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錯誤,在於錯把雞血當勵志,其實激勵員工只需要一個數字

2020-12-11 職男小凡

在文章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有趣的實驗:

有一家人氣很旺的壽司店,他們準備在4個月的時間裡,為900名老客戶,打造一個忠誠度獎勵計劃。

這個計劃是這樣的:

只要在午餐期間,來店消費十次,就可獲贈一次免費的午餐。

其中有一半的顧客,收到的是一張空白卡片,每吃一次午飯,店家就會在卡片上印一個章,印滿十個就可以獲得免費的機會,這一組我們稱之為A組。

另一半的顧客,收到的是一張印有是個章的卡片,每吃一次午餐,就會用打孔機打掉一個章,等十個章全被打掉,同樣會獲得一頓免費的午餐,這一組我們稱之為B組。

如果帶朋友或者同事來吃,還會加蓋一枚印章(打掉一枚印章),以此來鼓勵顧客用餐。

那麼我們現在來猜一猜,4個月過後,哪個小組的計劃完成度更高呢?

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根據長時間的觀察,研究人員發現了這樣的結論:

如果顧客初期取得的進展較小,那麼A組的計劃完成度就相對更高;但是如果顧客初期取得的進展很快,那麼情況剛好想法,B組的完成度則更高一些。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是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被更小的數字吸引,當注意力聚焦到小數字上的時候,人們想要完成目標的積極性就更高。

而且不管這個數字是已經取得的進展,還是剩下的任務。

所以,初期發展比較慢的顧客,他們的心理特徵是:通往免費午餐的路,已經走完了30%;

而初期發展比較快的顧客,他們的心理活動則是:通往免費午餐的路,只剩下30%。於是才有了上述中,那個讓人驚訝的實驗結果。

這個故事並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在《細節》一書中提到的,這個實驗叫做「小數字猜想」,它的含義非常清楚,那就是:

無論是想提升顧客忠誠度,還是激勵他人完成任務,在早期的時候,應該盯著已完成的「小數字」上,而到了後期,則是要鎖定在未完成的「小數字」上。順便說一句,這篇文章讀到這裡,你已經讀完40%了。

如果我們這種思維應用到職場中,你就會發現,激勵員工完成目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樣的。

通常,團隊的領導者們都會這樣問下屬:你這個月的業績還差多少沒有完成啊?

下屬回答說,我還差70%沒完成,大概30萬左右。

領導者一聽,說這哪能行,趕快加把勁兒,勤奮一點,把任務完成。

下屬也頻頻點頭,說自己一定努力,把目標完成。可是實際上呢,該完不成還是完不成,反而因為繁重的工作壓力,導致焦慮,讓業績更慘澹。

而如果領導者換一種說法,效果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還是這位領導,他問自己的下屬,這個月的目標完成多少了啊?

下屬會回答,已經完成30%了。領導又接著說,不錯啊小夥子,剛一個多禮拜的時間就完成這麼多了,努努力,朝50%衝擊。

這時候下屬的內心是什麼感受呢?肯定是要比面對70%的業績壓力要好很多吧。

實際上當領導者想要激勵員工,讓他們積極實現業績和績效目標時,應該針對已經取得的成績給出反饋,藉此來保持最初的衝勁兒。

因為在開始執行任務的早期,盯著小數字,能夠喚起人們想要高效做事的欲望,這種正向的反饋,可以刺激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借著這個勢頭繼續猛衝。

那這樣只盯著完成部分的的激勵方法,可以持續的應用下去嗎?

反過來我們再看一個場景,這個月馬上要結束了,領導問下屬,這個月的業績完成多少了啊?

這個下屬高興的回答,已經完成80%啦!

