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勵員工的70個場景案例》兩種激勵,提高下屬工作積極性

2020-12-13 九乙大叔

引言:管理者的職能很多,管理下屬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技能。記得大學時記得現代管理學老師的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管理是藝術,課堂上,只能教授你們方法,但教不了你們藝術,需要你們自己消化,變為自己的管理藝術。」

在自己做到管理崗位時才發現,想做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激勵下屬使團隊有凝聚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相當的關鍵。優秀的管理者能夠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工作將很好開展,團隊的「戰鬥力」也會很強。

由任康磊老師所著的《有效激勵員工的70個場景案例》一書中,每個知識點都以問題場景、實用工具、應用解析三個部分進行了解讀,通俗易懂。書中包括了:預期的價值、實現的概率以及可用的資源三大板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物質激勵,掌握方法才能有效激勵

物質激勵是其他激勵方式基礎,物質激勵可以給下屬帶來「安全感」,如果沒有物質激勵,其他的激勵方式無法有效起到激勵的作用。

一、固定工資設計,主要是為了下屬「安全感」

固定工資能給員工帶來「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對公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是員工物質激勵的基礎,必須要有;另一方面,它會給員工創造一片「舒適區」。在這片「舒適區」內,員工比比做出貢獻性的行動也可以獲得物質結果。

1、固定工資是員「安全感」的來源,為了使員工的「安全感」更有保證就需要遵循四個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公平性是相對公平,而非絕對意義上的「平均主義」,要根據員工的能力、貢獻大小、業績高低來設計,要使員工心理上產生平等感、認同感、滿意感。

絕對的平均,會為部分員工營造出「舒適區」,無法起到激勵的作用。就會變成了「大鍋飯」,公司不僅付出成本,而且也無法激勵員工。所以,公平性是相對意義上的公平。

②競爭性原則。

競爭性是為了避免公司優秀員工流失,而且可以吸引外部人才流入。人才競爭也是在競爭中的重要內容。低於同行業的薪資水平,容易流失關鍵人才,但不是一味地提高,而是設定各項獎勵機制以滿足薪資水有競爭力。

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同行業的人經常問:你們每月能有多少啊?當自己的收入超越同行業時,會很滿足,跟自豪,而低於同行業時,心情自然不爽。對於優秀的人才來講,很可能會出現跳槽的現象。

③經濟性原則。

公司在設計薪資水平是要充分考慮到經營情況,財務承受力等方面。用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效果,用更科學的方式,激勵員工創造更大的價值。

公司不怕多發薪水,創造越多的價值,發的獎勵越多,水漲船高一個道理。

④戰略性原則。

除了兼顧公平、競爭、經濟原則外,還要綜合考慮公司的戰略,在設計固定工資時,要考慮長遠的發展。

比如,達成全年目標、階段性目標後,一年一個臺階,三年一個翻翻等等,也是有助於激勵員工積極工作的有效手段,這樣設計可以讓員工看到通過努力,預期薪資水平等。

二、津貼獎勵設計,使員工積極調整自己的行為

很多公司會忽略津貼的重要性,認為員工到手的收入不變設置津貼屬於多此一舉,其實不然。津貼的設計是為了激勵員工刻意調整自己行為的一種激勵手段。

崗位津貼的設計應該注意三個要素注意三個要素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勵手段,而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崗位津貼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員工改善自己的行為,而不是為了提高員工收入而提高津貼。

①明確條件範圍。

明確不同崗位、不同貢獻、不同技能以及工作時長的崗位津貼,儘量獲得大多數員工的認同與滿意,同時兼顧公司的戰略方向。

②明確發放標準

達到某條件時、發放數量、方式等,有標準可以相對有效避免濫發、濫用的情況。津貼是公司為激勵員工的方式,而不是某些管理獲取私利、維繫關係的工具。所以,明確各項發放標準就尤為重要。

③明確發放方式。

明確以錢或者是以物的形式方法,發放時間的確定,隨工資一起發放,還是按照季度發放,有特殊津貼的單獨發放等,一定要事前明確,避免因發放方式產生隔閡,不僅沒起到激勵的作用,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所以,明確發放方式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津貼根據公司發展的客觀情況進行設置,大致可以分為五類津貼。①年功性津貼。

為了鼓勵員工的忠誠度和穩定性設置的津貼,在同一崗位上工作隨著年限的增加,津貼有所增加。畢竟在同一崗位工作年限較長的員工,更為熟練,業務更精。比如,工齡津貼、崗位年限津貼等。

