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宇吐樓市   2020年12月21日 10:52
對於房產稅的出臺就好像談房價一樣,大家的回答真的是五花八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甚至完全不著邊的觀點都可能出現。其實我今天說的房產稅就是官方提到的房地產稅,雖然細究兩個是不同的概念,但姑且這麼混著叫,實際上說的是一回事。
這些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我記得2009年的時候我做房產稅專題就是空轉十年的房產稅,可見,不知道這個討論持續了有多久了。
前段時間因為人口普查把房產稅的開徵再次推向了討論的熱潮,網傳「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首次把查房信息納入普查範圍,是不是意味著要為收房產稅做鋪墊?」
結果,人家統計局站出來回應說,以房「查人」是世界普遍採用的方式,因為人都居住在房子裡。「查房」目的是為了查準人口,了解人口的居住狀況、生活設施、房租水平等,可以更好地反映當前民生問題。況且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
這事兒就這麼不了了之了,也就沒什麼可討論的了。
再後來,最官方的說法又來了。
財政部在《遠景目標建議》的輔導讀本中,詳細談到下一個五年關於房產稅的推進問題。在談及進一步完善現代稅收制度時提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這也就意味著下個五年,房地產稅仍將繼續穩步推進,至於能不能出臺還是留下了個懸念,沒有說一定會出臺也沒有說一定不會出臺。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反對徵收的大有人在,比如此前,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就表示,目前並不是推出房產稅的最好時機,想要把錢從房子擁有者的兜裡往外掏是很難的事情。
我倒覺得這可能是實話,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可是我們知道,房產稅開徵是大勢所趨,不會由著你的願意不願意,它是必然會來的,只是早晚的事。
支持房產稅的也有人。比如,10月12日,經濟學家樊綱就表示,不徵收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或是收入差距拉大重要原因。中國對勞動工資徵稅,但對個人資本收入是不徵稅的。他還提到,只要房價上漲速度跑贏工資,那麼就一定會出現財富兩極分化,而一旦處於弱勢地位,就很難改變。
這個觀點或許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其實有時候不能絕對誰的話對或錯,就看你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你說我們應該站在誰的立場說話呢?毋庸置疑,老百姓、人民。
我覺得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還處在懵懂狀態。老百姓也怕,畢竟從誰身上往外掏錢都沒那麼容易。可是房產稅真的那麼可怕嗎?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麼多年遲遲未徵也從側面反映出,既得利益者太多是最關鍵的。
不管怎樣,我希望不要讓老百姓從一開始就產生恐懼心理,應該讓他們清楚,房產稅一定不是給廣大普通老百姓製造壓力的東西,更應該體現更多人的公平。如果能站在大局或長遠看,或許對整個社會進步都是好事的話,我想百姓也是理解的。
況且,即使徵收房產稅,它也應該是一種累進稅,房子越大越多,稅率會越高,房子本來就不多且不好的低收入群體影響就很小。當然更需要,對於土地出讓金、70年產權以及幾套免徵等問題率先釐清。
那未來5年內還能開徵嗎?
12月17日,媒體報導稱,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我認為2022年之前出臺的可能性非常低,未來5年房產稅出臺概率大!」這一次下一個五年規劃建議沒有提房地產稅,是不是意味著在未來五年期間房地產稅也不會提上立法日程?
「不,我的判斷恰好相反。我認為,未來五年,可能是出臺房地產稅最好的時機,這個時機一旦錯過,未來恐怕很難找到出臺的時間窗口。建議沒有提,不等於這事不在議事日程內。」
對於馬光遠的話,他一邊肯定著自己過去的判斷的正確性,一邊又開始了新的預測。這次他說的會不會應驗呢?
現在還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不過,似乎從另一位經濟學家的判斷中能找到一些共同點。
大概什麼時候能開徵呢?去年年底,經濟學家賈康認為,「房地產稅的整個立法過程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現在不好預測,權威信息是,房地產稅在本屆應該看到它的啟動,還剩3年多時間。」
這麼算來,大概時間在2022年後的2023年。
還有一位律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如果無特殊情況,2023年3月本屆人大任期結束之前,房地產稅法應當完成立法或提請審議。如果按照這樣的推理,那麼房產稅立法最快會在2023年之前啟動,也就意味著房產稅立法可能還有兩三年的時間準備。
房產稅出臺那麼難嗎?或許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難,接下來就看有多大的魄力了,反正從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足以看出,圍繞這個的調控政策真正做到了堅定有力的執行和落地。而房產稅,或許也是見證一個時代的新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