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
記者 王東亮
雷鋒這個名字,不僅國人熟悉,很多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也很欽佩,並把身邊樂於幫助他們的中國朋友稱為「活雷鋒」。昨天(22日),姜楠等8人被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和市外辦授予首批「老外眼中的活雷鋒」稱號。
8個普通人當選「活雷鋒」
去年,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開展了「首都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工作典型人物老外眼中的活雷鋒」推薦評選活動,從交通、旅遊、衛生等窗口行業一線服務人員及普通市民中推選代表人物。最終,朝陽公安分局民警姜楠、首汽集團司機沈鵬、全聚德餐廳服務員羅瑩、燕莎商城營業員李萌、北京婦產醫院醫師柳順玉、首都博物館講解員蔡強、和平賓館樓層經理薛皓芳、團結湖外語交流協會秘書長李建軍被授予「老外眼中的活雷鋒」稱號。
「他們都是普通人,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卻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讓外國朋友稱道的事。」市外辦主任趙會民說,在北京邁向世界城市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京學習、工作和生活,由於語言不通,他們中許多人在生活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越來越多的窗口行業員工和普通市民憑藉自己的外語優勢,為在京外國人提供貼心服務和溫馨幫助,讓外國友人感動不已。
魅力警花獲贊「助力活雷鋒」
處理涉外案件的民警姜楠2003年參加公安工作。掌握阿拉伯語、英語兩門外語的她,幾乎每天都和外國人打交道。去年,一對來華旅遊的夫婦到京後遲遲找不到相約見面的老友,結果在籤證過期後被賓館「趕」了出來。姜楠了解到情況,馬上幫助他們協調住宿,第二天又帶他們去辦理了籤證延期。
還有一次,一位外國人打車付費時使用了一張假幣,與計程車司機發生爭執。姜楠趕到後,耐心向外賓解釋,最終讓他另換了一張鈔票。「我沒做什麼,日常工作就是運用我所掌握的外語和專業技能,為外國朋友和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大家快樂地生活在北京,是我永遠的追求目標。」姜楠說。
去年,姜楠接待處理涉外警情62件,化解處理涉外糾紛15起,多次化解因語言障礙造成的中外糾紛,並將語言優勢引入案件偵破,被稱讚為「助力活雷鋒」。
「呵護活雷鋒」用4種語言行醫
朝鮮族女醫師柳順玉1995年就進入北京婦產醫院,成為一名白衣天使。行醫十餘年,她用自己掌握的日語、韓語和英語,為很多外國患者解除了病痛,被稱為「呵護活雷鋒」。
一次,一位在京求學的印度女孩哭哭啼啼地來到北京婦產醫院。柳順玉接診後仔細詢問了她的病情,得知由於長期不規則出血,其他醫院的醫生要給她做婦科手術。「女孩的英語帶著濃重的印度口音,溝通不暢導致之前醫院的誤診。我們檢查發現了癥結所在,沒手術也治好了她的病。」柳順玉說,哭著進來的女孩最終笑著走出了醫院。
在京很多朝鮮、韓國、日本籍患者慕名前來,點名要這位掌握4種語言的醫生為自己看病。「更多的時候,我是充當翻譯,準確地將患者的話翻譯成漢語,幫我的同事了解患者的病情。」柳順玉在工作之餘,經常給其他醫生當「傳聲筒」。
北京奧運會期間,柳順玉在運動員村為來自日本、韓國的體育健將提供了細緻周到的衛生服務,還參與編寫了韓語版《北京急救指南》,被評選為奧運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