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習仲勳誕辰100周年 親人眼中的習仲勳--觀點--人民網

2020-12-19 人民網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方曄雲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第95期
2013年10月12日

習仲勳

誕辰100周年 親人眼中的習仲勳

今年10月15日,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思想工作的卓越領導人習仲勳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習仲勳同志的一生坎坎坷坷,但轟轟烈烈;他一生謙虛謹慎,艱苦樸素,光明磊落,廉潔奉公;他一輩子堂堂正正做人,正正派派做事的革命氣節永遠激勵著後人。在親人眼中,習仲勳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導讀

齊心:與丈夫習仲勳相伴58年 這輩子很幸福

第一次相遇,他親切地向我微笑

如果把人生比作長河的話,我和仲勳相伴58年,可算是度過大半輩子了。

1943年4月,西北局從延安大學中學部抽調一批青年同志到綏德師範和米脂中學以學生身份開展工作,當時,我是帶隊人之一。習仲勳是剛剛到任不久的綏德地委書記。也是在這一年的夏天,我們有了第一次相遇。一個星期天,我正從集體宿舍經教室走過時,突然看到迎面而來的仲勳,他正從楊濱住所的半山坡上走下來,突然見到習書記,我趕緊給他行了一個軍禮。他看到了我,親切地向我微笑著,點了點頭,雖然只是匆匆而過,那一瞬間卻給我留下了一個很深的印象。

「不僅是個好爸爸,而且是個好丈夫」

1949年3月1日,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出世了,仲勳的秘書黃植立即電告正在西柏坡參加七屆二中全會的仲勳,慶賀我們得了一位千金。這就是由我母親親自取名為「橋橋」的女兒。仲勳同志非常愛女兒,工作之餘常把未滿月的橋橋抱在懷裡。記得有一回,一不留神孩子尿了他一身,見此,我尷尬得不知所措,仲勳卻笑著說:「子屎不臭,子屎不臭。」自從橋橋降生以後,只要仲勳工作稍有間隙,就會把女兒抱來看看,有時他還親自為孩子拍照片。當橋橋稍大一點時,仲勳如有機會就帶著她外出活動了。儘管仲勳非常疼愛孩子,但他對孩子從不嬌慣。齊心在一篇回憶丈夫的文章中說:「我感激你能夠始終如一地嚴格要求我們的孩子,他們能夠成為今天這個樣子,你這位嚴父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和習仲勳在一起一輩子無比幸福

在我和仲勳同志相伴的日子裡,我一直把他對我說的「工作好、學習好,一切事情都處理好」當作人生的座右銘。年輕的時候,我對他的這三句話不能完全理解,有時甚至感到太抽象。可到了現在,回想起仲勳同志的話來,才深深地領悟到了這些話的含意。我覺得能夠和我崇敬的師長、丈夫和摯友——習仲勳同志生活在一起,過一輩子,是無比幸福的。[詳細]

習近平回憶父親嚴格家教 揭秘習家「家風」

習近平一家與父親習仲勳

為節儉,讓兒子穿姐姐穿剩的衣服

在孩子們眼中,習仲勳是一位既嚴且慈的父親。習仲勳的夫人齊心此前接受採訪時回憶稱,建國初期,習仲勳任副總理兼國務院秘書長,公務非常繁忙。但是,他寧願把業餘時間花在照顧孩子上。當時家裡沒有保姆,他親自給四個孩子洗澡、洗衣服。「對此,他視為天倫之樂,尤其是在和孩子摔打著玩時,開心極了。」

但是,在教育方面,習仲勳又表現得非常嚴格。兩個兒子從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者是花紅布鞋。這有時讓兩個男孩很難為情,習近平就因同學笑話而不願穿女孩子的鞋子,習仲勳卻對他說:「染染穿一樣。」[詳細]

父親文革時被打倒,習近平前往陝北插隊

父親習仲勳曾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雖然出身於高幹家庭,但習近平的童年卻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度過,他的少年時代更與父親的命運緊密相連。由於「文革」期間父親被打倒,不到16歲的習近平就被迫前往陝北插隊。這段經歷成為他永遠難忘的記憶,也成為他最寶貴的一筆人生財富。「我幾乎那一年365天沒有歇著,除了生病。下雨颳風我在窯洞裡跟他們鍘草,晚上跟著看牲口,然後跟他們去放羊,什麼活都幹,因為我那個時候扛200斤麥子,十裡山路我不換肩。」

