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第一集就出現的徽州火腿,原來大有來頭!

2020-12-20 菠蘿芒果派

《風味人間》第一集就出現的徽州火腿,原來大有來頭

在《風味人間》中我們了解了西班牙的火腿,西班牙火腿成為了一道了世界名菜,因為不僅在製作上非常講究,在吃法上更加的有藝術感,事實上,西班牙就拿火腿當作一件工藝品在細細的品味,而在紀錄片的第一集中也出現了徽州的火腿,能成為整部紀錄片的開端,想必其中肯定有很多讓人想要探究的秘密吧,那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徽州火腿的「大有來頭」!

說起徽州,相信大家的心中一定有一個對於徽州古鎮的美好印象了,在歷史上,徽州出現了很多商人,就是所謂的「徽商」,而且徽州的建築非常有特點,都是用木頭造成了房子,在外形上白牆黑瓦,非常具有古典的氣質,所以在徽州這個傳統的地方,一定就有很多美味的美食了。

出現在《風味人間》中的徽州像極了一幅山水潑墨畫,在這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徽州,紀錄片切到了徽州的一個南屏村,南屏村的歷史非常悠久,據統計,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在規模上也是非常宏大的,相當於一個古村落了,所以在這裡生活的徽州人在美食上的追求,也是非常傳統的。

徽州的火腿在徽州的傳統美食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火腿的製作工藝上採用了比較簡單又很傳統的方法,首先將新鮮宰殺的豬,切下豬腿的那部分,然後在進行醃製,在醃製的過程上卻是非常講究技術的,在撒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鹽的用量,多一點會讓火腿在發酵的時候變的很鹹,鹽放少了,火腿就不容易發酵,所以在醃製火腿的時候,一般都是非常有經驗的人來完成。

一般火腿的醃製時間比較久,先要放進醃缸裡醃製一段時間,讓鹽巴完全地浸入到火腿中,這個時候再將火腿都拿出來,放在露天的地方,進行風吹日曬,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火腿吸收著冷暖變化,日月精華,最終在年底的時候,或者在開春的時候,就可以享用了。

徽州火腿有很多種做法,相比較西班牙火腿喜歡生吃的習慣,徽州人吃火腿還是喜歡烹飪一下,一般比較鍾情於熱菜,因為在他們看來,火腿烹飪過後會更加的美味,有的人就喜歡用最簡單的辦法烹飪火腿,比如放進熱鍋中清炒一下,就非常美味了,因為一般最美味的食材都是用著最簡單的辦法烹飪,這也是非常考察食物的原材料的,也有的人會更喜歡將火腿用來煲湯,新鮮的骨頭湯再加入一些火腿肉會讓湯頭的香味更加的濃鬱,還有的會直接在一些家常菜中加入一些火腿絲,這樣都是將火腿的美味發揮到了極致了。

