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後 一致性評價將會發生7件事

2020-12-19 健康界

來源 | 賽柏藍     特約撰稿 | 郭泰鴻

一致性評價作為一項國家在醫藥行業重點推出的政策,意義非常深遠 —— 其戰術性目的,是意圖通過和參比製劑的體內生物等效性試驗或體外溶出度試驗比對,確認仿製藥在質量和療效上與原研藥一致。

其戰略性目的有四個:

一是希望在質量和療效上與原研藥基本一致的前提下,以國產仿製藥取代進口原研藥;

二是希望原研藥在過了專利期之後,能夠在經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低價衝擊下,出現價格下跌的「懸崖」;

三是希望創造條件,讓原研藥和仿製藥在公平的規則下競爭;

四是希望通過技術標準和經濟手段,淘汰一批落後的藥品產能。

為此,相關部門相應地給出了一些承諾,包括:同類藥已有一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三年內不再受理其他企業的評價申請;同類藥已有三個通過評價的,集中採購不再採購未過評藥品;各省出臺政策,給予每個過評品種 100 ~ 300 萬元的補助;集中採購之後,同品種未過評藥品的掛網價,要低於過評藥品的中選價。

4+7採購後,這些要注意

支持一致性評價的方向和思路都是正確的。但是在這次 4+7 集中採購前後,也出現了一些值得討論的部分。

在採購之前:

1.進度受制約。

需要做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品種共近 2 萬種。截至 2018 年 12 月 22 日,已受理一致性評價申請 636 件( 243 家企業, 191 個品種),已完成 132 個品種。

原計劃的 289 個國家基本藥物,只過評 21 個,僅 7% ,國辦 2016 年發文要求 2018 年底完成 202 個的目標進度,不可能完成,並將導致一大批在產藥品可能被撤銷註冊;

2.由於利益的衝突,部分用於比對的原研藥及其資料難以得到;

3.由於部分原研藥本身,因為批次不同,所以其溶出度曲線並不完全相同,比對難以得到嚴謹的一致性評價結果。

對此,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已在 9 月 30 日發出《通知》,做了四個承諾:在申請人之窗和申請人進行溝通交流、組織專家團隊與企業進行包括面對面座談在內的多種形式的溝通交流、在 10 月份組織專題培訓、派員到現場進行調研溝通。

本月中旬,網上曾傳國家局某巡視員透露,一致性評價可能會放寬標準、推遲期限,但隨後無果。

2018 年 12 月,國家試點的 4+7 藥品集中採購結果已經公布生效: 31 個試點通用名藥品, 25 個中選,成功率 81% 。

其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 22 個,佔比 88% 。採購的試點辦、聯採辦總結:這次集中採購,給了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與原研藥公平競爭的機會,從而顯現了三大效應:仿製藥替代效應、大幅降價效應、原研藥專利懸崖效應。

這次集中採購的量佔 11 個試點城市用藥總需求量的 30 ~ 50% (並非此前所傳的 60 ~ 70% ),而這 11 個城市的醫藥市場規模在 2017 年約佔全國的 30% 左右。將來在集中採購量之外所需的用藥,採購價將不高於本次最終採購價。

即使是原研藥,也要 「 根據價差實現梯度降價後方可繼續採購使用 」 。不過,如果原研藥真的降價到與仿製藥相近,恐怕會給仿製藥新的競爭壓力。

由於這次集中採購的完整採購流程尚未全部走完,中選藥品所確定的相關要素比如實際採購價、實際採購量、實際藥品支付等能否落實尚不可知,所以,結論性的意見還不好出。但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在集中採購中市場準入方面的銷售優勢,已經顯露無疑。

這次集中採購,浙江藥企表現出色:全國入圍集中採購的一致性評價過評藥品共 121 個,浙江佔 33 個,其中華海 15 個;採購中選的 25 個藥品,浙江佔 9 個,其中華海 6 個。

這次集中採購最大亮點是藥價下降,降幅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一般預料下降 30 ~ 40% )。其實,這個降價應該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17 年上海市對 26 個品規的藥品開展帶量採購,平均降幅也達到了 54% 。

我在很多篇文章裡提到,現在藥品的最終消費價之中,醫生、醫院、醫藥代表的費用,要佔到 55% 左右,剩下的 45% ,才是生產成本、配送費用、上繳稅金和投資回報。

而這次集中採購,國家承諾帶量採購,上述佔最終消費半數以上、實際上是回扣賄賂性質的支出不再需要,現在的降價豈不合情合理?況且還有一個「 30% (原擬 50% )預付款」和 「 及時回款 」 的優惠。可惜的是,預付款給了醫院,只是「 鼓勵醫保資金直接向企業預付藥款 」 。對醫院能夠按期付款,本文存疑。