秉承家風,對家人要求嚴格

習家有著從嚴教子、勤儉持家的家風。習仲勳認為,作為黨的高級幹部,端正黨風,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家屬做起。在父母嚴格要求下,習近平生活儉樸,在小時候常常和他弟弟一起穿姐姐們穿過的衣服、鞋子。在習近平走上領導崗位後,齊心專門開家庭會,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領域從事經商活動。受父母耳濡目染影響,習近平秉承家風,對家人要求也非常嚴格。他擔任領導幹部後,每到一處工作,都會告誡親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詳細]

習遠平憶父親:一輩子沒整過人 對人"雪中送炭"

習遠平(左一)與父母、習近平(右一)合影

他教孩子「雪中送炭惟吾願」

少兒時,父親就教育我們說:對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懷不但貫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從小給我們子女樹立了一生待人的準則。縱觀父親一生,在黨內生活非正常期間,歷經冤屈、坎坷、磨難,卻從來無怨無悔、顧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該謙讓的,他謙讓了;該忍耐的,他忍耐了;該承擔的,他承擔了;該挺身而出時,他都挺身而出了。他由衷地說:「我這個人呀,一輩子沒整過人。」在那些蒙冤歲月裡,父親對污衊不實的所謂「問題」,能攬過來的就堅決攬過來,寧可一個人承擔責任,也絕不牽連他人。他說:「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別人身上就是西瓜;別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許多人聽了這話落淚。「沒整過人」應該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過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多次念《孔融讓梨》成家訓

小學課本裡有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記得特別清楚,那是父親從小對我——他這個小兒子的特別家訓。父親不止一次拿著課本,給我念這一課,拉住我的手,給我講這一課。謙讓,是父親教給我最重要的人生課程之一。在家,謙讓父母,謙讓兄弟姐妹;在外,謙讓長輩,謙讓同學同事;謙讓榮譽、謙讓利益、謙讓值得謙讓的一切。謙讓,既意味著自己對個人榮譽、利益、所得的放棄,也意味著自我人格的升華。我感謝父親,走入社會以後,我終於明白,父親讓我從小養就的謙讓習慣,在面臨複雜社會關係,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家庭與國家利益時,獲益良多。不僅使複雜關係、棘手難題的處理容易獲得公平、公正的結果,同時容易贏得群眾的普遍認同和普遍尊重。

在我心目中,父親是了不起的英雄

1962年,父親蒙冤時,我才6歲,離開父親時,我才9歲。在我心裡,父親早已是一個遙遠的、可思而不可見的夢。夢裡的父親一頭烏髮、身材偉岸,既威嚴又慈祥,可當他一旦走近,我撲過去要抱住他時,他卻消失了。7年後,得知他還在人世,我悲喜交集,見父親的前夜,竟一夜無眠,浮想聯翩:父親的形象一次又一次被我重新描摹,父親見我的第一句話一次又一次被我反覆猜測……及至年齒漸長,閱世日深,我對父親蒙冤人生中鍥而不捨的身心砥礪有了更深的理解。16年蒙冤,父親為什麼能夠天天如一地無畏面對,是因為在他心裡,人民至上,黨至上,為黨和人民而戰鬥、奮鬥,是他心裡的無上快樂。「戰鬥一生,快樂一生,天天奮鬥,天天快樂」,這16個字是他晚年對自己一生的總結。順境如此,逆境亦如此。在這樣無私的精神世界裡,個人榮辱得失毫無位置。無私方能無畏,父親蒙冤生涯中的無畏,正是源自他的無私。[詳細]

長女齊橋橋眼中的父親習仲勳

1975年洛陽,習仲勳與夫人齊心以及齊橋橋(後中)等兒女們

跟隨父親南下廣東就職

習遠平說,1978年,姐弟幾人中,只有姐姐橋橋陪同父親南下,對父親在廣東的生活最有發言權。齊橋橋是習仲勳和齊心的大女兒,1949年出生於延安橋兒溝中央醫院,故名「橋橋」。齊橋橋回憶說,在父親復出前,她就陪同母親為父親的平反奔走。習仲勳受命南下時,並未要求帶任何一個子女。但是,「葉帥、耀邦、王震等領導非常關心父親,覺得父親身邊應有人照應,一來女兒是信得過的,二來女兒比較細心,因此,就安排我跟隨父親到廣東」。

