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年之前我國就提出了「房住不炒」,而在2020年底的「十四五」上又再次重申,很明顯我國一直是杜絕「炒房」現象,即便如此,還是有部分人抱有「僥倖」的心理,在大量囤房,因此,近幾年出臺「房產稅」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為什麼要徵收房產稅?
無非就是兩點原因,第一房價高了,而且逐年上漲,居民也希望通過房產稅對房價產生一定的制約,第二就避免「炒房、囤房」再度上演,一旦開啟房產稅的徵收,多套房者就要背負「重擔」。
房產稅被提出多年,是否真的要來了呢?其實早在2017年財政部就釋放出了信號,未來房產稅的徵收會按照「立法先行、分步推進、充分授權」 的三個原則,這也意味著,徵收房產稅無法避免,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呢?
目前外國徵收房產稅的兩個試點城市為上海、重慶,但是十年過去了,似乎並沒有在第三個城市推廣,但最近在央媒新華社發表的《抑制樓市「打新熱」》中再次得到了重申,尤其在深圳、杭州兩地,常曝出「打新套利」等現象,而在文章中明確提出應儘快實行房地產稅來抑制「打新熱」。一時之間「房產稅真的要來」的消息不脛而走,最後官方也出來闢謠,深圳未出臺房產稅。
但是經濟學家賈康則表示,深圳徵收房產稅的消息為假,但並不是不能考慮,如果房產稅真的提上日程,最快是在什麼時候實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十四五」期間有較大概率。
馬光遠就表示,「十四五」期間的時機非常好,很適合出臺房產稅,其中他說出了幾個重點,房產稅能作為其他財政收入的補充,而不少家庭也滿足「第3套房」 徵收基礎,另外還能繼續貫徹「房住不炒」基本原則,以及完善我國的稅收體系。
那麼房產稅如何徵收,到底收多少也是很多人感到疑惑的問題,在2020年12月黃奇帆就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收稅是降房價最好的手段,尤其是徵收房地產稅,對多套房的人進行徵稅,但同時他也強調了要對免徵面積做好把控,根據經濟學規律,達到3%基本就沒人炒房了。
因為炒房年貸款利息6%,再加上房產稅、物業管理費,每年的成本投入就在10%左右,實際上會大幅度縮減利潤空間,這意味著持有的房產越多,壓力越大。
實際上,在2020年11月,財政部長劉昆撰在文章中提及到財稅改革,在提到房產稅的徵收標準一律按「立法先行、分步推進、充分授權」,那麼這三個基本原則如何理解?
其實也很簡答,就是在房產稅推出之前,先完善相關的收取辦法以及稅率,而在徵收原則上也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推進,另外就是做好房屋的統計,做到中央授權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房價的變化情況,房產稅在實際收取的時候,會按照市價來計算,並不會參考房子購買時候的價格,這也避免了有些人買得早,交的錢就少,也能給後買房的人一個健康的環境。
而房產稅的徵收主要針對的就是「炒房者」,對居民而言只要沒超過徵收面積,也並不會增加支出,也並不會多繳費。那麼你認為什麼時候收取房產稅,需要收多少才合適呢?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