領導說,不錯,表現的非常好,保持住勢頭,爭取完成百分之百。

你知道嗎?領導一旦說出這樣的話,員工反而很難保持住勢頭,莫名其妙的就鬆懈下來了,因為他已經完成80%了,再盯著過去這些完成部分的話,很可能會回頭「欣賞」自己的業績,積極性容易大打折扣。

相反,如果把「你已經完成了80%」替換成「你離完成只有20%」,員工才能保持好勢頭,繼續努力,完成剩下的20%。

事實上,當進程過半之後,我們只需要把這個激勵方法做一個小小的調整,把反饋聚焦到尚未完成的小數字上,人們想要完成任務的積極性,才能再上一個臺階。

讀到這裡,這篇文章你只剩15%就讀完了,剩下的這15%,我想繼續延伸這個「小數字猜想」的作用,把它應用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上來。

我來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

上個月的時候,我給自己的定的目標是拿到15篇「青雲計劃」獎勵,因為我白天有工作,所以只能在晚上的時間來寫文章,然而第二天再進一步完善,進而發布。

一進入4月,我就開始了瘋狂的輸出模式,5天的時間連中4篇,積極性非常高。

到了4月中旬的時候,我完成了10篇,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想要再完成5篇,應該是有很大希望的。

然而,正因為我只盯著完成的10篇內容,內心不自覺的產生了鬆懈,接下來的一周,我只更了三篇文章,然而一篇都沒有獲獎。

這時候我才把目標,轉向了剩餘未完成的5篇,結果再次開啟瘋狂輸出模式,完成了月初定下的目標。

有小夥伴可能會說,這也叫自我激勵?分明就是自己騙自己嘛。

說的沒錯,這就是「自己騙自己」,但幸運的是,我們的大腦是可以被欺騙的,你去問一個胖子,是吃兩個漢堡舒服,還是跑步半小時舒服?

他肯定會回答你,吃漢堡舒服,因為愛吃這是人的本能嘛,可是如果你對他說減肥之後,你能有三次和女神約會的機會,那麼你是跑步呢,還是吃漢堡呢?

這他沒準就去跑步減肥了,說白了,很多激勵方法我們都明白,但你不騙一下自己,就是沒辦法行動,說白了,有時候,人也要學會和自己玩一玩心眼兒。

好了,文章讀到這裡你已經讀完100%了,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讀完了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呢?在文章中,我只設立了兩處小數字的引導,如果你把這種方法放在激勵自己閱讀上,是不是一樣適用呢?

