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的概念是什麼,成立的條件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0 法妞問答

在談到要約邀請、要約和承諾的時候,人們一般是將其作為合同訂立過程中的程序性事項來討論的,而要約邀請的作用,更多的時候體現為理解要約這一概念的輔助概念,所以,要約邀請、要約和承諾大多數時候出現在合同成立的環節,那麼要約的概念是什麼,成立的條件是如何規定的?

網友諮詢:

要約的概念是什麼,成立的條件是如何規定的?

江蘇天煦律師事務所王加樹律師解答: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

成立的條件如下:

1、要約必須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2、要約的內容必須包括足以決定合同內容的主要條款。

3、要約必須表明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

江蘇天煦律師事務所王加樹律師解析:

要約邀請中明確了交易條件或其他保障性條件的,相對人基於要約邀請中的條件而發出要約時,邀請人應該在承諾時兌現要約邀請中提出的條件或允諾,如果要約邀請中允諾的條件與實際不一致,有可能屬錯誤陳述或欺詐,進而符合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在合同訂立過程中「提供虛假情況」或第三款規定的「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構成締約過失責任。所以,要約邀請中的誤述和對要約邀請中允諾的條件的違反,可能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要約邀請中提出的條件因客觀原因變化無法兌現或者要約邀請中提出的條件本身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不能兌現,如果要約邀請人存在過錯,並給要約人造成信賴利益損失的,也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要約不是單方法律行為的一點是要約雖然是意思人的意思表示但是必須得到受要約人的承諾才會產生相應的法律事實改變,兩者之間產生合同關係。從鼓勵交易的原則來說這一點可以更好的保護交易雙方之間的交易,不至於讓二者因為要約而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要約,與要約邀請有什麼區別?
    「要約」及「要約邀請」這兩個概念關係密切,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無法準確區分。那麼,什麼是要約,與要約邀請有什麼區別?網友諮詢:什麼是要約,與要約邀請有什麼區別?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內容具體確定,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例如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都是要約邀請。投標人根據招標內容在約定期限內向招標人提交的投標文件,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要約。另外,如果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則視為要約。
  • 要約和承諾的區別是什麼
    一、要約和承諾的區別是什麼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承諾是指對要約接受的一種意思表示。相關法律規定:《合同法》第十四條 要約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 合同要約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合同是非常重要的文件,合同雙方都是按照合同來進行合作,產生了什麼糾紛打官司時合同也是重要的法律依據,那麼合同要約的構成要件是什麼?合同要約的生效時間是什麼時候?合同要約的失效是什麼?針對這幾個問題小編為您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要約的基本要件有什麼,是哪些?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通常都具有特定的形式和內容,一項要約要發生法律效力,則必須具有特定的有效條件,不具備這些條件,要約在法律上不能成立,合同也不能產生法律效力。為了確保合同有效,其要約必須符合法律規定。那麼要約的基本要件有什麼,是哪些?
  • 如何判斷合同成立?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區別是什麼?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是《如何判斷合同成立?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區別是什麼?》,是關於合同成立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如何判斷合同成立?合同的訂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要約與承諾兩個階段,《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要約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約生效後的法律後果。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它依要約的形式不同而不同:口頭要約一般自受要約人了解時發生法律效力;非口頭要約一般要送達受要約人時發生法律效力。
  • 如何判斷合同成立
    那麼如何判斷合同成立?那麼,針對這個的問題,高均科律師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大家的閱讀!  一、如何判斷合同成立  合同的訂立又稱「締約」,是指當事人之間為了建立具體的合同關係,通過交互進行的意思表示以達到成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合意的過程。合同的訂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要約與承諾兩個階段,《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 民法典的合同成立時間有哪些規定
    而合同成立有一定的條件,不同的合同,合同成立時間不一樣,那麼民法典的合同成立時間有什麼規定?下面由劉安藝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的合同成立時間有哪些規定民法典對合同成立時間有不同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合同是自承諾生效時為合同成立時間
