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大家都說凱米是個麻煩小孩!只有奶奶不這麼認為。
一天凱米鑽進花叢,頭髮被花朵扯住了。媽媽說艾米是個麻煩小孩!
又有一天,凱米踩到自己的鞋帶,摔了個大跟頭。爺爺說艾米是個麻煩小孩…
只有奶奶不這麼認為,說:「事情本來有可能更糟糕呢!」
當有一天艾米遇到一個很糟糕的事情時,她想起了奶奶的話…
親子共讀(聽)
心理學研究發現,只要孩子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孩子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把「樂觀」作為孩子最需要培養的品質之一。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說:
「悲觀的人相信壞事都是因為自己的錯,會持續很久。樂觀的人在遇到同樣的厄運時,會認為現在的失敗是暫時性的,每個失敗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錯。這種人不會被失敗擊倒。在面對惡劣環境時,他們會把它看成一種挑戰,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不順、逆境和低谷,如何對此作出詮釋,用樂觀還是悲觀的態度去面對,這真的非常重要。
孩子的悲觀和樂觀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可以從父母、外界當中習得,從而內化成性格當中的一部分。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偏偏就是有些時候會忘記這些,為一些小事兒為難孩子,也為難自己,無形中錯過了培養孩子樂觀性格的機會。
我親眼目睹過這樣一個場景:有個孩子在調吹泡泡的肥皂水,還加入了蛋清、蜂蜜、白糖等他認為可以增加粘性的東西。後來孩子一個不小心,把調好的水灑在身上了,衣服的胸前整個都是。
孩子的媽媽不僅沒有安慰孩子,反而以一種看熱鬧的口吻說到:「我感覺你就要闖禍,弄身上了吧。誰天天給你洗得起衣服啊。」
孩子呆站在那裡手足無措,後來孩子的爸爸看到了才過去把孩子領走,說著:沒事兒沒事兒,爸爸給你換件衣服。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小孩子闖起禍來更是家常便飯。但並非每件不如意都值得悲傷,對孩子闖的小禍動怒發火,更是於事無補。
他就是可能會打翻肥皂水,他就是可能會在家裡某個地方亂塗亂畫,他就是可能會偶爾調皮頂嘴。可是那又怎麼樣呢?這就是小孩子成長的方式,跌跌撞撞,又充滿驚喜。他從製作肥皂水中掌握了有趣的小知識,他在信筆塗鴉中增強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他的調皮頂嘴是他學會獨立思考的第一步。
面對這些小事情,大人不過度斥責、不小題大做,給孩子一些理解和關愛,孩子也就自然明白了:哦,原來這都不是事兒。樂觀的性格就在這種「不是事兒」的環境中養成了。
人生並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旅程,有時風起雲湧,有時布滿荊棘,可我們的孩子終究要一個人走完這段路,而樂觀是他旅途當中最好的鎧甲,守護著他不被現實打到,不受絕望吞噬。
今天一米給大家講的故事《沒那麼糟糕》就是一個關於樂觀的故事,主人公凱米奶奶的做法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希望爸爸媽媽能跟孩子一起去聽這個故事,都能在教育的過程中授予孩子這最堅實的鎧甲,讓孩子快樂、堅強地成長。
米得任務:
小朋友,故事中,凱米的奶奶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呢?來留言板跟一米姐姐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