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達文西、蔡笑晚:爸爸帶大的孩子更成功!前提做到這1點

2020-08-27 辛德瑞拉成長記

文|雪梨


今天是父親節,剛好是周末,有不少爸爸擔當起了超級奶爸的角色,開啟快樂遛娃模式;


但還有更多的爸爸,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回來的路上。


真是無奈又遺憾!

其實,父親從小多教導和陪伴,才是讓孩子真正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最大秘訣。

儘管,爸爸帶娃常常被吐槽為大型災難現場,爸爸帶娃,活著就好……



但事實上,爸爸們一旦認真帶起娃來,孩子要更聰明,長大也更容易成功,絕對秒殺大部分媽媽。


01

科學研究證明

男性帶大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事實證明,爸爸帶得越多,孩子長大越成功。


這一點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有多項科學研究證實,還有很多名人明星的實際成功案例為證。

世衛組織有項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情商更高,男孩更有男子漢氣概,而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而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一項十多年的跟蹤調查,也發現: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是科學家們持續了12年,從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

因為,在家庭教育中,男性特有的冒險探索、堅毅果斷、獨立自信、熱愛運動、好玩有趣等等,都是女性無法替代的。


充分享受父親教育和陪伴的孩子,運動能力更強,情緒控制能力更好,更勇敢,更懂得尊重,也更自信和開朗,人際關係也會更融洽,自然也更容易成功。


02

男性帶娃的四大優勢

女性不可替代

哈佛大學專門研究過,在親子關係上男女有著天然的不同:人生下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親密性母親在這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二是獨立性,這是父親天然的優勢

而BBC也拍過一部紀錄片,名為《父親的生物學意義》,片子通過各種有趣的實驗進行了科學探索,試圖分析爸爸這個角色對孩子成長的特殊意義。

總體而言,爸爸的教育,往往具有以下四大不可替代的優勢:

1、爸爸帶大的孩子更敢於冒險和探索

就像我們開頭說的,爸爸帶娃經常出現災難現場。

爸爸會鼓勵孩子嘗試一切ta覺得新鮮好奇的東西

比如,讓孩子大膽跟蜥蜴玩耍、給大象餵食物、騎馬、攀巖、滑雪……


看到水坑,爸爸會陪著好奇寶寶一起在裡面又蹦又跳踩到滿身泥巴,而媽媽只會拉著孩子趕忙避開;

爸爸會把孩子像玩偶一樣拋起來再接住,而媽媽只會在一旁嚇得花容失色;



這些在媽媽看來或者危險或者麻煩,讓人頭大的舉動,在爸爸這裡都是小菜一碟,跟孩子玩遊戲而已。

而孩子也很喜歡跟爸爸這樣的遊戲互動,他們覺得爸爸就像小夥伴一樣好玩,比媽媽老是說教,這不準那不行的,要有趣多了。


同時,孩子也從爸爸身上學到了挑戰和冒險精神,他們因此敢於不斷嘗試新事物,主動去探索未知世界。

2、爸爸帶大的孩子規則感和性別意識更強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開始叛逆,不再是聽媽媽話的乖寶寶。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媽媽往往都是從情感的角度出發,去跟孩子溝通彼此的感受,比如,你這樣說人家很沒禮貌,人家如果也這樣說你,你也會難過的……希望孩子能夠共情、換位思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爸爸則完全不同,他們更多的是討論原則上的問題,比如說你吃飯速度太慢了,要加快;你一個女孩子,要斯文一點;你穿的什麼褲子,太短太暴露了,馬上給我換了……。


《摔跤吧,爸爸》裡,父親對女兒的規則約束非常嚴格


這個時候,爸爸不再是孩子的遊戲夥伴,而開始成為一個紀律約束者,幫孩子建立規則和界限。

事實證明,在爸爸的規則約束下,成年後男孩更有男子氣概,女孩也更懂得如何跟異性交往。

3、爸爸帶大的孩子更熱愛運動

男性有著先天的運動優勢,體格強壯,運動細胞也更發達。爸爸帶著孩子打球、遊泳、釣魚、爬山……

孩子的體格、運動習慣和熱情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培養。



研究也證明,爸爸帶大的孩子,身體協調性和情緒控制能力,都要更好

4、爸爸帶大的孩子更獨立自信

其實這一點,也源自男人敢於冒險的精神,媽媽總擔心孩子,怕惹麻煩或出事,所以凡事總想著給孩子代勞。但爸爸總會鼓勵孩子:你可以試試,你行的!