②區域性津貼。

由於城市不同,或者工作環境不同,設置的津貼。相同的工資,誰都願意在更為舒適的環境中工作。偏遠,環境較差的工作適當給予一定的津貼,可以達到有效激勵的效果。

③技術性津貼。

為了更好激勵員工提高某項技術等級或取得技術成果等,為能達到條件的員工特別設置。可以有效提高員工對技術專研的積極性,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

④崗位性津貼。

一線員工與機關員工工作環境不同,經常出差的人與每天在辦公室工作的人舒適度不同,設置崗位津貼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如,出差津貼、高空作業津貼、井下作業津貼等等,根據公司情況不同進行設置。

⑤生活保障津貼。

為了保證員工的工資收入和補償員工部分生活而設立的津貼,如夥食津貼、住房津貼、交通津貼等等。這些津貼的設立,可以提高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

三、需要注意的一個關鍵環節

既然要進行發放,就儘量不要拖延,本應該屬於員工拿到的錢,無限期拖延,只能適得其反,哪怕最終到手都無法改善。及時的發放獎金比拖延發放具有更好的激勵效果。

拖延可能會造成「好馬賣個驢價錢」,公司支出了津貼,但是卻無法達到應該發揮的最佳效果,再次獲得的欲望就會降低,獲得成績的機率也會降低。

精神激勵,成本低、效果好

精神獎勵是一種無形的激勵,是讓員工在精神上獲得某種正面感受而實施的員工激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尊重、被認可、被重視。管理者對員工實施精神激勵的成本低,而且精神激勵的效果往往大於物質激勵的效果。

一、因人而異,需求也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情況不同,如家庭背景,學歷等,所以在職場中需求也不相同;在公司所處階段不同的員工,需求也不相同。相同的激勵方式無法滿足所有的員工。

比如,家庭條件較好的員工,物質激勵對他們起的作用就很小,而被認可、被尊重、被重視是他們所需要的感受,從這個方面來進行激勵就能達到更好效果,發揮其價值。

需求大致可以分為三大底層需求,別人是:安全感、存在感、滿足感。安全感:物質激勵基本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也是一種能給人們帶來確定性,穩定的感受。

存在感: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被認可、被需要等都可以提升員工的存在感。比如,代表公司參加比賽獲得榮譽;晉升為主管等等。

滿足感:是人們自身價值被他人認可之後,內心產生的積極感受。比如,被領導表揚,被樹立為部門、公司級標杆,或者是自己的技術獲得某項成果等等,都是滿足感的體現。

在滿足三大底層需求的同時,員工所處的職業生涯階段不同,激勵方式也不會相同。比如,剛入職的小白與快退休的老員工激勵方式也有所差異。

職業生涯發展的4個階段中,激勵也有所差別。①尋覓期階段。

一般是職場小白,在職場中懵懵懂懂,屬於職業發展中的積累期。在這個一個階段就需要多給予鼓勵與培訓的機會,加速其成長的過程。當然這個階段的員工,進步相對較慢。

②立業期階段。

處在這個階段的員工,發展是最快的一個階段。已經脫離的懵懂得階段,工作激情未退卻,能力、精力都屬於最佳的狀態,一般年齡在30~45之間。為其提供機會,很可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③守業期階段。

在職場中屬於中後期職業發展階段,做事更加穩健,處在這個階段的人,需要存在感與更多的滿足感。經驗、閱歷被需要,做成某件事的滿足感,都可以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但這個階段「後浪」很容易將其超越,或者將其推倒更前方。

④衰退期階段。

這個階段的員工基本屬於上升無望,在走下坡路的過程,這時激勵的手段相對就低一下,但是被需要、被認同的感覺會增加,經驗豐富可以教授新人,被需要感可以激勵其發揮作用。

二、建立信任,允許員工犯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員工犯錯不是最關鍵,員工是否盡全力才是關鍵點。管理者怕員工犯錯,不懂得分權,員工感受不到管理者的信任,無法獲得認同感,可能造成團隊「貌合神離」的現象。

其實每個人都期望得到別人的信任,信任會激發員工的使命感,從而激發員工完成任務的責任感。

管理者與員工建立信任的5個細節。①行勝於言

管理者對下屬的信任,不是在口頭上的信任,而是在行動上。口頭上說信任下屬而行為上卻限制其行動,很可能造成下屬對管理者的排斥。

②小處著手

信任是逐漸建立起立的,從點滴中逐漸培養信任,並非重要性較高、難度較大的工作直接交給下屬去做,這不是信任,而是賭博。

③允許犯錯

允許員工犯錯是管理者對下屬信任的最好方式。允許員工犯錯,員工才能放心大膽的去做事,能夠真正的獲得能力上的提升。任何員工都不希望自己犯錯,能夠在犯錯中總結經驗教訓才是獲得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④關注結果

