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納與法律經濟分析》書評

2021-01-08 財新網
《波斯納與法律經濟分析》書評
2005-06-27 14:43:00來源: 財新網作者:柯嵐

2005年06月27日 14:43 來源於 caijing

書 評  美國聯邦第七上訴法院的理察A波斯納法官開創了用經濟學方法分析法律現象的經濟分析法學,近十年在中國法學界紅透了半邊天。迄今,煌煌十大本的《波斯納文叢》譯著已經出齊。  人還沒過世就在異域出了著作全譯本,此等隆遇,不僅外國法學界無他人可以匹敵,國人當中也鮮少人可以與之媲美。  近些年來,波斯納法官一心要借新實用主義哲學開路,把他的經濟分析法學推廣到全球。但是無論在美國本土還是在歐洲,波斯納都遭到了來自主流法學界的激烈批判。倒是在中國大陸,雖然波斯納對發展中國家的法學向來不以為意,這麼浩大的《波斯納文叢》工程都沒見他來做個序,但是,波斯納的話語霸權卻著實確立起來了。  臺灣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的林立先生對大陸法學的「波斯納現象」頗為驚奇,對波斯納本人的觀點也不甚贊同,於是寫了《波斯納與法律經濟分析》,以與大陸法學界同仁探討。此書體系完備,考據翔實,足見林先生受德國法學浸淫多年的深厚功力。更難能可貴的是,此書於繁複學術考據中,始終貫穿一股對人心維善和社會公義的濃濃人文關懷,讀來讓人感奮不已。  經濟學和法學本來都為社會科學中的顯學,但是二者相遇,又有一些根本的前提性衝突;用林先生書中的話來講,經濟學家和法學家在有些問題上是無法對話的,其立場和視角是「不可共量的」(incommensurable)。經濟學以效率為終極追求,而法學自古都是「人事和正義的科學」。經濟學家們對於這種「不可共量性」也有深刻的體察。波斯納創立經濟分析法學主要是受了科斯定理的啟發,但是科斯從來都不熱衷於把他的理論推廣到法律領域,因為法律領域存在太多的非市場行為;他還毫不客氣地指出,波斯納根本就沒搞明白他的理論。  經濟學大師們都知道經濟學自身的界限所在,但是,波斯納法官是個半路出家的業餘經濟學家,他眼裡就沒有這樣的界限。他的經濟分析法學就是要追求法律制度的效率,實現社會的「財富最大化」。對於非市場行為,要將其視為虛擬的市場行為,然後運用科斯定理來重新界定法律的權利義務配置;如果自願交易費用很低,就應當創建絕對的權利,如果交易費用為正,就應該把權利初始授給那些出價最高因而也最珍視這些權利的人,以此來使交易費用最小化。  就是順著這種「誰出錢最多就給誰權利」的一根筋思維,再加上驚人的寫作熱情,波斯納法官已經把法律改寫為刺激財富最大化的代價體系,改寫了幾乎所有部門法中的權利義務體系。而為了貫徹他的思維的一致性,他已經作出很多驚世駭俗的結論;出錢多的人有「權利」違約,有「權利」歧視劣等種族,甚至還有「權利」強姦,只要能夠促進社會的財富最大化。  林先生在書中指出了波斯納理論中的三大死結:第一,財富最大化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是誰的「財富最大化」?第二,「財富最大化」一定帶來幸福嗎?第三,如果為了追求「財富最大化」,造成一些違背正義、踐踏人性尊嚴的荒謬個案,怎樣證明這樣做的正當性?波斯納迄今都沒有解決這些難題。近期他推出的新著題為《徵服法律》(overcoming law,大陸中譯本譯為《超越法律》),聲稱要用實用主義的解毒劑來使他的經濟分析法學變得更為實用。但是實用主義本身不是一種自足的哲學,同樣存在自身的死結:第一,對誰實用?第二,怎麼才算「實用」?第三,不同主體之間的效用存在衝突,厚此薄彼如何證明其正當性?這三個問題,可以同上面的三個問題相呼應。而這三個問題,不光波斯納本人解決不了,實用主義哲學自己也解決不了。波斯納在法官席上的作為也表明,他的理論根本不像他說的那樣實用。  讀林先生的書,不但深刻地意識到法學與經濟學之間的「不可共量性」,也更深地體會到不同學者之間學術態度的「不可共量性」。誠如林先生書中所言,波斯納是一個極其不嚴謹的學者;他對傳統道德哲學和法哲學的攻擊經常是歇斯底裡的和不負責任的,很多言論和市井俗人對學術的鄙夷幾無二致,無怪乎德沃金說他有「反理論」傾向。  如林先生所言,經濟分析法學是因為意識到法學自身不科學、不嚴密的局限,力圖用經濟學科學將法學規範化的一個「科學帝國主義」的迷夢。然而經濟學家們誰敢斷言經濟學是嚴密的經驗科學呢?「五四」以降,科學是與民主法治攜手而來改良中國文化的舶來品。但是,波斯納法官的科學帝國主義大廈裡卻很少民主的氣味。  20世紀70年代經濟分析法學草創伊始,一位評論家就敏銳地指出,波斯納的經濟分析法學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財閥的意識形態。在這個意義上講,誤用新制度經濟學原理的經濟分析法學不過是一種偽科學;雖然學識淵博但品味低俗的波斯納法官,不過是時下西方滿地都是的後工業資本極權統治的一個十分賣力的吹鼓手罷了。■(《波斯納與法律經濟分析》,參見2005年第11期雜誌「讀書」欄目「6月薦書」)

