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那麼多場試,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2020-09-10 hello程序媛

01

真巧,我今天軟考的考點,和去年考研的考點在同一個地方。

同一棟教學樓,甚至坐在了和去年某科目相同的一間教室裡。

和去年一樣溫暖的太陽,和去年一樣安靜的午後,去相同的食堂吃了午飯,回來坐在和去年相似的位置,等待下午的考試。

這種故地重遊的感覺,令我開始懷疑:昨日種種,是否真的發生過。

圖1

02

時至今日,說到考試,我還是會感到有一點淡淡的酸澀,有一種要熱淚盈眶的衝動,有一種逝者如斯昨日恍如隔世的不真切感。

從小到大,我們大大小小經歷了無數次考試:非常重要的,有點重要的,不太重要的......一場又一場,永遠沒有盡頭。

我們背水一戰、拼盡全力,我們吊兒郎當、隨便考考,我們膽戰心驚、憂心不已,我們胸有成竹、勝券在握.....

每一次,都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記,考試時或許只是某個雲淡風輕,和往常沒什麼不一樣的下午,考過後卻可能是一個一個不同的人生。

我們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中,長大,懂事,成熟,老去。

考生正在等待下午的考試

03

我私以為,那麼多年的考試經驗,讓我早已經練就了一身「遇試不慌」的本領。

這種「不慌」,很大程度上並不是我覺得自己穩操勝券,而是我早已給自己留下了後路,安慰著自己即便考得不好也沒關係,安慰自己此刻再看也不一定能看得進什麼。

因此,此刻坐在暖暖的太陽底下,其他人都認真地翻著書,我卻一個字都看不進去,於是拿起手機,在便籤裡打下了這些文字。

畢竟啊,拿著手機打字要比認真地看書更輕鬆,天馬行空要比專心致志更容易,給了自己一個B計劃,A計劃就算完不成,也還有路可以走下去。

我們每天都可以給自己找到成千上萬個選擇B計劃的理由,而且全部都可以心安理得。

04

以前看到過這麼一個心理學的結論:「不敢盡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是一個普遍現象。

不盡力去爭取,等到失敗的時候,用「我還沒有盡力」這樣的理由麻痺自己,仿佛就能證明自己的能力遠遠不止如此。

雖然有點扎心,但是好現實。

當我在思考我為什麼不拼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其實已經知道,我只是不敢拼盡全力,因為A計劃太艱苦,因為B計劃更輕鬆。

