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質食物有什麼特徵這些特徵出現可能是變質了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吃變質食物對人體的危害很大,我們常常都不知道一些食物是否變質,其實變質食物是會向你「表達」的,變質食物有什麼特徵?下面我們來看看變質食物是如何向你「表達」的。

(資料圖)

變質食物有什麼特徵?

1.酸奶變酸

酸奶的酸度是有限度的,如果酸奶在儲存、物流過程中脫離了冷鏈,如被擱置在室溫或者戶外環境下,乳酸菌會迅速繁殖而導致酸奶酸度增加,並且超出可接受範圍,這樣的酸奶口感會很酸,而且乳酸菌活力下降,乳蛋白變性程度增加,不利於人體吸收,也不利於腸胃健康。保存越久,酸奶的品質越難保證,所以,酸奶不要一次性買很多,儘量現買現喝。

2.土豆切開後變褐、鮮榨果汁變色

果蔬和薯類食物中天生存在「酚氧化酶」,同時還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類物質」,它們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氣,就會發生「酶促褐變」,即酚氧化酶催化無色的多酚類物質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有色的「醌類物質」。這些醌類物質能夠相互聚合,使顏色越來越深。這個過程中雖不產生任何有害物質,但褐變後多酚類物質的抗氧化能力下降,並且還伴隨著維生素C的損失。要想避免此反應,榨果汁前應該先用沸水燙一下原料,使酚氧化酶失活,或者榨汁時加一片維生素C,土豆、藕片或山藥切後如果不能馬上烹調,應該放入滴了醋的水裡。

3.烤肉產生棕紅色、烤饅頭變黃

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胺基酸的食物經過120℃以上高溫烹製後,顏色會發黃髮褐,同時釋放出誘人的香氣,這個反應叫美拉德反應。比如紅燒肉、烤鴨、烤麵包、烙餅、油炸……各種烹調後顏色變深發褐的處理,幾乎都促進美拉德反應。丙烯醯胺(一種致癌物)是這個反應的一個副產物,它本身和香氣無關,也沒有顏色,但一般來說,食物加熱後顏色越深重,香味越濃鬱,丙烯醯胺含量也會越高。因此,饅頭片、麵包片不要烤到太黃的程度,儘量少吃烤制、煎炸、膨化的薯類製品,如炸薯片等。

4.紫甘藍焯水變藍

草莓、紫甘藍、紫薯、紫米等食物富含花青素,它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的損傷。花青素的特點是,在酸性下呈紅色,鹼性下通常會變藍,中間還可能有紫色、綠色等過渡色,而北方的水一般呈弱鹼性。這些變色都很正常,可以放心食用,但一般來說,花青素在酸性條件下穩定性相對較好,比如稍微加點醋,紫甘藍顏色會更紅豔。

5.綠葉菜炒後變黃

綠色蔬菜之所以呈現綠色,多數歸功於葉綠素中的鎂離子,當光線照射在葉綠素上,含鎂離子的卟啉(葉綠素中的一種化合物)會讓其他顏色的光有來無回,只讓綠色光反射回去。但加熱過程中,葉綠素非常不穩定。研究證明,醋中的乙酸(醋酸)會破壞葉綠素的結構,將葉綠素變成「脫鎂葉綠素」,蔬菜會迅速變成黃褐色。因此,炒綠葉菜要少加醋或不加。

6.牛奶加熱後出現絮狀物

牛奶加熱後出現絮狀物,有以下兩種原因。第一,牛奶中存在的某些蛋白酶改變了牛奶中蛋白質的結構,從而破壞了牛奶的穩定性,在加熱過程中產生變性和凝結。這樣的牛奶雖然沒過保質期,但也不建議飲用。第二,牛奶中殘留的微生物增殖導致牛奶的酸度發生變化,進一步破壞了牛奶的穩定性,從而出現絮狀物。總之,加熱後有絮狀物的牛奶不建議飲用。