版面編輯:運維組

相關焦點

  • 波斯納論哲學與法律
    波斯納論哲學與法律 2019年03月12日 08:1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豔風 字號 內容摘要:波斯納論哲學與法律?
  • 中國政法大學商管理系召開「法律與經濟的對話:波斯納—貝克博客...
    法商管理系召開「法律與經濟的對話:波斯納—貝克博客時評」讀書會中國政法大學法商管理繫於2020年10月22日中午在綜合科研樓B215舉辦了「法律與經濟的對話:波斯納—貝克博客時評」讀書會。
  • 法律經濟學?聽聽波斯納怎麼說
    [編者按]今天,「法律和社會科學」2015年會在中國海洋大學正式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是「法律經濟學和法律社會學的對話」。或者,在聽到關於演講者輝煌成就的介紹後,聽眾會先入為主地預想「根據這番介紹,這將是一次成功的演講」。總之,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裡,面對如此多的聽眾—來自中國的高校教師、律師和學者們,我感到十分激動。
  • 波斯納實用主義法學觀的本質
    > 作者簡介:   波斯納的實用主義法學觀可以被看作對法律經濟學作出的改進,是他所推崇的跨學科研究的結果。  波斯納的實用主義回應  法律文本意義的不確定性不僅賦予審判過程修辭性,也使得相關的理論博弈充滿了修辭性。審判過程內在的不確定性是任何法理學理論都無法繞開的。就法律經濟學而言,不確定性在波斯納的理論討論中佔據了大量篇幅。
  • 法律經濟學的理論困境和挑戰
    法律現實主義運動的發展導致人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邏輯推理方式,開始將法律同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結合起來,嘗試採用新的法律方法對新出現的法律和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法律經濟學理念的首次提出,一般認為源於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在此文中,科斯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1973 年,波斯納的著作《法律的經濟分析》的問世,為法律經濟學劃定了自己的領地,也奠定了波斯納本人的學術地位。
  • 法律經濟學包含兩種立場
    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回答是:法律經濟學是法學與經濟學交叉融合形成的學科。法律經濟學既與法律有關,也與經濟有關。某些問題,倘若既涉及到法律,也涉及到經濟,研究這樣的問題似乎就可以歸屬於法律經濟學的領域。這種關於法律經濟學的理解顯然失之寬泛。  理解法律經濟學的另一種方式,就是把它當作是一種研究方法。
  • 臺灣學者評張五常《經濟解釋》| 法律的經濟學教本
    號稱科學研究法律的法律經濟分析,其主流是新古典經濟學,缺少制度面向,但披上了數學與統計等似乎科學的外衣。科斯(Ronald Coase ) 一再痛陳此種「黑板經濟學」之失,但其交易費用轉向之提出,卻被借力使力,反成此壞經濟分析的護身符。
  • 【書評】凡爾賽和約的經濟後果
    編者語:在豆瓣看到North Laker寫的《合約的經濟後果》
  • 當法律經濟學「遭遇」中國問題
    當法律經濟學「遭遇」中國問題 2016年11月09日 16:47 來源:《當法律經濟學「遭遇」中國問題》 作者:艾佳慧 字號 內容摘要:作為法律經濟學奠基人和開拓者的科斯和波斯納當然也不例外,由於生活在市場經濟體制早已確立
  • 法律經濟學:深化對公平價值的理解
    將實證科學思維引入法律分析  西方法律經濟學集大成者波斯納認為,法律經濟學「將經濟學的理論和經驗主義方法全面運用於法律制度分析」,「使法律制度原則更清楚地顯現出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傳星表示,法律經濟學以效率作為法律公正合理的基本衡量指標,更新並挑戰著傳統法律思維和認識方式。  然而,中國政法大學法理學研究所所長柯華慶表示,波斯納將法律的目標定為效率價值,這違反了中國人對法律價值的基本看法。實際上,科斯認為法律的目標與倫理和審美有關,哈佛大學法律經濟學中心主任薩維爾將法律的目標定為「社會欲求性」。
  • 法律經濟學經典讀物推薦
    《法律的概念》作者:哈特 譯者:張文顯《法律的概念》一書作為哈特最為經典的法律著作,批評了神學、自然法學、實證主義法學等法律流派,讀罷會對法律的認識更為深刻。打好法理學的基礎對於法律經濟學的學習尤為重要。
