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看譚盾夫人講述養育孩子的經驗

2020-08-09 十裡荷塘秋水長

譚盾的夫人黃靜潔原來是教育專家啊。看到這本《父母的格局》,序言還有楊瀾的推薦,看下去覺得果然是專業人士,相當了得。

黃靜潔的書中寫到了自己培養兩個男孩子的經歷和感受,確實很用心,也是一個格局很大的媽媽。她致力於把孩子引領到一個思考自己會給世界帶來怎樣改變的道路上去,而不僅僅是成績好就算完事。

黃靜潔帶孩子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先生譚盾給予了相當大的理解,先生既然事業上是需要經常離開家在外,那麼作為媽媽的黃靜潔就心甘情願守著孩子長大,儘量不離開紐約的家,雖然自己也工作,但是孩子所有重要的時刻全都保證自己不缺席。

這樣做自己當然要辛苦一些,但是對於孩子的言傳身教來說是很好的範例。

01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天空

在中國歷史上,大概親子關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父母們意識到應該在孩子的教育上做出改變,但是還是不明白如何做改變。

成年人的焦慮投射在孩子身上,學區房的概念,私立高中的蓬勃興起,都讓家長們莫衷一是,各執一詞。

尤其是新聞事件中,很多我們以為已經被培養成功的孩子面對挫折時採取了放棄生命的極端措施,讓我們做家長的更加焦慮和無奈。

黃靜潔在書中的思考顯示了對這些問題的深層次思考,並且努力做出自己的言傳身教,幫助孩子樹立意識:我應該對世界的改變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正是父母一直在做好自己,所以孩子在感受這些的同時會在自己的行為裡做出修正或者模仿,家長也就像是孩子的鏡子。

02

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孩子的未來就有多精彩

黃靜潔這十多年來,一直在做教育事業,並且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公益演講等途徑和渠道,與千萬個父母建立了聯繫。

感受著眾多父母的不容易,還要堅持著學習和更新知識體系,又要用心地陪伴著孩子的成長過程,黃靜潔一直在努力著。

在這本書中,她對長子Ian的引領就是要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擔當,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弟弟Sean的榜樣和楷模。

因此孩子會時刻思考自己的行為。在孩子高中畢業的時刻,原本孩子弄丟了通知書,沒有及時通知到家長必須去參加,只是前一晚說了一下,做媽媽的有點著急因為第二天安排了會議,沒辦法去了,孩子也表示理解。可是黃靜潔想到這是孩子的重要時刻,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儀式感,就改變了行程計劃,隨後趕到了孩子的禮堂後排家長區域裡。

結果等到孩子要轉身向家長們表示感謝時,Ian以為沒有家長出席,所以不抱任何期望懶散地看了一眼家長區,卻意外發現了使勁揮著手的媽媽,臉上一下子笑開了花。

更重要的是校長宣讀說有個對做出特別貢獻獎的學生的表彰,黃靜潔正在想這是誰的孩子啊?怎麼會如此優秀。沒想到校長宣讀的正是自己孩子的名字,做媽媽的一下子熱淚盈眶,這是個多麼值得驕傲的時刻啊!

所以黃靜潔說幸虧自己改變了行程,這一趟非常值得,在孩子的重要時刻自己作為家長做到了見證,還感知到了孩子的優秀的品質,這就是孩子生命裡最重要的時刻。儀式感是必要的。

03

每個孩子的培養都要因材施教,不能完全複製

比如高分人並不具備更多優勢,我們需要將孩子培養成為優質人。你就不會為某一天他的發展憂心忡忡。

家長可以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精神楷模。然後再運用潛移默化的力量去改變孩子的未來。比如黃靜潔家裡灌輸的是孩子可以改變世界、拯救地球。

黃靜潔覺得這並不是幼稚的遊戲,更多的是讓孩子意識到雖然一個人的生命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但是卻能在合適的時機裡做出自己意想不到的貢獻。

黃靜潔提到自己的孩子也曾經因為打遊戲過分消耗了精力導致上課時昏昏欲睡,成績大幅度下降。跟孩子交談了這個問題,孩子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打遊戲是組隊,如果自己不參加是沒有團隊意識,會被排擠的。

黃靜潔很發愁。後來還是在老師的點化下決定留給孩子犯錯誤的時間,等等他,後來在孩子很崇拜的學長的提醒下,Ian減少了打遊戲的時間,慢慢回歸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應該說比起那些教孩子提高成績、學會聽話的書本來說,這本書真的很優秀,難怪獲得了「冰心兒童圖書獎」,這本書用大量的實際案例幫助我們做家長的來意識到自己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父母給的,但是他們應該屬於更廣大的世界。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來就有多精彩。每一個教育的範例都不是絕對可以重複複製的。