這次集中採購和以前的集中採購一樣,還是採用了取最低價中標的策略,這就使得一致性評價成為了藥品質量的底線。

本來,一致性評價就有不考慮工藝過程、不考慮副作用、不考慮不良反應、不考慮雜質多少的技術特性,這種技術特性和唯低價是取的經濟特性結合在一起,必然鼓勵企業生產合格的低質品,一致性評價成了所謂 「 一次性評價 」 ,這將損害病人的經濟利益和身體健康。

對此,聯採辦負責人稱: 「 中選後藥品監管部門將強化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加強全生命周期質量監管,確保一致性評價不是『一次性評價』。 」 我們當然相信聯採辦負責人的話和藥監部門的工作。但是,在失去了合理價格加持下的經濟核算中,實際效果還有待實踐檢驗。

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降價 96% ,真能賺錢嗎?據有的省醫藥行業協會說,還真能賺錢。企業採用的是 「 成本加成法 」—— 就是在成本之上,適當加一點利潤,作為最低銷價。

但是,成本有總成本和變動成本之分。如果不攤研發成本、不攤建設產能成本、不攤管理成本,這些成本由同企業的其他產品分攤,對投選產品只計變動成本,如此核算之後,恩替卡韋的毛利是正數,確實還能賺錢。

如果真是這樣的核算,說輕一點,是企業的營銷策略,說重一點,是是企業的市場傾銷。

藥價的下降,有利於病人和醫保,當然會受到歡迎。但是, 正當的藥價下降,應當首先具有供應可及性、質量可保性、生產可持續性。 做不到這幾點,對同行、對病人、對企業自身,都會造成極大的、可能甚至是難以挽回的損害。

對以前的集中採購,在我們抨擊的行政強制壓價、優先於質量的唯低價是取、醫院二次議價中,藥品企業都是被動的受害者。

但是有一條, 藥品投標企業是咎由自取——那就是超低價投標,低於成本價投標。 因為招投標是價低中標、價高失標,無法讓價格與銷量實現互補。失標之後即價、量均為零。

所以,一些企業在「讓利不讓市」思想指導下,片面迎合低價中標,甚至出現了投標價格低於企業成本的現象。 超低價中標後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維持供應,導致低價藥消失。不斷出現的藥品中標後脫標、斷供、短缺現象就是證明。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任何產品的生產,總會產生成本,而一致性評價也總會增加總成本,銷售價格不可能低到成本之內。這是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的必要條件。

如果出現虛低報價, 要麼就是被外界的非市場力量所迫,違心而為;要麼就是自身的經營策略出了問題,採用了錯誤的應對之策 。而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可持續的。

在醫藥領域出現藥價虛低現象,既是被唯低價是取的招投標所引導,也是被企業自己「讓利不讓市」的錯誤策略所主使,是典型的揚湯止沸、飲鴆止渴。實際上,通過讓利到成本之內所得到的市場,沒人爭奪也會自行失去。所以,藥價虛低必然會導致斷供,而社會對此的感覺就是低價藥消失。

通過以上的分析,以前,也許我們在批評超低價投標的同時,會抱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那麼,對現在國家已經明確帶量採購之後的集中採購,特別是一致性過評藥品,企業應該科學測算、理智報價,還市場一個公平,還同行一個公道,也還自己一個公正。

現在還有 99% 的需過評藥品沒經過一致性評價,其中,評價成本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在藥品售價上體現出評價所耗費的成本,今後繼續推開一致性評價的難度會很大。

如果這次集中採購的擴銷效果抵不了降價效果,採購依然將陷入原先 「 降價 —— 擴銷 —— 虧本 —— 斷供 —— 短缺 」 的怪圈,加上銷價大降的同時一致性評價所導致的成本大增。 那麼,在虧本和短缺的新行列裡,過評藥恐怕要首當其衝。 所以,這次採購預中選結果公布之後,二級市場上醫藥板塊當天股價大跌 1280 億、 12 個交易日後跌了 8387 億的原因恐怕也在於此,並非過度反應。

一致性評價,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一致性評價走到今天,下一步大概率發生的事:

1.集中採購對一致性評價的促進是非常有力的。這次之所以只有 25 個藥品中選,明顯是因為過評產品數量太少。 估計明年春夏之間,在過評產品增多之後,國家將會很快組織第二次集中採購。