比如,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再走;

這麼大了,放學可以自己回家了;可以學習自己洗衣服、做飯了……


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嘗試、跌倒在爬起來中,孩子學會了如何克服困難,取得成功,也

因此變得越來越堅韌、獨立、自信。


03

培養孩子成功的前提

把「父親」當事業


美國有心理學家就發現:

「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 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就曾說過:「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親的教育。」

  • 著名音樂家莫扎特,從小被譽為「音樂神童」,也得益於他父親的全力付出和精心培養。

3歲時,父親發現莫扎特會經常坐在一邊,饒有興致地看姐姐練琴,於是父親便開始對他進行 音樂啟蒙。在父親指導下,莫扎特5歲開始創作短曲,6歲時創作鋼琴協奏曲。

後來,為了更好地培養有著超常天賦的莫扎特,父親甚至放棄了在宮廷裡當樂師的工作,將全 部精力都用在了莫扎特身上。


  • 達·文西的成功,也離不開父親的陪伴和支持。

達·文西從小就對繪畫很感興趣。他上小學時開小差給老師畫速寫,父親知道後不僅沒有生 氣, 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還決定培養他這方面的才華。後來父親還把達·文西帶到大畫家維 羅奇奧那裡學畫畫,最終成就一代大畫家。

  • 還有「傳奇父親」、「博士之父」蔡笑晚,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而他的成功秘訣無他,就是把父親當成事業來做。


  • 當年憑藉一首《愛情鳥》大火的歌星林依輪,如今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廚神和學霸家長,他兩個兒子都考上美國名校,還拿到了獎學金。無獨有偶,林依輪也說:我最大的事業就是做好父親這個角色。在兩個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他從來沒有缺席過。


林依輪的兩個兒子,都是妥妥滴學霸


04

父愛的缺失後果很嚴重

千萬別做影子爸爸


巨星成龍,論演藝事業,不知要比林依輪成功多少倍。可是,在教育孩子上,他又比他不知道失敗多少倍。

當年房祖名吸毒被抓後,成龍和他一起向公眾道歉,稱自己教子無方。


成龍還曾對媒體說過一件事,自己好難得有一次去接兒子放學,卻鬧了個大烏龍。在小學門口等了半天沒接到人,後來才知道兒子已經上初中了。

可見,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成龍這個父親的角色是嚴重缺失的。

房祖名曾對成龍說:「我的記憶裡沒有你的身影,連背影都沒有。」

臺灣畫家劉墉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圖畫裡,沒有手。為什麼?因為在孩子記憶裡,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而成龍,顯然就是這樣的影子爸爸。父愛的缺失,對房祖名的一生,都有著不可逆的重大傷害和影響。

有心理學研究顯示:

「父愛缺失的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憂慮、孤獨、任性、有依賴性、自制力弱、攻擊性強等症狀;身心和人格發展都存在一定問題,嚴重的可能早戀、逃學、偷盜、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戀暴力。」

有調查數據顯示:

  • 美國90%的流浪者和離家出走的孩子,都來自於無父家庭;71%的高校輟學者,也來自於無父家庭。可以看出,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存在,讓孩子的身心更加健康。

  • 這種情況,在中國也好不到哪裡去。有調查顯示:家庭中負責孩子教育的母親佔70.2%,而父親僅佔20%左右。父愛的缺失,是中國家庭比較普遍的現象。

正因為後果如此嚴重,智慧的父親,才會將「父親」當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來經營。


其實, 絕大部分的「喪偶式育兒」,都是因為爸爸沒有意識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

是的,要賺錢養家,的確很忙很累,但再忙再累,只要有心,陪娃教娃的時間總能擠出來的。


人家首富比爾蓋茨,都能每周固定抽出時間,接送孩子。難道我們比首富還日理萬機?

