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保佑哪種人?

2021-01-15 騰訊網

聽過無數關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感應,觀世音菩薩「救七難、離三毒、應二求」的感應事跡在身邊頻頻發生,讓人不得不感嘆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大智、尋聲救苦的功德。這裡只講兩個菩薩救度離於貪、嗔、痴三毒的慈悲故事。

一位老師曾對我講起,他的一個朋友,受朋友之邀,前往普陀山朝聖,可這位朋友對三寶本不是很相信,只是當做遊玩。

他到普陀山的前一天,還拿著菸頭去燙甲蟲,將傷害眾生當做一種樂趣。可是到了普陀山的潮音洞,見大家都在此禮拜觀世音菩薩,他也念著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伏下身子來禮拜。

可就在禮拜之時,自己手指上戴的一枚戒指竟然突然滑落,轉了幾圈落入了石縫之中,就這樣失去了蹤跡。可是他眼中,看到的卻不是一枚戒指,而是昨天那隻甲蟲,打了幾個轉就落入了石縫之中。

為何平時摘也摘不下來的戒指突然掉下來?而且在自己眼中卻變成了一隻甲蟲?看得那麼真切!就在這剎那之間,他對觀世音菩薩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從此就護生吃素、深信因果,脾氣也改變了許多。

近代的圓瑛大師曾自述,他就是父母向觀世音菩薩所求而生。

他十歲的時候,好武力,和鄰居兒童角力,將他打傷,祖母再三向鄰居道歉,回到家中卻向他說:「那裡曉得觀音大土,送汝這一個頑皮兒到我家裡來!」

經不起詢問再三,祖母便將他的父母祈求觀音菩薩、夢得觀音菩薩抱孩兒送來的事情告知於他,說完嘆息了一聲:「我以為大士送來,必是好子,那知汝乃頑皮兒!」

聽了這番話,幼年的圓瑛大師便一心想著,「如果自己不立志學好,菩薩都要受累」,便鄭重地向祖母作禮,說:「望勿憂慮,必定學好。」

後來便發願入佛門,以利生為事業,弘法作家務,以酬觀世音菩薩與祖母、父母之恩,終成一代宗師。

斷惡修善,積極地離三毒,才能與菩薩的慈悲相應,如果自己不種善根,菩薩也愛莫能助!

看來我們不僅要求觀世音菩薩,更要聽菩薩的話,可千萬別幹讓菩薩為難的事兒!正所謂「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需我大慈大悲?」

《攝大乘論》中說到,有五種人求財富名位很難有感應:

第一種,菩薩不能違背因果的規律,如果他見此人向來作惡多端,有深重業障的,生起善法極為微小,難生善果,即使賜予財富也沒有福報受用、保持,菩薩也只得愛莫能助。

第二種,菩薩如果了解此人如果求得財位就會放逸而不修善法,便不會有感應。

第三種,菩薩觀察此人善根深厚,如果這些世俗的事求不得就能生起出離心去好好修行,他就會偏偏不應許這點微小的好處,讓這個人「走投無路」,只得去修行以求涅槃。

第四種,如果這個人獲得財位就會去積聚惡因,徒增煩惱,便不會施予財位。

第五種,如果說這個人有了財位就會仗勢欺人,去傷害其他有情眾生,便不會相應。

菩薩的遠見卓識果然不是我等凡夫所能企及的。如果自己沒有善根、不想種斷惡修善、甚至善心不圓滿,卻幻想著菩薩加持,哪曉得菩薩早已經將甘露「加」於眾生,我們也「持」不住啊。

觀世音菩薩的感應原理,你知道嗎?