2.尚未過評又想在藥品市場分一杯羹的仿製藥,特別是已有一家過評的同類藥,將會加快步伐,全力參評。

3.已有三家同類藥過評的仿製藥,不能再被集中採購選用。 除了另有銷售謀略的以外,企業對此類藥的參評積極性將受到影響。

4.綜合一致性評價所形成的成本增加和落實帶量採購所帶來的費用減少之後,在集中採購上反映,大幅度降價是可能的。這有利於藥品企業、病人、醫保的利益和社會風氣的清正,但醫院和醫生的應對尚不可知。因為被安排的醫院採購數量和能落實的醫院採購數量以及醫生的處方結果,並非完全一致。

5.過評之後的仿製藥,相對於降價之後的原研藥的競爭,將從質不如人、價低於人,過渡到質量相仿、價格相近的同平臺競爭。原研藥的優勢,也從價高易銷,轉換到了質高易銷、名高易銷。那將進入一個雙方都需要重新研究競爭策略的全新戰場。

6.擁擠在市場佔有率高、生產規模大、競爭對手多的藥品方面的產能,可能會轉移到小品種藥品特別是短缺藥品的生產方面。 但這需要國家在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方面的支持。

7.在一致性評價和帶量集中採購的技術和經濟雙重夾擊下,將會有一大批仿製藥企業退出市場,我國藥品生產企業多、小、散和仿製藥多、小、低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變。可能會出現藥品生產企業轉產、兼併、重組和藥品批件轉讓、收購、歸併的新動向。這有利於醫藥行業產業巨頭的出現。

