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媽媽咪呀》的時期,一位40歲的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在三年內旅行了四個國家的147城市和11城市),並計劃在未來的世界各地旅行。這位超級媽媽對如何帶三個孩子獨自旅行感到驚訝?
這個母親叫趙旭峰,她的三個孩子分別是10歲、8歲和4歲,她利用周末和寒暑假,一有空就帶著她的孩子去旅行。當然,不僅僅是為了玩,增加孩子們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一些學習的知識也會穿插其中,例如,在計劃去泰山之前,她會列出所有的登山注意事項,以及計劃去海邊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她將把這些安全知識教給孩子們。
此外,她還將做一些練習,例如,她乘火車從昆明到貴州,孩子睡著後,她故意跑到另一節車廂,然後偷偷地看著孩子的表現,結果,大女兒的有序處理讓她深受鼓舞,大女兒再次印證了她的教育理念,大女兒這樣做了:安排二兒子照顧小兒子,然後她去了火車,成員說了她母親的名字,身份證,電話號碼和她來自哪裡。
得知她在大學裡是幼兒園的老師後,她和媽媽幼兒園一起工作,然後去大學當幼兒園的老師。
她說她的孩子從不上補習班,她認為,教育無處不在,可以在遊戲過程中引導孩子,當然,她的孩子都在正常上課,學習也不會因為旅行而耽誤,相反,大女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她在五年級聯考中獲得學校好成績第一名,語文作文也是唯一一篇滿分的作文。她說:雖然我帶孩子去玩,但他們會穿插學習,比如,在5天的行程中,會安排4天的學習時間,剩下的一天會玩。
說到這一點,許多母親可能會覺得她們有時間、精力和閒錢去旅行,我們工作很忙,否則我們的精力是不允許的,我們不能好好培養孩子嗎?
其實,只要我們掌握學霸母親教育方法的精髓,孩子也可以成為優秀的。
重視小學教育
1、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
我們經常聽到許多母親抱怨「我家孩子寫個作業都磨蹭半天,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就愛玩遊戲。」等等,他們認為孩子們學習不好是天生的,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
孩子不愛多學,是因為學習欲望沒有得到激發,尤其是剛進入一、二年級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完全適應小學的生活。
家長需要讓孩子從被動獲取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比如我們之前提到趙旭峰媽媽去日本旅遊,她會給孩子們這樣的問題,旅遊必備知識:東京主要景點和特色,東京機場,有多少地鐵,記得東京地鐵幹線,日元匯率,要準備的用品等等,此外,還有一個作文主題:以櫻花為主題自編主題段落或文章。
因為這些旅遊知識與「我」相關,我想去旅遊,所以一定要了解這些基礎知識,這樣孩子不會排斥這些知識,相反,他們會積極準備,幾個孩子爭著當媽媽的導遊。
這給我們的父母一個啟示: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學習什麼知識,就應該儘量讓這些知識與孩子接觸,這樣對孩子有用,對他們需要什麼,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
比如,如果想讓孩子愛上科學,可以準備一些科學啟蒙教具,和孩子做一些小實驗,雪是怎麼形成的,雞蛋會漂浮著鹽,以及其他與孩子日常生活有關的實驗,孩子們自然會問各種各樣的問題。
2、巧妙安排學習娛樂
讓孩子們在繁忙的學習中放鬆一下,他們可以旅行,增加知識,不用說他們要跑多遠,省內旅遊和周邊遊都是不錯的選擇,鼓勵孩子多觀察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好方法。
你也可以多做運動,能運動的兒童分泌的多巴胺能使兒童更快樂,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大腦發育,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熱愛運動的孩子也不容易擔心,他們的心理也會更加健康。
3、增加兒童的社會實踐
孩子們總是需要進入社會,擁有高情商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會給孩子們很多分數,有的小學生平時,除了學校在家,兩點一線的生活比較無聊,而且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很理論化,事實上孩子們不能很好地理解他,只有在現實生活中體驗,才能理解知識的內涵。
從小,單一被父母寵壞後,孩子很難處理人際關係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一旦孩子將來遇到一些麻煩,他們會感到沮喪。我覺得孩子什麼都做不了。
在小學階段,家長可以讓孩子參與社區服務,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獲得鍛鍊的機會,讓孩子在公德心中更加豐富,同情心更強,參與一些夏令營,從而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晚上。
4、利用假期培養親子關係
假期一到,很多家長就想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然而孩子們卻想在假期裡去玩或好好休息,這就導致了很多矛盾,問題的關鍵是雙方對節日的含義並不明確,最好能達成協議,例如,假期是學習和玩耍的結合。
家長們要在假期裡多學習些什麼。
其實,學習不僅僅是輔導班,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還是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興趣班,尊重孩子的選擇,與孩子商量,可以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培養,如果親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學習和心理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青春期孩子的心門比較封閉,僵化的親子關係更難與孩子溝通。
心理專家李玫瑾老師也表示:孩子在6-12歲階段的教育是黃金,在12歲之後,家長認為管教很難,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小學階段。
小學階段是黃金教育階段,掌握小學六年非常重要
所以在這個教育過程中,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明白為自己學習,而不是為父母學習。家長需要做好指導工作,孩子的小學階段會更加順暢,這也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著教學經驗的于敏老師寫了一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一書,這是我之前讀過的最實用、最有啟發性的書,包括小學六個年級的實戰實例、各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訓練重點、家長需要避免的誤區等。
一年級: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適應小學時代。
二年級:找出孩子們的興趣點,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
三年級:讓孩子改掉拖沓的壞習慣,學會靈活掌握知識等。
四年級:讓孩子的學習難度提升,教給孩子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等。
五年級:兼顧孩子的成長和學習,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引導孩子交朋友等。
六年級:加強心理輔導,減輕學習壓力,讓孩子充滿信心等。
同時還包括孩子們的假期,道德、能力、溝通、乾貨滿滿,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