印光大師《一函遍復》第十條原則:勸念聖號,改惡修善。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

若遇刀兵、水火、饑饉、蟲蝗、瘟疫、旱澇、賊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小人陷害等患難者,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定得蒙慈護,不致有何危險。

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念,不過略種未來善根,不得現時感應。以佛菩薩,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絕不成就人之惡念。若不發心改過遷善,妄欲以念佛菩薩名號,冀己之惡事成就者,決無感應,切勿發此顛倒之心也。

大安法師:

這一段講勸念觀音改惡修善。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的二大脅侍之一,代表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這位菩薩,他的由本垂跡是不可思議的,按有關經典記載,他是早已實成的一尊古佛。他的慈悲誓願有一點表達他慈悲的,就是尋聲救苦。

《楞嚴經》觀音菩薩的圓通章,他的這個入流亡所,斷六結、證三空,就契入到這種耳根圓通。耳根圓通的表現,就是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證到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心體。

苦難的眾生在呼喊救命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能觀照到世間呼救的音聲,給予救度。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僅可以示現正報的身,還能示現依報的身。草原、橋梁、大山,這些都能夠變現出來以救度眾生。

我們知道了觀音菩薩這樣的神通廣大(十四種無畏、無作妙力,三十二應),具大慈悲,又有大威神願力,千手千眼,所以我們要投靠他。

所以,要發出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

為什麼要發這個心呢?

當我們碰到這些苦難的境況時,不要怨天尤人,了知一切都是自己的惡業所感。宿世和今生的惡業,這些都是我們的罪過所導致的,所以我們要解決這些苦難,首先從根源上就要有一個發心,要形成一個新的善的業力,以改過遷善。

要把這個自利利人的心發出來,發出來之後就至誠懇切地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念念不間斷,這樣也就感應了,觀世音菩薩早已成就了十二種大悲願力,三十二應,種種神通妙用,都已經成就了,只要一感通,馬上觀世音菩薩的悲願、威神就能兌現出來,就能蒙觀世音菩薩慈悲的護佑,來解決一切苦厄。

這都是有經典的依據的。《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些經典大家都可以去看。

但是如果自己仍然存著一顆不善的心,你心沒有改變,雖能稱念觀音名號,但這只不過是種下了未來的善根,現世不能得到感應。所以這裡面感應的道理是非常深奧奇妙的,裡面包含著甚深的義理,絕對不是迷信。

這要用心來感心,不是說你還是一個躁妄的罪惡的心就能感通得了的。

為什麼呢?

由於觀世音菩薩只成就人的善念,絕對不能成就人的惡念,如果他成就人的惡念,那就不是佛菩薩了。那既然成就人的善念,我們就要把善念發出來,改過遷善,這就是善念。

如果你只是聽說念佛菩薩名號具有這樣的好處那樣的好處,而你不把心念轉變過來,總是希望自己惡事的成就,那是絕對不能感應的。

所以不要發諸如此類的顛倒心。這就是說,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心態一定要轉變過來。

