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小時候會被說沒禮貌,長大後也沒出息

2020-12-23 寬哥撩育

在中國,素有"民以食為天"之說,吃飯不僅是個人日常生活的必要活動,也是各類商務合作的常見活動方式。

一個人的飯桌禮儀能夠直接地表現出個人的品行和素質。

因此,不少老闆都很喜歡和客戶一起吃飯,從吃飯的過程中看出一個人是否靠譜。

從小沒有飯桌禮儀的小孩,容易讓人覺得沒有禮貌,走出社會容易遭人嫌棄,最終一事無成,毫無出息。

孩子在婚宴上獨食,家長大吵大鬧,差點打起來

最近一則婚宴上因孩子獨食而吵起來的視頻吸引大量網友的眼球。

小城(化名)和小美(化名)終於結束五年愛情長跑,步入婚姻殿堂。

可是,新婚餐宴本來是全家人齊聚一堂的歡喜時刻,不料卻吵成一鍋粥。

婚宴上,有一張桌子是專門給有孩子的家庭準備的。宇宇和海海是全桌上年齡相仿的小孩。

一開始,每上一道菜,宇宇就會大喊"我要吃"宇宇媽媽就會理所當然地將菜品端到兒子宇宇面前,讓宇宇先夾走一部分。

長輩都還沒有開始動菜,孩子就先動手了,宇宇媽媽這一行為引得全桌人側目

終於,服務員端來一盤鮑魚。宇媽還是不以為然地招呼著服務員將鮑魚放在宇宇面前,讓宇宇扒走一大半的鮑魚。

要知道,婚宴上的鮑魚數量可是有限的,剛好每人一個。

看到鮑魚被宇宇獨佔,海海特別委屈,小眼睛馬上掉眼淚,哇的一下就哭出來。

海海媽媽再也忍不住了,操起嗓子喊到:"就你家小孩金貴在場的長輩都沒動筷,你家小孩就吃上了,還獨食,母子都沒禮貌。"

此時,宇宇媽媽不但沒有紅臉羞愧,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大人少吃一點有什麼問題呢?和孩子搶什麼食。

海海比宇宇大,要讓著弟弟。"宇宇媽媽這一回答,讓桌子上的所有人都受不了,沒等到海海媽媽反駁,其他親戚就開始抗議了。

親戚們互相吵鬧的場景驚動了在場其他好友,他們用手機錄下全過程,並上傳到網絡。

網友紛紛留言,"飯桌上沒禮貌的小孩,長大後也沒出息。"

飯桌上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小時候會被說沒禮貌,出社會容易吃大虧

1、挑挑揀揀

大部分小孩小時候都挑食,但是挑食的小孩不一定就是不禮貌。

但是,如果一個小孩在就餐時挑挑揀揀,隨便翻動菜品,就極其沒有禮貌。

挑揀食物的行為會讓其他人覺得菜被別人的筷子動過,不是很衛生。

即使表面上波瀾不驚,內心卻已經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厭惡感。

建議家長發現孩子挑揀食物的習慣,立馬勸誡和糾正,千萬不要縱容。

一旦孩子形成習慣,長大後就會無意識地挑揀,給人一種不尊重其他人的感受,這對其社會性發展不利。

2、吃飯時大吵大鬧

古人云"食不言,寢不語。"

在飯桌上大吵大鬧的行為,會打擾他人正常的飲食節奏,也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本身還小,大吵大鬧很正常,進而縱容。

這樣的做法極為不科學,在吃飯時不顧場合大哭大鬧,長期形成習慣,也容易形成刁蠻任性的不良的品格。

一個過分任性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囂張跋扈,難以得到他人的賞識和提拔。

因此,家長千萬不能縱容孩子吵鬧,而應當引導孩子控制自身情緒

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灌輸良好的情緒管理方法,進行引發孩發自內心地管理控制不良情緒。

3、瘋狂獨食

有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就會不由自主地狂吃,把其他人的份量都吃了,也根本沒有想過分享給餐桌上的其他人。

這樣的用餐行為,會讓人覺得孩子很自私。有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喜歡吃獨食是正常現象,不需要糾正。

大錯特錯,孩子從小就喜歡吃獨食,長大後容易在吃飯時無意中忽略其他朋友的存在

忽略他人,不尊重他人都是社交中的大忌。在飯桌上,大家都懂得互相分享,以增進感情。

一個控制不住自己、大量獨食的孩子,不符合飯桌禮儀,難以獲得大家的喜愛。

因此,家長看到孩子在飯桌上吃獨食時,千萬不能縱容。應當引導孩子分享食物,養成樂於分享的好習慣。

一開始時,孩子可能很不喜歡分享,此時媽媽們可以多多樹立榜樣。

多和寶寶互相分享,讓他們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進而激勵他們擺脫吃獨食的不良習慣。

