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物業糾紛化解機制「寧夏方案」

2020-11-14 寧夏政法

《意見》明確了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規範化解流程,健全化解機制,不斷夯實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各項保障,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行業性專業性調解中的優勢作用。完善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化解機制,優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銜接機制,整合各方力量,構建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

《意見》明確多方職責

《意見》明確行政、公安、司法、社會自治組織等各方工作職責。其中,物業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對物業管理活動的行業監管工作,監督檢查物業服務企業存在的服務質量不到位等問題並督促整改,引導物業服務企業規範管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物業糾紛;做好物業糾紛行政調解工作;指導重大疑難物業糾紛調解;從物業管理政策法規專業培訓、物業專業人才資源配置支持人民調解工作。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加強與物業行業主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指導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設立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並指導做好人民調解工作,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選聘、培訓調解人員;考核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及調解員開展調解工作

公安機關負責對因物業糾紛引發治安、刑事案件的查處工作,對於當事人接報請求調解物業糾紛的,及時幫助調解糾紛,化解群體性物業矛盾,參與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調處工作。

法院負責對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進行業務指導,配合司法行政部門做好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對起訴到法院的物業糾紛案件,引導當事人先行進行人民調解或行政調解,調解不成功的,依法及時審理;加強對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在物業糾紛數量集中的地區設立物業糾紛巡迴法庭,實行駐點辦公、巡迴審判,選擇典型案例就地開庭,起到「審理一個、教育一片」的效果;加強對物業糾紛案件的分析研判,向物業行業主管部門提出改進、完善物業管理工作的建議意見。

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負責組織領導轄區居民小區物業規範管理、加強對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籤訂物業服務合同的協調指導;牽頭籌建業主大會並指導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有序開展自治工作;設立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轄區物業服務疑難糾紛,建立由社區居委會、社區警務室、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處理物業管理和物業糾紛化解的重大事項。

社區居(村)委會負責對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組建、換屆、日常工作的指導、服務和監督;建立業主、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溝通平臺,設立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室,負責調解本社區的物業糾紛。

業主委員會定期召開業主大會,了解物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與物業服務企業、業主之間的協調溝通,妥善處理物業糾紛。

建立多層次調解分流機制

對住宅小區欠繳物業費、新舊物業企業交接等日常物業糾紛,要充分發揮業主自治功能,由業主委員會先行組織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協商解決;業主委員會組織協商不成的,由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室及時召集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及業主委員會進行調解;社區調解不成的重大疑難物業糾紛,引導當事人向街道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縣(市、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對重大疑難物業糾紛或群體性物業糾紛直接指派專業調解員介入調解;公安機關對於接報的物業糾紛及時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引導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建立糾紛預防機制

物業行業主管部門要細化物業服務標準,在嚴格執行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的《物業服務合同(示範本)》的同時,進一步細化物業服務合同內容,明確各方權利義務,引導當事人在發生物業糾紛時選擇人民調解和仲裁程序,不斷規範物業服務行為。

建立糾紛調解前置機制

推行物業糾紛調解前置機制,物業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充分利用現有調解機制,整合調解資源,調解物業糾紛。當事人未經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委派行政調解或人民調解,向街道辦事處物業調解組織發送立案前委派調解函及相關材料;調解不成的,調解組織應及時函復人民法院,其中當事人申請立案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登記立案。在涉及物業費案件的調解中,未經雙方當事人自願同意,不得出現經調解後物業費打折收取的情況。

建立特邀調解員制度

物業行業主管部門、司法行政部門、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可以從物業行政管理的人員以及其他品德良好責任心強,熟悉物業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有一定調解工作經驗的人員中共同選聘物業糾紛特邀調解員。特邀調解員可以接受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人民法院的委託調解物業糾紛,或協助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人民法院調解物業糾紛。

探索第三方評估機制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建立物業服務第三方評估機制,培育中立第三方評估機構,提供對物業服務標準、物業服務質量評價、物業管理費分級收取的評估、監測等服務。人民調解組織在調解過程中,可以建議當事人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協助出具評估報告,作為物業糾紛調解的參考依據。(來源:寧夏法治報)

