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即是佛、法即是道

2021-01-13 禪淨密實修

世間上很多人都是屬於初信、屬於一種民間的信仰,只是在事上信,沒有在理上紮根。怎麼樣才是正信?假使信仰觀音,要了解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所以自己也要學習這個精神。觀世音菩薩久遠劫前修耳根圓通,成就三十二應身,名「正法明如來」。所以真正的觀音就是耳根圓通、如來自性、安住正念、安住正定、大慈悲心。

我們信仰觀音,就要向觀世音菩薩學習,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學習耳根圓通。所謂「觀音」,就是聽音、聽法這個心,這就是人人本具的自性。在因上用功,就是反聞聞自性,最後六根歸一,得到三昧、得到究竟寂滅,證到法身,然後起「神通」妙用,了知一切眾生的心念,達到這樣的境界了,真正能夠救苦救難,這就是果位上的觀音。

所以,信觀音,一個是信事、一個是信理。什麼是信事?尊重、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能夠消除自己的業障、增長自己的福慧;什麼是信理?就是能拜、能求觀世音菩薩的這念心,要保持清淨、平靜,有定有慧,又有大慈大悲、冤親平等,這就是自性觀音。明白這個道理了,任何人也動搖不了我們的信心,這樣的信心就生根了。反之,聽到別人一問:「觀世音菩薩是男相、還是女相?」要是沒有正信,這麼一問,自己就啞口無言了。

觀世音菩薩雖然有時現男相、有時現女相,這些都是假相。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如果現在需要一個女眾度你,你才信佛、才願意受三皈五戒,這時觀世音菩薩就現女身;如果男眾、女眾都度不了這個人,而是需要比丘向他說法,他才會相信,這時觀世音菩薩就現比丘相。所以,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都是一種方便。

「信」有深、有淺,有初信、有正信。正信是什麼?一是正信因果。十法界都離不開因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深信因果的道理,這就是正信;二是相信人人都有佛性;第三,信事、信理,事理無礙、事理圓融,有修、有證,有戒、有定、有慧,慢慢心清淨,就會得到感應。這是自己心清淨的感應,而不是外面的感應。

相信菩提、相信正念,從因上修悲、智、願、行,不求什麼,只求自己有沒有善法?有沒有智慧?有沒有願力?有沒有大慈悲心?相信所有眾生都有佛性,這樣慢慢薰修,心得到寧靜,知道調身、調心,修行就上路了。起了妄想,馬上知道返照;身體有了病苦,也知道要保持正念,不斷地調身、調心。有了根,才有力量;如果沒有根,哪裡有力量?信要生根,就是不要懷疑;有了懷疑,就不能生根。一旦信心生根了,無論是遇到順境、逆境、生老病死,都能信心不退。

假使聽到有人說:「佛法是假的,沒有釋迦牟尼佛,沒有菩薩、羅漢。修行不能成道、證果,根本就沒有羅漢果、菩薩果、佛果,這是後人編出來的……」自己就動搖了,心生懷疑、心生後悔,這就是沒有根,為什麼?信心禁不起考驗,馬上被外面的境界轉跑了。

假使有了信根,不管聽到什麼,對自己都毫無影響,了悟人生的真理,心即是佛、法即是道,這念心經常都安住正念,不著有、不著無,這就是生根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上測驗自己有沒有信根——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能夠堅信這些道理,就是生根了。

修行學佛,不論出家、在家,信根是最重要的。信什麼?信因──修行是出世的因,一定可以得到解脫。什麼是解脫?煩惱漏盡就是解脫,而不是佛菩薩為自己摩頂就能得到解脫,沒有這回事。漏盡煩惱,就是聖位。有了這種認識,不管別人講什麼,這念心都不動不搖,信心生根了,就不受外境影響,所以信根很重要。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經教的一切道理,相信最後可以達到無漏的境界,這就是根,根深柢固,就像大樹生了根,什麼風都吹不倒。(本文來自四十二章經)