念佛最要緊,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為者,認真為之。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為之。或見人為,發歡喜心,出讚嘆語,亦屬心口功德。若自不能為,見他人為,則生妒忌,便成奸惡小人心行,決定折福折壽,不得好結果也,宜痛戒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釣譽。此種心行,實為天地鬼神所共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這個觀世音菩薩的感應原理,不僅提示我們要改過遷善,同時也在啟示我們:一個念佛行人,在心念和行為上,最要緊的是「敦倫盡分」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深入經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菩薩不能成就人的貪念
    這個世界肯定是魔難重重啊;所以佛告訴我們,誰要受持《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就護佑誰。由於你擁護、受持《妙法蓮華經》的功德,觀世音菩薩才來保護。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觀世音菩薩時時刻刻都在保護,有求必應。沒受持,不具備那個功德。有人生病,念觀世音菩薩,病怎麼還不好呢?自己久遠劫來的業報沒有消掉,讓菩薩替自己背業障?我是不幹那事。
  • 佛教節日: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2019年10月17日,農曆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日。觀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為「正法明如來」。由於他的大悲願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倒駕慈航」。
  • 菩薩是佛祖的弟子,為何平時都求菩薩保佑,沒人求佛祖保佑?
    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廟裡供的泥胎,無論他是哪個宗教的,無非都是菩薩,這菩薩跟佛教裡的四聖關係不大,就是神靈,不管什麼面目,都是些比人有本事的傢伙。進廟燒香的人們,無論哪尊菩薩,都會燒上一炷香。當然,對人們最熟悉也最親愛的觀音菩薩,那就不是一炷香的問題了。
  • 今天農曆六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不妨來了解一下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這是民間老百姓心目中,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和善緣。按照佛教和民間的說法,有關觀世音菩薩節日每年共有三次,分別是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及九月十九。
  • 為何名為觀世音菩薩?
    一、為何名為觀世音菩薩?(一)觀聲救苦──救濟七難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若是沒人請法,釋迦牟尼佛就沒有機會說〈普門品〉。因為有無盡意菩薩代表所有聽眾向釋迦牟尼佛請示觀世音菩薩的名字由來,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有機會說出〈普門品〉。
  • 「菩薩保佑」!我們說的菩薩是誰?菩薩怎樣保佑我們?(原創)
    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信奉者,是獲得了大智慧的人。只要我們願意,菩薩確實能保佑我們!講到菩薩,就要談到佛教文化,談到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佛教文化,可以說深入到了中國人的骨髓。在我們很多人的生活裡多少都浸潤了一些佛教文化。
  • 輕鬆學佛:明白了菩薩不是僕人後,再求就容易得到保佑了
    很多人都知道佛門中說有求必應,觀世音菩薩更是聞聲救苦,經文上也說念菩薩名號就可以得到菩薩的救度。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異語者!佛說的義理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很多人沒有理解和明白而已。要得到菩薩的護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菩薩。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
  • 「觀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為何有兩種叫法?
    手執淨水瓶、雍容華貴的觀音菩薩,是大家最熟悉,也是大家最為喜愛的慈祥菩薩。常見的「標準像」是:容貌端莊,頭戴寶冠,身披天衣,造型優雅。觀音菩薩,有時又叫觀世音菩薩;有時又稱「聖觀音」、「正觀音」,這是怎麼回事呢?
  • 值觀世音菩薩聖誕日!讓我們結緣觀世音菩薩,得三根救命「毫毛」
    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房舍。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只要眾生真心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無論你在何時何地,觀世音菩薩都能得聞,都能感應到,這個「觀世音菩薩名號」就是觀世音菩薩賜予我們的「第一根毫毛」。
  • 念誦禮拜觀世音菩薩,謹記3個字,才會有感應有求必應