管理者需要關注的是結果,而非過程。有些管理者屬於過程導向型,在過程中指導員工,這樣的方式並非不對,而是無法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⑤學會放手

管理者只需要將目標指明,要求結果就好,不需要隨時指導,在遇到困難時員工自然會需要領導指導、協助,只需要知道進度即可。激勵員工最好的方式是放手,而不是隨時插手。

三、有效授權,使優秀員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行動意願和能力都比較強的員工最期望有機會展示自己,這類員工具備一定的安全感,更加追求存在感和滿足感。管理者對員工進行工作授權,代表著管理者對員工的信任,這一方式是對員工有比較強的激勵性。但工作授權不能隨意實施,管理者要想讓工作授權有效,則需要一定的管控機制。

管理者不願意授權的心理因素是:這項工作只有我才能做好,給員工很可能出現問題。從根本上講是不願意跳出權利的舒適圈,無法以客觀、開放的心態看到下屬的優點。而有效的工作授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分為三個階段:授權前、授權中、授權後。

授權前,的準備有必要沒有準備的授權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不但實現不了授權原本的預期,也有可能發揮負面的效果,令授權工作受到損失。授權前準備工作十分關鍵,主要分為:授權對象、授權工作。

①選準授權對象

並不是所有的下屬都適合被授權,工作突出且具備行動意願、工作能力都強的人,才適合被授權,才容易達到授權預期效果。

②找準授權工作

不是所有工作都能被授權,比如,人、錢、物等資源的調配無法授權。以免造成負面效果,但對於事情,單獨項目等,可以進行有效授權,提高下屬的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授權中,「託底」很重要授權中管理者不能當「甩手掌柜」,這樣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但也不能看的太緊,指點太多,否則與沒授權差別不大。要達到有效授權,需要把握四個關節:進行授權溝通、做好授權檢查、階段目標評價、注意評價誤差。

①進行授權溝通。

首先,管理者要讓下屬願意接受被授權的工作,如果有排斥心理工作是無法做好的;其次,要明確授權工作各階段的目標;最後,要使下屬知道授權後,個人得到的提升及機會。

②做好授權檢查。

授權中並非不管不顧已授權的工作,而是要進行檢查,使結果不偏離預期效果,在授權中檢查工作的進度、及工作的效果很有必要。

③階段性評價。

管理者把重點放在關鍵階段性目標完成情況上,使工作任務得到有效完成。比如,完成時間節點、預期達到的效果等。

④注意評價誤差。

管理者在過程評價中,要做到客觀評價,避免想當然、「拍腦袋」、經驗主義進行評價。客觀評價的過程也是對員工能力的認可和指出不足提高的方向。

授權後評估結果工作授權後,工作有效率、質量高低之分,授權後評價對於總結工作中的亮點進行推廣;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善,都是提高下屬積極性的行為。

①不要過於苛刻。

對於授權工作的完成質量,管理者應該有客觀理性的判斷。根據工作難易程度,酌情考慮。有無心之失,也有刻意為之,也許是壓根就管理者都沒考慮到的方向出現問題。

②查找環境因素。

影響授權工作的結果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係,有時並非被授權人的失誤造成。管理者應先從環境層面查找原因。

③注重培養引導。

授權的目的一方面是激勵員工,另一方面是鍛鍊員工的能力。員工很可能在授權工作中犯錯,但作為管理者的聚焦點應該在引導和培養,而並非強調員工存在的錯誤。當然能夠在錯誤中反思自己,也對提高有所幫助,但著重點應該在引導與培養。

綜合利用兩種激勵方式,能夠更好的達到激勵的效果

物質激勵是所有激勵的基礎,沒有物質激勵,其他的激勵將無法達到最佳效果。物質獎勵要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以及承受能力來決定獎勵的多少。

一味地物質獎勵,並不能達到有效的激勵效果,相反在員工進入「舒適區」後,很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精神激勵在物質激勵的保障下,更夠好的發揮其激勵作用。每個員工客觀情況不同,所處的職業生涯階段不同,需求也不完全相同,根據不同的人,激勵方式不同。

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兩者有機結合、綜合利用,不僅提高員工主觀能動性,而且還可以促進員工對公司有歸屬感、責任感,激勵每個人員工,使公司進入良性的發展循環階段。

總之,激勵員工的對管理者可以更有效的管理下屬,使其更好的完成工作,公司向著更有利的方向發展。如果每個員工都能積極主動的工作,管理者可以有更多時間、精力來制定遠期的規劃與公司戰略發展。