黃靜潔這本《父母的格局》讓我們意識到需要改變自己,然後才能引領孩子奔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大有作為。格局教育就是給孩子榜樣、視野、信念和內在的力量,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和強大,並且有力量去改變和參與世界的進程裡。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圖書推薦】 父母的格局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養育孩子的視野、態度和方法。《父母的格局》是一本給父母的全面「格局養育」指南,旨在幫助父母用格局視野破解養育難題、應對焦慮的當下和多變的未來!作者通過自己20多年來中美兩地養育孩子的親身經歷,和十多年來與中國年輕父母探討育兒經驗的獨特體悟,融合世界前沿科學理論與育兒理念,構建出育兒大格局的4種智慧和4種行動;如何巧用一本書、一個榜樣等「第三種力量」,而非打罵、責罰等方式,推動孩子自我改變;如何做好閒暇教育,讓孩子「浸」在閒暇時光,「泡」出高情商、好品格;如何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把家營造成愛的港灣……
  • 悅讀周講座 | 譚盾夫人:如何幫助孩子打開學習的終極格局,找到真的學習內驅力
    / 01 /什麼是格局從漢字字源角度看,「格」古文字寫作「」,右邊「各」表示來到,左邊「木」表示樹木枝葉交錯的樣子。那麼,學習的格局是什麼?譚盾夫人黃靜潔是知名的中西合璧親子教育專家,也是兩個品學兼優的孩子的母親。她從自身的教育親測案例出發,總結高效學習的前沿理論和學業提升的技巧,幫助孩子打開學習的終極格局,成為一名優秀的終身自主學習者。
  • 父母有格局,孩子的發展才會更好:發現教育中的「第三種力量」
    再也不敢說「養孩子很簡單」這種沒腦子的話了,如果對孩子沒有期待,不想負責,那養育孩子,僅僅是「養」的話,雖然簡單了,但也確實太坑娃了。除了《父母的格局》這本書之外,她還創作有《學習的格局》。不僅如此,她還獲得過冰心兒童圖書獎。 她和享譽全球的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伉儷情深,育有兩個孩子,都非常優秀。
  •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一生
    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如果父母的價值觀混亂,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嗎?阿信今天要推薦一本書,它的作者首次提出「格局養育」的全新觀念,告訴父母如何樹立格局養育觀,以及這種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怎樣的作用。這本書便是著名音樂家譚盾太太、親子教育專家黃靜潔所著的《父母的格局》。
  •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視野和未來
    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如果父母的價值觀混亂,父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嗎?我最近讀到一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這本書的作者首次提出「格局養育」孩子的全新觀念,告訴父母如何樹立格局養育觀,以及這種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怎樣的作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黃靜潔的《父母的格局》。
  •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天空
    養育孩子,不僅是讓孩子健康不生病,吃飽穿暖,更應該考慮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父母的格局,決定了養育孩子的視野、態度和方法。這既是給孩子的問題,也是給父母的問題。在這方面,父母說什麼其實沒有太大作用,怎麼做才是關鍵。靜潔在書中把這稱為「父母的格局」。如果父母把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理解為光宗耀祖、掙大錢、買大房子,那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壓力也就停留在這個層面上。
  • 《學習的格局》:創造力不是天生,父母如何保駕護航孩子的創造力
    可能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認為創造力是天生的,無需刻意培養,否則只會弄巧成拙,破壞孩子的創造力。畢竟,我們的條條框框是我們世俗的經驗和認知形成的,可能會壓制孩子的創造力。 黃靜潔在《學習的格局》書中講道,丈夫譚盾曾經創造了一部交響樂《水樂-大自然的眼淚》。
  • 擊碎你的育兒焦慮:如何用大格局養育「優等生」
    」系列圖書——《父母的格局》《學習的格局》集結了教育專家黃靜潔20年來的育兒感受和中西教育精髓,提出了獨到的「格局養育」新觀念,告訴父母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父母給的,但他們應該屬於更大的世界。 除了為孩子樹立終生學習的格局觀,「格局養育」還在於父母的格局。黃靜潔老師結合自身的養育實踐,詳細講述了怎樣才能成為有格局的父母。
  • 除非老人有這2點特質,否則我不建議他們幫忙帶孩子,傷身又傷心
    譚盾夫人、中西合璧親子教育專家黃靜潔在《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種力量》一書中給出了答案。在家庭教育中,一共有三種力量。她是享譽全球的著名作曲家譚盾的夫人,也是兩個男孩的母親。通過深入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20多年,她形成融合中西的家庭教育新觀念,並提出了「第三種力量」對親子的影響。