相關焦點

  • 注射劑一致性評價全覽:齊魯領跑 7個品種已通過
    2018年是一致性評價的一個節點年,距離2018年結束僅剩4個月了,各企業紛紛布局。據藥智數據,截止目前,CDE共受理一致性評價受理號322個,注射劑佔63個,佔比19.57%。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注射劑一致性評價全格局以及本周新更新一致性評價詳情。
  • 4+7品種 湖南迪諾「阿託伐他汀鈣片」通過一致性評價
    11月20日,湖南迪諾按照新4類提交的「阿託伐他汀鈣片」上市申請獲批,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湖南迪諾成為繼嘉林藥業、興安藥業、樂普藥業和齊魯藥業之後,第5家通過「阿託伐他汀鈣片」一致性評價的廠家。
  • 鹽酸西替利嗪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8月16日,新華製藥全資子公司新華製藥(高密)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鹽酸西替利嗪片(商品名:敏達,規格:10mg)《藥品補充申請批件》,該產品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新華製藥高密公司成為本品種國內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該品種也是同產品中全國第一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OTC產品。
  • 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藥物獲批,為何獲批即通過一致性評價?
    (健康時報記者 林敬)7 月 29 日,中國生物製藥宣布,注射用鹽酸伊達比星(商標名:安必健,規格:5 mg,10 mg)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同時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它是國內同品種首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
  • 注射劑一致性評價重磅文件發布
    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等品種豁免一致性評價。▍最新公布,化藥注射劑一致性評價徵求意見10月15日,國家藥監局公布《化學藥品注射劑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技術要求》)和《已上市化學藥品注射劑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申報資料要求(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申報要求》),化藥注射劑一致性評價,開始了。
  • ...漲7.26% 公司藥品「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格隆匯9月21日丨華北製藥(600812.SH)漲7.26%,報12.86元,總市值210億元。近日,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0.375g)的《藥品補充申請批准通知書》,該藥品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 多家上市公司搶跑注射劑一致性評價 未過一致性評價藥被踢出市場
    遼寧將對679個藥品議價根據《遼寧省2018年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採購議價公告》,遼寧的集中採購由全省14個市和省屬19個醫療機構組成,議價的品種包括新批准上市的創新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國家談判藥品的仿製藥、新批准上市藥品、定點生產藥品、撮合議價採購藥品、邀請招標藥品共7類,涉及267企業
  • 過一致性評價藥品 大殺價
    一、通過一致性評價前有以省為單位集中採購價格信息,且承諾擬供應我省價格不高於通過一致性評價前實際在線交易最低價的,優先掛網採購。這一點要求藥企在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後, 仍以過評前的最低價格掛網,在犧牲價格的基礎上,藥企可以獲得優先掛網採購的資格。
  • 一致性評價排行榜公布
    ▍來源:Insight醫藥情報局/企業公告▍整理:賽柏藍一致性評價排行榜出爐。▍科倫又一產品過評,第11個6月1日,四川科倫藥業股份發布通告,宣布其產品福多司坦片(0.2g)於近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的《藥品補充申請批件》,通過一致性評價。截至目前,科倫已有11個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
  • 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14個一致性評價品種
    2018年臨近尾聲,一致性評價工作的整體進度不甚理想,國家是否會調整289品種的一致性評價時限尚不明確,不過國家組織的4+7帶量採購所發出的信號再也明確不過:通過一致性評價是仿製藥的及格線,才有資格進場替代原研。這正是很多非289品種的企業衝在前面早早開展一致性評價工作的原因。
  • 4月上旬一大批藥企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競爭力得到提升
    【製藥網 行業動態】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是指對已經批准上市的仿製藥,按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分期分批進行質量一致性評價,也就是仿製藥需在質量與藥效上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水平。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將有利於提高仿製藥的質量,同時有利於擴大公司產品銷售,提升公司品牌和競爭力。據了解,2020年4月份以來又有一大批企業品種過評。
  • 鹽酸西替利嗪片全國首家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新華製藥高密公司成為本品種國內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該品種也是同產品中全國第一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OTC產品。  新華製藥於2018年底完成格列美脲片產品現場核查和發補工作,歷時3年科技攻關,投入研發費用累計約1000餘萬元;2018年7月16日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遞交鹽酸西替利嗪片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註冊申報資料並獲受理,2019年3月1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發補資料審評,投入研發費用累計800萬多元。
  • 一致性評價周動態:科倫、齊魯、恆瑞、正大天晴過審
    過評詳情9品規通過一致性評價,山西省首過一致性評價品種誕生本周(3.7-3.13)齊魯、恆瑞、科倫、正大天晴捷報頻頻,6品種(9品規)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科倫藥業50mg的氟康唑片、0.1g和0.2g的阿昔洛韋片以及南京正大天晴20mg的奧美沙坦酯片為首家過評品規,齊魯製藥和恆瑞醫藥的替吉奧膠囊同一時間通過
  • 14款仿製藥通過一致性評價
    文|白話文10月19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以下14款藥品近日通過/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正大天晴卡培他濱片、四環製藥加巴噴丁膠囊分別為國內第3家,福元醫藥瑞格列奈片、恆瑞醫藥鹽酸普拉克索緩釋片、仁合益康鹽酸西那卡塞片分別為國內第2家,赤峰萬澤藥業他克莫司軟膏則為國內首家。
  • 一致性評價新動態:4過評4批完注射劑成主導?10億大品種登場
    一致性評價新動態:4過評4批完注射劑成主導?10億大品種登場來源:藥智網/時生截止4月25日,CDE受理一致性評價受理號達1062個(341家企業的327個品種,按照補充申請計,下同),其中已有189個受理號(90個品種)通過;本周(4月18日至4月25日)又有4品種過評,4品種審批完畢,7品種獲承辦,重磅注射劑申報不斷。
  • 第28批通過一致性評價名單來了
    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名單Insight 資料庫獨家整理了第 28 批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名單,共 21 個受理號,名單整理自企業發布的獲批公告。全部待評價品種啟動率為 14.5%Insight 一致性評價資料庫統計,全部待評價品種目前啟動率為 14.5 %,290 個品種有相關企業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
  • 這些大品種 過一致性評價!齊魯、上藥、華潤雙鶴……
    點擊查看 來源 | 賽柏藍    整理 | 小婉截至目前,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共有239個產品過一致性評價,其中,已有14個品規過一致性評價滿三家。
  • 抗敏潛力股左西替利嗪片 第二家通過一致性評價
    2月18日,九典製藥公告,稱於近日收到國家藥監局核准下發的《藥品補充申請批件》,公司「鹽酸左西替利嗪片」通過仿製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這是繼華邦製藥之後,第二家通過「鹽酸左西替利嗪片」一致性評的企業。左西替利嗪是西替利嗪的單一光學異構體,是第三代高效非鎮靜抗組胺藥物,用於治療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溼疹、皮炎等症狀。
  • 最新統計,全國已超700個品規通過一致性評價!
    醫藥雲端工作室:挖掘趨勢中的價值編輯:安諾影根據醫藥雲端工作室統計,本周(2020年4月11日-2020年4月18日),新增4個品種涉及5個品規通過一致性評價,具體如下表:揚子江:頭孢丙烯片(0.25g)全國首家過評近日,揚子江藥業集團的頭孢丙烯片(0.25g
  • 「4+7」中標藥企銷量大增 試點範圍擴大至全國
    原標題:「4+7」中標藥企銷量大增 試點範圍擴大至全國「4+7」帶量採購正式官宣在全國鋪開。京新藥業「4+7」中標品種左乙拉西坦片、瑞舒伐他汀鈣片的銷售額分別增長253%、16%;中國生物製藥旗下正大天晴中選品種恩替卡韋分散片採購量顯著增加,但因中標價降幅超90%,銷售額同比去年略降7.8%;科倫藥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中標後,迅速覆蓋了11個重點城市的200多家三級醫院,對整體銷售增長促進明顯,上半年銷量較同期增長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