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懂的《自卑與超越》

2020-10-03 北京新翔科技有限公司

心理學家認為,個體在自我評估過程中感到過多的缺點、過錯、無能,則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優越感則是自卑感的補償。阿德勒一開始也是一個有強烈自卑感的人,他曾是一個四歲才會走路的體弱多病的人,患有佝僂病,無法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讓他自我放棄,相反,這使得他不斷上進,不斷突破自己。

事實上,自卑感的存在並非一件壞事,人類的自卑感也是促進其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不竭動力。當一個人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夠優秀時,這種自卑感會推動他自發地改掉自己的缺點、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從不同方面不斷地提高自己。人的潛力不是先天註定的,是在不同環境下、在一次次地困難中不斷開發、挖掘出來的,是沒有局限的,越是在逆境中,越能激發出更大的潛力。


身體缺陷、父母的否定、童年生活的不良影響、學校同學老師的不認可……每個人產生自卑感的原因都不盡相同,只有追其根源,找到引起自卑最本質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其實很多自我條件本身很優秀的人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這源於各種因素導致的錯誤自我認知,要超越自卑,首先要打破固有認知,從新的角度對自己進行客觀的審視才能有所突破。大多數人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存在的問題,他們不知所措的是如何尋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有自卑感的人,讓他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情結才能有效地幫助他超越自卑。

尋找優越感是超越自卑的一種方法。優點與缺點是對立的關係,每個人都是優缺點並存,當你對自己不自信、否定自己時,不妨從反方向出發,羅列出自己的優點,增加自我認可與自信,在此基礎上彌補自身缺陷,在尋找優越感的過程中,也許會實現一些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他從探尋人生的意義出發,啟迪我們去理解真實的生命意義。



如果你了解我的過去,或許能接受現在的我。理解一個人,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自卑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克服困難實現自我超越。「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很多時候,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成年人的崩潰只在一瞬間,可過了崩潰的這段時間,我們依然要積極面對各自的生活。我們可能脆弱得因為一句話就淚流滿面,也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候,咬牙走完這段看似沒有盡頭的黑暗之路。

