的呈現讓全國人民記住了這一碗風味獨特、引人入勝的螺螄粉,其名聲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 韓國網友號召為螺螄粉申遺!
    近日,有網友在某社交網上發現,一韓國網友發布了一張吃螺螄粉的照片,同時配文表示螺螄粉兼具拉麵的韌性、泡菜的鮮香酸甜和火雞面的辣味,並大呼說道:「是我們大韓民國流淌在血液裡的傳統口味!」同時還發出了想為螺螄粉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號召。
  • 柳州螺螄粉歷史悠久,柳州螺螄粉是誰發現的?真的是韓國的嗎?
    螺螄粉深受廣大國人的熱愛,最近成為一種火爆全網的「網紅美食」。它那麻辣口味讓人回味無窮,久久忘懷。雖然有人說螺螄粉味道太刺鼻,不過只要吃一口就會停不下來。只是深愛螺螄粉,但你知道螺螄粉的歷史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螺螄粉的來歷。
  • 螺螄粉怎麼火成這樣的?
    螺螄粉的存在,正好滿足了那些追求性價比、品牌文化、個性化消費方式的年輕人群,才讓柳州螺螄粉的銷量有了超100億的業績。02花式傳播,滋生品牌網紅基因螺螄粉之所以能夠迅速打開知名度,還是與傳播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 柳州袋裝螺螄粉產銷超百億元 從街邊小吃到身價百億,螺螄粉比各位...
    2020年2月5日至3月6日,螺螄粉在1個月內空降微博熱搜榜高達10次。而相關話題也累積達到了二十幾億閱讀量,幾百萬的討論。與此同時,螺螄粉更是被全網買斷貨,成為千金難買的「硬通貨」。其中,#螺螄粉還不發貨#、#螺螄粉自由#兩個話題,僅討論就有75萬,而閱讀量更是高達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