相關焦點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兩個字,功德更圓滿!
    提到「觀世音菩薩」,大家都不陌生,觀音菩薩在我國民間的威德美名,婦孺皆知,更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之說法。在我們的印象中,觀世音菩薩總是端坐蓮花寶座,一手持淨瓶,一手持柳枝播灑甘露於世間。其實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已圓滿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但菩薩不忍眾生疾苦,但願倒駕慈航、普度眾生,而自請降格為「菩薩」。
  • 如何理解心即是佛,是心即佛?
    最常聽到人們常說的就是「心即是佛」,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找到心了嗎?我們是否真的明白「心即是佛」的含義呢!本文大茶經來分享與探討,如何理解心即是佛,是心即佛,是心作佛?我們認識到了心即是佛,但是還沒有破除一切煩惱,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修行佛法經典,理解佛法,破除一切煩惱,慢慢的修行契合佛法,真正的做到心即是佛。是心作佛,明白了心就是佛,是心即佛,其實就是我們把自己心當作是佛,那麼我們就是佛陀,我們在生活中就要如實作佛所作。佛有一顆慈悲的心,我們也要有一顆慈悲的心。佛可以原諒世間一切不好的事物,我們也要原諒世間一切不好的事物。
  • 「觀世音菩薩」如何說法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前文所說的種種,都是菩薩悲心深重能夠拔除([自己及]眾生)痛苦的各種事業;下文更進一步述說菩薩的慈心無限有(源源不絕)足夠的能力來給予眾生快樂。
  • 為何名為觀世音菩薩?
    一、為何名為觀世音菩薩?(一)觀聲救苦──救濟七難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若是沒人請法,釋迦牟尼佛就沒有機會說〈普門品〉。因為有無盡意菩薩代表所有聽眾向釋迦牟尼佛請示觀世音菩薩的名字由來,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有機會說出〈普門品〉。
  • 道教慈航普度天尊與佛教觀世音菩薩有何區別?
    道教慈航普度天尊與佛教觀世音菩薩有何區別?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稱慈航仙姑真人、慈航普度天尊、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也稱慈航大士,道教女真,出現於在《歷代神仙通鑑》、《靈寶經》等典籍。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有登場,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慈航真人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
  • 【釋疑】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保佑哪種人?
    聽過無數關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感應,觀世音菩薩「救七難、離三毒、應二求」的感應事跡在身邊頻頻發生,讓人不得不感嘆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大智、尋聲救苦的功德。這裡只講兩個菩薩救度離於貪、嗔、痴三毒的慈悲故事。一位老師曾對我講起,他的一個朋友,受朋友之邀,前往普陀山朝聖,可這位朋友對三寶本不是很相信,只是當做遊玩。
  • 觀世音菩薩聖誕,常誦經咒拔苦厄
    觀音菩薩,全稱尊號「南(nā)無(mó)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南無」,梵語或印地語中為讚美、讚頌的意思,宗教引申意義為:皈依,表示發自內心讚美諸神佛,常用在十方諸佛、諸菩薩、諸賢聖僧、尊聖名之前,表示娑婆世界眾生向,至心禮敬或皈依三寶。
  • 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牢記這2個字,功德無量!
    提到「觀世音菩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觀音菩薩在我國的影響力可謂婦孺皆知。「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這名號可不是子虛烏有。觀世音菩薩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無量慈悲精神而為眾生廣為傳唱和弘揚。許多人喜歡拜觀音菩薩,也有人在家裡設佛堂,供奉觀音菩薩寶像,人人都喜歡念觀音菩薩名號,人人都希望與菩薩感應道交,那麼如何做,才能使念菩薩名號更有功德呢?牢記「慈悲」這2個字。何謂「菩薩」,菩薩是一種精神的代名詞,不是專指某個「神明」 ,而是慈悲善良的代稱。「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佛說,人人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
  • 觀世音菩薩故事:六字大明咒的來歷
    六字大明咒(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大悲精神,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早在無量劫前就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以無盡悲心憐憫眾生,故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也是一生補處法身大士,輔助阿彌陀佛專門接引專修淨土法門的人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大劫之後,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將入涅槃,觀世音菩薩繼承其佛位,佛號「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 觀世音菩薩隨緣示現、無處不在,只看你是否認得出來