相關焦點

  • 錫市法院構建物業糾紛訴裁調多方聯動機製取得新成效
    錫市法院構建物業糾紛訴裁調多方聯動機製取得新成效為進一步推進《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的意見》工作的具體落實,積極構建多元化解糾紛工作機制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快、更好、更便捷的解紛機制和途徑,實現當事人在「家門口」快速解紛。
  • 三大平臺、「五項機制」、「三治融合」 寧夏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近年來,寧夏從健全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入手,堅持「縱向+橫向+線上」聯動,搭建無縫對接、相互協同的多元化解平臺。縱向推進四級調解平臺建設,建成各類人民調解組織3860個,將排查、化解職能延伸到基層社會末稍。橫向推進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平臺建設。在大中型企業、集貿市場、流動人口聚居區建立調解組織524個,搭建了化解矛盾糾紛的新平臺。
  • 徐州中院聯合市住建局、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召開物業合同糾紛化解溝通聯絡機制座談會
    為加強物業服務糾紛的訴源治理,著力將糾紛化解在訴前,將矛盾化解在源頭,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11月2日,徐州中院聯合市住建局、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在雲龍區人民法院召開物業合同糾紛化解溝通聯絡機制座談會會上,各單位分別圍繞我市物業行業現狀、面臨的挑戰和物業合同糾紛處理等疑難複雜問題進了深入地探討,對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如何規劃落實建言獻策。
  • 化解物業糾紛719件!無訟社區,近了
    化解物業糾紛719件!,構建物業矛盾多元化解體系,深入打造無訟社區,建設「美麗家園」。建立物業矛盾分級調處機制,對發生的簡易物業矛盾,調解員堅持法治宣傳與矛盾調處並舉,力爭糾紛即時就地化解;對一般性物業矛盾,調解員穩定並疏導糾紛當事人情緒,使矛盾糾紛在社區調委會得以化解;對複雜矛盾糾紛,社區調委會做好跟蹤調查,及時做好勸說穩控工作,社區法律顧問及時介入,以案釋法,解疑明理,成功化解300餘件物業管理租賃房屋糾紛。
  • 聽聽法官化解物業糾紛的「妙招」!
    在物業服務企業起訴業主要求支付物業服務費的案件中,業主拒付物業服務費的理由集中,主要有:物業服務瑕疵、第三人侵權、建設單位遺留問題、歷史遺留問題等。糾紛類型多元化、群體化、區域化。物業糾紛案件類型、案件主體逐漸多元化、群體化。同時,不動產所在區域不同,住宅小區所呈現的矛盾類型也不相同。矛盾糾紛尖銳化。
  • 富平法院:關於構建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思考
    因此,必須積極構建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從而使人民群眾在解決矛盾糾紛時有更多的路徑、選擇,也使得「循法而行」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 人民法院是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最後防線,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人民法院依法處理社會矛盾糾紛可以說是最權威的機關。
  • 相山區法院召開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座談會
    自今年7月27日相山區法院物業糾紛南黎調解中心正式成立以來,取得了較好成效。9月27日上午,相山區法院召開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座談會,旨在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完善物業糾紛調解工作機制,推動物業調解中心高效運作。相山區南黎街道辦、司法局、城市管理局、物管服務公司負責人以及部分律師、社區工作人員代表參加座談會。相山區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王永躍、審委會專職委員胡劍和有關部門同志參加。
  • 崑山法院召開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多元化解座談會
    為有效化解物業服務合同糾紛,進一步推進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建設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探索訴源治理新思路,近日,崑山法院聯合市住建局、市物業服務管理協會召開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多元化解座談會,全市部分物業服務企業參加了會議。
  • 成立調委會化解物業糾紛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捷興 見習記者 方慕冰 實習生 陳敏 本期話題 近幾年物業糾紛成為繼醫患糾紛、勞資糾紛、環保糾紛後的又一大糾紛,福田區福保街道在化解基層物業糾紛上創新模式,通過購買第三方專業法律服務,建立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改變了以往被動處理物業糾紛的局面。
  • 寧夏「調」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子
    「過去,法院是矛盾糾紛化解的主戰場,如今我們積極探索和創新多元化解糾紛工作模式,為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快捷的解紛渠道。」11月7日,平羅縣訴前調解室調解員羅靜說。與司法行政資源對接,整合律師、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資源,為調解工作開展提供專業化法律支持,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多元化閉環調處。  截至目前,同心縣化解的1249件矛盾糾紛中,由人民政府、法院等委託部門聯合調解的糾紛數量佔到60%以上。
  • 海南高院與十家境內外仲裁、調解機構集中簽約 構建海南自貿港多元化解糾紛機制
    10月16日上午,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等十家境內外仲裁、調解機構舉行隆重的籤約儀式,構建海南自貿港公正、高效、便捷的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充分發揮人民法院與仲裁調解機構的工作合力,高效率低成本化解民商事糾紛。省高院黨組書記、院長陳鳳超出席儀式並講話。