7.豆腐表面發黏

豆腐和肉一樣,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材,所以容易在通風不良和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滋生細菌,而使豆腐變得黏黏的。若菌種是純的,則不必擔心其安全性。但是居家環境裡雜菌多,會混有有害菌,有些會產生毒素,用熱水衝洗也不能保證完全洗掉。因此,發黏的豆腐不建議食用。此外,豆乾、動物內臟等高蛋白的食品如果表面有黏、滑物質,也應扔掉。

8.醋長白毛

醋裡長的「白毛」很可能是毛黴產生的黴花浮膜,毛黴在環境中廣泛存在。如果醋長白毛單純是毛黴引起的,去除黴花浮膜繼續吃不會有多大問題。但空氣中還有別的致病菌,如果也在醋中繁殖,可能會帶來健康威脅,因此,長了白毛的醋最好不要繼續食用。

變質食物有4種味道

1.哈喇味。含油脂較多的食物放時間久了,如油類、糕點、魚肉類的幹醃製品、核桃、花生、瓜子等,就會產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難聞的味道,老百姓俗稱「哈喇味」。這是因為油脂很容易被氧化,發生酸敗,從而導致哈喇味的產生。

2.腐臭味。魚肉、豬肉、雞蛋、豆腐、豆腐乾等富含蛋白質食物的腐敗變質,會產生腐臭味。蛋白質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會被分解為有機胺、硫化物、糞臭素和醛等物質,有股惡臭味。

3.酸味。糧食、糖類及其製品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變質時會產生有各自特徵的酸味或餿味。碳水化合物會分解產生單糖、雙糖、有機酸、醇、醛類物質,因此會產生酸味或酒味。米飯發餿、糕點變酸、水果腐爛就屬於這類變質現象。

4.黴味。糧食、花生、麵包、蛋糕、米飯、饅頭等受黴菌汙染的食物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常會發黴變質。黴菌可能產生毒素,比如我們熟悉的黃麴黴毒素。