不過,「不敢拼盡全力」也只是存在於當我還有B計劃的時候。

在我還有路可退還有B計劃可選的時候,我便想著,放輕鬆,對自己不要那麼狠啦,不拼盡全力也可以的。

可是,如果有一天,B計劃沒有了,在我面前只剩下A計劃一條路的時候,那就到了不得不拼盡全力的時候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這個問題很常見,也很經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道理」和「過好」之間到底需要什麼紐帶呢?如果「知道道理」不能直接推出「過好這一生」,那中間肯定還有一個中間變量,這個中間變量究竟是什麼呢?「道理」指代理論,「過好」指代實踐。用通俗的話來說,這就是理論指導實踐,但理論為什麼指導不了實踐呢?從邏輯上來說,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沒有真正地理解理論,二是雖然我們知道「道理」,卻沒有真正地去執行這些道理。
  •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我們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中有這麼一句話:「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觸。這句話引得無數人深思,也引得無數人為自己的悽涼而感慨萬千。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我們聽過很多道理 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最近偶然聽到了這首歌的英文原版,有感而發,於是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向前走 後會無期」《後會無期》是由韓寒填詞,Anthun Kent、Dee Syluia作曲,鄧紫棋演唱的歌曲,作為電影《後會無期》的主題曲發行於2014年6月24日。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是由韓寒親自作詞的。
  • 發QQ空間「被秒贊」的句子,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發QQ空間「被秒贊」的句子,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1.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2.告別的時候還是要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後一眼。
  • 聽過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認知覺醒:用行動化解焦慮
    這就是焦慮產生的根本原因。說通俗點就是:欲望和能力之間差距過大,從而產生焦慮。《認知覺醒》作者周嶺,36歲前除了本職工作,其他時間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刷搞笑視頻、喝酒到爛醉、沒事就睡覺,時常焦慮,卻從沒想過改變。
  • 心理學:《認知覺醒》告訴你為什麼懂得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
    現在很多的人會有一種感嘆,並且很難想明白這個問題:為什麼「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一生」?這個問題應該直接這樣問,更清楚明了,直指核心:「道理我都懂,但是就是不想做,怎麼辦?」其實問題還是出在我們根本沒有想清楚!
  • 《富蘭克林自傳》:為什麼懂得了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是富蘭克林寫給他兒子的,也適合我們年輕人一看。從這本自傳,可以看到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們後輩,也可以從中借鑑和仿效。01 熱愛讀書富蘭克林曾說過: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由此看到,書籍在富蘭克林一生中的重要地位。
  •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01經常聽到有人感嘆,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我的朋友小A,每年年末在朋友圈曬年度總結,年初在朋友圈曬新年計劃,無論她的總結還是計劃裡,都少不了的是讀書清單。前幾天朋友聚會,小A一臉落寞地問我:「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我的人生啊?」我問她:「咱倆都讀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時都感慨良多,雄心勃勃,發誓要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來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你覺得你做到了幾個?」
  • 【事不過三】No.11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感謝上周的微信打賞用戶:@路野 @👹 本期主要分享三方面的內容:1、選擇那些能讓你受益的信念;2、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3、寫清楚 What 、Why 和 How 的重要性。 重要的事情不過三件:認識自己,好好學習,好好生活。
  • 我們讀了這麼多書還過不好這一生?
    但是「我學的這」,真的有用。我可以用它來更好地過這一生。一個期末,我和一個朋友一起約好晚上在圖書館學習局,結果久等不來。我只能自己一個人開始攻克最後一篇最難的期末論文:「共享經濟是否應該承擔傳統的道德義務?」
  • 古代的科舉考試要考多少場?
    但是一個狀元要經歷多少場考試呢?考試的科目其實有很多,比如秀才、(現在才知道它是一門學科吧嘻嘻)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統共有五十多鍾考試科目。但是明法、明字、明算不被大家看好,就像現在的冷門專業一樣。唐朝秀才的要求太高,後來漸漸的就不考了,明經和進士就成了唐代最主要的科目。
  • 為什麼聽了那麼多育兒知識,卻依然養不好孩子?
    都是「聽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養不好孩子(過不好一生)」。白天勸說自己千萬遍,「心態要好,脾氣要順」,回家面對不會寫作業的孩子,還是忍不住胖揍一頓。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然而,在這條路上即使連滾帶爬,也依然」晚上想想千條路,醒來依舊走老路「。
  • 【幸福學苑·於丹私塾】讀過那麼多心靈佳作,為何還過不好這一生(限量席位申請中)
    她博古通今,文採激揚,風雅雍容符合這幾個條件的人,有且只有一個。著名媒體人 楊瀾紅顏若只如初見讀過那麼多心靈名作,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首次全年系統化傳道授業你可能聽過她的即興演講,但你絕對沒有聆聽過她全年系統化授課。此次課程首次融匯於丹教授30多年學術文化精髓,跨度超過1年,每2月授課1次,每次2天課時,6大課程模塊12大主題乾貨,絕無僅有的巔峰課程。
  • 我來寫高考作文丨聽過很多道理,才能過好這一生
    編者按:6月7日全國高考如期開考,澎湃評論連續第三年推出「我來寫高考作文」策劃,邀請媒體評論員寫今年的高考作文,提供「原生態」的寫作再現。韓寒電影裡有一句臺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似是而非的話,曾經引發很多共鳴。可如果仔細推敲,會發現這句話充滿迷惑性。過不好這一生,是要怪很多道理沒用,還是怪自己根本不會聽?
  • 道理都懂,可是你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這是為什麼?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遇見過很多人,可是我們仍舊過不好這一生。」我不否認你懂,但是這裡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有動力去行動,動力來源何處?其實動力就是你覺得這個事情做了你能得到好處,你覺得有意義,從而去刺激自己行動起來。
  • 中國式父母勸說:向孩子講了無數的道理,孩子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理由是我現在住的地方工作生活比較方便,再者我認為父親脾氣不好,在家看不慣的地方會嘮叨。母親聽到這,就開始了長篇大論,&34;我解釋道: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他內心肯定希望我過得好,可是他的脾氣我也了解,沒必要這麼大了還在家蹭飯,有時間我回家看你們就行。
  • 你都沒試過,怎麼知道「我不行」?!
    問她她便搖著頭嘆氣:「不行,我不行,那麼多厲害學校的設計師參加呢,我肯定不會被選上,還是算了吧。」而那次的比賽不僅讓她心中已經認定自己比賽得不了獎,而且連設計師也做不了。那時候我曾私下裡問過她為什麼不去,她回答我:「那份工作太好了,我覺得我的能力不夠,我肯定做不好這份工作,那不是讓自己丟人也給老師丟人嗎?」
  • 那考完試之後呢?
    但那門光是聽名字就知道沒啥意思的課我確實是沒認真聽過,連這門課是學來幹嘛的都一頭霧水,於是只能在考試前對著一百多頁的題庫反反覆覆地看,當別人都在查漏補缺的時候,我卻在女媧補天。好在這門課的老師挺講武德,考試講究一個點到為止,出的題目也基本上是從題庫裡抽出來的。
  • 讀了那麼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趕緊試試這幾個辦法
    可往往現實是,讀書如山倒,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看了很多書,好像學到不少知識,但別人一問卻說不清;買來一堆想學的書,吭哧吭哧讀完,卻不知哪些對自己有價值......我們知道讀書的好處,但很難把讀書效用最大化,讀了很多書卻沒有化為成長的滋養,只是閱後即焚、讀後即忘。如何避免陷入「讀書無用論」陷阱,讓讀書成為成長利器呢?
  • 精益生產 25:學會了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又到周五了,精益生產寫到計劃的25節,這一節,我給自己定的標題是:在職培訓。這讓我想到,培訓讓我們學會了這麼多道理,可為什麼我們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那麼首先,我想說說在職培訓的定義,以及它為什麼是精益生產的一部分。在職培訓是指為了使員工具備有效完成工作任務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不離開工作崗位的情況下,對員工進行培訓,又稱為「職工教育」、「在崗培訓」、「不脫產培訓」、「工作現場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