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此前網上流傳著一位家長拍的視頻,視頻內容是學校要求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檢查完後還得批改,孩子的實踐活動也得家長負責帶領。
這些要求讓這位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把孩子送到學校了,就是需要專業的老師來負責指導孩子的學習。這些事情家長都做了,那老師是用來幹嘛的?
此視頻一經發出就被很多家長轉發,在社會上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有的人認為家長是正確的,學校的本職工作都讓家長做了,那學校都是幹嘛的;有的人認為學校的安排是正確的,家長也要起到輔助作用,也得參與到孩子的學業輔導中。
由這個視頻引發的社會討論,最終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視。
並發出了一系列的新規則、新制度,其中包括不允許學校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適量減少布置的作業、不允許教師讓學生自評作業、綜合實踐類的作業以及活動儘量讓孩子獨立完成。
一系列新規一經發布,家長們紛紛點讚。
而且與此同時,教育部針對學區房問題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在未來讓「學區房」這個名詞成為過去式。也就是說在未來學區房將不復存在,教育部為此頒布了兩個規定。
1、多校劃分區域
房地產行業中最吃香的房源,學區房肯定能佔得一席之地。近幾年學區房的價格一路攀升,有些學區房的房價甚至被炒到了天價,這種現象已經嚴重危害到了社會經濟平衡。
因此教育部頒發新規,一個小區可以被劃分到多個學校,教育資源更加均衡,而學區房獨佔的現象也就被打破了。
2、學位限制
新規規定,購買學區房的學位資格變成了六年一個,而這種規定將會直接杜絕炒作學區房的可能性。因為學位資格允許的時間加長了,所以學區房的升值空間被大大降低,那些房地產商想炒作學區房的想法也會被徹底打消。
其實仔細思考一下,教育部發布的一系列新規儘管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並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好,這是為什麼呢?
1)天性被完全釋放
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就是玩。本來就是愛玩的年紀,在新規之下,學校布置的作業變少,家長也不用跟在身邊輔導學習。
那孩子的課餘時間就會變多,每天有大量的時間在玩,這不免會對學習產生影響。
2)學業質量下降
學校的教學模式就是先上課,再布置作業讓孩子做,最後老師批改作業指出問題讓孩子改正,這種模式會讓孩子最大程度上理解所學的知識。
然而新規之下作業減少,孩子們即使上課聽講了,但是缺乏作業幫助他們理解消化知識,學業質量自然就會出現下降。
目前社會對待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使得教育部需要按照社會趨勢不斷地改進教育體制。
此次的教育新規和學區房改革,就是教育資源均衡的體現,希望未來的教育制度會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