  • 什麼是要約邀請?
    什麼是要約邀請?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內容具體確定;不能模糊不清。例如,《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規定:「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訂立合同的建議,如果十分確定並且表明發價人在得到接受時承受約束的意旨,即構成發價。一個建議如果寫明貨物並且明示或暗示地規定數量和價格或規定如何確定數量和價格,即為十分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 什麼是要約邀請?
    什麼是要約邀請?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內容具體確定;不能模糊不清。但是,何為具體確定,事實上要看具體合同性質以及場景才能確定,可是並不是要求確定所有的合同內容,而只要確定合同的核心內容即可。
  • 要約的撤銷及特殊情形是怎樣的
    一個要約換來一個承諾便意味著合同的成立。但是如果要約人對要約發出感到後悔,當然也可以撤銷的。不過對於要約撤銷法律有相應的規定。所以接下來由小編將帶來要約的撤銷及特殊情形是怎樣的知識。請大家閱讀並了解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文章。
  • 要約與合同的區別
    日常經濟生活中,發出要約是訂立合同的重要手段,要約是指希望對方當事人籤訂合同,向對方當事人發出的邀請,要約要包括合同的大部分內容,受要約人作出承諾時要約生效,那麼要約與合同的區別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為您介紹一下吧。
  • 要約的失效是怎麼理解的
    d.要約中規定有承諾期限的,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對口頭要約,在極短的時間內不立即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則表明要約的失效。e.要約的撤銷。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 國際貨物買賣中要約應具備的條件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在商業活動和對外貿易中又稱為報價、發價或發盤。發出要約的當事人稱為要約人,而要約所指向的對方當事人則稱為受要約人。一項要約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首先,內容具體確定。
  • 要約生效後的法律後果怎樣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中必須表明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三)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約合同的受約人發出。根據《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要約內容必須具體。所謂具體是指要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合同的主要條款,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和內容來加以判斷。合同的性質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條款是不同的。所謂確定,是指要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要約應當使受要約人理解要約人的真實意思,否則無法承諾。  (五)要約必須送達到受要約人條件。
  • 案例解析要約的構成要件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通常情況下,要約生效要具備三個要件。下面通過一則案例為您解析要約的構成要件,詳細見下文。對於合同我們都有聽說過要約。要約,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
  • 如何認定構成代替考試罪,怎麼規定的?
    我們都知道考試是不能作弊的,但是更有甚者會找人代替考試,我國《刑法》已明文規定了代替考試罪,所以替考一旦被抓住無論是應試者還是替考者都將會受刑法處置,那麼如何認定構成代替考試罪,怎麼規定的?網友諮詢:如何認定構成代替考試罪,怎麼規定的?
  • 先履行抗辯權成立條件是什麼?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我國目前有不安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等。那麼,先履行抗辯權成立條件是什麼?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發生於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於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些都是它不同於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 視頻|要約收購套利七講之一:什麼是要約收購?一文秒懂
    本次為大家剖析更進階的玩法——要約收購套利。今天是《要約收購套利:從入門到精通七講》的第1講,完整大綱目錄如下:第1講主要回答一個問題:要約收購究竟是什麼?要約收購是指收購人通過向目標公司的股東發出購買其所持該公司股份的書面意見表示,並按照要約中所規定的條件收購目標公司股份的行為。
  • 對供需原理基本概念的法學重構
    【關鍵詞】供需原理 基本概念 法學重構 供給需求 交叉學科【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法學重構的意義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法學重構是經濟學的法律分析誕生的基礎。經濟學家推開「科斯之門」走進了法學之後,卻隨手關上了門。法學家如何走進經濟學?法學能否分析經濟學?
  • 合同僅一方籤署是否構成要約?
    合同僅一方籤署構成要約。要約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要約不同於事實行為。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中必須表明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三)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約合同的受約人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