最後,看完小編的介紹,大家對於徽州的火腿了解了多少呢?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想去嘗嘗呢?歡迎評論留言哦~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的火腿吃法沒說完,還有這樣的吃法
    近期最下飯的片莫過於《風味人間》了,陳曉卿作為《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的總導演,一出手就拿下豆瓣評分9.4,可以說是真·強勢回歸,把屏幕前無數個吃貨靈魂直接給看饞了。圖源:《風味人間》第一期除了介紹到我們大天朝的火腿,同時也介紹到了知名的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用長刀片成可透光的薄片,直接送入口中,用口中的溫度慢慢化開每一分滲入肌理的油脂鹹香,看著片子裡食客們享受的表情,也是讓人對其滋味浮想聯翩。
  • 揭秘:《風味人間》中的美食在哪裡拍的?
    陳曉卿再次「操刀」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首播近一周,片中雄膏+雌黃合璧的「禿黃油拌飯「在今天的熱搜榜上依舊熱度不減。10月28日,《風味人間》第一集一播出,就在豆瓣拿下了9.4分的高分評價。不同於以往聚焦中國視野,此次《風味人間》的腳步遍布六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在展現中國美味的同時,國外美食也依次亮相,各色美味的拍攝地更是把觀眾帶到了全球視角,僅播出的第一集《山海之間》就出現了13個國家或地區,誘人食物的拍攝地不僅收穫了屏幕前想大快朵頤的「饕餮」型粉絲,還收穫了一批想探索「詩和遠方」的旅遊型粉絲。
  • 《風味人間》太「狠」了!竟把杭州宋代名菜搬了出來,知道菜名的人...
    一部讓人垂涎三尺的下飯紀錄片  《風味人間》  昨天第三集了  小編餓著肚子咽著口水  心心念念盼著  杭州菜終於登場亮相  在南宋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了蟹釀橙的製作方法:選黃熟的大橙子截去頂,剜掉肉瓤,留少許液汁,將蟹肉放進裝滿,再將頂蓋上,放進盆裡用酒醋水蒸熟,再加醋、鹽拌食,有酒、菊、香橙、螃蟹的風味,食之「既香而鮮」。
  • 風味人間裡技藝最高超的西班牙火腿切片師,技藝能高超到何種程度
    最近由陳曉卿帶領《舌尖上的中國》的原始團隊打造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刷爆網絡,也給廣大的美食愛好者帶來了一場令人垂涎欲滴的視覺盛宴。在《風味人間》第一集的《山海之間》裡,分享了西班牙小鎮哈武戈的火腿,除了介紹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與眾不同的火腿製作工藝外,還介紹了西班牙人對於西班牙火腿與眾不同的享用方式。
  • 光影銳評|紀錄片《風味人間》的符號學解讀
    例如第一集那段華美如同探戈的火腿切片表演,充滿挑逗的肉慾,皖南農村孕育了一整年的火腿年菜,也在爐火的溫度中展現出屬於中華火腿的精粹。在第一集剛開始,就對準了浩渺的草原和新疆遊牧民族,給我們展開了一系列農牧的風情畫,哈薩克大盤羊肉、奶桶肉、馬肉馬腸等美食相繼出現。
  • 《風味人間》探索 中外美食的奇妙緣分
    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昨晚在浙江衛視和騰訊視頻正式開播。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暌違四年再度執導美食紀錄片,配上李立宏「色香味」俱全的解說、國際作曲家阿鯤意蘊萬千的配樂,熟悉的味道再次令觀眾口舌生津。
  • 《舌尖》導演陳曉卿新作《風味人間》將播出!洪雅瓦屋山冷筍入鏡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出新品了!這是他從央視紀錄頻道轉職騰訊視頻後,與團隊推出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該片共8集,每集50分鐘,將於10月28日起,每周日21點15分,在騰訊視頻首播。
  • 《風味人間》開播,美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沉寂了好幾年的陳曉卿終於在昨日回歸,由他總導演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集開播。一個晚上的時間,單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就達到1.4億,可想而知「陳曉卿」這三個字在美食界的影響力。當然,這個數據背後也透露出當下的中國人對於美食究竟有多麼喜愛。
  • 風味人間:沒麵包就沒朋友的法國人最喜歡的麵包,第一位果然是它
    最近大家最新的下飯綜藝應該少不了《風味人間》的身影《風味人間》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的孿生姐妹(同一製作組)從第一集就喜提「絕對不能在大晚上點開的綜藝」>在第一集介紹了西班牙國寶「伊比亞火腿」後第二集,法國人一天都不能少了的它的「法棍」也友情出鏡了:在第二集中,講到小麥在不同國家的食物裡是如何被發揮到淋漓盡致小麥向西傳入歐洲後,法國人對其的應用可謂爐火純青法國可以說是麵包大國
  • 徽州火腿:珍饈美味香四方 傳統烹製技藝待傳承
    "火腿"一詞,因其肉質嫣紅似火而得名。最早出現"火腿"二字的,是北宋蘇東坡在他寫的《格物粗談·飲食》明確記載了火腿做法:"火腿用豬胰二個同煮,油盡去。藏火腿於谷內,數十年不油, 一雲谷糠。"據考證,火腿加工始於唐,盛於宋,經過無數次的改良和創新,才演變成為現在這樣徽州火腿。古徽州績溪胡氏宗祠的隔門腰花板上還雕刻有百姓雙手舉火腿的勞軍圖。而且自古就有"金華火腿在東陽,東陽火腿在徽州"的老話。浙江金華一帶位於徽州的邊緣,是徽商首先到達的地方。唐朝詩人李白在金華就留下了這樣的詩句:"聞說金華渡,東連五百灘。他年一攜手,搖槳入新安。"
