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上很多人都是屬於初信、屬於一種民間的信仰,只是在事上信,沒有在理上紮根。怎麼樣才是正信?假使信仰觀音,要了解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所以自己也要學習這個精神。觀世音菩薩久遠劫前修耳根圓通,成就三十二應身,名「正法明如來」。所以真正的觀音就是耳根圓通、如來自性、安住正念、安住正定、大慈悲心。
我們信仰觀音,就要向觀世音菩薩學習,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學習耳根圓通。所謂「觀音」,就是聽音、聽法這個心,這就是人人本具的自性。在因上用功,就是反聞聞自性,最後六根歸一,得到三昧、得到究竟寂滅,證到法身,然後起「神通」妙用,了知一切眾生的心念,達到這樣的境界了,真正能夠救苦救難,這就是果位上的觀音。
所以,信觀音,一個是信事、一個是信理。什麼是信事?尊重、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能夠消除自己的業障、增長自己的福慧;什麼是信理?就是能拜、能求觀世音菩薩的這念心,要保持清淨、平靜,有定有慧,又有大慈大悲、冤親平等,這就是自性觀音。明白這個道理了,任何人也動搖不了我們的信心,這樣的信心就生根了。反之,聽到別人一問:「觀世音菩薩是男相、還是女相?」要是沒有正信,這麼一問,自己就啞口無言了。
觀世音菩薩雖然有時現男相、有時現女相,這些都是假相。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如果現在需要一個女眾度你,你才信佛、才願意受三皈五戒,這時觀世音菩薩就現女身;如果男眾、女眾都度不了這個人,而是需要比丘向他說法,他才會相信,這時觀世音菩薩就現比丘相。所以,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都是一種方便。
「信」有深、有淺,有初信、有正信。正信是什麼?一是正信因果。十法界都離不開因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深信因果的道理,這就是正信;二是相信人人都有佛性;第三,信事、信理,事理無礙、事理圓融,有修、有證,有戒、有定、有慧,慢慢心清淨,就會得到感應。這是自己心清淨的感應,而不是外面的感應。
相信菩提、相信正念,從因上修悲、智、願、行,不求什麼,只求自己有沒有善法?有沒有智慧?有沒有願力?有沒有大慈悲心?相信所有眾生都有佛性,這樣慢慢薰修,心得到寧靜,知道調身、調心,修行就上路了。起了妄想,馬上知道返照;身體有了病苦,也知道要保持正念,不斷地調身、調心。有了根,才有力量;如果沒有根,哪裡有力量?信要生根,就是不要懷疑;有了懷疑,就不能生根。一旦信心生根了,無論是遇到順境、逆境、生老病死,都能信心不退。
假使聽到有人說:「佛法是假的,沒有釋迦牟尼佛,沒有菩薩、羅漢。修行不能成道、證果,根本就沒有羅漢果、菩薩果、佛果,這是後人編出來的……」自己就動搖了,心生懷疑、心生後悔,這就是沒有根,為什麼?信心禁不起考驗,馬上被外面的境界轉跑了。
假使有了信根,不管聽到什麼,對自己都毫無影響,了悟人生的真理,心即是佛、法即是道,這念心經常都安住正念,不著有、不著無,這就是生根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上測驗自己有沒有信根——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能夠堅信這些道理,就是生根了。
修行學佛,不論出家、在家,信根是最重要的。信什麼?信因──修行是出世的因,一定可以得到解脫。什麼是解脫?煩惱漏盡就是解脫,而不是佛菩薩為自己摩頂就能得到解脫,沒有這回事。漏盡煩惱,就是聖位。有了這種認識,不管別人講什麼,這念心都不動不搖,信心生根了,就不受外境影響,所以信根很重要。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經教的一切道理,相信最後可以達到無漏的境界,這就是根,根深柢固,就像大樹生了根,什麼風都吹不倒。(本文來自四十二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