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輝煌60年·生活變遷:艾貝保·熱合曼講述一家三代人的時代變遷
輝煌60年·生活變遷
艾貝保·熱合曼講述一家三代人的時代變遷
我們的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
9月21日,艾貝保·熱合曼拿著手中的《新疆經濟報》,正在看他創作的獲「詩頌新疆·輝煌六十年」三等獎《三代人》的詩歌作品。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艾貝保·熱合曼總是喜歡將自己的日常生活寫成文字記錄下來。而《三代人》正是他的父親以及他與孩子們生活巨變的一個真實寫照。
「我們一家三代人從文盲到大學生再到研究生,這是我們家族的一個巨大變化,也是自治區成立六十年來,尤其是近五年的巨大變化。如果時代沒有發展,怎麼會有我和孩子們如今的好生活呢?父親如果還在世的話,看到我們有這樣的好生活,應該也會高興得合不攏嘴的。「艾貝保·熱合曼笑著對記者說。
父親成就了我和弟弟的未來
「小時候,我還記得父親總是告訴我們,他們那個時代是一個生活艱苦的年代,為了填飽肚子每天就得四處奔波。吃飽飯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是一件大事情。」艾貝保·熱合曼說。在舊社會,人們生活的艱苦程度是現在的人難以想像的。艾貝保·熱合曼自己也無法體會到那個時代人們的困苦生活。他父親記得那個時候,因為父母過早去世,他父親和幾個兄弟從小到處討生活,經常過著飽一頓餓一頓的生活。
「有一年,我父親和我最小的叔叔受不了這樣的日子,從吐魯番恰卡勒戈壁灘跑了出來,到烏魯木齊打工,那個時候的烏魯木齊也不過是一個小縣城的規模,我父親和我小叔叔夏天的時候當麥客,給別人割麥子,麥子割到哪裡,生活的口糧就在哪裡。冬天就在煤礦挖煤,躲避風寒。」艾貝保·熱合曼說。西山、六道灣、八道灣……這些煤礦裡都留下了艾貝保·熱合曼的父親阿不都熱合曼·託乎提的足跡。但是,那個時候的煤礦礦洞都是用木樁支撐起來的,到處充滿了瓦斯,根本就沒有安全保障,坍塌事故時有發生。
「我父親總是給我們說他每天都提著腦袋在煤礦礦洞裡爬上爬下討生活,從那個年代的挖煤時期能活到今天靠的都是運氣。但是父親最小的弟弟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在一次事故中將自己的生命終結在了煤礦裡。生活不易呀!」艾貝保·熱合曼說。但是堅強的阿不都熱合曼·託乎提從那個年代熬過來了,輾轉到了蘆草溝並成家立業,有了艾貝保·熱合曼兄妹五人。
「雖說不再有命懸一線,擔驚受怕的生活,可歲月的艱辛在父親的臉上留下了過於蒼老的痕跡。」艾貝保·熱合曼短短的詩句概括了父親從前那些艱苦的歲月。但是令他佩服的是,他父親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我父親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是一個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睜眼瞎』,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有著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艾貝保·熱合曼自豪地說。阿不都熱合曼·託乎提雖然不識字,但因為他正直能幹,在蘆草溝當了生產大隊長,後來做了支部書記,一幹就是十幾年。
「我父親能當上支部書記,除了一腔熱情和正直品格外,他靠的是自己特別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父親曾因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練就了熟練的漢語及哈薩克語,父親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他人生最大的財富。」艾貝保·熱合曼說。
那個時候,阿不都熱合曼·託乎提對孩子們的教育非常重視,使得艾貝保·熱合曼兄妹五個都念了書。「20世紀60年代,我父親檢驗我們的學習方法非常特殊,特別是我和弟弟,最頭疼的事就是看父親的發票。」艾貝保·熱合曼說。原來,阿不都熱合曼·託乎提雖然是村支書,因為不識字,他每天都會讓孩子們給他讀發票上的字,自己再進行記錄。而「小黑匣子」也就是半導體則成了他另一個吸收外界知識和信息的窗口。
「我父親特別神奇,要知道,那些發票上的字就跟醫生開的處方一樣,很多字我們都不認識,每到這時,我和弟弟都相互推讓不想辨認。到後來我們只要說出發票上的一個字,父親就能知道發票上所有的內容以及具體的數目。正是父親學知識的熱情成就了如今的我和弟弟。」艾貝保·熱合曼說。
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我在家裡排行老二,因為生活艱難,我很小就開始了獨立生活。我挖過土豆,還跟著大人們種莊稼、澆地、收麥子。那個時候我最難忘的就是上學之前放羊的經歷了。」艾貝保·熱合曼說。每天早上太陽還沒出來,他就得起床帶著羊群上山放羊。山頭、地頭、渠邊,只要是能讓羊吃飽的地方都必須要去。
「那時候,還是孩子的我正是愛睡覺的年齡,每天早上眼睛勉強睜開就得出去放羊,不小心打個盹,羊就跑到別人家的莊稼地裡,吃別人家的糧食,那這家人一年來的辛苦就白費了,所以那時候,我可是家裡跑得最快的人,這是追羊追出來的本事。」艾貝保·熱合曼說。「那個時候,父親擔心我們不好好上學,每天都會去學校看看我們有沒有逃學,從小學到高中,4280個日日夜夜,父親的堅持和操勞,讓我們就像汽車加滿了油一樣,不但有了動力,也有了成績。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我成為了我們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艾貝保·熱合曼說。