    在每一個華人的心目中觀世音菩薩一直以母親般的慈悲受到所有人的尊崇在危難之際、在無助之時總是會念起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祈願菩薩普施甘露、救苦救難但關於觀世音菩薩你又真正了解幾分觀世音菩薩云何名為「觀世音>」在世間觀眾生的音聲,尋聲救苦故名「觀世音」修持耳根圓通法門而悟道故名「觀世音」而在民間則普遍稱為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名號全稱比較長「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大慈」給予一切眾生樂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眾生消災免難、福慧圓滿!
    西方極樂淨土的接班人觀世音菩薩是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梵語稱「阿那婆婁吉低輸」,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觀世音菩薩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釋迦牟尼佛在一切諸佛及大菩薩中,高度肯定了觀世音菩薩與我們的緣分,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因緣究竟有多大?讓我們來通過數據分析,在佛經中感受一下。
  • 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德不可思議
    經常會有人說某處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很靈驗,真的是這樣嗎?作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我們應該知道,對於菩薩來說,何處不是道場?何處不可度眾生?千江有水千江月,觀世音菩薩如一月在天,影現眾生,隨處示現,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誠心祈請,不論是哪個地方,菩薩總會如約而至。
  • 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增福無量!
    提起「觀世音菩薩」,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他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著名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佛教菩薩名,為梵文的意譯,亦譯作「光世音」,新譯「觀自在」「觀世自在」,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多伊溼伐羅」。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
  • 佛教: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消業增福!
    許多信眾到寺院都會到寺院的觀音殿去禮拜供養觀音菩薩,也會在菩薩像前許願等等。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慈悲」二字,消業增福!拜觀音、念觀音,不如自己做自己的「觀世音」。菩薩不需要你拜他,也不需要你的供養,菩薩需要你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世人皆苦,苦在放不下,放不過自己,不放過他人,嗔恨、計較、抱怨,不曾停歇,所以「苦」啊!你的心裡不解脫,磕多少頭也無濟於事。
  • 觀世音菩薩,是男是女?不是真正學佛者,難想到
    眾所周知,佛教是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的,所以佛的原始根自然在古印度。古印度重男輕女的現象十分嚴重,直至現在的印度仍然存在。所以在早期佛教經書上記載,菩薩均是男人,女人註定無法成佛。這點,在印度佛教教義中的「唯男身可以成佛」也可以查證。在眾多的經書中,《悲華經》是記載觀世音資料最多的佛經。
  • 值觀世音菩薩聖誕日!讓我們結緣觀世音菩薩,得三根救命「毫毛」
    今天三月十二日,農曆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聖誕日,在今天作任何善惡都會成千萬億倍,值此殊勝日請大家持清淨之心,廣行善事,回向、祈願世界和平、無有災厄、眾生吉祥安泰、得聞正法、持正念、自利利他,結緣觀世音菩薩,得觀世音菩薩三根救命「毫毛」,普度眾生以及自我。
  • 深入經藏:聖嚴法師——認識觀世音菩薩
    曾經有人問我:「觀世音菩薩究竟是男是女?」我說:「你認為他是女的,他就是女的;你認為他是男的,他就是男的。」在《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種不同的化身,《楞嚴經》中則舉出了三十二種不同的化身,其中有男也有女,也有既非男也非女。佛是中性的,大菩薩也是中性的,中文沒有表達中性的語彙,但梵文中有男性、女性、中性之分,在表達佛與菩薩時都是用中性。
  • 觀世音菩薩畫作並釋文
    【轉載】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因度眾生念切,大慈大悲救苦心殷,不離西方寂光淨土,同時也化身千萬億,遍於十方無量佛國,普現色身,度脫眾生。《妙法蓮華經》裡,佛說,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 到寺院拜觀音菩薩,這2點,千萬要注意!
    我們常見的觀世音菩薩,一般左手持淨瓶甘露,右手持柳枝,端坐或站立於蓮花寶座,以楊枝遍灑甘露於人世間,寓意拔除苦難。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化身,應機緣示現不同形象。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千手觀音形象,化作千手千眼渡無窮無盡苦海眾生。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施藥觀音)
    菩薩坐於池邊,右手託頰,倚於膝上,凝視著面前的蓮花。表示菩薩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又常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兩面病苦。施藥觀音因能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病苦而得名。《普門品》曰:「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施藥觀音是施與良藥除治眾生〝身〞〝心〞兩面病苦的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