希望每一位父親,都能靜下心來,考慮清楚自己努力拼搏的初心,和終極意義。

《窮爸爸富爸爸》中有這麼一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把孩子教育好,才是一個父親最大的成功。



最後,祝福所有父親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也祝福,天下爸爸父親節快樂!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作者:雪梨,做過刊物主編,當過世界500強企業PR。擅長成長、育兒文寫作,希望從觀念到方法,傳遞有價值的信息,與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智慧成長。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五位博士的父親蔡笑晚表示:要有這4種習慣
    蔡笑晚:要有這4種習慣1. 珍惜時間的習慣蔡笑晚認為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取最大的成功,就應該珍惜時間,並從小做起。所以他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經常給孩子安排定時定量的任務,完成則有獎賞,完成不了則有處罰,通過這種形式讓時間觀念深入孩子內心,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 蔡笑晚先生的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教育方法在於細節
    一提到教育學專家,蔡笑晚先生的名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的六個孩子都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優秀的成績,甚至其中五個都是博士。他曾經說過:「如果自己有名片的話,一定將父親這兩個字印在正面上,因為他將父親當作他一生的事業」。
  • 單親媽媽帶大的孩子也會棒棒噠!前提別忽略這6點!
    但是帶的孩子並不成功,從她平時的交流中,可以得出這麼幾個特點:(1)她比較寵孩子。因為一個人帶孩子沒有爸爸就想彌補所有,從小就寵孩子,但是現在孩子卻承受不住一點挫折。(2)情緒反常。好的時候教孩子不好的時候罵孩子,甚至動過手。(3)說孩子爸爸的壞話。從來都是孩子爸爸的錯誤,沒有反思過自己。(4)本身就悲觀。
  • 農村醫生養育6個孩子,教出5個博士1個碩士,被稱最成功的父親
    但看似簡單的三點,許多父母卻難以做到。而做到這三點的父母,無不是成功的,比如蔡笑晚。一家六個孩子,就出了5位博士、1位碩士,這樣的家庭,該是多成功?而締造這個神話的,正是蔡笑晚。蔡笑晚出生於1941年,自學考入杭州大學數學系。
  • 蔡笑晚:一生培養5個博士兒女!孩子成才早期教育最重要
    「我認為天底下所有孩子的智力,如果不是先天存在什麼疾病,都不會相差很大,關鍵就看早期教育的開發。絕大多數兒童幾乎可以挖出巨大潛能成為『超常』兒童,智力超常實際上都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結果!」這就是這位「博士爸爸」的感觸之言。
  • 一家有5個博士1個碩士,蔡笑晚是如何當父親的?
    這是一個有著許多故事的名字。他22歲時父親病逝,不得不從杭大物理系退學回家分擔家庭重擔。他決心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追求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改名「蔡笑晚」。不能在青春年少時開懷暢笑,就讓自己笑在最晚,笑得最好。原本,他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今天,他儼然已經成為一名成功的家庭教育家。
  • 男人比想像中更適合帶孩子!研究證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更聰明更成功
    導讀:不會帶孩子大概是這個社會對男人最大的誤解了,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男人帶孩子不僅優勢明顯,而且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長大後更容易成功。在中國幾千年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影響之下,媽媽作為帶娃的主力軍在很多家庭裡司空見慣。當孩子太小需要有人照顧時,做出犧牲的往往也是母親。這是因為我們都認為母親天生情感細膩,照顧孩子更合適和周到。而爸爸嘛,沒心沒肺又笨手笨腳的。
  • 「博士老爹」蔡笑晚的格局到底有多大?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此話並非空穴來風。相信不少人對蔡笑晚老先生的育兒經驗有所耳聞,他家中一共6個孩子,其中5個都是博士,1個碩士,如此成功的教育讓不少家長感到羨慕。那麼,蔡笑晚是如何將孩子培養地這麼優秀?其實,他曾在節目中透露育兒秘訣,主要是6大要點:從小立志、早教教育、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以及溝通交流。
  • 爸爸帶孩子越久,孩子越優秀!(原因竟然是......)
    美國秘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爸爸帶大的孩子,不但童年得以完美,人生往往也得以圓滿。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說: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親的教育。爸爸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 一門六英豪:5個博士1個碩士:做到這一點,孩子輕鬆背詩上百首
