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據媒體報導,近日,網友評選出中國對外輸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螄粉、廣場舞、中國網文、網購中國商品,其中螺螄粉排名榜首。相關數據顯示,柳州螺螄粉上半年出口額已達750萬元,為2019年全年出口總值的8倍。
社交媒體上,很多人為走俏海外的中國美食點讚,但也有一些人認為螺螄粉之類的小吃「太低端」,吐槽這樣的輸出「不太體面」。
在一些人的意識裡,文化輸出必然要和詩詞、京劇、園林等聯繫在一起;在一些人的想像中,承載著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意義的必然是名家作品、高鐵產品、共享技術等「高大上」的東西,而螺螄粉之類的小吃「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從社會心理分析,希望展現那些流光溢彩的東西,心情可以理解。只是,生活除了陽春白雪的華美,也有下裡巴人的質樸;中國文化,除了雲髻高挽的端莊,也應該有煙火人家的溫婉。
一些人對螺螄粉「登堂入室」不以為然,很大程度上是對它缺乏深入了解。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非常出名的特色美食,聞起來雖然臭,吃起來卻酸辣爽口,「聞之開胃,想之流涎,回味無窮」。《舌尖上的中國》等節目令它聲名遠播,一些食客「不吃螺螄粉,不做柳州人」的感慨吸引著很多人為了嘗鮮而來。這樣的特色美食在世界範圍內走俏,受到不同國家和地區食客的熱捧,形成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觀,何嘗不是一樁美事?
以文化視角觀察,螺螄粉是柳州地標性美食,其製作技藝也是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正逐步申請國家和世界級非遺,這是它「高大上」的一面。據報導,目前柳州市螺螄養殖面積近4萬畝,產值達7500萬元。全部螺螄粉原材料種植養殖規模達50多萬畝,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萬人就業,其中貧困戶4500多戶、約2.3萬人,人均年增收超過9000元。柳州螺螄粉已成為貧困農戶增收的「扶貧粉」「脫貧粉」。一碗走向海外、惠民增收的小小螺螄粉,也折射著中國波瀾壯闊的減貧圖景。
除了柳州螺螄粉,中國的廣場舞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也廣受歡迎。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用戶數量已達3193.5萬,在北美、東南亞地區尤為流行。國家郵政局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出口的快件量超過了21億件,又快又好的中國商品也有海量擁躉。這些在海外受到熱捧的產品和現象體現著中國對外輸出文化產品越來越豐富的大趨勢,體現了中國文化與世界越來越密切的融合。
螺螄粉等產品走俏海外是件好事。我們既不必有「不體面」的憂慮,也不能僅僅滿足於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的交流應該有更廣泛、更多元、更豐富的載體。正如進博會「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中國走向國際、成為爆款的產品越多越好。
閱讀推薦
來源/ 光明日報、澎湃新聞
原標題:《螺螄粉被評為對外輸出「新四大文化」之首,卻有人吐槽它「太低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