今天介紹的「小數字猜想」激勵法,希望能夠給你帶去更多的思考和應用。

相關焦點

  • 管理者8大錯誤 逼走好員工
    留住好員工看似困難,實則非然,因為管理者犯下的大多數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但一旦管理者犯下了錯,最出色的員工往往最先離職,因為他們擁有最多選擇。If you can't keep your best employees engaged, you can't keep your best employees.
  • 管理者必知:非物質激勵的二十一種武器
    比如穩態發展企業就不適合半年度做績效大排名,每次淘汰5%的激進方式,這種做法,只會讓員工「惶惶不可終日」,反而失去了繼續做好工作的動力。  5、新陳代謝:內部動能轉換也會帶來動力  生命的意義在於進化,企業作為一個生命組織,能量會從高能區域向低能區域蔓延,這個過程就會產生動能。但在熵的理論中,能量最後都會歸於死寂,最後失去生命特徵。
  • 員工流失率高,中層管理者有90%的責任!如何培養管理者責權意識
    所以當我們理解這一點以後就知道,其實在組織管理當中,中層管理是一個關鍵的核心環節,帶組織、帶管理、帶團隊的核心重點,來自於核心的中層管理隊伍,這是管理的關鍵點。一個優秀的上級管理者其實就像催化劑,它不是內因但它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量。
  • 大將無能,累死三軍,員工無能,錯在領導!謹記帶領團隊的六大錯誤!
    作為一個領導,你發現你的員工的能力不行,你的員工總是做不出結果,你千萬不要先怨你的員工啊,而是先追究自己的責任。 請你記住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大將無能就會累死三軍,而員工無能,錯在領導。如果說一個領導個人能力不行,領導不能夠帶好員工,你的員工最後的績效是由你自己的能力水平所決定的。
  • 千千萬萬的管理者陷入這十大誤區還不自知!
    七、重對錯,輕動作 在解決問題時,重視原因和責任分析並沒有錯,但關鍵在於如何能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重對錯,輕動作的誤區在於: 1.只說不做。過於注重對錯,使得過度強調方案和方法是否完善,阻礙了行動,從而阻礙了問題的有效解決。
  • 如何激勵員工,而不給管理挖坑?
    最好的激勵方式,其實就只有一點,那就是真切地重視員工。作者:蔡不蔡來源:世界經理人(ID:CEC_GLOBALSOURCES)我是個不打遊戲的人,但是最近聽到一個案例也感覺非常難忘。第2種是權力需要,其實質在「影響力」。他們喜歡發號施令,喜歡有競爭性和體現權利地位的場合,享受權利帶給他們的快樂。第3種是親和需要,對建立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有需要。他們渴望友誼,比起競爭更喜歡合作,對人際關係更加敏感,對失去親密關係表現出恐懼,會對衝突表現迴避。在真實的工作環境裡,員工是這三種的結合體,只是比重不同,而究竟哪一種是最重要的需求,是需要管理者去挖掘的。
  • 激勵計劃要簡單易行,形成有效的激勵系統,讓員工保持工作效率
    激勵計劃要簡單易行建立一個激勵計劃,是對員工進行激勵行動的前奏。對於擬訂計劃的人來說,計劃是一件工作成果,是一項作品,它擬訂得好壞直接會受到每個員工的審視與評價,一個看上去十全十美但無法實行的計劃就像是畫在牆上的餅,好看但沒有辦法吃。那麼要制訂一個既易實行、效果又好的激勵計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 《有效激勵員工的70個場景案例》兩種激勵,提高下屬工作積極性
    比如,達成全年目標、階段性目標後,一年一個臺階,三年一個翻翻等等,也是有助於激勵員工積極工作的有效手段,這樣設計可以讓員工看到通過努力,預期薪資水平等。三、需要注意的一個關鍵環節既然要進行發放,就儘量不要拖延,本應該屬於員工拿到的錢,無限期拖延,只能適得其反,哪怕最終到手都無法改善。及時的發放獎金比拖延發放具有更好的激勵效果。
  • 員工激勵的四大原則
    1、因人而異 針對員工的需求量身定製激勵措施,要求管理者提供的獎勵必須對 員工具有意義,否則效果不大。每位員工能被激勵的方式不同,管理者應該模仿自助餐的做法,提供多元激勵,供員工選擇。所以,在管理實踐中,管理者要努力避免激勵「大鍋飯」 的做法,只有發現下屬的優先需求,設計個性化的激勵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激勵資源,並達到激勵效果的最大化。
  • 管理者的七大禁忌!
    每個人都喜歡獎賞,管理者需要和他的員工確認他們需要什麼,對某些來說也許是升職加薪,而對另外的人可能就是公開場合的認同和讚許了。如果你能夠做到這點,他們會更加賣力的工作。 2、管理者不兌現承諾 做出承諾將管理者放在了兌現承諾和引起離職的分界線上。
  • 從員工思維轉變成管理者思維,你只需要做到五件事