    心理學家佛洛姆曾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在央視節目《謝謝了,我的家》裡,一位來自農村的父親,完美詮釋了這句名言。 在那個盛行「讀書無用論」的年代,蔡笑晚之所以能把孩子培養得如此優秀,關鍵在於他的早期教育。
  • 6個博士孩子他爸蔡笑晚的育兒方式:七招培養孩子自學能力
    蔡笑晚,一個傳奇的父親,他6個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碩士,簡直是不能再牛了!我品讀了一個星期他的經驗之作《我的事業是父親》。感嘆良久,做了很多筆記,在這分享他的育兒路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的。蔡笑晚在培養孩子們自學方面,在具體操作上,首先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蔡先生甚至在孩子兩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訓練孩子學習數學了
  • 「博士老爹」蔡笑晚:教子有方,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
    這是《三字經》中的兩句話。說的是竇燕山,教子有方,子女各個都是人才。然而,如今有一個現代版的「竇燕山」。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也是這個原因他被稱為「博士老爹」。他的教育理念顯然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 你永遠不會知道,爸爸帶大的孩子有多優秀
    美國秘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孩子就越聰明,適應力更強,在爸爸精心照顧下成長的孩子,性格更加寬容,更富有責任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我想不出還有比獲得父親的保護和愛更強烈的兒童需要。」孩子教育,爸爸真的不能缺席,尤其是這幾件事兒爸爸做會比媽媽做有更多的收穫。
  • 鄉村醫生蔡笑晚:用4個方法,把6個孩子全部送進世界頂級名校
    ——蔡笑晚最近看了幾期蔡笑晚的訪談,對這位「博士老爹」由衷的欽佩,他的育兒理念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與思考。蔡笑晚22歲的時候,父親突然離世。作為長子,他不得不忍痛中斷杭大的學業,挑起家庭的重擔,成為了一名鄉村醫生。
  • 說說你以前不知道的莫扎特
    今天來說說莫扎特。如果說繪畫領域的天才是達文西,那麼音樂領域的天才就非莫扎特莫屬了。人們用「莫扎特」定義音樂領域的天才比如稱孟德爾頌為德國的「莫扎特」 。特別在歌劇這點上,對個人的音樂素養有極高的要求,又因為莫扎特是奧地利人,而在當時歌劇又以義大利語為主流,所以莫扎特在極小的年紀也已精通義大利語了。莫扎特是家裡的第七個孩子同時也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在作曲時頗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他的手稿宛如完稿一般。
  • 爸爸帶娃比媽媽帶娃更合適?專家:爸爸帶出的娃更容易成功
    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通常都是爸爸在外面努力工作,而媽媽在家中認真帶孩子。所以現在在一個傳統的家庭方式已經延續了很多年,大多數的家庭都以這樣的模式在生活。在教育孩子方面,相對來說爸爸比媽媽還要具有更多的優勢,雖然說很多爸爸在帶孩子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實際上爸爸的育兒方式比媽媽還要更適合帶孩子。因為專家也說了,爸爸帶出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今天就來聽一聽小編的分析吧。
  • 爸爸帶娃不放心?哈佛大學研究:爸爸帶大的孩子會更聰明更優秀
    編輯|吳倩萍定稿|菁媽現在的家庭中,我們會發現,媽媽帶娃會比較多一些,有的爸爸甚至是對孩子的問題一竅不通。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爸爸帶娃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有優勢。曉麗家的孩子已經三歲大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爸爸在帶的,曉麗自己會有很多自己空閒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爸爸帶娃不放心?哈佛大學研究:爸爸帶大的孩子會更聰明更優秀
    曉麗家的孩子已經三歲大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爸爸在帶的,曉麗自己會有很多自己空閒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曉麗的同事對這個情況感到十分的疑惑,就問曉麗:」曉麗,你家怎麼都是你老公在帶孩子的多呀,難道他不會煩嗎?」曉麗驚訝的說道:」為什麼會煩呢?
  • 同樣是教育大咖,蔡笑晚向左,全惠星向右
    蔡笑晚出生於浙江瑞安,在他的精心培養下,其6個子女中,有5位博士,以及1位碩士。出生於韓國首爾的全惠星,被譽為「藤校收割機」,她將6個孩子送進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名校。1蔡笑晚被譽為「人才魔術師」。與蔡笑晚相比,全惠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利於大眾複製,她認為事業和家庭一樣重要,母親應該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個均衡點
  • 帶孩子如何做到省力省心,爸爸的腦洞真大
    邊帶娃邊看書,孩子開心爸爸愉快邊帶娃,邊看書,這是什麼體驗?我反正沒感受過。只要兩個孩子在身邊,兄妹倆一定是吵吵鬧鬧的,別說看書了,刷手機都困難。難道這本書特別有趣、特別引人入勝,以至於忘記孩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