相關焦點

  • 食物出現哪種氣味表示變質? 趕快把它扔掉
    有些時候,食物雖然色澤依然鮮豔,可是卻出現了一些異味,這些味道就意味著食物已經開始變質了。很多食物一旦變質,不但容易滋生細菌,還可能會產生大量的毒素,危害到身體健康,大家一定要趕快將它們扔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食物出現哪些氣味代表已經變質了。
  • 4種氣味警惕食物變質 腐臭味酸味黴味哈喇味
    原標題:4種氣味警惕食物變質   春季細菌繁殖較快,食品容易變質。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鞏宏斌表示,變質食品常帶有4種氣味。   哈喇味。含油脂較多的食物放時間久了,如油類、糕點、魚肉類的幹醃製品、核桃、花生、瓜子等,就會產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難聞的味道,俗稱「哈喇味」。這是因為油脂很容易發生酸敗,產生哈喇味。
  • 勤洗手 不吃變質食物
    手足口病常出現在3歲以下的兒童身上,發病率相對比較高,專家提醒: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物。  嬰幼兒最易感染手足口病   寶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科長田輝說,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性傳染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一般為2~7天,大多數寶寶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 除了變質酸湯子,這些常見食物也可能成「殺手」→
    毒從口入,稍有不慎,美味佳餚也可能變成穿腸毒藥!這不,最近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竟奪去了黑龍江省雞東縣8人性命。細思極恐,很多常見食物其實也會像變質的「酸湯子」一樣,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致命危險,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
  • 育青烤鴨保質期內變質 回應稱包裝漏氣致變質(圖)
    遭遇奇臭無比「變質」烤鴨   23日一早,馬先生向慧聰食品工業網投訴。接到投訴後,慧聰食品工業網第一時間趕至現場了解情況。情形和馬先生描述的並無太大出入,「變質」烤鴨變質特徵明顯,臭味濃重。該款「北京烤鴨」分三層包裝:
  • 變質?看過來
    變質作用也可能反映與熱液流體的相互作用。有些變質巖是葉狀的(有變質分層)這裡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加州紅杉國家森林的這些巖石顯示了變質為大理石、片巖和片麻巖的沉積巖的條帶和褶皺特徵。不同的P-T路徑這些不同板塊構造環境中形成的巖石顯示了地熱輻射的差異。在相同深度和壓力下,巖石在山帶下的溫度要比同等深度b俯衝時的溫度高得多。
  • 如何區分食物是否變質?
    但是隨著氣溫上升大家一定要小心食物變質的情況,看著覺得沒有問題的食物有可能已經變質了,甚至因為一些不注意,反而會有拉肚子等情況。所以這次給大家分享如何區分食物是否變質。牛奶: 氣溫上升一點也很容易變質的牛奶。其區分的方法比較簡單:把幾滴牛奶滴在清水裡,直接可以用眼睛區分,直接落下來的話就是沒有變質的牛奶,但是散開的話就是變質的牛奶.
  • 食物變質的幾個信號
    中國註冊營養師 劉萍萍氣溫不斷攀升,微生物越來越活躍,食物變質(尤其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食物腐敗變質往往是有一些信號的,主要體現在色澤、形態、氣味、口感等方面。豆腐。變質後呈深灰色、深黃色或者紅褐色;塊形不完整,組織結構粗糙而鬆散;表面發黏,容易因為觸碰而破碎,無彈性;有餿味等不良氣味。畜禽肉類。變質後肉色發暗,脂肪缺乏光澤;外表極度乾燥或黏手,指壓後的凹陷恢復慢或不能完全恢復;有氨味或酸味,甚至有臭味。魚類。
  • 學校給學生吃發黴變質的食物?
    如果連食堂食物質量都保證不了,還怎麼讓家長放心。這不就在昨天,雲南威信縣被曝出食堂食物發黴變質。你看看這些菜……」網上發布的視頻顯示,疑在涉事學校的食堂外地上,裝在塑膠袋內的白菜有腐爛跡象,而在食堂洗菜間,切成丁狀的土豆成框直接擺放在下水道上,案板上的新鮮肉顏色發白,有人稱這塊肉是剛切開的,視頻裡反映出此食堂內外環境衛生狀況令人堪憂。在另外一段視頻中,學生家長們正當面向縣長李沅勇反映此事。
  • 鋁合金的變質處理
