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大詞典》 與讀者一起編詞典
在做編纂概念發布時,朱績崧說,「雖然詞典編纂是一個因襲性很強的行業,但我們明顯有別於前人的地方,就是『高度數位化』『深度社會化』。」據介紹,《英漢大詞典》第三版編纂團隊將對詞典進行高度數位化處理,讓這部2400多頁、22萬詞條,體量龐大的工具書最大限度地適應網際網路環境,在各類終端設備,譬如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都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它的各項強大功能。
-
"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依託網際網路 與讀者一起編詞典
在做編纂概念發布時,朱績崧說,「雖然詞典編纂是一個因襲性很強的行業,但我們明顯有別於前人的地方,就是『高度數位化』『深度社會化』。」 據介紹,《英漢大詞典》第三版編纂團隊將對詞典進行高度數位化處理,讓這部2400多頁、22萬詞條,體量龐大的工具書最大限度地適應網際網路環境,在各類終端設備,譬如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都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它的各項強大功能。
-
《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依託網際網路 與讀者一起編詞典
在做編纂概念發布時,朱績崧說,「雖然詞典編纂是一個因襲性很強的行業,但我們明顯有別於前人的地方,就是『高度數位化』『深度社會化』。」 據介紹,《英漢大詞典》第三版編纂團隊將對詞典進行高度數位化處理,讓這部2400多頁、22萬詞條,體量龐大的工具書最大限度地適應網際網路環境,在各類終端設備,譬如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都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它的各項強大功能。
-
追憶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
新華社上海7月28日專電 題:不做大師,甘為「匠人」——追憶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新華社記者孫麗萍28日13時39分,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在上海病逝。1970年,陸谷孫被「發配」去編辭典,由此參與《英漢大詞典》籌備和編寫全過程。編詞典的冷板凳太難坐。陸陸續續,最初關在一起編《英漢大詞典》的108人,高考、考研、出國,幾乎走光。唯有陸谷孫把板凳坐穿,且坐出了滋味。1986年陸谷孫出任《英漢大詞典》主編,承諾「一不出國,二不兼課,三不另外寫書」,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難對人言。
-
這名寧波人走了 他編了本書叫《英漢大詞典》
陸谷孫17歲才開始學英語,卻成為《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童年時,家在餘姚鄉下。窮鄉僻壤之地,惟一的精神樂趣就是在腦海中回想父親給他講的《悲慘世界》《三劍客》,在幻想中自娛自樂;或來到江邊,看著河面上由遠及近飄來的殘葉菜皮,冥思遐想……陸谷孫先生曾說,他覺得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
-
英語翻譯家陸谷孫去世 生前主編《英漢大詞典》
陸谷孫陸谷孫先生曾說,他覺得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對於這一被英語詞典鼻祖詹森稱為「無償勞作,雖成無榮」的工作,陸谷孫一做就是30年。1976年起,他參加《英漢大詞典》的籌備和編寫,1986年11月開始擔任主編。這部1500萬字的《英漢大詞典》是由中國學人獨立研編的第一部綜合性英漢詞典,出版十餘年來,影響難以估量。他又花6年時間主持修訂了《英漢大詞典》(第2版),前不久剛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比收集新詞遠為艱難的是修訂舊有條目,往往半行不到的小小刪改,需要大量資料的收集整理。
-
典評:英漢大詞典[1]
另一以某版 AHD 為底本的英漢詞典翻譯為同一 » birds of a feather 同一種鳥類英漢大詞典(第 2 版)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諺〉鳥以群分,物以類聚。
-
《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主編:未來的詞典中,語詞都不是單維的
1970年代末,朱績崧的導師、復旦大學英語系教授陸谷孫先生開始籌備、編寫《英漢大詞典》,1986年起擔任主編。這部1500萬字的巨製是由中國學人獨立研編的第一部大型綜合性英漢詞典。到了新世紀,陸谷孫又主持了《英漢大詞典》第二版的編纂。
-
英語翻譯家陸谷孫在上海去世 生前主編《英漢大詞典》
陸谷孫陸谷孫先生曾說,他覺得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對於這一被英語詞典鼻祖詹森稱為「無償勞作,雖成無榮」的工作,陸谷孫一做就是30年。1976年起,他參加《英漢大詞典》的籌備和編寫,1986年11月開始擔任主編。這部1500萬字的《英漢大詞典》是由中國學人獨立研編的第一部綜合性英漢詞典,出版十餘年來,影響難以估量。他又花6年時間主持修訂了《英漢大詞典》(第2版),前不久剛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
陸谷孫弟子35歲復旦教師接棒主編《英漢大詞典》第三版
《英漢大》(朱績崧對《英漢大詞典》的簡稱)的主編是我的老師陸谷孫先生,我為第三版多做一些雜務,希望能儘可能多地傳承、光大陸老師的學術精神吧。」這是專訪中朱績崧講得最嚴肅的一句話。 1970年代末,復旦大學英語系教授陸谷孫開始籌備、編寫《英漢大詞典 》,1986年起擔任主編。這部1500萬字的巨製是由中國學人獨立研編的第一部大型綜合性英漢詞典。