面對偷渡者父親潸然淚下

一個讓齊橋橋印象深刻的細節,發生在習仲勳對逃港風潮的處理中。習仲勳來到廣東時,正是廣東偷渡外逃最嚴重的時期之一。經過十年動亂,民生凋敝,很多人以命相搏,到異地尋求「樂土」。根據相關資料,當年8月全省就發現偷渡外逃6709人。習仲勳多次深入到寶安和香港邊界視察。根據當時的規定,被抓的偷渡者要統統送到收容站。習仲勳實地察看收容站時,時值盛夏,收容站條件很差,看到這些偷渡不成反被關押的農民,習仲勳哭了。他說:這個不怪你們,是我們沒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而且,這是人民內部矛盾,不應該用一種敵我的態度來對待他們!齊橋橋說,父親到沙頭角,看到香港那邊燈火輝煌,而我們這邊卻一片荒蕪,十室九空,只剩老弱婦孺,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覺得一定要搞經濟特區,一定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

齊橋橋為何不姓習?

很多人對橋橋何以姓齊而不姓習感到好奇。對此,橋橋說,上初中以前,自己一直姓習,就讀的是北京的幹部子弟學校——八一學校,但升初中後改去「河北北京中學」就讀,該校也招收農村學生。「當時,父親任副總理,報紙上經常登載他的消息,而『習』又是一個很少的姓,很容易引人注意」,橋橋說,父親於是讓她隨母親的姓,改名齊橋橋,家庭出身也改為:職員。於是,齊橋橋的名字一直伴隨她至今。[詳細]

「英雄一世,坎坷一生」的習仲勳

習仲勳:我一輩子「不整人」 不犯「左」的錯誤

毛澤東誇讚習仲勳,「你比諸葛亮還厲害!」

新中國成立前後,在青海,大小叛亂很多。爭取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戶項謙歸順中央政府,便是習仲勳在西北地區解決眾多民族問題中一個重要貢獻。習仲勳給青海省委第一書記張仲良打電話,認為決不能採取武力。為了和平解決問題,習仲勳前後數十次派人爭取項謙。項謙一度歸順,不久又反叛。受習仲勳委派,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藏傳佛教大師喜饒嘉措去做項謙的工作,最終使項謙在1952年7月1日向人民政府投誠,此後再未反叛。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向毛澤東匯報了這一事情的前前後後。毛澤東十分讚賞,稱讚道:「諸葛亮有個七擒七放,我們還多,我們來個十擒十放。」後來,毛澤東見到了習仲勳,開玩笑地說:「仲勳,你真厲害,諸葛亮七擒孟獲,你比諸葛亮還厲害!」

小說《劉志丹》與習仲勳蒙冤

2002年,一位中央領導在看望病危的習仲勳時,曾評價他「英雄一世,坎坷一生」。在習仲勳一生所遇到的挫折與坎坷中,小說《劉志丹》冤案就是最大的一個。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習仲勳因所謂「《劉志丹》小說問題」,遭康生誣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殘酷迫害,被審查、關押、監護前後長達16年之久。

長期的革命實踐,讓習仲勳對事物具有一種敏銳的觀察力,尤其是對「左」傾現象的覺察,觸角十分靈敏。習仲勳在80年代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期間,一次和《人民日報》社長秦川在中南海散步。習仲勳突然對秦川說:「我這個人呀,一輩子沒有整過人,一輩子沒有犯『左』的錯誤。」一輩子不整人,一輩子不犯「左」的錯誤,這是習仲勳對於自己一生的最好概括。[詳細]

習遠平說:「父親習仲勳走過的這百年,是中國扭轉乾坤、翻覆天地的百年。這百年的中國歷史太豐富了,他的人生歷程也太豐富了,我看不盡,聽不夠,也享用不完。我只能在我的思念中尋找,尋找他老人家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烙印的東西。」