    文┃尚德管理順予楊山豐最近比較煩,自己被獵頭挖到這家公司當了部門經理,卻總是把工作做得一團糟,感覺總也理不清頭緒,真不如以前的公司只做自己的工作來得自如,楊山豐這才覺得管理員工是這麼麻煩的。其實管理本沒有那麼的難,你當了管理者,就不能再用員工的心態來處理工作,你必須站到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當下的工作。其實當一個管理者,自然有許多的做法。這裡我來介紹一下,怎麼樣才能做好管理。
  • 【高層管理者必備乾貨】從企業招聘看員工忠誠度
    但是,當團隊中的這個主心骨對公司產生了負面的想法或者是想要離開公司,那麼局勢就會不可控,高層管理者將會面臨失去整個團隊的風險。那麼如何規避這種風險呢?首先我們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是初級管理者的錯麼?並不是,因為員工的喜好和習慣,是沒辦法做硬性要求的,這樣的做法也不符合實際。而我們的目的是在於讓員工忠於公司,而不是忠於他的直接上級。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不能準確進行角色定位 管理者在工作中對出現的問題不能正確地理解和看待,對上對下都有抱怨,不願意承擔責任,缺乏正確的管理意識與觀念 管理者執行力嚴重缺乏,領導的意圖總是貫徹不到位或者沒有及時落實 領導能力缺乏,影響力不夠,不能有效領導員工,不善於激勵員工和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 製造業的管理者,最怕的是「處罰」大於預防
    任何管理的激勵與處罰都存在一個度的問題,都應該在適當的時機引入,並且有目標有計劃的來引導制度的實施。如果是為了解決管理中的某些問題,就應該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組織一個改善活動月,明確任務和目標。比如這個月的主題是減少浪費,首先要識別現在有哪些方面的浪費,然後具體進行改善,如果在下個月仍然存在這方面的浪費則要重罰。
  • 幫助員工獲得成就感,是最好的激勵
    一我很重要,組織需要我我們都知道激勵員工短期靠分錢,長期靠股權和文化。但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會發現如果員工在組織中無法獲得成就感,他也很難被激勵,甚至無法在一個組織內活下去。彼得·德魯克也在管理的三大任務中提出:讓工作富有成效,讓員工具有成就感,給我們很多啟發和思考。
  • 房產中介管理者的「四種思維」
    如果說房產中介是果園,那麼管理者就是果園的維護員。管理者需要時刻關注果樹的長勢,夏天如何防蟲,冬天怎樣防寒都是管理者要考慮的事情。身為管理者,管理的不只是人,過度簡化管理,錯以為只要管理好人就可以了,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具備不一樣的管理思維。
  • 管理者做到這三件事,員工就能高歌猛進
    這裡與大家分享「聯結型管理者工具包」中的「問題根源分析測評」,你可以利用這些反思性問題來評估員工問題的潛在根源,並確保你不會做出任何錯誤假設。進行根源分析的管理者工具包知識目標:評估員工是否缺少完成工作所需的關鍵信息。●  你已經掌握了勝任當前職位所需的所有信息和資源了嗎?
  • 管理者必讀12篇:9大原則,7個步驟設定有效激勵員工的企業目標
    管理者經常發現這樣的問題。員工在工作時間經常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比如聊天、看手機、看雜誌等。員工如此固執和工作不順利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動力。沒有目標和動力,員工會養成懶惰和拖延的習慣。它會像一個雪球。持續的時間越長,問題就越大,解決起來就越困難。員工的工作效率只會繼續下降。
  • 企業管理者如何讓員工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
    企業的發展需要員工的支持。管理者應懂得,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對企業生存發展產生巨大的作用。管理者就是要將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這種或隱或現的目標挖掘出來,並協助他們制定詳細的實施步驟,在隨後的工作中引導和幫助他們努力實現目標。 當每個人的目標強烈和迫切地需要實現時,他們就對企業的發展產生熱切的關注,對工作產生強大的責任感,平時不用別人監督就能自覺地把工作搞好。這種目標激勵會產生強大的效果。
  • 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
    管理最重要的還是人,要從尊重人開始,給員工足夠的尊嚴,儘可能的滿足員工的需求,儘可能地給員工機會,一定可以凝聚人心,讓他們樂意為公司工作,在公司盛行人文主義一定是沒有錯的,但是也需要適當的給員工一些壓力,讓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到底應該給他們多大的權力又給他們多大的限制。如果公司強調利益最大化,一定會給員工造成一定的損失,可能造成員工流失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