  • 道德和法律理論的疑問
    作者:(美)波斯納著 蘇力譯  內容簡介  本書來自  作者簡介  波斯納(1939年-),先後以第一名畢業於耶魯大學文學系(1959)和哈佛法學院(1962)。曾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助手、政府律師。聯邦司法部副部長助理,總統交通政策特別工作組首席法律顧問等職。
  • 波斯納實驗(空間視覺選擇性注意)
    波斯納實驗參與者面朝屏幕坐著,被要求盯著屏幕中間的小十字。十字的兩側會出現不同顏色的圖形,比如紅色的圓和綠色的圓。這些圖形輪番出現,當綠色的圓出現時,參與者需要儘可能快地按下按鈕。這有點像你停在紅綠燈前,綠燈一亮你就得採取行動,唯一的區別就是「綠燈」信號可能出現在左側,也可能在右側。
  • 你好,我現在就讀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專業,是名大一新生,對經濟...
    芝加哥大學應該是法與經濟學的起源地,清華也有教授將其引入中國,主要是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研究法律問題,比如關於反壟斷、智慧財產權、金融監管、財產權等話題。推薦三本書:《HANDBOOK OF LAW AND ECONOMICS》, Edited by A. Mitchell Polinsky and Steven Shavell, 2007.
  • 法律經濟學流派思考
    具體來說,Panda君將法經濟學分為四個「流派」:法律的經濟分析派、法律視角規範經濟行為派、部門法經濟學派、「標籤」法經濟學派。法律的經濟分析派        這是法經武林的正宗,是到目前為止有最堅實理論基礎的一個流派。
  • 孫笑俠:法律人思維的二元論(下)
    可見,法律人思維在「超越法律」上並非沒有條件地任意而為,而是存在一種張弛有度的司法哲學。對此,筆者將在以後的相關文章裡進一步闡述。   如果把霍姆斯或波斯納抽調(或穿越)到北京海澱區法院或伊利諾依州初級法院擔任法官,他們每天所遇到的案子多數是平常的民刑事案件,多半都要用保守的規則思維和概念分析方法,而不會是「超越法律」的那些方法。他們偉大的智慧在海澱區法院或州初級法院就會無用武之地。
  • 波斯納 | 經濟推理的本質 :價值、效用、效率
    ,本文節選自《法律的經濟分析》,法律出版社2012版,第305-308頁本文共計10487字數,閱讀約需要18-22分鐘。機會成本概念在法律的經濟分析中著名的運用是科斯定理(the Coase Theorem)。這一稍作簡化的定理(關於必要條件,參見 53.6)認為:如果交易是無成本的,財產權的初始安排將不會決定財產的終使用。假設一個農場主擁有土地並有權使其作物不受鐵路機車火花的損害。
  • 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的兩條路徑
    與此同時,我國的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或法律經濟學「經驗研究」所指向的研究路徑並非一條,而是兩類存在本質差別的研究類型。因此,要對這一領域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進行評述,廓清兩者本來的面貌和差別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在我國,白建軍較早地對法律的實證分析方法進行了全面介紹和應用解釋。
  • 2009年4月自學考試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
    《法律的概念》  B.《法律的目的》C.《法律的性質》  D.《為權利而鬥爭》23.羅爾斯認為,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是( )A.正義  B.效益C.利益  D.權利24.波斯納在《法律的經濟分析》中分析法律現象採用的方法是( )A.價值分析  B.規範分析C.經濟分析  D.利益分析25.在經濟分析法學派中,把經濟分析方法滲透到整個法律領域的思想家是( )
  • 論法律解釋的導向
    還有,這種思維方式,不注重「法律適用的效果」,所謂「法律適用的效果」,就是如果我這樣適用法律會出現什麼情況?關注「這樣適用法律會出現什麼結果」,是一種結果導向或者是問題導向。這個結果是什麼?就是導致「貽誤戰機」,當警察勞心費神費時地審批的時候,違法嫌疑人說不定就逃之夭夭了。因此,讓嫌疑人逃脫不是法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