  • 《風味人間》一個秘訣做好醃火腿,風味絕佳,金庸生前最愛
    《風味人間》中介紹了一個做好醃火腿的秘訣,可以讓火腿的風味絕佳,非常出眾。金庸先生生前就特別喜愛這種火腿。《風味人間》中說了很多火腿的做法和吃法,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火腿之所以能成為美食紀錄片的常客,主要是因為火腿承載了人類的歷史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因為過去沒有電沒有冰箱,把肉類醃製起來是一種很好的儲存方法。這次《風味人間》講到了火腿在醃製過程中使用的一個訣竅,能讓火腿風味絕佳。最早醃製火腿的時期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時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火腿並遠銷海外了。
  • 吃貨最愛的《風味人間》火了,紀錄片收割流量的時代到了?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舌尖》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帶著「舌尖上的世界」——《風味人間》回到了大家的視野。《風味人間》開播後口碑流量雙豐收,在騰訊視頻上線一天多播放量就已經達到了1.9億次,豆瓣評分高達9.4分。
  • 世界上最好吃的三大火腿,中國就上榜兩個,個個都是人間美味
    一道好菜需要上等的食材,但是有了上等的食材還需要有一流的烹飪方法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美食。記得前段時間追綜藝《中餐廳》的時候看到趙薇店長就拿了一個非常大的火腿,深受外國人的喜歡。最近更是播出了新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在第一集就詳細介紹了國外西班牙的火腿和我們國內的火腿。
  • 網友:這才第一集……
    有網友說「《風味人間》最饞人的地方,就在這些細緻入微的細節裡。」而高清航拍畫面裡,更有壯麗的自然風光。《風味人間》一開篇:羊群大遷徙,有網友說:「差點以為自己來到了《動物世界》」。專注風味,高於風味美食背後,是辛勤的人《風味人間》裡,有各地美食,同樣也有許多「人的故事」。在《風味人間》第一集,很多人都被片尾的「鏢魚少年」感動。
  • 徽州一品鍋的做法是把各種菜品怎麼樣 螞蟻莊園一品鍋答案12.23...
    徽菜十大代表菜徽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是具有風味特色的地方菜系,又稱"徽幫"、"徽州風味";徽菜代表菜有哪些?1、臭鱖魚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是一道徽州傳統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所謂醃鮮,在徽州本地土話中有臭的意思。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俗名臭鱖魚。製法獨特,食而得異香。
  • 深度剖析《風味人間》背後的美食科學,告訴你減脂適合吃哪款
    ,大家熟悉的《舌尖》第一二部的導演陳曉卿,匠心獨運的他時隔四年又來啦!僅僅播出一集,豆瓣上就已經有了9.4分的高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六七級的大風浪中,驚濤駭浪,父子二人出海三天,才得到一條旗魚。我們可以看到深山老林中,依舊難覓冷箭竹筍的蹤影。
  • 《風味人間》:不同於以往的美食紀錄片,它有更廣闊的視野
    《風味人間》:不同於以往的美食紀錄片,它有更廣闊的視野陳曉卿導演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自開播之後,吸粉無數。老觀眾們不免拿《風味人間》和陳曉卿導演之前的《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紀錄片來做比較,或者直接將其看作是《舌尖》的繼續。
  • 《風味人間2》的文案,看餓了!
    在這一季的《風味人間》中 ,通過八個主題,八類食材,八種故事,解析了八樣人生,且每一集的主題充滿了江湖氣息:「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顆粒蒼穹傳」「雞肉風情說」「根莖春秋志」「香腸萬象集」。
  • 《風味人間》點擊量破6億 "風味"與"舌尖"為何出眾
    我會特別實在地告訴他,從我2011年開始做『舌尖』到今天,我從來不會告訴別人什麼東西最好吃,我只會告訴大家現在吃到的恰恰就是好吃的,告訴大家一日三餐背後有多麼不容易。」日前,在騰訊媒體研究院聯合中國傳媒大學打造的IP課上,陳曉卿總結《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成功經驗時說。  拍前先查人們愛吃啥  在吃上找到觀眾相信的內容之前,必須先確定觀眾是誰。
  • 《風味人間》第二季畫面滿分,文本不及格,但是果斷還是要看!
    等待一年多的《風味人間》第二季本周終於出現在了廣大吃貨的面前。自從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上映以來,導演陳曉卿便和美食二字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風味人間》可以算是對《舌尖上的中國》的一種延續,同時也彌補了陳導無法拍攝《舌尖3》的一種遺憾(豆瓣3.8分,沒什麼可惜的)。不過從《舌尖1》到《風味人間》第二季,陳導這段美食之旅,也走走停停了4季,能不能拍出美食的新意,走進新天地,這也讓我這個美食迷一陣擔心。從《風味人間》第二季第一集來看,我的擔心看來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