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此舉能鍛鍊他們的身體和大腦,但到了晚上,這個天性反而會誘發一系列問題,其中爭議性最高的就是「睡覺時間」問題。
「早睡早起」是好習慣,這一點大家都清楚,問題在於,人們只知道這麼一個口號,至於裡面的具體細節,就不是很了解了。
比方說幾點睡算早睡?每天要保證孩子多長時間的睡眠?早上應該幾點起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睡眠不足的危害
睡覺與吃飯、喝水一樣,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構成,不睡覺或許致死,這一點已經得到了臨床醫學界的認可,其重要性不用我在這多做描述。
我們來看看睡眠不足對孩子會造成何種影響:
1、影響智力發育
大腦與身體裡面其它臟器一樣,無法24小時不間斷工作,它同樣需要休息,而睡眠正是大腦放鬆的時段。
孩子如果睡眠不足,相當於不給大腦充足的休息時間,久而久之,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下,神經元會逐漸萎縮、壞死,嚴重時甚至會干擾神經信號的傳遞,最後強行拉低孩子的智商!
降低容易,提高難,尤其是在大腦發育期(成年之前),家長可別拿孩子的未來開玩笑。
2、影響身高發育
作為身高發育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生長激素的分泌總量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身高,問題在於,這種激素有「小脾氣」。
它只有在人類熟睡狀態下才會旺盛分泌,而且還定時定點,過時不候。
如果孩子晚上10點還沒入眠,腦垂體就會拒絕分泌生長激素,甭管哪個器官勸說都不管用,就是這麼任性。
既然我們無法反抗,那隻好順從它,儘可能讓孩子在10點之前入眠。
3、脾氣日益暴躁
美國睡眠協會曾給出一份「失眠者報告」,其中明確指出,長期失眠會造成患者情緒高度敏感化、易怒、易悲、充滿攻擊性。
成年人都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更何況是自我約束力不足的孩子?
而對於父母而言,孩子經常無端發火,明顯屬於「無理取鬧」,他們忍得了一時,但次數多了,親生父母也會不耐煩。
家長一旦感到厭煩,行為上的變化會非常明顯,大聲喊叫、臭罵乃至暴力等行為,都有可能出現,而這些又會讓孩子進一步情緒化,最後形成惡性循環,無形中破壞了親子關係。
4、出現生理性疾病
睡眠不僅是給大腦放假,也是給身體其它臟器放假。
就拿肝臟來說,白天工作一整天,好不容易到了晚上,人不會再進食了,它的負擔急劇下降。要是不趁著這個機會休養生息,等第二天時,工作效率無疑會大幅度下降。
毒素積累越多,出現生理性病變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身體本就虛弱,自愈力差。
希望大家別抱著僥倖心理,一旦中招,沒有所謂的概率,那就是100%。
那麼,孩子到底幾點睡才健康?
根據世衛組織給出的數據,中國孩子的平均睡眠時間遠低於健康安全標準線,睡得比發達國家孩子更遲,起得更早。
裡面固然有一部分孩子調皮搗蛋的因素在裡面,但更多的是「學習」,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中國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讓他們上補習班。當學習時間佔用了孩子遊戲時間時,為了滿足玩耍的需求,孩子不得不縮短睡眠時間。
在一些發達國家,專家給出的意見是5歲之前的孩子,通常會被要求在晚上9:30之前睡覺,5歲以上的孩子,根據現實情況的不同,可以適當延長30-60分鐘,最遲不應該超過11:00。
當然,相對於入眠時間,其實睡眠總量更加重要(包括白天的小睡):
0-3個月大嬰兒:14-17小時4-11個月大嬰兒:12-15小時1-2歲大寶寶:11-14小時3-5歲大寶寶:10-13小時6-13歲大孩子:9-11小時14-17歲大孩子:8-10歲再大一些滿足每天7-9小時睡眠即可在這著重提醒大家一句,睡眠時間不是越多越好,就好比吃飯,吃的少會餓,可要是吃太多,一樣對健康不利。
當睡眠時間超過正常範疇,人會出現噁心、頭暈、四肢無力等狀況,嚴重時甚至有可能誘發神經衰弱。所以說,家長不能為了確保睡眠充足而讓孩子多睡,「適量」二字要把控好。
關於孩子睡眠,大家還需要了解這些
好的睡眠質量=健康發育基礎,關於孩子的睡眠,家長要懂得下面這些知識點。
1、睡前30-60分鐘要提前讓孩子靜下來,不要在劇烈運動之後立馬入睡,在那種狀態下,孩子的大腦還處於激發態,他們看似睡著了,其實體內各大器官還在工作,睡眠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2、對於1周歲以下的嬰兒,父母同樣要保證睡眠的無光環境,早就有專家闢謠,開燈睡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育。
3、很多家長往往會忽視床墊硬度問題,在脊椎發育期,過軟或者過硬的床墊都會對孩子的發育造成幹擾,因此,家長在挑選的時候,要注意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4、睡前一杯熱牛奶,確實有促眠作用。研究顯示,牛奶中有兩類促眠物質,一種是色氨酸,另外一種是對生理功能具有調節作用的肽類,比如「類鴉片肽」,效果類似於嗎啡,能麻痺人的神經,讓人全身放鬆,給大腦模擬出舒適信號。
禍患常起於忽微,總而言之,希望大家能在孩子睡眠問題上多花心思,反正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不如在細節上做好,防患於未然。
關於孩子的睡眠,大家還有什麼疑惑的地方?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