-
朱績崧|未來的《英漢大詞典》中,語詞都不是單維的
上周六下午,在一場主題為「字在」的交流會上,《英漢大詞典》現任主編朱績崧博士表示新版《英漢大詞典》的編纂,希望「提供更多元、精準的檢索路徑,甚至讓語詞信息和百科內容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新的信息系統。」1970年代末,朱績崧的導師、復旦大學英語系教授陸谷孫先生開始籌備、編寫《英漢大詞典》,1986年起擔任主編。這部1500萬字的巨製是由中國學人獨立研編的第一部大型綜合性英漢詞典。到了新世紀,陸谷孫又主持了《英漢大詞典》第二版的編纂。
-
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昨日逝世 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
2016年7月29日訊,7月28日下午1時,英漢大詞典主編、復旦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翻譯家陸谷孫先生在上海新華醫院去世,享年76歲。據復旦大學方面的消息,陸谷孫先生的追悼會將於8月1日在龍華殯儀館舉行。擔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導,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主要從事英美語方文學的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專於莎士比亞研究和英漢辭典編纂。曾主編《英漢大詞典》,譯有《幼獅》,《錢商》(合譯)、《二號街的囚徒》、《鯊顎》等數十種文藝類及文評類英譯漢文字200萬字左右及《明式家具》等文藝類及電影類漢譯英文字10餘萬字,撰有《逾越空間和時間的哈姆雷特》等論文40餘篇。
-
復旦教授陸谷孫逝世 曾為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作序
未來網記者獲悉,2016年7月28日13時39分,復旦大學教授、《英漢大詞典》前主編陸谷孫去世在上海去世,享年76歲。未來網記者了解到陸谷孫曾為《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作序、翻譯。 陸谷孫教授最負盛名的就是編辭典,從1976年開始,他參加了《英漢大詞典》的籌備和編寫的全部過程,並且在1986年11月份開始擔任這部辭典的主編,還曾經多次應邀參加上海市重大經濟或文化國際會議,擔任主要口譯。是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等。
-
蕭山有人用2個月編了一部《英漢新冠詞典》
跟著小布一起來看「新冠」語境下,讓英文表達更規範不同於常規的詞典,僅是術語的羅列和譯名的堆砌,自最初設計《英漢新冠詞典》,高永偉就把它定義為一本「可以閱讀的書籍」,其中收錄的大量例句,反映了疫情期間全球各地的社會現狀,極富可讀性。
-
陸谷孫:那個編詞典的人走了
然而,編纂詞典的任務,歷時綿延,即使耗去他一生中最好的時光,依然無法完成。從1970年,30歲的他參與編寫《新英漢詞典》算起,到主編《英漢大詞典》及其《補編》和第2版,再到編寫《中華漢英大詞典》上卷,直到逝世之前,他仍在編寫尚未完成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下卷。《英漢大詞典》第2版的責編張穎,2002年到上海譯文出版社後,通讀的工作剛剛完成,她差不多跟了整個編輯過程。
-
陸谷孫談"中華漢英大詞典":編詞典要有"鐵屁股"精神
昨天,復旦版《中華漢英大詞典》(上)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主編、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陸谷孫說,作為編者,他像是坐上了「被告席」。 編詞典,是陸谷孫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事。「文革」期間被「發配」去編《新英漢詞典》,1976年起參與《英漢大詞典》籌備和編寫全過程,1986年被任命為主編。「編詞典,完全是偶然,那時不許我教書,只能去編詞典。」
-
陸谷孫交棒弟子 「大學士」編詞典(組圖)
在下周開幕的上海書展上,上海譯文出版社將於16日下午2點45分啟動《英漢大詞典》第三版的編纂工程。日前,早報記者對這位《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主編進行了專訪。 「感謝日本最近的那部電影《編舟記》,社會也開始關心我們編詞典這個冷門行業了。《英漢大》(朱績崧對《英漢大詞典》的簡稱)的主編是我的老師陸谷孫先生,我為第三版多做一些雜務,希望能儘可能多地傳承、光大陸老師的學術精神吧。」
-
《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語言和國家完全是兩回事
「『四人幫』覆滅,『凡是派』下臺,我在重返講臺的同時卻總是擺脫不了造化的擺弄,從《新英漢詞典》到《英漢大詞典》,欲罷不能,教書之外,成了一個專門編詞典的匠人。」陸谷孫後來在文章中感嘆。 《英漢大詞典》草創的時候還處在「文革」末期,很多教員趨之若鶩,因為編詞典就可以不用去「五七幹校」勞動,一時間編寫組的成員多達108人。
-
CATTI 英漢詞典實戰測評
舉個慄子,一個句子分值為一分,考生好不容易理清了主謂賓,達到了「得其意,忘其形」的境界,一旦其中哪個詞譯錯了,那麼很可能就是零分,真可謂詞詞驚險,步步驚心。這時,選一本查得率高的詞典或許能拉在58、59分邊緣的考生一把。那麼問題來了。市面上那麼多英漢詞典,到底哪一本更適合CATTI考試?
-
他主持編撰《英漢大詞典》印數千萬冊
作為《英漢大詞典》主持編撰者,這本累計印數超過千萬冊的大書,早已將陸谷孫的名字刻在這個時代,為翻譯界學者、社會學習者所傳。在17年成書過程中,6個正副主編中有5人離開,只有陸谷孫堅持到最後。這部高質量的權威辭書,成了聯合國專用工具書。 「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