相關焦點

  • 習仲勳家風嚴到「不近人情」:教女兒「夾著尾巴做人」
    習仲勳聞知後,當面謝絕了王光英的好意,他說:「還是不要調她去好。你這個光大公司名氣大,眾目睽睽,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後來他將此事告訴了乾平,女兒委屈地說:我是學外語的,到光大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做點事情,有什麼不好?習仲勳嚴肅地說,人只要有才能,在哪裡都可以發揮作用,就怕你沒有本事。你是習仲勳的女兒,就要「夾著尾巴做人」。
  • 習仲勳建議制定《不同意見保護法》
    《炎黃春秋》編者按:本刊自1991年創辦,得到蕭克、習仲勳、張愛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愛護和幫助,他們都曾為本刊題詞,勉勵有加。習仲勳同志曾在2001年本刊創刊十周年時為本刊題詞:"《炎黃春秋》,辦得不錯。"今年是習仲勳同志誕辰100周年,本刊特發此文紀念。
  • 《習仲勳傳》執筆人:他在世時講很多群眾路線
    【編者按】習仲勳同志誕辰百年,紀念的心意不斷。習仲勳曾對新聞業說,「我們的任何紀念活動,都不是為了紀念而紀念……總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更好地前進。」  即將到來的2013年10月15日,系革命家習仲勳誕辰100周年。甘肅、陝西、廣東、北京舉辦了座談會、書畫展、圖片展等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習仲勳的兒子習遠平近日撰文稱,父親一生中參與完成黨建立陝甘邊根據地和建立廣東經濟特區兩大歷史使命。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革命家——讀《習仲勳文選》的幾點體會
    習仲勳語重心長地說,我想凡是參加革命稍微早一點的同志,都懂得過去人民群眾為什麼歡迎我們,因為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環境比較艱苦,同群眾一起勞動,一起生活,跟群眾打成一片。群眾很懂得我們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他們,因此,群眾對我們非常擁護和愛戴。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典時,習仲勳在天安門上觀禮,他感慨地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習仲勳情系祖居地南陽
    習仲勳在西北局書記的位子上一幹就是7年,且幹得很好。特別是在爭取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戶項謙的歸順一事上,力排眾議,數擒數縱,終於促其投降,贏得了毛澤東的讚譽,當面誇他:「仲勳,你真厲害,諸葛亮七擒孟獲,你比諸葛亮還厲害。」    1952年,中央決定將各大局撤銷,調習仲勳、鄧小平、高崗、饒漱石、鄧子恢進京,習仲勳出任中宣部部長。
  • 媒體刊文:習仲勳「長葛調查」
    1968年8月7日,為紀念毛澤東主席視察長葛10周年,許昌地區決定將宗寨大隊更名八七大隊;與此同時,決定籌建毛主席紀念館。2009年,該館被公布為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該館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  宗寨村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下亦步亦趨,與時俱進著。
  • 習仲勳署理新正縣
    習仲勳兼任新正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    習仲勳在擔任關中特區、關中分區主要領導職務及兼任新正縣縣長期間,革命意志堅定,處事智勇雙全,工作雷厲風行,作風樸實無華,深受群眾愛戴。    1939年後,駐新正縣邊境的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奉行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有意製造摩擦,挑起事端,蠶食新正地區。
  • 《習仲勳在西北局的日子裡》(韓文版)在韓發行
    人民網首爾9月19日電 近日,習仲勳等中國老一輩革命家的口述實錄紀實作品《在西北局的日子裡》韓文版出版紀念會在首爾市韓國新聞中心大禮堂舉行。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陝西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甘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劉東風、韓國共同民主黨發言人金玄、韓中親善協會會長李世基等中韓各界代表出席了紀念活動。
  • 習仲勳讓女兒改隨母姓
    1949年3月1日,習仲勳正在西柏坡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他和齊心的第一個女兒在延安橋兒溝出生。姥姥鄧耀珍說:「在橋兒溝生,名字就叫『橋橋』吧!」回到延安後,習仲勳高興地把女兒抱在懷裡左看右看,對著女兒稚嫩的小臉笑得合不攏嘴。
  • 女兒齊橋橋回憶習仲勳:教育子女嚴格 待人隨和
    文章摘自《南方都市報》2007年12月20日  小時候,習近平不願穿姐姐的舊鞋子,習仲勳卻說:「染染穿一樣。」  昨天上午,習仲勳的女兒齊橋橋、兒子習遠平陪著母親齊心出現在《習仲勳主政廣東》一書首發式現場。
  • 習仲勳曾四到深圳南嶺村 看到村民逃港潸然淚下
    圖左為張偉基和習遠平在「習仲勳與廣東改革開放」座談會上合影;圖右為習仲勳第4次視察南嶺村時在張偉基陪同下參觀村辦企業  深圳南嶺村「老書記」張偉基深情回憶習仲勳  東方網10月16日消息:昨日,是習仲勳百年誕辰。
  • 《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貝爾格勒舉行