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恢復高考的時候,艾貝保·熱合曼因為上的是「五七中學」,邊學習文化邊參加勞動。稍有空閒,他就整夜挑燈夜讀,從古文翻譯到時事政治,從歷史大事記到數學的某一個具體方程式。學習長進了,但是人已經瘦成一根「幹棒」,眼圈黑得像熊貓。因為勤奮努力,他踏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站——大學生活。而他的弟弟也跟著他的步伐上了大連理工學院,成為村裡第二個大學生。
一提及曲阜、提及孔子,沒有人會將他一個維吾爾同胞與之聯繫在一起。但是艾貝保·熱合曼就是在這裡,將自己與孔子與文學聯繫在了一起。大學四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黃金歲月。他與同班那些年近30歲的大齡學生每天廢寢忘食地學習。
「我那時讀的是師範學校,不用交學費,吃飯也不需要花錢,但買生活必需品及書還得自己花錢,家裡寄的生活費不夠,我就靠投稿賺稿費貼補。」艾貝保·熱合曼說。就這樣,艾貝保·熱合曼從山東曲阜師範學院畢業回到新疆後,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1982年從自治區教育廳回到烏魯木齊縣的蘆草溝中學當老師、當校長,1988年再提拔到烏魯木齊縣統戰部……「自治區掃盲工作先進個人」「自治區教育好領導」等等那些曾經的榮譽可以擺滿一面牆。
靠自己的努力,艾貝保·熱合曼現如今已經是烏魯木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同時又是一名身兼烏魯木齊市作協副主席職務的作家,出版了包括《拌麵傳奇》等多部文學專著。
但面對如今的日子,艾貝保·熱合曼始終懷著感恩的心情。
「人生就像爬雪山、過草地,不可能一路坦途,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怎麼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我一步一個腳印,從機關到鄉鎮,從一名普通科員,到縣處級領導,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後代,勤勤懇懇工作,老老實實做人。父親曾告訴我們:知識是一切的動力。而我一直也信奉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如果時代沒有發展,我們沒有知識,那也不會有如今幸福生活的我。」艾貝保·熱合曼說。
我的一家三代人就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對於今天的幸福生活,艾貝保·熱合曼無比珍惜。
「到了我的兩個孩子上學,我們已經從農村的土坯房子搬進了城市敞亮的樓房裡。隨著孩子的學校在不斷更換,我們的住處也在不斷更換,居住條件一次比一次好。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生活能變得這麼快,這麼好。」艾貝保·熱合曼說。
而最讓艾貝保·熱合曼滿意的,應該是他位於烏市公務員小區內的家中那大大的書房以及擺滿了整個書櫃的書,還有自己兩個有出息的孩子。
因為他父親曾經的教誨以及自己的求學經歷,讓艾貝保·熱合曼對兩個孩子的教育十分看重。
如今,很多孩子已經走出新疆,在內地不少名牌大學充實著自己的人生,艾貝保·熱合曼的兩個孩子也不例外。
「兒子艾沙江·艾貝保在2003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而女兒艾瑾緊跟著在2004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兩個孩子生活在首都,如今,兒子連讀了研究生,女兒在北大,也成為了一名哲學系的研究生。」艾貝保·熱合曼說。
「以前我上學時自己賺錢補貼生活費,從小冬天一雙鞋,夏天一雙鞋,一身衣服可以穿遍春夏秋冬。而如今我的孩子們的衣櫃裡都擺滿了各個季節的衣服,鞋子的款式則更多。而學習用品已經從一支筆一個本子普及到了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你說這樣的幸福生活,誰不珍惜呀!」艾貝保·熱合曼說。
但是,艾貝保·熱合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記住父輩們曾經艱苦歲月的生活,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他總是會在各方面勸誡他的孩子們,讓他們在生活上獨立自主,不要貪色貪錢,好好跟著黨和政府走。如今他的兒子正在基層掛職鍛鍊。而他的女兒更是巾幗不讓鬚眉,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正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熱量。
「從父母沒有文化,以土地求生存的莊戶人,到成就我家兩個大學生,再到我的兩個孩子成為研究生和國家的公僕,說明中國改革開放後,一個少數民族農村家庭其實就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艾貝保·熱合曼說。
「今天是我們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好日子,而我們家族的人也是一代代共同經歷了這不同尋常的60年。這60年是巨變的60年,尤其是近5年來,如果沒有黨和國家,就不會有我家如今的生活變遷,和越變越好的生活,我心中的感激之情是無法表達出來的。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艾貝保·熱合曼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