    採用增大冷卻速度、低溫澆注、超聲波振蕩鑄造、電磁鑄造等措施均有利於獲得上述理想組織,但這些辦法均有局限性,只有對合金採取變質處理才是調整鑄錠組織的根本手段。  一、變質處理概述  所謂變質處理就是在少量的專門添加劑(變質劑)的作用下改變鑄態合金組織,使金屬或合金的組織分散度提高的過程。
  • 食物變質煮沸也不能吃 謹防8大危害
    食物變質後還能吃嗎?我們都知道大多數食物都是有保質期的,如果放置時間過長就會變質。可是,又不想扔掉變質食物,往往就會煮沸後再吃,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哦。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變質食物都有哪些危害吧。
  • 隕石的衝擊熔融與熱變質作用研究,這些深層次的常識你知道嗎?
    ,但有黑色的衝擊脈和一些熔囊;S4:適度衝擊(30-35 GPA):橄欖石在偏振光下呈現較多面狀破裂,同時斜長石出現面狀變形,互相連接的黑色衝擊脈;S5:強烈的衝擊(45-55 GPA):橄欖石出現很強的破裂和變形特徵,同時斜長石普遍發生熔長石化;S6:非常強烈的衝擊(75-90
  • 冰箱裡的食物幾天後會變質?別猜了,聽專家說
    它們會把葡萄糖轉化為酸, 並且不會產生氣體,神不知鬼不覺地讓食物壞掉。[3]耶爾森菌在鮮肉和冷庫存放的凍肉上最多,在一些海鮮、生奶、冷凍食品中也可能存在。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如果我們吃了沾染上耶爾森菌的肉,就可能出現發熱、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甚至引起小腸結腸炎。
  • 如何識別變質食物的味道
    2.腐臭味。3.酸餿味。4.黴味。5.氨水味。
  • 食物變質會發出哪些信號?
    豆腐:變質後呈深灰色、深黃色或者紅褐色;塊形不完整,組織結構粗糙而鬆散;表面發黏,容易因為觸碰而破碎,無彈性;有餿味等不良氣味。 魚類:變質後眼球平坦或凹陷,角膜渾濁;鱗片不完整、容易脫落,褪色、變黑,其邊緣乾燥;鰓絲黏連;腹部膨脹,肌肉鬆弛、彈性差;有腥臭味。 奶類:變質後呈淺粉紅色或顯著的黃綠色,或色澤灰暗;呈黏稠而不均勻的溶液狀,有緻密凝塊或絮狀物;有明顯異味。
  • 這些食物千萬不能放,否則,發黴變質壞得更快
    這些食物千萬不能放,否則,發黴變質壞得更快除了空調這個偉大的發明之外,冰箱的存在也是迎合當今生活方式的另一個偉大的存在,因為不管是沒有時間逛街買菜的上班族還是追求養生的居家族,都會在冰箱裡儲備很多日常必須的營養品以及乾糧!天熱的時候可以讓食物保鮮,天冷的時候可以減少出門次數,但是這樣的話,冰箱很容易亂炸了!
  • 食物在真空中不會變質,把新鮮豬肉放到外太空,能永遠不變質麼?
    在我們生活當中,如果食物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很快就會變質腐爛不能食用了,尤其是在夏天溫度高的時候。當然,我們也想出了很多保鮮的方法,科技的發展讓我們有了各種各樣的設備去保存食物,比如冰箱冷藏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當然,還有將食物抽成真空的方法。
  • 鋁合金的變質問題分析及處理辦法
    採用增大冷卻速度、低溫澆注(詞條「澆注」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超聲波振蕩鑄造、電磁鑄造等措施均有利於獲得上述理想組織,但這些辦法均有局限性,只有對合金採取變質處理才是調整鑄錠組織的根本手段。有人根據金屬及合金的較終組織變化特徵將變質處理分為三類:把改變初生樹枝晶和其他初生晶尺寸的處理叫靠前類變質處理,把改變初生樹枝晶內部結構的處理叫第二類變質處理,把改變共晶組織的處理叫第三類變質處理。也有人根據變質劑的作用特性,把變質處理分為三類四組(見表2—5—3)。還有人按對結晶著的合金的物理作用和冶金作用來分類。顯然,這些概念之間的界限是很難區分的。
  • 這些食物放了冰箱會變質得更快?!來對照一下吧→
    夏天,是一個食物容易變質的季節,冰箱仿佛就成了「萬能保險柜」。你有這樣的習慣嗎?而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被放進冰箱,會抑制自身乙烯(幫助水果成熟起來的成分)的釋放,在冰箱裡可能一直是生的,沒辦法變軟變甜;另外,在冰箱冷藏的溫度下,這些熱帶水果很容易被凍傷,輕者表皮變褐、長出麻點點,嚴重的甚至會內部軟爛、腐敗。其實最適合儲藏這類水果的溫度大多高於8℃。
  • 看著沒問題,其實已變質的食物,能不吃就不吃,別折騰肝臟
    關於吃什么喝什麼,大家大部分情況下很少先考慮身體能否接受的問題,經常會覺得差不多就行了,偶爾一兩次也對身體沒什麼大問題。比如發芽的土豆,即便知道其中可能已經存在龍葵鹼毒素,仍然會選擇削掉發芽的部位繼續做成菜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