    原標題:《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貝爾格勒舉行   59屆貝爾格勒國際書展第二天,《習仲勳畫冊》英文版首發式在中國主賓國展臺舉行。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李滿長、塞爾維亞文化信息部高級參事維斯克維奇,塞爾維亞國家圖書館代表、塞文化界人士、主流媒體代表等100餘人出席儀式。   《習仲勳畫冊》中文版由中共黨史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英文版由英國新經典出版社出版。
  • 《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全球首發式舉行
    原標題:《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全球首發式舉行 圖為李滿長大使向貝爾格勒孔子學院的代表贈送英文版的《習仲勳畫冊》。   本報貝爾格勒10月28日電(記者戚德剛)《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全球首發式27日在貝爾格勒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國主賓國展臺舉行。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李滿長、文化處參贊徐鴻,塞爾維亞文化信息部高級參事維斯克維奇、塞爾維亞國家圖書館代表,塞爾維亞中東歐文化研究人士、主流媒體及各界友好人士代表等出席了首發式。
  • 《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在貝爾格勒書展首發
    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和英國新經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習仲勳畫冊》英文版首發式如期舉行。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李滿長出席首發式。 孫壽山在致辭中對習仲勳的革命生涯進行了介紹,他認為《習仲勳畫冊》英文版的出版發行,可以讓世界各國的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了解中國老一輩革命先驅為中國革命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所付出的浴血年華。他稱讚中共黨史出版社和英國新經典出版社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非常重要的工作。
  • 習仲勳在長葛135天:開倉放糧平冤獄
    習仲勳招呼隨行的人一起坐,但是沒有一個人坐。習仲勳拉著張來頭的手說:「不管他們,我倆坐下。」       隨後,習仲勳和張來頭拉起家常,從置買家具談起,了解張來頭對辦公共食堂的看法。       習仲勳對弄虛作假深惡痛絕。
  • 專訪陳秉安:習仲勳意識到了「大逃港」是人民用腳投票
    習仲勳在湛江農村視察時與青年交談。1979年12月,習仲勳在香港考察。       為寫作此書,陳秉安曾歷經22年,遍訪數百名大逃港親歷者和見證者,其中還包括廣東省委原書記習仲勳。       8月10日,陳秉安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回憶了在2000年深圳特區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期間採訪習仲勳的經過。
  • 習仲勳1935南梁歷險,面對百餘敵兵,「娃娃主席」不慌
    面對百餘敵兵「娃娃主席」沉著冷靜習仲勳帶領政府機關和部分部隊被敵人一路追趕著來到白沙川堖。三天時間,同志們只好好吃了一頓飯,又餓又渴。溝底,恰好有股清泉,子午嶺山區的三月仍是春寒料峭,有的戰士也顧不得泉水的冰冷,趴下身子就喝。突然,一大隊敵兵,100多人,朝我們迎面而來,後面山坡上三四百人也呼喊著向我們「包剿」過來,前後夾擊。
  • 《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將現身文博會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12月11日,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簡稱文博會)即將開幕,在海澱展區中,《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將與觀眾見面。  昨日,海澱區相關負責人對海澱展館的陳設進行了介紹,除《習仲勳畫冊》英文版外,通過數位技術重新聚首的圓明園十二獸首、模擬航空器,都將成為海澱展區的亮點。
  • 習仲勳夫人齊心向哪些逝者送花圈或委託弔唁
    據報導,弔唁廳內外擺滿了各界人士送來的花圈,其中包括習仲勳夫人齊心率子女所獻花圈。青海省委原書記黃靜波2014年12月1日,青海省委原書記、青海省政府原省長黃靜波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據華商報報導,受習仲勳夫人齊心委託,習遠平到家中弔唁並出席遺體告別儀式。2014年11月8日,陝西日報發表習遠平的文章《兩代人的革命情懷--深切紀念劉力貞大姐》,文中提到:「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劉志丹、謝子長和我的父親習仲勳積極開展兵運工作,創建紅軍,開創了陝甘邊根據地、陝北根據地,最終統一為西北根據地」。
  • 楊 屏:習仲勳、浩然和我
    【翟玉忠先生按】習仲勳評當代廉吏別廷芳(1883-1940)以重刑治南陽時說:「別廷芳的個人行為,可以一時一地,做一方諸侯,保一方平安,但不能長治久安。你記住:什麼時候,這個國家沒有包公,也沒有別廷芳,還能路不拾遺,那就對了。」 別延芳為一代名吏,習仲勳評亦合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