  • 椒江法院:三條快車道化解物業糾紛
    2019年,該院民商事案件收案6204件,同比下降32.75%,訴前化解率居全省基層法院第一,達77.63%。今年以來,作為浙江省物業糾紛類訴源治理的試點法院,該院結合椒江實際,搭建快調速裁、類案示範、智慧解紛三條快車道,縱深推進物業糾紛類案治理,以類案化解帶動整體訴源治理。
  • 服務基層治理|相山區法院領導進社區 助力物業糾紛調解
    為積極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理念,紮實推進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將大量物業糾紛化解在源頭11月9日,相山區法院審委會專委王永躍一行到相山區法院物業糾紛南黎調解中心與南黎辦聯合調解一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南黎街道辦事處物業糾紛調解中心裡,雙方當事人情緒激動、爭執不下,在調解員耐心細緻的詢問、調解下,原本情緒激動的雙方當事人終於平靜下來,能夠心平氣和地陳述案情,現場氣氛有所緩和。
  • 關口前移「分流過濾」化解矛盾糾紛
    記者王雅楠攝今年以來,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民事審判領域,創新性推出了民事案件「兩次分流、三層過濾」機制,在行政審判領域構建了源頭化解、多元化解、實質化解的行政爭議化解機制,探索出一條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新路子。這一機制在實際中的效果怎麼樣呢?近日,記者深入滄州兩級法院進行探訪。
  • 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街道 構建「二三四五」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體系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0日訊 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街道深入開展創新社會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按照「做實社區村莊、做強鄉鎮街道」的要求,推動陣地建設標準化、平臺應用高效化、隊伍組建專業化、運行機制規範化,構建「二三四五」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體系,打造矛盾調處「黃河模式」。
  • 錫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召開 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新聞通報會
    、原則和成員單位、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四個方面,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有關情況。今年7月開始,錫林浩特市人民法院研究制定《錫林浩特市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與希日塔拉街道辦事處召開了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聯席會議。
  • 錫林浩特市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實施方案研討會成功召開
    錫林浩特市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實施方案研討會成功召開2020年10月12日上午,錫林浩特市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實施方案研討會在市政府成功召開劉晉副市長強調,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是處理物業糾紛具體措施延伸的制度化,希望各成員單位形成合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做到小矛盾不出社區、大矛盾不出街道,將糾紛穩控在基層、消滅在萌芽,共同把錫市物業糾紛訴裁調對接工作的服務平臺建設好、發揮好。
  • 快速化解矛盾糾紛 菏澤市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今日成立
    大眾網·海報新聞菏澤6月13日訊(記者 徐德波)6月13日,菏澤市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正式揭牌成立。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由物業行業專家和律師組成,旨在提高居民的居住質量,快速有效地化解物業矛盾。13日上午,市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揭牌儀式上,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晁紅波宣讀了《關於成立菏澤市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的批覆》,晁紅波和市住建局調研員周朝義共同為市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揭牌,市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正式成立。
  • 河北峰峰礦區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糾紛化解體系
    近年來,峰峰礦區政法系統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全面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形成了預防和化解並重、政府治理與社區自治並舉、訴訟與非訴訟方式並行、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有力提升了市域社會治理水平。
  • 「社會管理+司法審判」助力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兩中心一樞紐」「兩站七室」 多元解紛格局,積極探索「社會管理+司法審判」工作機制,讓大量矛盾化於未發,止於未訴。訴調對接 靈活便捷有保障2018年起,針對道交、物業、家事、勞資糾紛等矛盾多發領域,黃埔法院聯合黃埔區司法局、公安分局、婦聯、工會等多個部門搭建兩站七室糾紛調處平臺,藉助專業力量化解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