相關焦點

  • 激勵計劃要簡單易行,形成有效的激勵系統,讓員工保持工作效率
    形成有效的激勵系統一個高效激勵系統的建立,無疑會為管理人員省下大量的時間。你再也用不著為員工低效率的工作而擔心,也用不著費神向他們解釋何謂「主人翁」。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面明鏡,成績是鐵的事實,耕耘必有收穫。一個有效的激勵系統的建立過程大致分為如下步驟。①制訂高的工作績效標準。
  • 員工的潛能不用就是最大的浪費-有效激勵原則
    方大集團員工激勵形式不僅多樣,且適時適度,精準把握員工需求,隨著時間的變化持續強化激勵目標,不僅員工受益、大大提高了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更促進了企業績效目標的實現,值得借鑑。 同樣的設備和人員,不同的激勵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 提高下屬的工作積極性並不難,用好這三個方法,讓下屬主動工作
    在現實的職場中,人天生都是懶惰的,再聰明的人都無法避免懶惰;基層的員工在工作中懶惰,領導一旦沒有有效的措施,肯定無法帶領團隊做出好的業績;在大部分企業中,很多公司都特別注重工作流程,從來都不去想結果,導致下屬們在過程中處處應付工作,這種效率低下的工作方式,會讓團隊業績越來越差,直至面臨被解散的風險
  • 如何讓員工發瘋般的工作—有效激勵四步曲(原因+定義)【標杆精益】
    # 原因 #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員工為什麼不能積極主動、全力以赴地工作?員工的工作熱情為什麼難以持久?員工為什麼不能像老闆一樣勤奮地工作?弗朗西斯(C.Francis)說:「你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可以僱一個人到固定的工作崗位,你可以買到按時或按日計算的技術操作,但你買不到熱情,你買不到創造性,你買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設法爭取這些」。那麼怎樣爭取到這些呢? 答案就是:激勵!懶不是人的本性,是由於環境所造成的,下屬之所以懶,是由於領導者沒能激發和鼓勵下屬的積極性所導致。
  • 如何激勵員工,而不給管理挖坑?
    最好的激勵方式,其實就只有一點,那就是真切地重視員工。作者:蔡不蔡來源:世界經理人(ID:CEC_GLOBALSOURCES)我是個不打遊戲的人,但是最近聽到一個案例也感覺非常難忘。真切地重視員工比天花亂墜地設計激勵更有效,你越是了解你的員工,越是知道如何激勵他們、成就他們,這才是激勵的重點。德普雷說,「人們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為希望得到自由發揮的機會。對於熱愛工作的人來說,工作本身就是對他的最佳鼓勵。」怎麼看待這種「需要」和「鼓勵」呢?
  • 如何行之有效激勵員工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要想使你的下屬始終處於一種工作的最佳狀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對他們進行表揚和獎勵。    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是個懂得激勵的企業領袖。他常對部下講:「我做不到,但我知道你們能做到。」
  • 激勵一個人最有效的結果:讓他上癮
    我是個不打遊戲的人,但是最近聽到一個案例也感覺非常難忘。 對於熱愛工作的人來說,工作本身就是對他的最佳鼓勵。 真切地重視員工比天花亂墜地設計激勵更有效,你越是了解你的員工,越是知道如何激勵他們、成就他們,這才是激勵的重點。 德普雷說,「人們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為希望得到自由發揮的機會。
  • 如何讓員工發瘋般的工作—有效激勵四步曲(方法)【標杆精益】
    推薦語:我們在企業推行精益的過程中,要恰當的使用好激勵的手段。而激勵不僅僅是獎金那麼簡單,計劃通過三篇文章的連載,為大家闡述清楚激勵的原因、定義、方法和原則。整體內容既有理論又有恰當的案例和典故。本篇是第二篇,屬於實踐案例篇,闡述激勵的二十個方法中的前十個。
  • 嚴鼎程:領導者激勵下屬的方法 —— 基於路徑目標理論的探討
    一是結果激勵,即在員工完成既定的任務後,給予其一定的報酬。此種情況下,領導者考慮的是如何增加報酬的數量或種類,通過報酬的豐富化來起到激勵的作用。二是過程激勵,即在員工通向既定目標的路徑中實施激勵的手段。過程中的激勵手段涉及完成任務的方方面面。比如可以為員工提供輕鬆的工作環境、對員工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等,通過掃清通向目標的路徑障礙來起到激勵的作用。路徑目標理論是關注於過程激勵的理論。
  • 員工激勵的四大原則
    1、因人而異 針對員工的需求量身定製激勵措施,要求管理者提供的獎勵必須對 員工具有意義,否則效果不大。每位員工能被激勵的方式不同,管理者應該模仿自助餐的做法,提供多元激勵,供員工選擇。所以,在管理實踐中,管理者要努力避免激勵「大鍋飯」 的做法,只有發現下屬的優先需求,設計個性化的激勵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激勵資源,並達到激勵效果的最大化。