  • 《父母的格局》:發現「第三種力量」,破解養育難題
    01在父母和孩子的這場相互養育中,我們總是用力過猛:每到寒暑假,瘋狂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學習;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部給孩子一手包辦,不願孩子是否有自理的能力;孩子只要提要求,做家長的都盡力滿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 《學習的格局》Day1
    什麼叫格局?格,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界和心胸和體現出來的外在狀態。我們常說,做人要有格局,做事要有格局;但你不一定聽說過學習也有格局吧?說實話,朋友給我推薦《學習的格局》時,我以為又是一本和很多親子育兒長的一樣的家庭教育教科書。心裡有一點點牴觸。
  • 父母&孩子|眼界、格局
    今天分享這樣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基本就是孩子以後發展的上限!」這話說的有點絕對,不過也是值得思考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這個老師,他的眼界、格局、思維,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這些影響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直到到成年,有時候甚至可能是一輩子。每個孩子在對這個世界理解稍微欠缺的年紀,是身邊最熟悉的人加以引導。在家是父母,在外是同學朋友,在全面進入這個社會之前,他所有的認知都是周圍的環境給予他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並未主動,只是不斷的在接收。
  • 《父母的格局》培養一種能力,讓孩子擁有出彩的軟實力
    父母不是生來就懂孩子,尊重孩子不但要培養孩子的硬實力,也要注重軟實力。 我生了你,養了你,但不一定懂孩子。這句話被父母自我覺悟的發現,比從孩子的口裡說出來更讓人欣慰。 《父母的格局》作者黃靜潔,兩個孩子的母親。華東師範大學特聘「實踐導師」,冰心兒童文學獎得主。
  •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的飽不飽,穿的暖不暖,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在精神層面關心自己的孩子。養育孩子,不是只有「養」還要有「育」。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 《父母的格局》:從家庭教育到國際學校,中產階級「貴」了在哪
    「父母的格局」,這樣的主題似乎是給那些中產階級準備的,實際上也是如此。作者黃靜潔,丈夫是著名指揮家譚盾,她非常能代表這個階層的教育理念: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長期在國外生活,讓她的教育理念非常西化,開放而自由,而她深知中國式的養育所帶來的問題。實際上,中式的養育和西式的養育是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的。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打破自戀的父母,才有資格談格局
    但是當說到具體的問題,比如「究竟何為父母的格局?」格局就像人格,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實實在在的發揮著影響。在黃靜潔的作品《父母的格局》中,這個問題有了明晰的答案。事實上,黃靜潔一共出版了兩本書,分別是《父母的格局》和《學習的格局》,我是先看了她近期出版的一本《學習的格局》之後,才又返回頭去看她更早之前出版的這本《父母的格局》的。
  • 《高情商養育》人格健全的孩子背後是懂得軟化自己的父母
    不僅養育了一個自律自強的孩子,還通過心理諮詢、媒體專欄、講座分享等幫助無數的家長和孩子走出困境。《高情商養育》正是她的經驗總結,是父母成長的操作指南,值得所有養育者閱讀。本書共有六個部分,結合作者以及諮詢者的真實案例來展示正確和錯誤的教育方式,提倡養育者要高情商養育孩子。
  • 《學習的格局》:別具一格的親子教育
    文:張冬雲  《學習的格局》是一本教育類書籍。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這一類書籍不在少數,且魚龍混雜,常常充斥著陳腐的理念和煽情的文字,空洞而冗餘。但這本書,不一樣。本書作者黃靜潔是著名作曲家譚盾的夫人,更是一位親子教育專家。
  • 《學習的格局》:別具一格的親子教育
    文:張冬雲《學習的格局》是一本教育類書籍。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這一類書籍不在少數,且魚龍混雜,常常充斥著陳腐的理念和煽情的文字,空洞而冗餘。但這本書,不一樣。本書作者黃靜潔是著名作曲家譚盾的夫人,更是一位親子教育專家。二十餘年來,她深度體驗和系統研究了中西方學習理論,以獨到的思考顛覆了「刻苦學習就能出成績」的傳統認知,讓人耳目一新又獲益頗多。
  • 拒絕焦慮,整體養育,做一個有格局的媽媽,成就孩子非凡人生
    也不怪家長們焦慮,只看現在市面上的育兒書籍,便能感知到父母們的不容易雖然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但我們不能說,父母是影響孩子發展的唯一因素。事實上,我們都處在環境之中,不同的環境,會塑造不同的人。陳忻在《整體養育》中,引用美國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他認為,一個人的發展,是他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