相關焦點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就被人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
  • 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的孩子,小時候遭人嫌棄,長大後也多半沒出息
    從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層次和教養,這句話你們認同嗎?前幾天和同事一起吃飯,因為當時是周末,孩子也在家,所以她就把孩子也帶來了。因為人也不少,所以點的菜也比較多,足夠大家吃。讓人沒想到的是,菜一上來,她就把菜放到她孩子跟前。她家孩子因為年齡小,筷子也使不好,所以到最後,就成了用手抓。同事不好意思地說:不好意思哈,孩子年齡小。可雖然說著不好意思,卻沒有一點要制止孩子行為的意思。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孩子聰不聰明,其實在他們小時候就能看出端倪,只不過家長沒有抓住機會而已,北大退休老教授曾經說過: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 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從飯桌的表現就能看出,這3種孩子難成大器
    身為父母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但每位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會不同。其實要看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從飯桌上就可以體現出來。上周末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家的孩子陶陶十分的活潑,十分討人喜歡,便和他玩兒了一會兒。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中國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有成就。不過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那是二十年後的事,現在誰也不知道。但是這也不一定,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一些性格特徵就能知道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我國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出息 不過也總有很多人質疑,孩子有沒有出息,還要20幾年後次啊能知道,現在教育孩子能說明什麼?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卻不以為然
    我國的餐飲禮儀更是歷史悠久,在餐桌上共聚一堂是人們社交生活上的重要一部分,亦是體現了個人素質修養的關鍵地方,人們常說孩子的行為,是一面家庭教養的照妖鏡,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孩子餐桌上的禮儀。與素質高的人進餐是一種享受,可餐桌上出現了某些不雅行為便使人大倒胃口,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在餐桌上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只是不懂事的表現,並不重視,甚至希望得到旁人的諒解,使孩子更加無度放縱。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寶媽懷胎十月才將孩子生下來,孩子的每個舉動都會牽連父母的心,尤其是在孩子智力發育上,家長們會特別關注,那麼,我們如何去判斷孩子大腦是否聰明呢? 家長們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智商更多,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看出,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
  • 吃飯的時候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會惹人討厭,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麗麗這種父母,只在乎孩子的感受。但是不會給孩子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在外面的表現,包括餐桌上的禮儀,都暗示著一個家庭的教養和父母的教育問題。吃飯時有這3種「壞毛病」的孩子,小時候招人嫌棄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餐桌上有這3種表現,希望你的娃沒有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民以食為天」,吃飯對人非常重要,在中國很多事情都是在飯桌上解決的,如生意、相親都是在飯桌上定結果的,可以說飯桌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具有教養的地方,而許多家長在意的更多的是孩子吃的東西是否營養,從而忽視了孩子吃飯時的舉動是否有教養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有一次,奶奶帶著明明去村裡吃喜宴,明明的吃相讓很多在場的人都嫌棄,一開始明明就自顧自地大快朵頤,接著,他居然和一個小男孩因為爭搶一個雞腿吵架,兩個人絲毫不讓對方。不料接下來明明往雞腿上吐了吐口水,得意地說:「現在雞腿上門有我的口水,就是我的」。奶奶看後居然說:「都是孩子們鬥氣,沒關係大家繼續吃。」
  • 哈佛大學發現: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哈佛大學教授曾經為孩子做過一項研究,最終得出驚人的結論: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會讓孩子逐漸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而很多父母還認為孩子這是「聰明」的表現,也不沒有及時的去糾正孩子的行為,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一般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注意
    其實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反而她寓意的非常深刻。孩子從小的行為就能看出一個孩子的教養和素質。特別是在餐桌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數值水平。老一輩人常說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話足可以說明一個人吃飯的表現有多重要,尤其是吃飯時有許多禮儀,我們都更加需要尊重,不能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能讓孩子無所顧忌,吃飯完全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教養深淺,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注重孩子的餐桌禮儀。
  • 孩子吃飯如果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要及時糾正
    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中的意思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特徵,你就能看出他未來的素質和教養,尤其是在餐桌上,這是最能體現一個人教養的地方。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從這句話我們就能看出飯桌上的表現有多重要
  • 孩子長大後孝不孝順,飯桌上就能夠看出來,有3種表現的娃很孝順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反哺之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孝順的特質。其實就像我國的古話所說的「三歲看老」,孩子將來是不是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其實從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就能窺探一二了。
  • 當寶寶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家長要及時引導
    文/甜心奶爸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從小就關注的問題,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長大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這就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而在一個孩子所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看孩子的家教,一個家教好的孩子,長大後也發展的也不會太差,而餐桌上就是體現孩子家教的重要場合
  • 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從他吃飯這3種表現就能看出,網友:真準
    文丨宇哥的育兒經人們常說,要想了解一個人就觀察他的生活細節,有道是細節決定成敗嘛。例如吃飯,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從飯桌上的表現就可以很好的判斷出這個人的品行與素質。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從他吃飯這3種表現就能看出,網友:真準
  • 這3種孩子是「假聰明」,小時候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經常聽到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看著挺聰明的呀,怎麼學習/工作的時候反倒處處不順呢?現在的孩子大多都很聰明,像那種老人說的「人精」不在少數,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聰明都是真聰明,有些孩子其實是「假聰明」,小時候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李玫瑾教授經過長期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同時李玫瑾教授所傳達的育兒觀念正是如今父母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如果你家孩子有,那就偷著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