    念誦禮拜觀世音菩薩,謹記3個字,才會有感應有求必應。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譽,可見觀世音菩薩和我們有著很深的緣分。觀世音菩薩很早就成佛了,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廣渡眾生的宏願,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份示現渡人。
  • 和觀世音菩薩做兄弟——一個程序猿的學佛體會
    和觀世音菩薩做兄弟—— 一個程序猿的學佛體會和觀世音菩薩做兄弟?沒錯。你哪個單位的?夢工廠嗎?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程序猿。學佛多年,當然知道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的大菩薩,神通廣大,雖然經常示現女相,救苦救難,但菩薩本尊乃是偉岸的大丈夫相。即使齊天大聖孫悟空,見了觀世音菩薩也要恭恭敬敬地頂禮膜拜。我何德何能,能認觀世音菩薩當大哥呢?別著急,程序猿是最講邏輯的,待我慢慢講來。先從電腦說起,電腦上播放宇宙爆炸,天崩地裂,會崩壞電腦嗎?
  • 觀世音菩薩功德略集
    簡介:觀音菩薩,或稱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是大乘八大菩薩之一,在中國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可見在中國影響力之大據《妙法蓮華經文句》卷2記載:「觀世音」者,天竺雲 婆婁吉底稅。根據《觀世音菩薩授記經》經典的記載在阿彌陀佛正法滅後,觀音菩薩會顯現成佛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來誓願:據《法華義疏》卷12〈2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載:《弘猛海慧經》云:昔此閻浮提有王名善首,有五百子,第一子名善光,值空王觀音佛發十大願:初願得一切法
  • 「觀世音菩薩」如何說法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前文所說的種種,都是菩薩悲心深重能夠拔除([自己及]眾生)痛苦的各種事業;下文更進一步述說菩薩的慈心無限有(源源不絕)足夠的能力來給予眾生快樂。
  • 深入經藏:聖嚴法師——認識觀世音菩薩
    將觀音做成女相,是由於觀世音菩薩經常示現婦女身度人的緣故。例如在《觀音菩薩感應傳》中,就記載了一則魚籃觀音的故事,內容是說在唐玄宗時陝西一帶,當地很少人信仰三寶,有一天突然出現了一位非常美麗的少女,手上提著魚籃在賣魚。很多人都來向她買魚,其中不乏想娶她為妻的人。這個女孩就說:「你們人數這麼多,我只能嫁一個人。如果有誰能背誦佛經,我就嫁給他。」於是就要他們背《普門品》。
  • 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到底是男還是女?又是怎麼成為菩薩的?
    說起觀世音菩薩,我們的第一印象肯定會想到《西遊記》裡的女菩薩。但在中國,說起菩薩,女的真不多,因此其性別變成了很多人的疑問。其實呢,觀世音菩薩本是男身沒有錯。觀世音菩薩最早被譯作「觀自在」或「光世音」到了唐朝為了避諱李世民的名字一般百姓就都稱之為「觀音」了。
  • 觀世音菩薩聖誕,常誦經咒拔苦厄
    觀音菩薩聖誕日,常誦經咒拔困厄枯木陰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日,也是朝拜觀世音菩薩一年三大節日之一,另外兩個分別為觀音成道(農曆六月十九),觀音出家(農曆九月十九)。每年這三天,各地觀音道場和供奉觀音的寺廟,香火繚繞,摩肩接踵,人們紛紛前去禮拜,祈福還願;有些虔誠者即便是不能親至,也會在家焚香念佛,默誦經咒,冀希望佛菩薩保佑平安。
  • 淺談觀世音菩薩(附:三十三觀音聖像)
    我們皆知觀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卻又幾人真正了解這尊菩薩呢?我們先說一下民間版本的觀音菩薩《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香山寶卷》等卷宗中記載相似的故事,也是流傳至今最為普遍的說法。言說,觀世音俗名妙善,生於北闕國(不知何處,有說是陝西境內地址,不可全信),父親是妙莊王。
  • 觀世音菩薩千變萬化 大慈大悲普渡苦難眾生
    觀世音菩薩(攝影:慧德)行步輕盈,梳裝濟楚。示大慈悲,救眾生苦。智眼堪憐盡不明,只道籃中賣錦鱗。籃裡清風,手頭生活。要將魚目換明珠,豈是慈悲菩薩。有智慧人,不消一札。——宋?釋祖欽《魚籃婦贊二首》佛教供奉的菩薩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數美名遠揚的觀世音了。
  • 燒香拜佛,想要菩薩保佑增財增福,請記得說這兩個字!
    很多人到廟裡去拜佛,供養一些錢,就要求佛菩薩保佑自己,保佑生意發財,保佑在單位升遷一切順利,不久後就和人抱怨說拜佛根本就一點感應都沒有,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發心祈求佛菩薩的幫助,而把這個當成交易在和佛菩薩做,這怎麼可能會有感應呢?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兩個字,功德更圓滿!
    提到「觀世音菩薩」,大家都不陌生,觀音菩薩在我國民間的威德美名,婦孺皆知,更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之說法。在我們的印象中,觀世音菩薩總是端坐蓮花寶座,一手持淨瓶,一手持柳枝播灑甘露於世間。其實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已圓滿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但菩薩不忍眾生疾苦,但願倒駕慈航、普度眾生,而自請降格為「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