相關焦點

  • 《自卑與超越》:別讓自卑,困住你的人生
    又或者你也曾遇到過擁有截然不同個性的另一種人,他傲慢自大,稍有不順意的地方便要歇斯底裡或情緒激動,不允許任何人看輕他,而你對他的行為基本束手無措。其實,這兩種看似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存在一種共性——自卑。本周,和大家共讀一本關於「自卑情結」論述的書——《自卑與超越》。
  • 如何超越自卑,突破自我?|心理學著作《自卑與超越》給你密鑰
    你是否曾因自己某方面不如人,而感到自卑?你是否曾因別人擁有自己特別想要卻未能得到的東西,而心生嫉妒?沒關係,這很正常。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自卑,甚至嫉妒感。因為,我們總能發現自己身上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自卑感並不是壞事,因為我們「人類一切文明都是基於自卑感而發展起來的。」但是,也並非所有的自卑感都會讓我們贏得進步,它也有可能將我們指向失敗。
  • 《自卑與超越》:合作,才能讓人超越自卑,理解人生意義
    我們自卑的根源,皆由此來。謀生的職業,無法帶給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打拼了十幾年,都沒有辦法擁有自己的房子,無法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們自卑,自卑自己的無能。職場中害怕與他人相處,拒絕社交,寧願在網上每天看電影看電視劇,也不願出去結交新的朋友。
  • 《自卑與超越》:合作,才能讓人超越自卑,理解人生意義
    職場中害怕與他人相處,拒絕社交,寧願在網上每天看電影看電視劇,也不願出去結交新的朋友。我們自卑,自卑自己不會交流,如果說錯了,別人會笑話我們。面對愛情,單純地討好對方,特別害怕對方離開自己。有一些人因為自卑,變得毫無鬥志,鬱鬱寡歡;而另一些人,因為自卑,發憤圖強,提升了自信心,最終獲得成功。《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就是認為有自卑心理的人,應該積極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之中,在活動中與人合作,從而理解生活,超越自卑,尋求人生的意義。
  • 自卑與超越
    首先要弄清自卑的原因,自己身上的原因和外在的原因,要搞清楚,因為長相自卑,身高自卑,外在的原因就是父母離異自卑,家庭環境自卑,自卑的原因有太多種了。我從小自卑,可能是因為總是被罵,罵我又傻又笨,總是被欺負,學習成績不好,讓我變得很自卑,自己的性格又很內向,時而,我會懷疑人生,覺得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因此感到很自卑。
  • 如何克服自卑?如何實現超越?—《自卑與超越》有感
    發現好久都沒有更新了,因為最近是在考試月,需要很多的時間複習,今天讀了一本比較有意思的書叫做《自卑與超越》,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本心理學的書,大家都知道心理學的書在我們大眾眼中都是比較枯燥的,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卻有些特別。
  • 《自卑與超越》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走向輝煌人生,你需要有點自卑
    在我的慣性思維裡,認為自卑是一種負能量,直到阿德勒先生出版了《自卑與超越》,阿德勒在書中說到:「誰都不能替代你過你的人生,誰都不能幫你真正的解決問題,但是擁有了勇氣,我們就有了克服困難的活力,超越自卑的強大內心,任何時刻都能成為你人生的新開始。」
  • 《自卑與超越》:如何超越自卑實現生活的意義,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時至今日,《自卑與超越》已出版近90年,受到無處心理學愛好者的熱愛與追捧。 自卑情結是阿德勒心理學體系裡的一個核心概念。阿德勒通過本書告訴我們,「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超越自卑,你將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在這本書裡,阿德勒從分析人生的意義出發,從正確理解生活的層面層層剖析了自卑情結的根源以及如何超越自卑。 《自卑與超越》,是自卑情結的一面照妖鏡。
  • 《自卑與超越》:你之所以會自卑的5個原因
    安德烈·莫洛亞:&34;自卑感&34;《自卑與超越》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代表作,該書以自卑為線索,幫助我們了解生活的意義,以及原生家庭、學校、婚姻和社會對我們的影響。自卑是很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一些自卑感。
  • 自卑與超越-人物Mandarin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在正式採訪之前我都會了解被採訪者的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成員,生長年代,受過的教育,這些我們所經歷的塑造了我們的思想又同時表現在我們的行為舉止上。而「 自卑 」是個有趣的心理現象,我接觸過的大多數80後都有自卑情節,而每個人面對自卑時的處理方式又不同,在超越自卑重拾自信過程中我們所經歷的會塑造出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也就我們所說的關於人生意義的理解。這期將要帶你走進韓國學生Mandarin關於他的自卑與超越的故事。
  • 精選15篇《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並能夠克服自卑,超越自我,戰勝各種精神疾病,使人生光彩奪目。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後,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
  • 《自卑與超越》:掌握3個方法,讓你自信滿滿
    作為一位其貌不揚、身材矮小的家庭教師,在風度翩翩、極其富有的莊園主人羅切斯特面前,她沒有絲毫自卑、怯懦,她堅定地告訴對方:你以為,就因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沒有靈魂,也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
  • 心理學:自卑的出路在哪?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來告訴你答案
    在之後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對自卑情結給出了如下定義:「當一個問題發生時,人們對此問題無法適應或者無法解決,此時在自我的意識中也承認無能為力,那麼這時表現出的就是自卑情結。」因為綜合因素下產生的對比,從而萌生了自卑感,而為了超越這種自卑情緒,就需要為自身營造一種「優越感」的形式,進而達到最終的心理平衡。以上的心理過程,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補償機制,同時這也是人們心理上的一種防禦機制。
  • 《自卑與超越》:想要擺脫自卑,先要具備勇氣
    我想自卑的感覺每個人都體會過。而關於自卑,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可謂最有發言權了,他為此還寫了一本特別有名的著作《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告訴我們:想要克服自卑,我們需要運用正確的方式,否則會使自己的人生導向錯誤的方向。為什麼說阿德勒最有發言權呢?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特別自卑的人,從小患有軟骨病,身材矮小,和高大魁梧的哥哥比起來,阿德勒常常陷入自我否定中。
  • 自卑與超越:人之所以會失敗,重在自卑情結,缺乏合作能力是關鍵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人人都有自卑感。關於這一點,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中有深刻的論述: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這種現象我也有過,那時特別害怕上語文課,在困難面前特別自卑,不是去克服語言障礙,而是逃避和退縮,所以過去幾十年我的普通話一直不過關。看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後,我明白我內心有一種「自卑情結」。所謂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無所適從的表現。
  • 《自卑與超越》:別總感覺自己是一個廢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讀書的好處就是你總會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並且不會覺得無聊!也許是綠色的書皮太顯眼了《自卑與超越》進了我的口袋裡,36塊錢我覺得這樣的價錢拿來打發時間還是值得。《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來自奧地利,你很難想像到他是一位精神病學家。
  • 心理學大師名著《自卑與超越》:培養自卑的孩子,一味溺愛就夠了
    當你沾沾自喜地炫耀時,可能是自卑的;當你打敗所有人時,可能是自卑的;當你心生嫉妒,報復他人時,可能是自卑的;當你逃避現實,自我封閉時,可能是自卑的;自卑的人並不一定是柔順、內向而退縮,而是表現出不同的樣子。比如:媽媽帶著3個孩子去動物園看獅子,籠子裡的獅子對著孩子們大叫。
  • 《自卑與超越》:一個自卑的人必須要知道的四件事
    《自卑與超越》是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巔峰著作,阿德勒出生在維也納一個並不富裕的猶太家族,一生閱歷豐富,歷經磨難,幼年患上佝僂症,5歲又患上肺炎險些喪命,看上去又矮又醜,在同齡的兄弟中他經常感到自卑,但不幸的童年並未使他消沉,在很小的時候就下定決心做一名醫生,他決心「與死亡做鬥爭
  • 那些打不倒你的,必然會使你更加強大: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作者:瓊笛如果你是一個自卑的人,那麼我建議你一定要看看這本阿弗萊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他們在外人的眼中似乎已經擁有了光鮮亮麗又美好的生活,人生堪稱圓滿,可是在這樣的人心中,其實還是有著自卑的一面的。
  • 《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他的思想在著作如《自卑與超越》、《洞察人性》《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得以體現,深深影響了卡耐基、史蒂芬·柯維等人。所以,回到前面的問題,自卑感並非越多越好,一定程度的自卑可以促使你追求優越感而實現進步,但當自卑感太多自己無法解決時便會產生自卑情結,通過錯誤的方式去獲得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