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首屆冬交會舉辦以來,海南堅持創新、品牌、開放、共享、務實的辦會理念,使其成為全國乃至「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冬季農產品交易訂貨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成為農民朋友推介本地特色產品的一個有效平臺。今年25歲的保亭縣毛感鄉黎族姑娘石佳佳第一次參加冬交會,她把家鄉紅藤子加工成星月菩提,拿到冬交會這個大平臺上展銷。讓她沒想到的是,她加工製作的紅藤仔產品備受遊客青睞。
「我這個合作社已經走上了正軌了,也帶動了一些群眾的收入。」據佳佳民間工藝文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佳佳介紹,2013年大學畢業的她和許多年輕人一樣,面臨這就業的壓力。處在擇業十字路口的她發現家鄉紅藤子加工業市場火爆,便催生了她自主創業,從事收購和加工星月菩提原材料紅藤子的想法。石佳佳認為,雖然家鄉生活貧困,但是紅藤子資源豐富,目前紅藤子經過加工成為工藝產品後,市場價值極高,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
2014年,石佳佳便與村裡的5個姐妹一起成立了「佳佳民間工藝文化專業合作社」,專門加工紅藤子,製作星月菩提工藝品。為了保障銷路,石佳佳還與瓊海瓊珠工藝廠合作,自己出原料,廠方負責加工,以電商、代理商和店面的形式,建立起了一個銷售渠道,形成了產供銷一條線。僅2014年,佳佳民間工藝文化專業合作社與瓊海瓊珠工藝廠合作,加工製作的星月菩提產量達12噸,銷售贏利12萬元。
談到未來的發展,石佳佳說,她看好紅藤子的加工產業,她要把農民自留地的紅藤樹整合起來,加入合作社,形成統一管理,以增加紅藤子的產量,同時要突破種植紅藤樹的技術,讓紅藤樹成為農民的搖錢樹。
除了石佳佳外,保亭毛感鄉南好村千龍村村民黃春梅也第一次上省城賣特色產品。這些三色飯是黃春梅這次冬交會上銷售的產品,光是上午,她就賣完70斤,而且反響很好,這讓她對三色飯的市場前景充滿了信心。
據了解,本屆冬交會,保亭縣展館展出的農副產品豐富多彩,光是毛感鄉組織參展的產品就有7種,主要是四稜豆、紅藤子、山蘭米、山蘭西並 酒、五腳豬、毛感鴨、三色飯,這些產品都出自於毛感鄉各個村委會的各類合作社。組織農民合作社參展,旨在藉助冬交會的平臺讓農民進城賣特產,撬開毛感鄉特產銷售的市場。(孟瑤 王海 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