  • 激勵下屬的11個便宜手段在這裡!
    就在一些經理人仍然抱著傳統激勵手段不放的時候,也有一些有作為的經理人卻在實踐中,創造性地總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軟性激勵方法。1、不斷認可傑克。韋奇說:「我的經營理論是要讓每個人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貢獻,這種貢獻看得見,摸得著,還能數得清。」當員工完成了某項工作時,最需要得到的是上司對其工作的肯定。
  • 管理學六大經典激勵理論
    有學者的研究表明, 科學有效的激勵能夠讓員工發揮 70% ~ 80% 的潛能, 而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人只能發揮出20% ~ 30% 的潛能。能否激勵人才,直接關係到領導管理者的工作成效。人們常說,用力幹能把事幹完,用腦幹能把事幹好,用心幹能把事幹成。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 詹姆斯研究發現,人類精神最深切的渴求就是受到讚揚。著名作家馬克 · 吐溫講,一句精彩的讚辭可以做 10 天的口糧。
  • 全勤獎200塊員工該遲到還是遲到,為何全勤獎對員工無激勵作用?
    也就是說,員工全勤,公司給他200塊的獎勵,這件事本身雖然是個積極後果,但是每個月多200塊錢,員工又不會因此發家致富,200塊的正向刺激,根本就不在痛點上。由於員工全勤伴隨的積極後果沒那麼大,他就不會持續強化全勤這個行為。02那麼,如果用負向激勵呢?有些企業對於員工遲到、早退採取罰款的措施。
  • 餐廳員工怎麼激勵才有勁兒?
    激勵是激發餐廳服務員工作熱情的最有效手段,在具體實施激勵的過程中,一般使用兩種方法——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 二、精神獎勵 做好餐廳服務員的精神激勵是使餐廳服務員熱愛團隊、煥發工作積極性的重要措施,精神激勵能夠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使餐廳服務員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 領導薦讀:員工犯錯時,激勵比批評更有效
    人的本性其實是渴求讚美和激勵的,管理者如果能夠能夠抓住這個特點,就能夠讓下屬更好地去工作。很多領導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不批評怕下屬記不住,還會再犯同樣錯誤。有的更是屢次犯錯難改,怎麼批評都不起作用,那怎麼辦?說個案例:有個公司的老職員,工作做得不錯,就是上班總愛遲到,上級主管跟他談了很多次,也扣了很多錢,但這個職員還是總遲到,根本就改不掉遲到的毛病。
  • 園長,這60個激勵幼師的方法,你一定需要
    這種動機是行為的一種誘因,是行動的內驅力,對人的活動起著強烈的激勵作用。 管理者通過設置適當的目標,可以有效誘發、導向和激勵員工的行為,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15、讓下屬參與目標的制定工作 授權激勵 重任在肩的人更有積極性 有效授權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技巧。
  • 職場中如何有效激勵下屬?先要明確一件事:需求
    職場中要有效地對下屬進行激勵,就必須對人的本質或者人性有所了解,就必須懂得下屬的需求,就必須對人的基本的行為方式有所了解。因為激勵意味著通過滿足下屬的需求來引導下屬做出自己所預期的行為。所以管理的激勵理論的研究內容主要是研究人的需要、需要導致行為的方式以及關於人性的認識等等。
  • 《員工管理必讀12篇》:8個方法,幫你激勵員工,提升員工積極性
    企業的發展根本取決於人,而人的發展取決於人的積極性和潛能的發揮。因此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潛力為企業所用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而企業中調動員工積極性又是和企業所採取的激勵措施是密切相關的。積極性,激發員工活力與創造性就更有必要。
  • 管理者的錯誤,在於錯把雞血當勵志,其實激勵員工只需要一個數字
    如果我們這種思維應用到職場中,你就會發現,激勵員工完成目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樣的。通常,團隊的領導者們都會這樣問下屬:你這個月的業績還差多少沒有完成啊?下屬回答說,我還差70%沒完成,大概30萬左右。
  • 【深度長文】以期望理論、雙因素理論以及企業實踐激勵案例來談談激勵的有效性
    激勵的方式就是通過設計適當的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引導、保持和規範企業員工的行為,以有效的實現企業及其個人目標的系統活動。這就說,我們所設計的獎酬是否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如果沒有引導人們和行為。那這個激勵就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